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龍

(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鎖定
李龍(1937年1月24日至2020年12月2日),男,湖南省祁陽縣龔家坪鎮人,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新中國法理學的重要奠基人、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1950年參軍入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從事醫療救護工作。1988年就職於武漢大學法學院。20世紀80年代以來,共出版專著、教材40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數十篇被《新華文摘》等轉載。先後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等各類項目十餘項。獲國家級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三項、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一項、教育部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兩項、司法部優秀教材一等獎一項、湖北省人民政府科研成果一等獎兩項。
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李龍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 [1] 
中文名
李龍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南省祁陽縣龔家坪鎮
出生日期
1937年1月24日
逝世日期
2020年12月2日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2012年獲中國法學會“傑出資深法學家”稱號 [2] 
職    稱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
性    別

李龍人物經歷

李龍,1937年1月24日出生於湖南省祁陽縣龔家坪鎮。1950年參軍入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從事醫療救護工作。1954年考入武漢大學法律系從事法律專業的學習和研究。1980年就職於原黃石師範學院(現湖北師範大學)政教系,從事法學教育和科研工作,後任政教系主任。1988年就職於武漢大學法學院,1989年被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1991年任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1996年任武漢大學律師進修學院名譽院長。2000年受聘浙江大學法學院院長。2004年被遴選為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李龍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 [3] 

李龍研究方向

法理學、憲法學以及法學教育。 [2] 

李龍主要成就

李龍代表性論文

1、《日本憲法第九條及其走向》,《中國社會科學》,2002第4期;
2、《財政立憲主義“我國憲法時刻的理論基礎”》,《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第4期;
3、《論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創立》,《中國法學》,1990第3期。
4、《法治模式論》,《中國法學》,1991第6期。
5、《憲法學基本範疇簡論》,《中國法學》,1996第3期。
6、《憲政規律論》,《中國法學》,1999第4期。
7、《論宏觀調控與法的功能》,《中國法學》,1997第1期。
8、《經濟全球化與法學的演進》,《中國法學》,2002第1期。
9、《論協商民主》,《中國法學》,2007第1期。
10、《憲法新論三則》,《法學研究》,1994第3期。
11 、《中國民法沿革考》,《法學研究》,1986第4期。
12、《中國古代的年齡制度》,《法學研究》,1984第2期。
13、《人本法律觀簡論》,《社會科學戰線》,2004第6期。
14、《論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政治學研究》,2008年第1期。
15、《論協商民主》,《中國法學》,1997年第1期。
16、《社會管理創新的法理探源與中國特色》,《中國法學》,2012年第 2 期。等160餘篇。 [3] 

李龍代表性著作

《法理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良法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
《法學基礎理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
《鄧小平法制思想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新中國法制建設的回顧與反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以人為本與法理學的創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等20部。 [2-3] 

李龍獲獎記錄

1997年、2001年、2005年分別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三項,1998年獲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2年獲國家優秀教材一等獎兩項、司法部科研一等獎一項,2004年、2009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科研一等獎兩項。 [3] 

李龍社會任職

李龍畢生從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工作,曾兼任教育部“馬工程”重點教材審議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國際法律哲學與社會哲學協會中國分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認定工作專家和湖北省政協委員等職。全國高校法學教學指導委員會顧問,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建設工程法學組主要成員,全國法理學研究會顧問,全國法學教育研究會顧問,吉林大學、山東大學等21所大學的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 [1] 

李龍人物紀念

李龍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20年12月8日舉行。 [3] 
1997年、2001年、2005年分別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三項,1998年獲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2年獲國家優秀教材一等獎兩項、司法部科研一等獎一項,2004年、2009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科研一等獎兩項。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