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雲鵬

(抗日戰爭時期烈士)

鎖定
李雲鵬(1920年—1943年),男,原名李亞光,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政治指導員。李雲鵬的父親是農村小學教師,幼年跟父上學,1935年小學畢業即在家務農。1939年參加抗日宣傳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3月,日軍對江蘇北部淮海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2014年,民政部公佈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李雲鵬所在的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名列其中。 [1-3]  [5] 
中文名
李雲鵬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0年3月16日 [1] 
逝世日期
1943年3月17日
出生地
江蘇沛縣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李雲鵬人物生平

1943年3月18日,我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的82位勇士,在蘇北淮陰縣劉老莊展開了一場抗擊3000多日偽軍的激戰。他們以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李雲鵬就是82烈士中的一員。他當時為四連政治指導員。
李雲鵬,江蘇沛縣王店鄉李集村人。1920年3月出生於一位農村小學教員的家中。1928年開始在本村讀初小,1933年到沛縣城中小學讀高小,1935年小學畢業後,直至1938年底均在家務農。
1938年5月,沛縣淪陷,日本侵略軍到處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李雲鵬目睹日寇罪行義憤填膺。這時,他接受了中共地下黨員胡廣熾等人的抗日救國宣傳,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在他趵心靈裏深深地埋下了對日本侵略軍的仇恨,點燃起了抗日救國的熊熊烈火。他於當年年底,即參加了當地的抗日宣傳工作。次年初,他懷着與日本侵略軍不共戴天的仇恨,懷着一顆忠於人民、報效祖國的赤誠之心,奔赴華山,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不久,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是豐、沛、銅地區有我地下黨領導的,由廣大青年、學生參加的一支抗日宣傳隊伍。1939年3月,編入我黨領導的遊擊大隊,開始了武裝鬥爭。這年7月,遊擊大隊正式編入八路軍蘇魯豫支隊,為一大隊三營十連。1940年再次改編時,為二營八連。1941年部隊在阜寧縣東溝林休整時,該連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1942年,日本侵略軍向我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為了粉碎敵人“掃蕩”,四連奉命從永春挺進淮陰,他們在星羅棋佈的據點之間,同敵人進行英勇鬥爭。四次襲擊棉花莊,打擊搶糧的敵人,並破壞敵人的公路、橋樑,拔除敵人的電線杆,弄得敵人神魂不安。同年11月中旬,四連在鹽河東高溝一帶活動,與400多日本軍遭遇,激戰整日,俘敵20餘繳槍數十支,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李雲鵬在戰鬥中鍛鍊,在戰鬥中成長。他在部隊先後擔任過宣傳員、文化教員、團政治處於事、連隊副政治指導員、政治指導員。從一名普通的戰士成長為一位英勇善戰的指揮員。
李雲鵬在擔任宣傳員、文化教員的時候,所在連隊的文藝活動開展得很突出,曾在新四軍三師全師文化比賽中,獲得師領導和戰士們的一致好評。
1943年3月18日,日軍十七師團在鹽阜一帶遭我打擊,被迫撤到淮海區。沿途他們繼續對我進行殘酷“掃蕩”。這天凌晨,日軍分幾路向北進犯,矛頭直指六塘河,企圖尋殲我主力部隊和地方黨政機關。當晚駐在劉老莊的四連發現敵情後,立即集合隊伍,走出村莊,進入交通溝,準備迎戰敵人。不料交通溝斷絕,使四連受敵包圍。經過幾次突圍,均未成功。於是,全連指戰員下定決心,誓死固守陣地,與敵決戰。從拂曉到黃昏,四連頑強戰鬥,英勇殺敵,先後擊退日軍的多次衝鋒,斃傷敵寇300多人。四連也付出了很大代價,人越來越少,子彈越打越少。在子彈打光後,四連的勇士們便拆毀武器,焚燒了文件、什物,同日軍展開肉搏戰。終因敵眾我寡,四連的82位勇士,為打擊敵人,掩護當地黨政機關和人民羣眾的安全轉移,全部壯烈犧牲。
李雲鵬,在他戰鬥的一生中,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英雄氣概,起到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他平時同戰士們一起生活,一起戰鬥,親如手足;戰時,他沉着冷靜,英勇頑強。在劉老莊戰鬥中,雖然自己負傷幾處,面色蒼白,但他仍然信心百倍地堅持在陣地上指揮殺敵。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他還鼓舞戰友們,要為黨的事業戰鬥到底,為民族解放戰鬥到底。 [4] 

李雲鵬犧牲經過

李雲鵬烈士的照片和平安家信信封 李雲鵬烈士的照片和平安家信信封 [1]
劉老莊陣地上,4連全體指戰員僅82人,他們面對的日偽軍數量眾多、裝備精良。敵大隊騎兵首先向4連陣地湧了過來,戰士們依託交通溝周旋抗擊。眼見衝鋒無效,敵又集中炮火,對陣地猛轟。工事被摧毀,立即修復;掩體炸塌了,揹包填上去;人員負傷了,包紮起來繼續戰鬥。從1943年3月18日的拂曉到黃昏,82人、81人、80人……一個一個地遞減,到不成為連、不成為排、不成為班。李雲鵬也負傷了,渾身血跡模糊。他動員大家毀掉武器、銷燬文件。他們不給敵人留一樣東西,自己也沒打算活下去。潮水般的敵人再次向陣地壓來,勇士們用刺刀,用槍托,用鐵鍬,甚至用牙齒,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是役,4連以全體犧牲的代價斃敵170餘人,傷敵200餘人。戰後第3天,淮陰的父老鄉親把82名優秀子弟送到部隊,組建了新的4連,被命名為“劉老莊連”。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