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際

(雲南師範大學講師,科學技術哲學博士)

鎖定
李際,男,1976年5月出生,上海人,漢族,博士,雲南師範大學講師,中國致公黨黨員。(截止至2017年6月)
中文名
李際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院大學(原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職    業
教師
代表作品
《生態學研究中的還原論》

李際學術簡歷

李際,男,1976年5月出生,上海人,漢族,中國致公黨黨員。 [1]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碩士(工業工程方向), [2]  (原)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博士(科學技術哲學), [3]  博士學位論文:《生態學研究中的還原論》, [1]  [4]  博士生導師肖顯靜教授, [3]  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流動站博士後。 [5] 
現為雲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擔任講師,碩士生導師。承擔本科《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要》、《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與《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等公共課以及碩士研究生公共課《自然辯證法概論》和專業課《技術哲學》、《科學前沿中的哲學問題》的教學任務。 [1] 
已發表國內核心期刊(含擴展版)發表15篇,ISTP收錄1篇,被《新華文摘》(網絡版)與人大複印資料《科學技術哲學》各全文轉載1篇。 [6-7]  主持國家級與部級課題各1項。出版專著1部。兼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生態學哲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8] 

李際期刊論文

[1]李際. 英國生物學記錄中心(BRC)的公民科學案例研究[J]. 科學與社會.2017,7(1):77-94.(CSSCI擴展版) [9] 
[2]李際.公眾科學:生態學野外研究的新範式[J].科學與社會.2016, 6(4):37-55.(CSSCI擴展版,《新華文摘》(網絡版)2017年第9期全文轉載) [6]  [10] 
[3]李際.生態學假説判決性實驗的驗證方法[J].科技導報.2016,34(13):93-98.(CSCD) [5] 
[4]李際.生態學假説試驗驗證的原假説困境[J].應用生態學報.2016, 27(6):2031-2038 .(CSCD) [11] 
[5]李際.我國PX項目鄰避事件的倫理審視 [12]  [J].工程研究.2016,(1):63-72. (CSCD)
[6]李際.證偽主義的生態學假説判決性實驗辯護[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6,32(1):93-97.(CSSCI) [13] 
[7]李際.還原論對生態學研究的當代影響 [7]  [14]  [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2,28(3):7-14.(CSSCI,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科學技術哲學》2012年第9期全文轉載)
[8]李際,陳勇.商辦川漢鐵路的租股與保路運動[J].工程研究.2011,3(4):1-10.(CSCD) [15] 
[9]蔡雨陽,張君聞,李際等.上海市社區衞生管理人才勝任力模型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1(2):229-233.(CSCD) [16] 
[10]蔡雨陽,李際,鮑勇等.上海市社區衞生管理人才勝任力特徵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5A):1411-1412,1415.(CSCD) [17] 
[11]蔡雨陽,李際,楊薇等.社區衞生管理崗位勝任能力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誌.2011,27(1):24-28.(中文核心) [18] 
[12]龔震曄,李際,陳立今.基於文獻的我國臨終關懷對策研究[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誌.2010,17(7):684-686.(中文核心) [19] 
[13]李際.推行學術文獻電子出版制度,建立多渠道的補償機制——學術論著出版和發表經費籌資制度改革芻議[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0,32(2):125,133.(CSSCI) [20] 
[14]蔡雨陽,李際,任軍等.基於“先進合同研究組織”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模式探討[J].中國藥房.2009,20(31):2401-04.(中文核心) [21] 
[15]李際,劉立萍,蔡雨陽.基於默會知識的循證醫學耗散結構[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27-28,31.(中文核心) [22] 
[16]CAI Yuyang, LI Ji, Zhang Junwen.The Dissipative Structure View in Tacit Knowledge Based Evidence Based Medicine.Proceeding of SS-MS-SD Conference.Shaghai,2007.(ISTP) [23] 

李際出版著作

[1]蔡雨陽,李際.諮詢生涯,從這裏開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4] 

李際主持課題

[1]“生態學判決性實驗的方法研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二等資助(2015M571099)。 [25] 
[2]“生態學假説的野外實驗檢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14YJCZH072)。 [26] 

李際報刊文章

[1]李際.中國的ERP現狀[N].微型計算機週刊.2000年3月 [27] 
[2]李際.中外ERP差距在哪兒[N].軟件工程師.2002年8月 [28] 
[3]蔡雨陽 李際.管理軟件:小產業中的併購“熱戰”[N].經理人.2005年4月 [29] 
[4]蔡雨陽 李際.國產ERP廠商有點痛[N].軟件工程師.2005年5月 [30] 
[5]蔡雨陽 李際.不入“五大”也光榮[N].軟件工程師.2005年6月 [31] 
[6]蔡雨陽 李際.淘寶VS易趣:“擂台賽”實況轉播[N].軟件工程師.2005年7月 [32] 
[7]蔡雨陽,李際.雞首、鳳尾何去何從?-職場演義系列講座之一[N].軟件工程師.2006年1月 [33] 
[8]蔡雨陽,李際.跳蚤、良禽辯證法-職場演義系列講座之三[N].軟件工程師.2006年3月 [34] 
[9]蔡雨陽,李際.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正期待着一個偉大的心靈轉換-彼得聖吉博士中國行系列報道之一[N].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3月22日 [35] 
[10]王其藩,李際. 學習型組織與生命活力[N]. 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5月17日 [3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