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鐵夫

(中共早期領導人)

鎖定
李鐵夫(1901~1937)朝鮮咸鏡南道人,原名韓偉鑑。朝鮮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在黨內化名李鐵夫,對外化名楊先生。1914年,進入朝鮮愛國主義者創辦的五星中學。當時學校的愛國反日情緒濃厚,在開展學生活動中他成為一名堅定的愛國者。在1919年3月的朝鮮全國反日大遊行中,他作為青年學生獨立運動的主要負責人,與日本警察英勇鬥爭。被通緝和搜捕,他流亡上海。1920年赴日,考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其間大量閲讀介紹馬克思主義的著作,組織了共產主義研究會並積極參加學生鬥爭。 1924年,回到朝鮮後,參與創建朝鮮共產黨,1926年當選為朝鮮共產黨第一屆中央委員。由於叛徒出賣,朝鮮共產黨遭受較大破壞,1928年2月再次流亡上海。秋天,共產國際宣佈朝鮮共產黨解散,李鐵夫在河北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屬於順直省委。1931年秋,擔任黨的外圍組織——北平反帝同盟的黨團書記,刻苦學習漢語。1932年底被任命為河北省委宣傳部長。他和夫人張秀巖領導了中華民族武裝自衞會和天津各界救國會等抗日救亡的羣眾團體。一二·九運動中,李鐵夫等人組織領導參加了天津愛國學生一二· 一八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和抗日救亡大會,創辦了《華北烽火》《天津婦女》《民眾抗日救國報》等刊物。1936年,被任命為中共河北省委委員兼天津市委書記。1937年5月,前往延安參加中共中央白區工作會議。中央考慮李鐵夫身患肺病,準備讓他留在陝甘寧西北局邊工作邊治病。他不幸染上傷寒,1937年7月10日病逝,年僅36歲。 [1-3] 
中文名
李鐵夫
國    籍
朝鮮
民    族
朝鮮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37年7月10日 [2] 
性    別
原    名
韓偉鍵
化    名
金元鎬、胡國明、韓國李、雲崗等

目錄

李鐵夫人物生平

李鐵夫原名韓偉鍵,化名金元鎬、胡國明、韓國李、雲崗等。在黨內化名李鐵夫,因秘密工作需要對外化名楊先生。他忠誠於黨,忠誠於共產主義事業。毛澤東曾稱讚他“是英雄、有豪氣!” 1901年出生在朝鮮東北部咸鏡南道洪原的一個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就積極投入到國內抗日鬥爭的洪流中,立志為民族解放獻身。在參加反對日本殘暴統治的愛國學生運動時期,他堅毅、果敢、有主見,表現出了很高的組織才能。1919年3月1日,朝鮮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三一”獨立運動。在全國反日大示威的羣眾遊行集會現場,李鐵夫作為朝鮮學生獨立運動總指揮部的負責人之一,慷慨激昂地宣讀了由代表們聯合署名的《獨立宣言》。日本警察署對這位學生領袖恨之入骨,四處通緝他。4月間,他輾轉流亡到中國,與中朝革命鬥士們共同戰鬥。在上海,他擔任《新大韓新聞社》編輯。當時,正值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宣告成立,這也使李鐵夫看到了奮鬥方向。1920年,他化名秘密赴日本留學,先後在京都帝國大學醫科和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學習,研讀了許多馬列主義著作。4年後重返朝鮮,以《東亞日報》和《朝鮮日報》記者、編輯的身份為掩護,從事創建朝鮮共產黨的活動。期間他加入了朝鮮馬列主義同盟,並於1926年春天在朝鮮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朝鮮共產黨中央委員。1928年2月,朝共遭到大破壞,他也再次遭到通緝。經共產國際介紹,李鐵夫再度流亡中國,不久就在上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1年,李鐵夫接受中共的指派,赴北平工作,出任黨的外圍組織——北平反帝國主義大同盟黨團書記,從此開始了在中共地方重要領導崗位上長達6年的曲折任職經歷。1932年9月後,李鐵夫先後擔任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任職期間,他十分重視提高黨員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認為當時黨內熱心工作的同志不少,但馬列主義理論修養還需提高。因此他主張,黨的隊伍要精幹化,要加強理論修養。他曾説:“河北省委要是有十幾個像樣的、懂得馬列主義的人,就能使河北省的鬥爭形勢出現一個新局面。”在對待別人的錯誤時,他採取了非常慎重和客觀的態度。1933年,中共河北省委機關遭到破壞。是年5月18日,李鐵夫在北平秘密出席反帝大同盟黨團會議時,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押往南京監獄。同年7月15日,經黨組織和朝鮮同志營救,李鐵夫獲得保釋出獄。
1934年初,在天津英租界小白樓附近的朱家衚衕(今解放北路與曲阜道交口處)內一家裁縫鋪的樓上,住進了一位漢語發音不太準、對外公開姓“楊”的“福建人”。這個戴着深度眼鏡的學者模樣的人,就是李鐵夫。原來,他的黨籍恢復後,黨組織派他化裝來津工作。他先棲身英租界海大道(今大沽北路)附近的26號路(今開封道)沿街3號的吳硯農家中,後來住到小白樓這處秘密的黨的活動據點。這時,他的身邊還有一位自稱南開中學語文教員的年輕女士與他形影相隨。他們經常手挽手外出,儼然一對恩愛夫妻。
原來,這是組織上為給李鐵夫來津開展工作創造條件而做的巧妙安排。這位年輕女士真名叫張秀巖(1895~1968),也是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她剛剛從北平調到中共天津市委機關工作,任天津文化總同盟黨團書記。張1926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有着豐富的地下鬥爭經歷,曾任北平文化界左翼聯盟黨團書記、北平文化總同盟黨團書記。
李鐵夫與張秀巖 李鐵夫與張秀巖 [4]
李、張二人原是為了革命工作而假扮夫妻,但他們之間在革命工作中長期在一起,逐漸建立起了真摯的感情。
李鐵夫的原配早年病逝,張秀巖則一直獨身。當年年底,經黨組織批准,他們正式結為伴侶。張秀巖先後在國民黨當局天津市統税局和北寧鐵路局找到了差事,以微薄收入維持這個特殊家庭的簡樸生活。李鐵夫則承擔起家務活。平日有暇丈夫教妻子日語、妻子則幫丈夫整理讀書筆記和文章素材。李鐵夫和夫人張秀巖在工作中注重組織引導羣眾,開闢新的工作領域,進行抗日統戰工作,領導了中華民族武裝自衞會和天津各界救國會等抗日救亡的羣眾團體。一二·九運動中,李鐵夫等人組織領導參加了天津愛國學生一二· 一八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和抗日救亡大會,為推動反帝愛國起了積極作用。他們繼續學習馬克思主義著作,先後創辦了《華北烽火》《天津婦女》《民眾抗日救國報》等刊物,宣傳黨的抗日政策,並從國外報刊上選擇紅軍長征的消息翻譯刊發。他還組織青年學生,給他們講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提高思想覺悟。他們省吃儉用,資助黨內其他同志,曾為了給剛營救出來的黨員買衣服,當了僅有的大衣。
“九一八”事變後,北方黨組織的某些負責人不顧困難處境,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經中央代表推動,錯誤地提出“開展遊擊運動,創造北方蘇區,建立紅軍”等口號,一味要求採取正面鬥爭行動,公開搞飛行集會,盲目發動了一系列武裝暴動,致使黨組織和羣眾鬥爭屢被破壞,很多黨員被捕犧牲,損失嚴重。
李鐵夫對此深感痛心。他堅守黨在白區的工作紀律,堅持黨的原則。他從黨的利益出發,秉筆直書,在冷靜思索的基礎上對局勢進行了客觀估計和分析。從1933年11月至1934年2月,他相繼撰寫了《關於黨內問題的幾個意見》、《關於目前整頓組織的幾個意見》、《關於官僚主義的嚴重性》、《“左”傾機會主義的反動性》、《黨內鬥爭和自我批評》、《轉變基礎和反關門主義的問題》、《反帝運動不開展的原因是什麼》等一系列文章和意見書。
李鐵夫連續八次上書中共河北臨時省委,要求改變鬥爭策略,還把部分文章投到黨的北方刊物《火線》上。他的意見得到河北臨時省委部分領導成員的贊同。但是,中央駐北方的某些代表卻火冒三丈,視其為嚴重政治問題,予以嚴厲批判。1934年3月30日,臨時中央發出《致北方代表及河北省委的信》,要求對李鐵夫給以“最後嚴重警告,停止其一切領導工作”,並要求“在河北黨內開展極殘酷的鬥爭”,對於支持李鐵夫觀點的同志進行嚴肅處理。隨後,河北臨時省委作出《關於反對右傾取消主義的決議》。一場反對所謂的“右傾取消主義的鐵夫路線”的批判鬥爭,大規模地開展起來。5月,李鐵夫被錯誤地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反黨分子”,失去組織聯繫和工作條件。
當時,李鐵夫正在全身心投入到抗戰救亡宣傳工作中,他參與吉鴻昌舉辦的抗日武裝力量培訓班的講課,還擠出生活費幫助辦刊物。“一二·九”運動爆發後,李鐵夫通過聯繫的青年學生,參與組織領導了天津學生“一二·一八”大遊行。他還組織部分進步青年成立了一個馬列主義學習小組,常在河東舊俄國公園內活動。
但是,每當他們把羣眾組織起來時,省委某些負責人便派人來干涉,把他負責的任務接過去,另派他人領導,並對他予以警告。儘管不被信任、受排擠,但李鐵夫和張秀巖並不失望,一次次繼續開闢新領域,努力排除阻力建立新關係。他們始終堅定不移,無愧於黨的事業。
1934年8月起,中共河北省委陸續從北平遷到天津。對“鐵夫路線”的“無情打擊”和“殘酷鬥爭”以天津為主陣地,竟然持續了一年多。1936年3月初,中共天津市委重建。張秀巖擔任市委婦女部長。同年春天,劉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派,來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貫徹瓦窯堡會議精神,糾正“左”傾錯誤。李鐵夫和張秀巖也作為天津市委成員參加了天津市委日常工作。5月,日本帝國主義增兵華北。李鐵夫及時向市委書記林楓建議,揭露日本侵略者妄圖消滅中國的陰謀,宣傳黨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按照劉少奇的部署,市委決定組織廣大愛國學生再次遊行。在遊行前夕,李鐵夫深入到法商學院、北洋工學院找黨員和“民先”骨幹具體安排行動方案。由於市委的堅強領導,天津“五·二八”大遊行獲得成功。不久後,劉少奇代表北方局充分肯定了李鐵夫的主張和他對黨作出的貢獻,糾正了強加在他身上的不實之辭,並召集會議,決定恢復李鐵夫與黨的聯繫,並任命他為河北省委委員兼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張秀巖同時被任命為市委副秘書長。所謂的反“鐵夫路線”的鬥爭也基本得到遏制。
李鐵夫主持市委工作後,充分發揮組織優勢,發展黨員和基層支部工作,不斷培植革命力量,推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開創了黨在天津工作的新局面。他幫助法商學院、南開大學籌建起黨支部,還建起“民眾救國會”、“工人救國會”、“農民救國會”。市委還組織廣大羣眾有效地反對日貨走私。天津的抗日救亡運動又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態。
1937年5月,根據中央指示,李鐵夫作為白區工作代表奔赴延安,參加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和全國黨的白區工作會議。會上他兩次發言,批評白區工作中的錯誤,得到毛澤東稱讚,“有兩種人,一種是誇誇其談,這是主觀主義的胡説。另一種是實事求是,不尚空談,顧及時間、地點與條件,這是唯物的辯證的革命觀。劉少奇、李鐵夫還有許多同志是後者的代表”。 在白區工作會議上,中央徹底結束了王明在白區工作中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統治。毛澤東與他促膝談心時,為他和張秀巖“受了打擊,受了冤屈”而鳴不平。由於他長期在白區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積勞成疾,身染肺結核,黨中央留他在陝甘寧西北局邊工作、邊休養。7月10日,在延安橋兒溝休養所,李鐵夫因突患傷寒而告不治。中共中央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他永遠安息在延安清涼山上。黨中央還專為李鐵夫立碑,碑文是:朝鮮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朝鮮共產黨中央委員,中共河北省委書記李鐵夫同志之墓。李鐵夫曾擔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和中共河北省委主要負責人,在當年來華的各國革命者中,他在中共黨組織中擔任的領導職務是很高的。他忠誠於黨,忠誠於共產主義事業。毛澤東曾稱讚他“是英雄、有豪氣!”新版《辭海》中還新收有他的生平條目。《新中華報》刊登了他的生平傳略。 [1-3] 
參考資料
  • 1.    李鐵夫:國際共產主義戰士,延安日報,2019.09.20
  • 2.    李鐵夫:戰鬥在天津的朝鮮共產黨創始人,學習時報,2022.11.04
  • 3.    李鐵夫在北方白區的地下工作中,人民政協報,2009.06.04
  • 4.    真實版“潛伏”,無“名”也英雄  .新華社客户端.2021-09-03[引用日期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