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錫全

鎖定
李錫全(1919-2014),中國遠征軍戰士。1938年,年僅19歲的李錫全在老家湖南桃源縣參軍,走上抗日救國之路。1943年,李錫全所在的部隊編入中國遠征軍,開赴雲南的中緬邊境,收復被日軍佔領的騰衝。戰爭結束後,部隊移師廣東,李錫全因在戰爭中負傷未隨大部隊開拔。之後,李錫全流落緬甸密支那。 2008年10月12日,89歲的李錫全回到故鄉祭祖。 [2]  2014年5月在緬甸逝世。 [1] 
中文名
李錫全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9年
逝世日期
2014年5月
職    業
中國遠征軍戰士
出生地
湖南桃源縣
故    鄉
湖南省

目錄

李錫全人物生平

李錫全,1919年出生,湖南桃源人。1938年,桃源青林鄉成為了國民黨54軍14師的駐營地,部隊在這裏休整、訓練,恰巧該師的醫務所就設在了李錫全家中。李錫全是家裏的老幺,想着四哥、五哥都上了戰場,他對這個部隊充滿了好奇,19歲的李錫全參軍入伍。
離家後,部隊開赴廣東、廣西等地抗日,李錫全成為了一名醫務兵,負責看護傷員。雖然沒有親身上前線打鬼子,但傷兵們身上大大小小的傷無不告訴李錫全戰爭的慘烈和殘酷。槍聲一響,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戰友死去,李錫全心中抗日的情緒越來越濃,他再也不甘心只做一名照顧傷員的軍人,他想做更多的事情。1941年,日本侵佔越南,李錫全所在的部隊開往雲南硯山駐紮,當時,部隊重新調整,3個營的醫務所改成團衞生大隊,不願只當一名看護的李錫全主動去了輜重兵團,成為了一名運輸兵。很快,他們便開往雲南開遠、彌勒、河等地,有力地阻止了日軍的進攻。
太平洋戰爭初期,同盟國軍隊連連失利,日軍迅速佔領菲律賓、泰國、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緬甸成為東南亞未被日軍佔領的國家,戰略地位日顯重要。為了保衞緬甸這一戰略要地和中國西南大後方的安全,中英兩國於1941年12月23日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遂告成立。
1942年3月,中國10萬遠征軍入緬作戰,李錫全所在部隊也被編入遠征軍,成為中緬邊境抗擊日軍的有力力量。
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以6個師的兵力強渡怒江天險,向侵佔滇西戰略要塞騰衝達兩年之久的日軍發起全面攻擊。李錫全所在的54軍從騰衝北面包圍,當時這幾個部隊所配備的武器簡單,器械精良的日軍又憑藉堅固的城池死守,戰爭打得特別艱苦與慘烈。“白天,日本的飛機到處狂轟亂炸,我們運輸兵只能晚上運送糧食、彈藥。”李錫全回憶起當年的情景,臉上激動不已。他説,戰爭最激烈的時候,輜重兵團一個晚上要出動40多匹馬、70多個運輸兵挑着擔子送補給。5月底的一個晚上,正忙着運送彈藥和糧食的李錫全右腿一麻,跌倒在地,原來他們被守城的日軍發現了,受到強力的火力攻擊。幸運的是,李錫全只是右腿被子彈擦傷,敷藥後休息了10多天就好了。同年9月14日,騰衝被收復。
1944年10月騰衝戰役結束後,李錫全突然發現自己胖了不少,醫官們檢查後發現他是全身浮腫,難以治療,醫官建議李錫全去找當地的醫生治療。於是,李錫全請假離開部隊養病,病好後,他卻發現他所在的部隊因戰事需要已經調回廣東等地,無法趕上部隊的他流落到了緬甸密支那。
天緣湊巧,他在這裏見到了曾經逃難騰衝的緬甸女孩,兩人很快陷入愛戀,組成了家庭。這時,緬甸華人在密支那修建了華僑村,抗日有功的李錫全分到了兩進房子,不懂緬語的李錫全在妻子的幫助下做起了賣柴火的小生意。日子艱難地過着,李錫全心中無時無刻不想念着遠在桃源的家,他給自己買了一本中國地圖隨身帶着,藉着摸摸地圖上“常德”、“桃源”來撫慰自己的思鄉之情。1958年,離家20載的李錫全正準備攜妻兒回國,卻聽到雲南騰衝的老鄉們説起國內的緊張政治局面,思慮再三的他,最後還是放棄了回家,沒想,這一等又是50年。
李錫全在緬甸育有兩兒一女,隨後都成家立業。2001年,陪伴李錫全的妻子撒手人寰,留下李錫全與女兒一家相依為命。2005年教師節,中國駐緬大使館領事給李錫全等抗日老兵送來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同志簽名的“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紀念章。摸着這枚紀念章,已85歲高齡的李錫全思家的念頭越來越濃。
2008年10月,在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下,李錫全終於在89歲高齡的時候,回到了故鄉,找到了自己的親人,結束了遠征。 [2] 
2014年5月,遠征軍老兵李錫全在緬甸密支那去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