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鋼

(書法家)

鎖定
李鋼,字寶白,1956年9月出生於北京,祖籍天津武清。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七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大眾文化學會常務理事兼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教育電視台“墨香”欄目藝術指導。 [1] 
中文名
李鋼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6年9月8日
出生地
北京

李鋼人物簡介

照片
照片(15張)
書法作品數十次入選中國文聯、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大展和其他權 威機構主辦的國內外大展、大賽並多次獲獎。作品入編各種辭書典籍並被天安門、人民大會堂收藏,被中國國家博物館陳列展示。在學術研究領域,發表有《淺談書法點畫的自然之美》《米芾<蜀素帖>遒勁典逸氣邁高》《一瓣心香 頓開法門》《清·朱履貞“書有六要”註譯與解析》等一系列論文,出版《中國經典碑帖筆法臨習——李璧墓誌銘》、《米芾<笤溪詩帖>筆法解析》等個人專著。應邀在美國、俄羅斯講授書法,在中國教育電視台面向全國觀眾系列播講、演示行書創作。擔任多方書法培訓授課導師並出任重要書法展覽和賽事評委。多次接受央視採訪並被國家級報刊、電視台、網絡等媒體和日本《書道》雜誌等專題推介。中國書法家協會展覽部等單位先後5次在北京等地主辦“李鋼書法藝術展”。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書法家送福進萬家全國“先進個人”稱號。建國七十週年大典,作為藝術界代表被邀登上天安門觀禮台,出席“閲兵慶祝活動。 [1] 

李鋼專家點評

趙鐵信(中國大眾文化學會會長):
李鋼的行草展獨具特色,突出了學術性、專業性和藝術性。他宗法“二王”,方向明、書路正、書風好,在筆法、字法、墨法和章法等方面都基本做到了唐代書法理論大家孫過庭的要求,“翰不虛動,下必有由”“心手雙暢,智巧兼優”“會古通今”“情深調合”。他的書法作品不是盲目書寫,而是在正確書法理論指導下的自覺創作,充分反映了他的哲學思考和美學追求。 [1] 
潘文海(中國書協分黨組原成員、副秘書長):
李鋼的書法不僅給大家一種美好的享受,也讓大家從中體悟到他對“二王”書風的不倦追求。李鋼是中國書協第七屆專業委員會委員,在對外書法交流特別是對日本自作詩書交流活動中,他的詩詞和書法創作贏得了國際書法界的一致稱讚。這些年來,李鋼一直筆耕不輟,孜孜以求,他在退休之後還能境界漸開,書法創作更上層樓實為不易,這與其自身的文化素養、性格魅力和胸懷境界是分不開的。 [1] 
李勝洪(中國書協原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常務副院長):
李鋼書法的“形”來自歷代法書經典,而其消化、吸收、重新組合之後又借古人之形表現了自己的“神”。他的行草,淋漓痛快、雋雅奇變。觀其書作,用筆迅疾而勁健,雄雅清新的視覺衝擊扣人心絃;其結字自由放達,傾側之中含穩重,端莊之中見婀娜;用筆講求米芾所言“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成為“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 [1] 
鄭軍健(中國書協原理事、廣西書協原主席):
看李鋼的作品,不僅要從技法的角度看,更要從哲學、美學的角度來看。他強調對比和諧,即哲學裏重要的規律——對立統一規律的運用。從他作品中筆畫、結體的對比節奏,章法厚重與飄逸的對比處理,可以體會到藝術創作的一種真諦。 [1] 
劉俊京(中國書協理事、北京書協副主席):
李鋼在書法文化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他講的書法課、撰寫的書法論文、出版的《米芾〈苕溪詩帖〉筆法解析》等著作和在中國教育電視台的行書演示得到大家的肯定。他的書法師宗“二王”,追古融今,變化靈動,體現了自然之美。他用自己的刻苦學習和實踐體會,找到了自己創作的落腳點。 [1] 
連江州(中國書法出版社原總編輯):
李鋼是個思考型的“擬古派”,做到了對經典碑帖體認躬行,博觀約取,但又不拘泥於古人。在其展覽的作品中,看到了貫徹始終的“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藝術境界。 [1] 
劉照丁(廣東韶關市文聯主席):
李鋼立足“知識套餐”進行書法創作,他的“學要富”的追求,使他的作品愈加成熟,耐人尋味。 [1] 
張瑞田(中國書協評論與文化傳播委員會秘書長):
李鋼在魏晉宋明的筆墨之間迷戀日久,得到了深厚的滋養。他能夠一反常態,不拘泥一點一線,在豐博的傳統資源中找到落腳點,並恰到好處地把自己的一招一式和生命語言展現出來。因此,當看到李鋼“扭碎”前人的“筋骨”,智慧地、藝術地、形象地建立了自己的書法語言系統,着實值得慶幸。 [1] 

李鋼作品欣賞

李鋼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