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道裕

鎖定
李道裕,京兆郡涇陽縣(今陝西省涇陽縣)人。唐朝大臣,右衞大將軍李大亮之侄。 [1] 
歷任虞部郎中 [2-3]  將作少匠,質疑張亮謀反案, [4]  跟隨唐太宗攻打遼東,遷刑部侍郎、萊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後,拜大理卿,封狄道縣公。
全    名
李道裕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京兆郡涇陽縣
最高官職
大理

李道裕人物生平

李道裕貞觀初,為虞部郎中,曾出使高昌 [2]  十三年,遷將作少匠。十八年,唐太宗徵遼東,因太常卿韋挺在幽州主持後勤,殆於職務,被唐太宗免職除名,令李道裕代之。
貞觀二十年(646)三月,有個叫做常玄德的陝州人,上告刑部尚書鄖國公張亮,説張亮陰謀反叛,並養有勇武善戰的義兒500名。唐太宗派法官查驗,與張亮關係密切的方術之士程公穎和自言有黃白之術的公孫常,均作證説張亮謀反是實。張亮説:“這不過是兩個怕死的人在誣陷罷了。”他依仗立有大功,對太宗又有恩義,便上書自陳,請求寬宥。太宗對羣臣説:“張亮有義兒五百,畜養此輩,要幹什麼呢,這正是他企圖謀反的證據。”於是,令百官評議其罪。多數人順從太宗的意旨,主張誅殺張亮,惟有將作少匠李道裕力排眾意,認為張亮謀反的罪名尚不能成立。是否有五百義兒,這些義兒在何處,未查實之前,不能就此判他有罪。太宗正在氣頭上,竟不加詳審,下令斬於長安市上,並抄沒了他的家產。過了一年多,刑部侍郎缺員,唐太宗令宰相推薦替補人選,幾次提名,都認為不可。唐太宗説道:“朕心中有個人了。以前給張亮定罪時,李道裕認為謀反的罪名尚不能成立,這話對極了。朕當時沒有采納,至今還在後悔。”於是任命李道裕為刑部侍郎 [4] 
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以右武衞大將軍薛萬徹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右衞將軍裴行方副之,將兵三萬餘人及樓船戰艦自萊州泛海以擊高麗。”與此同時,“太宗又命江南造大船,遣陝州刺史孫伏伽召募勇敢之士,萊州刺史李道裕運糧及器械,貯於烏胡島,將欲大舉以伐高麗,未行而帝崩。 [3] 
唐高宗嗣位,轉大理卿。

李道裕人際關係

隴西李氏武陽房
李景超
北魏
員外散騎侍郎
北魏
侍中
左光祿大夫
李剛
宜州刺史
儀同三司 
隋朝
朔州刺史
武陽公
李大通
千牛備身
通事謁者
李道裕
李仁宗
蒲昌縣令
李令同
洺州司户
李大辯
李直瓘
德州刺史
-
-
右衞大將軍
武陽懿公
李奉誡
安吉縣令
李如璧
監察御史
李強友
新唐書 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隴西李氏武陽房) [1] 
琰之字景珍,後魏兼侍中,文簡公。
剛,宜州刺史。
充節,隋朔州刺史、武陽公。
大通。
道裕。
大辯。
直瓘,德州刺史。
大亮,右衞大將軍、武陽懿公。
守一,庫部員外郎。
如璧,監察御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