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連捷

(中國科學院院士、土壤地理學家、農業教育家)

鎖定
李連捷(1908年6月17日—1992年1月11日),河北玉田人,土壤地理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前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 [1] 
李連捷193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理學院生物學和地質地理學系;1944年獲得伊利諾大學農學院哲學博士學位;1947年任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教授;1949年任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系教授;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2年1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1]  [3] 
李連捷畢生致力於土壤發生和分類、土壤地理分佈、地貌學、第四紀地質學、土地資源調查和區域評價、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壤微形態、農業遙感等方面的研究。 [1]  [15-16] 
中文名
李連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北玉田
出生日期
1908年6月17日
逝世日期
1992年1月11日
畢業院校
伊利諾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李連捷人物經歷

1932年李連捷在燕京大學獲得學士學位 1932年李連捷在燕京大學獲得學士學位
1908年6月17日,李連捷出生於河北省玉田縣。
1927年,從北京匯文中學畢業,同年考入山東齊魯大學醫學院。
1928年,進入燕京大學理學院生物學和地質地理學系學習。
1932年,從燕京大學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同年被聘為中央地質調查所調查員。
1941年,從美國田納西大學農學院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當年秋季轉入伊利諾大學農學院。
1944年,從伊利諾大學農學院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美國聯邦地質調查所軍事地質組工作。
1945年,任中央地質調查所研究員。
1947年,被聘為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教授。
1939年,李連捷、侯學煜(中)、熊毅(右)在貴州考察 1939年,李連捷、侯學煜(中)、熊毅(右)在貴州考察
1949年,任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系教授。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79年,任中國農業遙感與應用培訓中心主任。
1992年1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1]  [3]  [29] 

李連捷主要成就

李連捷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70年,李連捷在曲周給培訓班學院講解 1970年,李連捷在曲周給培訓班學院講解
李連捷對中國不同地區的地貌和第四紀地質與土壤的形成,特別是對華南熱帶、亞熱帶的紅壤形成,進行了研究。對中國土壤分類和土壤資源的調查分別進行了研究,他就土壤分類提出了3個土綱:自型土綱、水型土綱和覆成土綱。
20世紀30 年代,李連捷先後到西北渭河流域、河北、江蘇、安徽、浙江、兩湖、江西、山西五台山山地、汾河河谷、福建沿海、廣東、廣西、貴州等地進行地質、土壤和農業環境的調查研究。對中國(除原熱河、西藏外)各地土壤地理分佈規律的研究和編制土壤圖的工作,對各土類和亞類的特性、剖面發育及生成條件發表了一系列的專題研究報告。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李連捷多次到北京山區、新疆、東北、西北、黃河後套、海南島等地進行科學考察研究。1976年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進行草山的開發治理研究。
20世紀80年代,李連捷開始對中國土壤系統分類的研究。 [3]  [15-16]  [29] 
  • 學術論著
1976年,李連捷在湖南城步縣南山牧場參加山地草場開發 1976年,李連捷在湖南城步縣南山牧場參加山地草場開發
[1]李連捷.劉和著:土壤學(捲上)[J].地質論評,1936,1(4):491-494. [31] 
[2]著者節述.李連捷著:廣西南寧盆地中紅壤之分佈及其地文之意義[J].地質論評,1937,2(2):177-178. [32] 
[3]李連捷.青海布哈河上游地區同域分佈的普氏原羚與藏原羚草青期的集羣比較[J].地理學報,1954(3):255-266. [33] 
[4]李連捷.西藏高原的自然區域[J].地理學報,1954(03):255-266. [34] 
[5]李連捷.土壤[M].農業出版社,1958. [35] 
[6]李連捷.測量的區域土地覆蓋格局研基於多尺度遙感究[J].第四紀研究,1958,1(1):83-87. [36] 
[7]李連捷,葉和才,侯光炯編寫.農業生產技術基本知識土壤[M].農業出版社,63. [37] 
李連捷(前排右二)等在南山牧場 李連捷(前排右二)等在南山牧場
[8]李連捷,辛德惠.內蒙河套地區灌溉農業的發展和鹽土改良分區[J].中國農業科學,1964,5(4):14-21. [38] 
[9]李連捷.土壤學譯叢[M].農業出版社,1981. [39] 
[10]李連捷,辛德惠.從土壤科學發展動態中吸取教訓[J].土壤通報,1981. [40] 
[11]李連捷.土壤學譯叢 (二)[M].農業出版社,1982. [41] 
[12]張鳳榮,李連捷.北京山地與山前土壤的系統分類[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1988,7(4):357-366. [42] 
[13]張鳳榮,李連捷.北京低山區兩類不同母巖發育的土壤的性質[J].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0,16(2):7. [43]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54年
威廉斯土壤學講習班 [15] 
北京
1978年
十一屆國際土壤學大會 [29] 
加拿大埃德蒙頓
  • 科研獎勵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78年

全國科學大會獎 [29] 
1982年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草山的開發治理研究
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 [29] 

李連捷人才培養

  • 學科建設
1933年,李連捷(前排右一)等在中央地質調查所大樓前合影 1933年,李連捷(前排右一)等在中央地質調查所大樓前合影
李連捷於1947年被聘為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教授,創立了中國第一個土壤肥料學系。 [3] 
  • 講授課程
1953年1月,西藏軍區生產管理局組織舉辦了首屆農業技術幹部培訓班,李連捷主持培訓班培訓工作,培訓課程有“植物學”、“農業氣象”、“土壤肥料”、“遺傳選育”、“作物耕作栽培”、“果樹園藝”、“農產品加工”、“造林學”、“森林管理與利用”、“獸醫學常識”、“畜牧概論”、“農田水利學”、“農牧林三位一體的農業生態學”等。 [5] 
1984年,在北京農業大學研究院昌平博士基點,李連捷給研究生講授“地貌”、“第四紀地質”、“土壤分類和土壤專業英語”等課程。 [14] 
  • 教學方法
1935年在江西廬山考察土壤(左二為李連捷 ) 1935年在江西廬山考察土壤(左二為李連捷 )
李連捷在課堂上傳遞科學知識,講述書本知識產生的背景。他講課沒有講稿,只有提綱,常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實踐講授新看法、新觀點。他善於將土壤理論與政治理論結合起來教學。 [14] 
  • 培養成果
李連捷一生從事科研與教育工作,培養了一大批土壤學人才,不少人已經成為了土壤學教學和研究領域的骨幹力量 [14]  土壤學家石元春院士 [4] 土壤學與農業生態學專家辛德惠院士 [8] 地資源與區域開發專家石玉林院士 [11] 土壤學家林培教授 [6]  ,森林土壤學家林伯羣教授 [11]  ,土壤學家龔子同教授 [11] 中國農業大學郝晉珉教授、宇振榮教授、吳文良教授、張鳳榮教授等。 [9]  [13] 
1979年,李連捷出任中國農業遙感與應用培訓中心主任,培訓中心舉辦了20餘期培訓班,除為中國培訓了500多名農業遙感的應用人才,完成了國家水土保持、土壤監測、作物估產、草場監測等科研項目。 [29] 

李連捷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55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86年
榮譽證 [29]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1987年
榮譽證 [29] 
中國土壤學會

李連捷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45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理事 [17] 
1948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18] 
1950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會計 [19] 
1951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 [20] 
1951年—1952年
中國科學院西藏綜合考察隊隊長農業科學組組長 [15] 
1954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學術(1949年學會完成重新成立手續) [21] 
1954年—1959年
1956年
中國科學院新疆綜合考察隊隊長 [15] 
1956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學術(1949年學會完成重新成立手續) [22] 
1956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土壤分類專業委員會負責人(1949年學會完成重新成立手續) [22] 
1959年—1964年
1963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理事(1949年學會完成重新成立手續) [23] 
1964年
北京山區綜合考察隊隊長 [15] 
1964年—1978年
1978年—1983年
1979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理事(1949年學會完成重新成立手續) [24] 
1979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土壤發生分類和土壤地理組召集人 [24] 
1979年
《土壤譯報》主編 [24] 
1979年
國農業遙感與應用培訓中心主任 [29] 
1983年—1988年
1983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五屆理事會顧問 [25] 
1983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土壤發生分類和土壤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25] 
1987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六屆理事會顧問 [26] 
1991年
中國土壤學會第七屆理事會顧問 [27] 

北京市土壤學會第一屆理事長 [2] 

中國土壤分類研究專家委員會第一副主任 [2] 

第一屆國務院學位評議委員會評議組成員 [29] 

土壤學報》編委 [29] 

李連捷個人生活

  • 愛好廣泛
1986年,李連捷(左)和古地質生物家賈蘭坡院士在一起交流 1986年,李連捷(左)和古地質生物家賈蘭坡院士在一起交流
李連捷不僅在土壤科學研究和教學領域頗有建樹,且善於吟詩作畫,許多科學思想與人生抱負在他的詩作中都有表現。 [28] 
  • 婚姻家庭
李連捷的妻子是王樹端,在中國農業大學校醫院工作 [10]  ,兩人育有子女李珊、李亮、李爽、李寧、李是。 [12] 

李連捷人物評價

1978年李連捷(右四)等參加第十一屆世界土壤學大會 1978年李連捷(右四)等參加第十一屆世界土壤學大會
“他(李連捷)是第一代土壤學家中的楷模,他剛正不阿、一身正氣、高瞻遠矚、一表人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偉大科學家的科學成就遠遠不如他人格魅力的影響大’。”(土壤學家龔子同教授評) [11] 
“李連捷是中國土壤學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土壤分類學、土壤地理學、地貌學和第四紀地質學方面,科研、教學成績卓著,在土壤微形態、農業遙感方面有開拓性建樹。”(中國科學院評) [1] 
“他(李連捷)對中國土壤分類和土壤資源的調查,有獨特的貢獻。他所做的工作,不僅促進了學科的發展,而且也為中國國民經濟的建設與世界土壤分類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教授、科學家。他實事求是、注重實踐的科學態度,他兢兢業業、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他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都是從書本上得不到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農業大學校友會評) [3] 

李連捷後世紀念

  • 李連捷雕像
李連捷銅像 李連捷銅像
2008年9月25日,李連捷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暨銅像揭幕儀式在中國農業大學西區新綜合樓前隆重舉行。瞿振元書記和沈其榮教授共同為銅像揭幕。 [12] 
  • 獎項冠名
2019年4月,自然資源部農用地質量與監控重點實驗室2019年度春季學術報告會在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順利召開。為鼓勵青年學者的科研熱情,大會設立了“李連捷五色土獎”,以傳承老一輩學者的探索精神。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