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述中

鎖定
李述中,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生,字子新,螺城鎮北門李厝人。曾任政協福建省委員會常委、副主席、省人民代表、省人民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政法委員會委員等職務。1974年5月病故於建寧縣。 [1] 
中文名
李述中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74年5月
子新

目錄

李述中人物生平

李述中,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生,字子新,螺城鎮北門李厝人。童年在家塾啓蒙,14歲進惠安中學,16歲轉學福州省立一中,同年夏天考進廈門大學預科,4年後升入本科法學院。
民國18年(1929年),轉廣州中山大學。在校時與同學章振乾等組織中山大學福建同學會,出版《閩鍾》旬刊,對福建政局提出意見和批評。此間李述中思想急劇轉變,他曾和友人合辦《擺輪》刊物,研究各種思潮,闡述馬克思理論和交流學習心得。
民國22年,十九路軍在閩成立人民政府,反蔣獨立。李述中偕同中山大學部分進步師友來閩參加倒蔣運動,曾為報刊寫稿,宣傳人民政府的革命宗旨和主張,喚起人民羣眾抗日倒蔣。十九路軍失敗後,仍返中山大學。翌年10月,他東渡日本,繼續深造。
民國24年4月,考進東京帝國大學農經系。期間,由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領導人許冠傑、章伯鈞介紹辦理入黨手續,嗣負責臨時行動委員會東京支部黨務,與同志一道創辦《時代》刊物,抨擊蔣介石政權的賣國反動政策,譯介馬克思主義理論。後又編印《南青》期刊,提出“抗日反陳儀”口號,在留學生中開展反帝反封建鬥爭。
蘆溝橋事變前夕,李述中從日本回國。原計劃至中山大學任教,因抗日戰爭全面展開,學校內遷,遂返家鄉,在泉惠一帶文化界組織和聯繫臨時行動委員會成員李佑辰、陳盛智、李述文等,開展抗敵後援工作。並曾協助陳雪華、曾鴻(克昌)等在惠組織劇團,下鄉演出,宣傳抗日救國。
民國27年5月,廈門淪陷。李述中和李佑辰、陳盛智等由福州轉往武漢,參加臨時行動委員會中央工作會議。會後,他擔任中央黨報《前進日報》編輯。
武漢淪陷前夕,他隨同國民政府中僑委委員宋淵源赴南洋勸募抗日救國義捐。是年10月,新加坡南僑總會成立,所有捐募事均為該會辦理,李述中改就檳城《光華日報》主編。1939年秋,他在新加坡中正中學任教時,得一僑商資助,和人家合組一進口公司——源和公司,兼事商業活動。新加坡淪陷後,他埋身商場,倖免日寇迫害。日本投降後,新加坡重為英國統治,他與民主人士盧必然、中共黨員張兆漢等交往密切,曾辦一期刊,介紹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偉大祖國和新興社會科學知識。
民國36年初,李述中因父病重回國。其父歿後,仍回新加坡。越年,他毅然回國定居福州。此時,他以歸僑身份,被省參議會選為福建省銀行董事會董事;同時,受農工黨中央委派為福建地下工作委員會主委。暗中聯絡同志做些地下工作,以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到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述中擔任農工民主黨福建省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在建立、整頓、發展組織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在鎮反運動中,他號召農工黨成員提高警惕,分清敵我界限;要求成員肅清舊民主主義思想,確立“接受工人階級及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為領導”的思想;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加強黨內集體領導,改進領導方法和作風,健全基層組織,增強團結,以求鞏固。
1954年,農工民主黨福建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福州召開。會上,李述中被推選為農工民主黨福建省第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嗣又擔任政協福建省委員會常委、副主席、省人民代表、省人民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政法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1957年,李述中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撤銷本兼各職,僅保留省政協委員和農工黨省委員會委員職務。1969年,被遣送到建寧縣黃坊公社仍田大隊插隊勞動,1974年5月病故於建寧縣。1982年1月,經中共福建省委批准,對李述中被錯劃為右派分子給以改正,恢復名譽。4月,在隆重舉行悼念儀式後,骨灰安放於福州枕峯革命烈士公墓。 [1] 
參考資料
  • 1.    陳萬里;王春來;王良周.惠安縣誌/第三十七篇 人物.惠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方誌出版社,1998年07月:1147-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