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軍洋

(國際生態經濟協會專職副會長,清華研究員)

鎖定
國際生態經濟協會(IEEPA)專職副會長,清華大學研究員。 [1] 
現任國際生態經濟協會(IEEPA) 專職副會長、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研究員,中共湖北省委黨校(湖北省行政學院)兼職教授。 [2] 
中文名
李軍洋
外文名
Li Junyang
國    籍
中國
單    位
國際生態經濟協會
職    務
副會長兼秘書長
學    歷
經濟學博士研究生

李軍洋人物簡介

個人介紹
社會團體組織領導人,生態經濟學者、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員、政治經濟學領域交流學者,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領域專家,企業全局發展組織顧問,生態經濟領域政府與社會力量建設者。致力於集合各方力量,建立和傳播生態經濟與節能環保產業工作創新和理念實踐,構建企業發展多維空間分析模型系統,在生態發展和產業扶持政策、節能環保的市場機制與技術產業化路徑、企業產業佈局鏈條化、規模化、國際化、全局發展模式等方面有着獨特的分析和工作方法。 [3] 
首位提出生態銀行模式的專家
李軍洋於2016年8月28日首次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各界重點提出“打造生態銀行模式發展生態生產力”的觀點 [4-6]  ,並經過三年的深入研究,將研究成果發表在《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9年01期《生態經濟經營結構和運行機制》(作者:李軍洋、郝吉明 [7] 
發明專利
作為共同發明人,共同持有2項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 [8]  :《燃煤發電機組與新能源發電機組的多能互補發電系統》 [9]  、《電廠脱硫脱水降霧的煙氣處理系統》 [10] 

李軍洋成果建議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治理北京生態人文“短板” 為首都打造“和諧宜居之都”》——國務院參事和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建議, [11-12]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優化生態領域營商環境,提升廣東省砂石行業生態環境和經濟高質量“雙高”發展的幾點建議》——院士建議,
國務院參事室、中共中央文史研究館:《國是諮詢》——參事向總理的建議《激活民間力量參與“一帶一路”》, [12-13] 
世界銀行、國家能源局:《中國公共機構能效改善研究與分析》課題,
甘肅省人民政府:《充分運用市場引導激勵機制打造西部大開發,打造綠色絲綢之路經濟帶,培育甘肅省節能環保產業成為中西部新的經濟增長點》——中西部地區(甘肅)節能環保產業合作與發展高層會談建議。
安徽省人民政府:《推進中國區域經濟轉型,發揮安徽省轉承優勢作用,將綠色發展注入產業升級引擎》——李軍洋率工作考察代表團出訪安徽高層座談的建議,
北京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節能環保能力建設與重大項目論證》課題,
國家發改委、環境保護部:《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中的低碳路徑》——第五屆世界環保大會成果提交的《研究與參考》報告,
山東省人民政府、青島市人民政府:《建設山東省生態經濟新格局,實現轉型與發展中的低碳使命》——第四屆世界環保大會成果提交的《研究與參考》報告,
國家發改委、環境保護部:《發展中國家建立生態保護與低碳模式的可持續發展》——第三屆世界環保大會成果提交的《研究與參考》報告,
國家發改委:《傳統產業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廢舊紡織服裝回收再利用建議。
國家科技部:國家重點新產品、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在節能、節水、新材料等領域的企業諮詢課題,
世界風能協會:《中國風能發展潛力與障礙分析》研究報告——中國風能產業無自主核心技術難以形成產業鏈條發展市場,
國家交通部:關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提出: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八大核心問題,
國家工信部:關於通信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提出:節能減排是現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成,
國家科技部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關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與商業模式——提出:必須加強節能環保產業金融扶持與服務體系的建立,可持續發展要注重市場效力來推動等觀點及思路,
韓國環境部:中韓生活領域温室氣體減排與低碳環保合作——提出:生活領域温室氣體減排大有可為。
國際地方政府環境行動理事會:為了城市未來的可持續解決方案——提出:中國能源發展問題及城市綠色低碳轉型挑戰。 [12] 

李軍洋課題承擔

  • 《中國公共機構能效研究與分析報告》
中國公共機構能效研究與分析報告 中國公共機構能效研究與分析報告
作為世界銀行的合作委託方,為中國國家能源局的“能源部門管理援助計劃(ESMAP)”承擔研究工作,旨在改善中國公共設施的能效工作,主要目的是評估中國在改善公共機構能效方面的障礙(尤其是合同能源管理方面)及方案。主要集中在下述五個領域:(1) 中央政府機構(主要是辦公大樓),(2)各省及地方政府機構(財政撥款的辦公大樓),(3)大學及職業技術學院,(4)中、小學(5)醫院。本項目為中央政府在公共機構的能效提升和管理決策,提供了能力建設和政策建議,並推動了公共機構辦公大樓的能源管控規定出台。 [3]  [14] 
  • 北京市人民政府“十二五”規劃《節能能力建設方案研究報告及重大項目論證》
北京市人民政府“十二五”規劃 北京市人民政府“十二五”規劃
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節能能力建設方案研究報告及重大項目論證》,本規劃課題所研究的節能能力建設,主要包括節能計量、統計、標準等基礎能力建設、節能執法能力建設、節能綜合管理和預測預警能力建設、節能現代服務能力建設,以及節能宣傳教育和培訓能力建設,重大項目論證等,全面對北京市節能能力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實施方案進行研究和分析並提出項目建設方案,針對重大項目進行論證,幫助並實施了全國範圍內第一個城市在線能效監測平台,通過實時監測能效使用情況,為城市的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城市應用,提供政策和措施的依據。 [3]  [12] 
  •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能效項目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能效項目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能效項目
UNIDO-IEEPA中國能效項目促進計劃,致力於利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全球投資、技術、市場及信息資源與網絡,以及國際節能環保協會的專家團隊、解決方案及專業資源、國際平台等多方面的技術支持和專業力量,為中國的節能減排工作,提供能力建設領域的應用解決方案,並以能源管理及綜合利用的能力推廣應用體系為項目促進計劃內容,致力於幫助中國城市以及能效項目方、合同能源管理服務公司等計劃參與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推廣應用綜合能效方案的能力水平與方案優化,為城市及項目方節能減排工作,提供技術指導與支持。 [3]  [15] 

李軍洋課題參與

  • 歐盟基金與國家環境保護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和執法分析研究
歐盟基金與國家環境保護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和執法分析研究 歐盟基金與國家環境保護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立法和執法分析研究
本項目主要是中國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研究與國際上結軌,提高全民的生態意識差,解決在科技隊伍嚴重不足,以及在體制上的解決途徑進行研究分析,持續利用教育和立法等實踐中應用為解決中國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使生物多樣性的損失保持在最小程度和實現對生物資源進行持續管理,推動中國必須採取一些緊急的對策和切實的措施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永續利用的策略。 [3] 
  • 中共中央黨校 中國資源安全戰略思考研究報告課題
中共中央黨校 中共中央黨校
本項目對中國資源安全戰略進行研究,從中國正處於歷史拐點的角度出發,在全球資源危機的大背景下,集中研究思考了中國資源安全戰略的熱點問題。重點集中在中國土地資源、鐵路資源、礦產資源、新資源和可再生資源的發展戰略,從社會學的角度提出在公民社會中出現的資源管理新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為中國政府對資源問題所採取的政策、措施和行動建言獻策。 [3] 

李軍洋學者觀點

首都社會組織在日開展抗疫公益活動,展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2020年3月29日《新華社》 [16] 
確立生態人文社會環境理念,提升首都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2020年3月27日《光明網》 [17] 
打造民間專業力量 發揮國際公益援助作用 2020年3月24日《北京週報網》 [18] 
打好首都防疫戰,也需強調生態人文北京精神 2020年3月8日《環球網》 [19] 
如何理解生態模式與生態系統 2020年1月14日 《科普時報》 [20] 
以系統工程構建基層社會生態治理與人文新格局 2020年1月10日《產業觀察》 [21] 
發揮社團組織優勢 為首都“基層社會治理”助力2020年1月4日《中國企業報》 [22] 
李軍洋
李軍洋(2張)
堅持黨建引領社會組織 為北京建設發揮積極作用2019年12月5日 《中國網》 [23] 
從六大市場先例看雄安建設 2019年11月20日 《中國網》 [24] 
堅持產業技術創新,走向高質量發展是必然的趨勢 2019年10月21日 《中國網》 [25] 
“兩山”理論的哲學思考和實踐探索 中共北京市委主管主辦 《前線》 2019年第9期 [26] 
《探路資源綠色開發與高質量發展》自然資源部《中國礦業報》2019年6月26日 [27] 
激活民間力量參與“一帶一路”2017年5月8日 《中國城市報》 [28] 
努力構建綠色生活低碳消費拉動經濟模式.2017年3月17日《CRI Online 國際在線》 [29] 
生活領域温室氣體減排大有可為 2016年9月29日《中國新聞網 [30] 
空氣污染造成公眾健康損害不是危言聳聽2016年7月24日 《人民日報》海外網 [31] 
傳統行業走綠色低碳道路是大勢所趨 2016年1月20日《中新網》《新浪環保網》 [32-33] 
“新常態”綠色引擎 2015年3月3日 中央政府門户網站 [34] 
綠色低碳發展面臨哪些挑戰?2015年2月10日《人民網》 [35] 
霧霾治理須對多種污染協同控制2014年4月8日《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36] 
機動車等流動源氮氧化物防治不可迴避 2014年4月1日《中國網》 [37] 
節能補貼破解“叫好不叫座”困局?2012年6月14日 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報》 [38] 
我國新能源汽車當前面臨八大問題2010年6月5日《中國廣播網》 [39] 
節能減排是責任 更是國際競爭力 2010年5月17日《和訊財經》 [40] 
我國風能投資有四大機會空間2010年4月26日《中國能源報》 [41] 
節能環保產業作是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的重要抓手.《法制日報》. 2019年10月20日
《綠色礦山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部《環境保護》期刊. 2019年12期
生態經濟經營的新發展模式.2018年10月15日. 《經濟日報》
讓政府精準瞭解企業綠色發展難題.2018年1月30日. 《中國環境報》
發揮協會優勢 打造樣板工程.2017年8月18日. 《中國環境報》
生活領域温室氣體減排大有可為.2015年11月9日. 《中國經濟網》
發行綠色銀行卡.2015年11月3日《中國環境報》
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碳積分機制. 2015年4月30日.《中國網》
中國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轉型挑戰.2015年4月14日《人民日報》海外網
綠色低碳發展突破口在哪兒?2015年2月10日.《中國環境報》
權威人士憂心忡忡低碳轉型 2015年1月31日. 《瞭望》 [42] 
節能環保產業成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和增長點.2014年1月21日.《中國網》 [43] 
Changing toward Green Growth——Interview with Li Junyang,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6th World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nference. 2013年第11期. 《China Today》 [44] 
PM2.5對會議目的地的影響.2013年3月13日.《會議》雜誌 [45] 
李軍洋:未來5年中國節能產業將加速發展. 2010年11月8日. 中新網. [46] 

李軍洋文章論文

《以基層生態人文社會環境改善助力治理創新》《國家治理》2020年7月 第2期 [47] 
以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態城市發展升級》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2020年7月8日第7版 [48] 
《以生態系統理念創新引領實現城市治理目標》新華社《瞭望東方》2020年5月8日 [49] 
《在日抗疫公益活動展現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紅十字報》2020年4月3日 第2139期 A4版 [50] 
《創新理念 不斷提升首都基層社會治理水平》中共北京市委《前線》2020年第3期 [51] 
《踐行“兩山”理論發展模式的宜都樣本》黨校行政學院《黨政幹部》論壇期刊2019年11期 [52] 
《生態經濟經營的結構和運行機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9年第1期 [53] 
《“兩山”理論的哲學思考和實踐探索》中共北京市委《前線》2019年第9期 [54] 
《綠色生活 低碳消費 拉動經濟》消費日報 2017年第2017-03-24期 [55] 
《綠色低碳發展對於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是一場深刻的革命》電氣時代2017年第2期 [56] 
《廢舊紡織品成了垃圾,多浪費》環境保護部《環境經濟》期刊2016年Z1期 [57] 
《發展與環境共贏的產業經濟》中華工商時報2015年第2015-11-05期 [58] 
《發展與環境共贏的產業經濟》經濟日報 2015年第2015-11-17期 [59] 
《積極推動廢舊紡織服裝回收再利用》中國環境報2015年4月28日 [60] 
《歐盟鬆口航空税談判 商業抗議初見成效》第一財經日報 2012年第2012-02-22期 [61] 
《可持續消費,綠色經濟的推動力》商務部《中國經貿》期刊2010年第11期 [62] 
《節能減排不僅是責任更是國際競爭力的構成》住建部《中國建設報》2010年5月24日 [63] 

李軍洋職能轉移

經政府批准,為積極響應國家社團管理制度改革,為了繼續深入探索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和路徑,在行業內具有很強專業影響力的原“國際節能環保協會”全部職能和工作人員,已經轉入國際生態經濟協會正式編制;原有“國際節能環保協會”的業務和職責,已由國際生態經濟協會開展。 [64]  國家環境諮詢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主任郝吉明出任新一屆協會會長 [65-66]  。(備註:在變更名稱期間,香港虛假同名組織“國際節能環保協會”已提請民政部註銷。)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