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超時

鎖定
李超時(1906年2月1日~1931年9月19日),革命烈士、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者。 [1] 
中文名
李超時
別    名
李振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6年2月1日
逝世日期
1931年9月19日
畢業院校
徐州省立第十中學
出生地
江蘇邳縣柴莊(今江蘇省邳州市碾莊鎮才莊村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李超時,又名李振華,1906年2月1日出生於江蘇省邳縣柴莊(今才莊)一位農民家庭。7歲入私塾,後轉入姜集高等小學,畢業後考入徐州省立第十中學。 [2] 
1926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曾任共青團徐州地區學運書記。同年冬到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在校期間轉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夏參加討伐夏鬥寅叛軍的戰鬥。同年秋被派回家鄉從事革命活動,發動和組織羣眾,建立中共基層組織。 [1] 
1928年4月,中共邳縣特別支部成立,李超時任書記。至同年6月,特支就有黨員60多名,設有九個支部。同年7月,李超時被省委調至東海縣工作。一到海州,李超時即與在東海中學師範科讀書的共產黨員惠美琬(即惠裕宇)取得聯繫,建立中共東海特別支部。12月初,中共東海特支改建東海縣委,李超時任縣委書記。12月5日,李超時代表東海縣委參加了中共徐(州)海(州)蚌(埠)特委代表大會,並當選為特委委員。不久,經中共江蘇省委批准,正式成立東海中心縣委,李超時任書記,領導東海、灌雲、沭陽、贛榆等縣黨的工作。 [2] 
1929年秋調任中共(南)通海(門)特委書記,領導改編當地游擊隊和整頓農民武裝,參與指揮游擊隊取得四甲壩、四揚壩等戰鬥的勝利。 [1]  11月,李超時和劉瑞龍一起赴上海蔘加中共江蘇省委第二次代表大會。會議期間,省委和黨中央決定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由李超時負責籌建工作。 [2] 
1930年2月,紅十四軍軍部成立,何坤任軍長,李超時兼任軍政治委員。 [2]  4月軍長何昆犧牲後,他任軍長兼政治委員,領導整編部隊,整頓紀律,加強軍政訓練。 [1] 
1930年6月14日,駐黃橋的“蘇北剿共總指揮部”調動了駐靖江城、西來庵、季家市、泰興城、黃橋、如城、盧港、石莊等地的部隊,發動所謂“八路圍剿”。敵以駐西鎮省保安隊為前鋒,由南向北,突進紅軍中心地區,吹號聯絡其他各路敵人。李超時率領紅十四軍一師二團600多人埋伏在六甲橋西,紅軍中剛起義過來的戰士懂得敵人的號聲,連忙向李超時回報。李超時命令答號,誘敵深入。當敵人進至紅軍口袋陣內,紅軍一陣猛打,敵一箇中隊百餘人悉數就殲,繳槍70餘支、子彈千餘發。後續的各路敵人不知紅軍虛實,軍心大亂,便紛紛縮回老巢。所謂的“八路圍剿”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2] 
1930年8月3日,紅十四軍軍部和通海特委決定在黃橋舉行總暴動。李超時親自指揮,以紅一師二、三團擔任主攻,一團、教導大隊及赤衞軍佯攻古溪、蔣垛、季家市、盧家莊、老葉莊等敵據點,以阻擊援敵。但負責攻打南門的李吉庚和攻打東門的李治平卻在勝利在望的關鍵時刻,擅自撤兵,引敵來到紅軍側後,紅軍傷亡慘重,李超時不得不下令撤出戰鬥。黃橋總暴動最終失敗。同年10月,李超時奉命回省委參加反“立三路線”鬥爭,後留省委任外縣工作委員會委員、省委巡視員。 [2] 
1931年6月,李超時奉省委指示由上海去徐海蚌地區巡視工作時 [2]  ,與妻子呂繼英一起在鎮江被國民黨當局逮捕,面對敵人的種種酷刑和威逼利誘,他堅貞不屈,國民黨江蘇省主席葉楚傖親自勸降,他嚴詞痛斥。9月19日在鎮江北固山英勇就義,年僅25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