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贊元

(清朝兵部右侍郎)

鎖定
李贊元(1623—1678),本名立,清順治帝賜名贊元,字公弼,號望石。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虎頭村。始祖李明因軍功佔籍登州大嵩衞(今山東海陽市鳳城)。1655年(順治十二年),李贊元考中進士,先後任山東道御史、巡城御史、兩淮巡鹽御史、户科給事中、大理寺正卿、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等職。在任山東道御史期間,奏言剛直不諱,皇帝稱為“真御史”。有《滴翠園集》。
中文名
李贊元
別    名
名立
字公弼
號望石
國    籍
中國
籍    貫
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虎頭村
出生日期
1623年
逝世日期
1678年
職    業
御史
代表作品
《春日登宏濟寺》

李贊元人物生平

1623年(明天啓三年),李贊元出生。贊元少年喪父,母補學以持之,後受教於趙景星、崔科兩位先生。發奮攻讀,造詣頗深,為人善和,胸襟豁達,正直正義。
1655年(順治十二年),考中進士。
1656年(順治十三年),任山東道御史。期間,他奏言剛直不阿,順治帝賜名“贊元”,稱其為“真御史”。
1657年(順治十四年),二月,李贊元奉旨特簡巡視湖北。三楚(長沙、江陵、武陵一帶)歲飢,贊元捐資糴谷,賑濟饑民;水災沖毀農田,倡捐築堰,植樹護堤。有巨猾內多奧,援前後大吏莫敢問。贊元率一縣尉,微服暮叩其門見,即執之下獄。
1659年(順治十六年),任兩淮巡鹽御史。李贊元奉旨巡淮南、淮北鹽政,查出虛報鹽課徵額,官吏勒索鹽商,鹽商提高鹽價及鹽場官吏縱役營私,串商自肥,虛填減數等劣跡,據實上報,剔除弊端,改革鹽政。皇上批諭:“所奏與鹽政有裨,下户部皆議行。”贊元盡心建言,興利除弊,上諸疏,多施行有益。
1674年(康熙十三年),升為兵部督捕右侍郎。
1678年(康熙十七年),卒於宮。李贊元子孫多文人,無意居官,專業書畫。 [1] 

李贊元故事軼聞

李贊元幼年讀書

李贊元幼年喪父,母親一邊賣火燒維持生計,一邊親自教兒子讀書寫字。據説一個大雪飄飛的冬日,李贊元外出乞討歸來,行至一趙姓大財主家門前時,餓得實在走不動了,見財主門前旗杆上有一個避風門斗,便爬上去睡着了。趙老爺正午睡,睡意朦朧間看到自家旗杆頂上卧着一隻大白老虎。驚醒後,打發管家去看究竟,才知一個小孩兒睡在旗杆上面。喚進來問話,見這少年從容應答,氣度不凡,遂將其收為義子,並讓其母到趙家做女傭輔助其子讀書。

李贊元巧妙脱身

某年,李贊元奉命微服巡查湖北,被一羣惡人扣在一座寺廟的大鐘下不得脱身,恰巧寺中一個叫陳化的小和尚打鐘前經過,聽到了細小的呼救聲,俯身察看,先祖急切地向他細説了事情原委,並拿出藏在身上的金印,從荷花瓣式的大鐘縫隙費力地伸出手來,將金印使勁地在小和尚的手心上按了一按,讓其速到當地官府憑印求救。小和尚緊握着雙手連夜向幾十裏外的官府奔去。天亮前,官府派兵及時趕到,將惡人一舉剿滅。惡人的頭目事後懊悔地對家人説:“少時遇道,叩以終身,非桃非杏,非坐非行,即祿盡矣”(暗指此惡人最終栽在姓“李”名“立”的人手中)。

李贊元家教嚴謹

李贊元居官在外,仍不忘家訓,家教甚嚴。他曾題寫《四勿詩》作教子格言:“手勿釋詩書,身勿著華服,心勿思邪事,行勿恃陰勢”,以此教育子孫要樸實正直,時刻不忘學習,不依靠前輩的提攜。家庭人代代恪守,人才輩出。據説李贊元共有十三子,無一紈絝子弟,留下了“三代八進士”的美談。海陽鳳城勝利村建有家廟紀念李贊元,該家廟一直由李姓長支負責看守。解放前李姓家廟還保存完好,其有二進院落,第一進大門兩側是兩個漢白玉的大石鼓,第二進的門兩側立着兩個石雕的大青獅子。二門上還刻着一副醒目的對聯,上聯是“遵司馬訓”,下聯是“讀御史書”。家廟的正廳中間供着先祖的畫像,旁邊是他的救命恩人——小和尚陳化的畫像。家廟的外面還有一座高大的漢白玉牌坊,可惜這一切均於解放前毀於戰火,不過遺址至今尚存。

李贊元死亡傳説

關於他的死亡,家族中流傳着一個很玄的説法: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先祖正在燈下讀書,突然一蒙面歹人持刀闖入,刀落頭斷之時,他並沒有立即倒下,尚持劍追趕了好幾步,後遇照壁擋住才轟然倒地。皇帝獲悉後,賜金頭玉葬,後人將他葬於海陽發城的觀山,但其真墳到底在哪裏,後人無從知曉。 [2] 

李贊元人物作品

李贊元,工書法,萊陽《重修城隍廟碑記》由他篆額。石碑現存萊陽市博物館。尚有作品《滴翠園集》傳世。
《春日登宏濟寺》
《錫山晚泊》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