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贄墓

鎖定
李贄墓在北京市通州區西海子公園燃燈塔西側。李贄(1527~1602)字卓吾,福建泉州人,明代思想家。因反對封建專制主義思想,屢遭當朝權貴迫害,終被捕入獄,自殺於獄中。其友馬經倫遵其遺願,將其安葬於通州北門外馬廠村西。
中文名
李贄
年    代
所在地
北京通州
保護等級
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贄墓李贄墓簡介

李贄去世後,其友馬經綸尊其遺願治冢墓於通州北門外馬廠村迎福寺旁。1953年,通州建設需要,遷墓至通惠河北岸大悲林村南,時以缸壇收殮遺骨。1983年再遷於現址,墓前尚存明萬曆年間焦閎題字古碑一座,碑陽為焦書“李卓吾先生墓”,碑陰為詹軫光書李卓吾碑記和李卓吾墓詩2首。墓前東西二碑,東為“初遷碑記”,此碑文歐陽中石先生書。西為“重遷碑記”。中間石碑碑文:一代宗師李卓吾先生之墓,周揚敬題,一九八三年夏。
北京梅桑榆感慨著文:“李贄墓簡陋清寂,但凡前來憑弔者,皆因讀其書、仰其名而來。李贄雖死,卻有反映其思想體系的《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等十六種著作傳世,四百多年來,讀其文而會其心,且有所啓發感悟者,以千百萬計。雖帝王者流焉能與其相比擬!”

李贄墓李贄先生遺言

李贄像 李贄像
李卓吾先生遺言
(明)李贄
春來多病,急欲辭世。幸於此辭,落在好朋友之手。此最難事,此餘最幸事,爾等不可不知重也。
倘一旦死,急擇城外高阜,向南開作一坑;長一丈,闊五尺,深至六尺即止。既如是深,如是闊,如是長矣,然後就中復掘二尺五寸深土,長不過六尺有半,闊不過二尺五寸,以安予魄。既掘深了二尺五寸,則用蘆蓆五張填平其下,而安我其上,此豈有一毫不清淨者哉!我心安焉,即為樂土。勿太俗氣,搖動人言,急於好看,以傷我之本心也。雖馬誠老能為厚終之具,然終不如安餘心之為愈矣。此是餘第一要緊言語。我氣已散,即當穿此安魄之坑。
未入坑時,且閣我魄於板上,用餘在身衣服即止,不可換新衣等,使我體魄不安。但面上加一掩面,頭照舊安枕,而加一白布中單總蓋上下,用裹腳布廿字交纏其上。以得力四人平平扶出,待五更初開門時寂寂抬出,到於壙所,即可裝置蘆蓆之上,而板復抬回以還主人矣。既安了體魄,上加二三十根椽子橫閣其上。閣了,仍用蘆蓆五張鋪於椽子之上,即起放下原土,築實使平,更加浮土,使可望而知其為卓吾子之魄也。周圍栽以樹木,墓前立一石碑,題曰:“李卓吾先生之墓”。字四尺大,可託焦漪園書之,想彼亦必無吝。
爾等欲守者,須是實心要守。果是實心要守,馬爺決有以處爾等,不必爾等驚疑。若實與餘不相干,可聽其自去。我生時不着親人相隨,沒後亦不待親人看守,此理易明。
幸勿移易我一字一句!二月初五日,卓吾遺言。幸聽之!幸聽之!
注:馬誠即馬經綸字誠所,李贄摯交.官至御史,《續焚書》中多稱為“馬侍御”,因觸怒神宗,被貶斥為民,回通州家居。焦漪園即焦竑。竑字弱侯,號漪園,又號澹園,江寧(今江蘇南京)人,是明代著名學者,李贄的好朋友。

李贄墓吊憑李贄墓詩文

謁李卓吾墓
[明]池方顯
半生交宇內,緣乃在玄州。閩楚竟難得,佛儒俱不留。世人同喜怒,大道任恩仇。我亦尋知己,依依今未休。
祭李卓吾文
[明]李廷機
一代宗師李贄心胸廓八肱,識見洞千古。孑然置一身於太虛中,不染一塵,不礙一物,清淨無慾,先生有焉。蓋吾鄉士大夫未有如先生者,即海內如先生者亦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