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調元故里

鎖定
李調元故里,清代文學家、戲劇理論家,位於德陽市羅江區北隅的觀音岩石刻,佔地面積33000平方米。清乾隆三十二年縣令楊周冕倡修,李調元重建。
中文名
李調元故里
所屬城市
四川德陽
佔地面積
33000 m²
倡    修
清乾隆三十二年

李調元故里簡介

李調元故里 李調元故里
峭壁上正面觀音、千手觀音、白衣觀音、送子觀音、瑞祥觀音、救七難、觀世音普門示現圖、彌勒佛等摩崖石刻造像法相慈悲,韋駝雕塑威嚴、二十四孝、十三忤逆報應浮雕果報怵然,以及三魚石、上天梯等景觀。石刻區內風光怡人,自然景觀賞心悦目。堪稱世界之最的百米蓮卧觀音已動工。濘水 長龍、月亮島兩處景觀也正在籌建之中。
幾年來,當地政府依山造亭,選景建點,已建成三鳳亭、氤氲亭、感應亭和觀龍台,如今氣勢輝煌的觀音石刻藝術和新建的景點相映成輝,深深扣玄着旅客的心,年均旅客在25萬人次以上,觀音巖可謂是整條旅遊線上最有發展前途的熱門景點。觀音巖北上二公里是巴蜀才子李調元少年寓居讀書遇佛的寺魁星殿,西行四公里是李調元故居--醒園。園內存有李調元字畫詩稿。實為憑弔前賢,啓迪學子的最佳去處。

李調元故里李調元紀念館

李調元紀念館為德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為紀念清代著名文學家、戲劇家、詩人李調元,在羅江八景之一,玉京山上修建的一處仿古園林。現大殿用於展出各地書、畫名家為紀念李調元而創作的書、畫佳品供遊人觀賞,並已被羅江中學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文山函海》,作者羅平 《文山函海》,作者羅平
李調元紀念館,是羅江人民為紀念清代著名的李氏一門四進士,弟兄三翰林中的佼佼者:文學家、戲劇家、詩人李調元,於1988年動工,投資60餘萬元,在東外紋江之濱,古太平橋之首的玉京山上修建的一處仿古園林。第一期工程於1989年底竣工,計有六角亭一,四方亭二、重檐廊150米;尚有始建於唐中宗神龍年間的古寺,原名寶明寺,相傳為十三尊者遊戲之地。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又更名為景樂宮,作為道教寺院,一直延續到建國之後。現存三重殿堂和東西兩廊,是清代乾隆年間建築物,有殘碑記載清乾隆年間道士譚至正、劉虛靜師徒修繕景樂宮可考。1990年定為德陽市市中區文物保護單位,現大殿作為紀念李調元的書、畫展廳,隨時展出各地書、畫名家為紀念李調元而創作的書、畫佳品供遊人觀賞。1994年4月1日,被德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早在1995年,被羅江中學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校常組織師生前來參觀學習。
李調元紀念館入口大型雕塑《文山函海》高約35米,總長約72米,黃沙岩建造,耗材3000餘方,四個頭像由上至下分別是:李調元李鼎元、李冀元、李化楠(李調元之父)。雕塑作者是四川德陽雕塑藝術家羅平(德陽藝術牆《中華魂》作者)。

李調元故里發展

安州區寶林鎮大沙村,是李調元的出生地;而羅江區調元鎮則是他的成長地,李家宗祠也在此處。因此很長一段時間裏,兩地都為“李調元故里”五個字爭論不休。
2006年,文星鎮改名為調元鎮,全鎮鋪開仿古風貌打造。“李調元故里”的牌子也樹起來,開始對外宣傳,招商引資。
2008年,寶林鎮搶先註冊了“李調元故里”的商標,為後續旅遊開發搶下先機。
2014年2月18日記者前往兩個小鎮,聽説了一個好消息。“兩地要共享資源。”寶林鎮副鎮長李加成説。“變競爭為合作,共同開發。”調元鎮副鎮長尹毅也坦言。
“一個李調元,不能分屬兩個市。這樣對誰都不好。合作,是唯一的出路。”李調元研究專委會主任賴安海建議,“在建設成都經濟區的大背景下,建立一個協調機構,專門協調兩地資源共享,共同打造‘李調元故里’,使之成為四川特有的文化品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