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言榮

鎖定
李言榮,男,漢族,1961年7月生,四川省射洪市人,中共黨員, 1992年獲中國科學院長春應化所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電子信息材料專家,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項目技術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副主任 [24]  ,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長期從事電子薄膜材料與器件應用研究,包括高温超導薄膜與微波器件、鐵電薄膜與應用、納米介電薄膜生長技術、SiC外延膜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1-8] 
現任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4-9] 
中文名
李言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省射洪縣
出生日期
1961年07月10日 [6]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代表作品
《材料物理學概論》《電子材料導論》《納米電子材料與器件》
主要成就
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9年當選為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
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 [10]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性    別

李言榮人物簡介

李言榮 李言榮
李言榮,男,四川省射洪市人,1961年7月生,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1992年博士畢業於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隨後在電子科技大學做博士後。1994年7月在電子科技大學晉升為教授。1995年留學德國Karlsruhe國家科研中心(KfK)做客座研究員,其後分別於1998年在美國Colorado at Boulder大學和1999年在德國KfK科研中心留學並做短期訪問教授。1998年任電子科技大學信息材料工程學院院長,2001年任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院長。2003年任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常委,2007年選為中共十七大代表,2009年10月任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2013年4月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2017年12月任四川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22] 

李言榮人物履歷

1961年07月10日,李言榮出生於四川省射洪市。高中就讀於四川省射洪市金華中學 [11] 
1979年09月至1983年07月,在四川師範學院(現四川師範大學)化學系就讀大學本科,畢業後參加工作。
1987年09月至1992年12月,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應用化學專業碩博連讀,師從倪嘉纘院士和李有謨研究員,並獲得博士學位。
畢業典禮發言 畢業典禮發言
1992年0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擔任學校黨委副書記,分管人事人才工作。
1993年03月至1995年01月,在電子科技大學工作。
1995年06月至1996年07月,前往德國Karlsruhe研究中心,擔任客座研究員。其後分別於1998年在美國Colorado at Boulder大學和1999年在德國KfK科研中心留學並做短期訪問教授。
1998年05月至2001年10月,擔任電子科技大學信息材料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
2001年10月至2009年10月,擔任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院長。
2001年,被評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2002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
200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6-7] 
2006年03月,擔任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兼任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9年10月至2013年04月,擔任電子科技大學副書記。
2013年04月至2017年12月,擔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12] 
2017年12月至2023年02月,擔任四川大學校長(副部級) [13-14]  [27] 
2019年04月17日,在成都召開的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一次全委會上,當選為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委員會主席 [15]  ;7月,當選為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 [8] 
2023年2月,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26] 

李言榮職務任免

2023年3月2日,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免去李言榮的四川大學校長職務。 [29] 

李言榮主要成就

李言榮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李言榮發明了倒筒式濺射旋轉沉積薄膜製備技術,解決了大面積單、雙面YBCO超導薄膜面內均勻性和兩面一致性,形成了小批量產品。發明了介電薄膜的納米自緩衝層技術,提高了多元氧化物介電薄膜工程應用的耐壓能力和生長取向特性,熱釋電薄膜紅外傳感器已裝備於煤礦瓦斯監測系統,一體化集成的薄膜應變、温度傳感器已應用於航空發動機葉片狀態檢測。利用介電/半導體集成薄膜技術,積極推動新型集成電子器件的發展 [2] 
  • 學術論著
根據2020年3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李言榮先後發表SCI收錄論文290餘篇,其中國外主要刊物23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43件,出版著作/教材5本 [2]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19.06
《微波氮化鎵功率器件等效電路建模理論與技術》
徐躍杭,徐鋭敏,李言榮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6.08
《成電青年教師風采》
李言榮主編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6.11
《材料物理學》
李言榮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3.01
《電子材料》
李言榮主編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09
《成電記憶》
李言榮主編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1.01
《電子材料導論》
曲喜新著;李言榮,惲正中編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10
《納米電子材料與器件》
李言榮等編著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4.11
《電子材料導論》
李言榮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1.08
《電子材料導論》
李言榮,惲正中主編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1.05
《材料物理學概論》
李言榮,惲正中編著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 科研項目
根據2020年3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李言榮先後承擔國家973、863、自然基金、預研等十餘項項目 [2] 
時間
課題名稱
課題來源
擔任職務
2007年—2010年
磁電/半導體集成電子薄膜生長控制與調製機理研究
國防973重大項目
技術首席
2006年—2010年
非製冷紅外探測用BST熱釋電薄膜材料研究
國家自然基金
第2負責人
2006年—2010年
新型鐵電薄膜材料應用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負責人
2004年—2008年
多元氧化物薄膜的生長、結構與性能的研究
國家自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
負責人
2001年—2005年
納米電子信息功能材料重大基礎研究
國防973重大項目
負責人 [16]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0年3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李言榮的主要成果分別獲得2003年和2007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97年
Bi系超導材料的固態化學性質
省部級科學技術獎
2003年
大面積單/雙面YBCO高温超導薄膜的研製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06年
多元氧化物電子薄膜的倒筒式濺射技術研究
教育部科學技術獎
2007年
納米電子信息功能材料基礎研究
國防科學技術獎
2007年
ZnO低維材料的製備、生長機理及其性能研究
四川省科學技術獎
2007年
納米鐵電材料及其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07年
納米電子信息材料關鍵技術研究
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言榮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李言榮講授博士生學位課程《材料物理學》,碩士生課程《高温超導電性》《固態化學》以及本科生課程《新材料技術》 [16] 
  • 編著教材
李言榮主編博士生教材《材料物理學概論》、統編重點教材《電子材料導論》於2001年清華大學出版,《納米電子材料與器件》於2005年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電子材料》於2013年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16] 
  • 高校治理
李言榮做客央視《百家講壇》 李言榮做客央視《百家講壇》
2016年6月9日,《中國科學報》第五版頭條刊發對電子科大李言榮校長的專訪文章《一流大學須對國家有一流貢獻》。李校長在專訪中闡述了電子科大的“雙一流”建設、創新創業、科技成果轉化等相關工作。他説:“雙一流”最應當強調的是,看這些大學是不是為國家培養了一流的人才,看這些大學培養的人才是否為國家作出了一流貢獻 [17] 

李言榮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1年
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優秀獎
中國科學院
1997年
四川省跨世紀優秀青年人才

1999年
四川省優秀青年教師標兵

2002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5年
第三屆四川傑出創新人才獎

2011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 [2] 

李言榮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6年01月至2008年01月
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成都分會第一任主席

第二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委員 [18] 

中國電子學會超導分會成員、電子材料分會成員

美國材料學會、中國材料學會、真空學會、儀表材料學會等會員、理事

國家國防新材料科技獎評委

國防科工委(現國防科工局)科技獎評委

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兩院院士組副組長

“九·五”全國高校電子材料與器件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共十七大代表

《真空科學與技術學報》《功能材料》《電子材料與元件》等刊物編委

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 [23] 

中共十七大代表 [30]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30]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25]  [28] 

李言榮人物觀點

李言榮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應該是在各學科之間搭建的一座四通八達的大橋,應該是超越學科專業教育之上的人的共同屬性、公民的共性、技能的共性和文化的共性知識和能力,這也是未來優秀公民的根本和大學培養的文化人應有的氣質。所以,無論是讀書到什麼學位、從事什麼工作,大學時期多學一點科技史和人類文明史,多瞭解一點人類的起源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就能有一種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來鳥瞰世界科技與人類文明變化的感覺,就可能真正站在前人尤其是科學巨人的肩膀上。 [20-21] 

李言榮人物評價

李言榮同志政治立場堅定,思想素質好,大局意識和組織觀念強;熟悉學校教學科研特點和規律,工作思路清晰,具備豐富的院系工作經歷,擔任黨委副書記以來,在人才引進、學科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堅持原則,作風嚴謹,勤奮敬業,待人坦誠,在羣眾中有較高的威信,特別是在這次校長推薦中,羣眾認同度高;他學術功底紮實,有較高的學術造詣,教學科研成果突出 [19] (2013年中紀委駐教育部紀檢組組長、教育部黨組成員王立英在宣佈李言榮為電子科技大學新一任校長的大會講話中説)
李言榮同志政治素質高、管理能力強、學術造詣深 [19] (2013年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汪勁松在李言榮就任電子科技大學新一任校長的大會講話中説)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