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覺

(保定軍校畢業的國民黨起義將領)

鎖定
李覺(1900—1987),1900年生,湖南長沙人。1924年畢業於保定軍校第9期。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曾任國民黨政府第25集團軍總司令、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重慶中央訓練團主任、總統府侍從武官。1949年參加湖南起義。
建國後,歷任解放軍第21兵團副司令員,中南軍區高級參議,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民革第三、四屆候補中央委員,第五、六屆中央委員。是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中文名
李覺
別    名
字雲波。又名淑志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長沙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87年7月31日
畢業院校
保定軍校第9期
岳    父
何鍵
妻    子
何玫

李覺人物生平

李覺,字雲波,長沙市人,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生於雲南景谷縣。1921年(民國十年)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任湘軍唐生智部連長、營長。1925年與何鍵長女結婚。參加北伐,任第八軍團長,同年冬升第三十五軍旅長。1928年初東征討蔣失敗,他隨何鍵退往湘西,投靠湖南省主席程潛。1929年3月何鍵任湖南省主席,李覺兼長沙警備司令。
1930年7月,紅三軍團攻克長沙,何鍵退往沅江,李覺隨劉建緒反攻長沙,後任第二十軍第十九師師長。1931年3月兼湖南保安司令部保安處長,負責全省各縣地方武裝的整編和指揮調遣。1933年率第十九師為湘鄂贛閩粵五省“剿共”軍西路軍總預備隊。1934年7月紅六軍團在永新突圍南進,他指揮第十九師及長沙警備旅向寧遠、道縣追擊。12月紅二、六軍團為掩護中央紅軍長征,突然圍攻常德,他率第十九師及第六十三師一部解圍,後擔任永順、大庸、石門、慈利等一帶築碉防守任務。次年11月紅二、六軍團從大庸突圍,湘中各縣告急,他被陳誠以作戰不力,給予記大過處分。隨後任“追剿”軍第四十縱隊司令,率第十六、十九兩師尾追紅軍入黔、滇。1936年6月率部由滇回黔,在安順待命入桂,平定兩廣“六一”反蔣運動。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寧波、鎮海間杭州灣守備任務,升任第七十軍軍長兼第十九師師長。“八一三”抗戰開始後,率第一O九團將入侵壩石橋陣地的日軍百餘人擊退,收復陣地。後十九師任麥橋宅、孫家宅一線守備。在獅子橋爭奪戰中,所部一一三團傷亡幾盡,全師被整編為一個團。上海全線潰退時,率團轉戰崑山、蘇州,經杭州退守富陽。至此,該師傷亡官兵6000餘人,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評為上海會戰中戰績最佳之師。1938年春,率第十九師集中於浙江東陽附近補充整訓。5月,率部擔任武漢外圍守備。7月率部擔任九江等地江防、湖防守備。旋於廬山以北阻擊日軍第一O六師團南進,後撤至靖安休整,全師僅存健壯官兵780餘人。隨後,率部先後參加南昌會戰、上高會戰、長沙會戰、鄂南冬季攻勢、浙贛線西段阻擊戰諸役。1941年升任第二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不久任總司令。指揮浙贛線衢縣、上饒及其以西地段對日作戰。1945年春,粉碎日軍對浙西的大掃蕩。同年8月擔任餘杭、武康一帶對日軍的戒備任務。
1946年2月赴重慶參加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會議後,入陸軍大學將官班學習。旋調任中央訓練團重慶分團主任。1947年任戰地視察組第一組組長,對魯南範漢傑兵團執行命令情況進行督促檢查,曾拒絕執行蔣介石焚燬沂蒙山區“共軍所存糧食物資民房”的命令。年底任安徽阜陽第十四綏靖區司令官,被解放軍圍攻,死傷慘重。月堅請辭職獲准,改任總統府中將參軍兼中央訓練團視察官訓練班主任。
1948年冬回湘,與唐生智合作,組織湖南和平自救會,任自救會長沙區負責人邀約舊部參與湖南和平解放運動。1949年(民國38年)3月赴南京會見代總統李宗仁,面述唐生智擁護國共和談的態度,並轉往上海、香港等地,聯絡和平起義工作。回長沙後,為唐生智與程潛合作起義做了大量工作。7月30日任湖南綏靖總司令部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權。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後,他任第一兵團與省保安部隊聯合起義前進指揮部負責人,將原長沙綏靖公署的部分軍隊與第一兵團合併整編,任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副司令,負責整編工作。8月13日參與黃紹竤、龍雲等44人在香港發表的《我們對現階段中國革命的認識和主張》 [3]  ,通電反蔣。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副司令。次年任中南軍區高級參謀、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1954年起,任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兼全國政協秘書處副處長。1981年起,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三、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五、六屆中央監委常委。1987年7月31日在北京病逝。 [2] 

李覺人物事蹟

敗於名將粟裕
李覺 李覺
李覺雖非嫡系,但因作戰勇猛,為蔣介石所喜愛,最終升任第25集團軍總司令和第19集團軍總司令職位。這在非嫡系的湘軍將領中,算是一個異數。
抗戰初期,李覺曾與潘漢年新四軍中的共產黨人合作,在第70軍內建立了幹部培訓班,簡稱雲訓班,訓練了大批共產黨的幹部。抗戰後期,卻又受命兩次和新四軍交手。
“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九日,左右兵團相隔二十公里,尚未到達指定攻擊發起線。粟裕以六個支隊進攻左兵團,將第52師與獨33旅擊退。二十一日新四軍主力全部抵達右兵團當面,當夜新四軍發起主力攻擊,將第一突擊隊壓入孝豐東南一個峽谷之中,第一突擊隊激戰兩晝夜後全軍覆沒,司令胡旭將軍壯烈殉職,突三營營長熊壯猷、突五營營長陳士瀛被俘。攻勢失利。
“戰後,突擊隊頗受責難。一九四五年七月,軍委會將突擊總隊縮編為第九十八軍﹝轄預三師、預四師﹞,並以顧長官親信將領原第79師師長段霖茂任軍長。突擊總隊編並後,西南幹訓班也同時撤銷。突擊部隊至此結束。”
粟裕被後人譽為千古名將,李覺能在戰爭中和粟裕交手,也算是雖敗猶榮吧。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覺疏於內戰,被顧祝同解除軍職,轉任國民黨中央訓練團重慶分團主任、總統參軍等職。1948年3月,任第14綏靖區司令兼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駐安徽阜陽)。3月28日,中原野戰軍第11縱(劉伯承部)、晉冀魯豫野戰軍1縱(陳毅部)和豫皖蘇獨立旅(地方武裝)共約8萬人進攻阜陽,李覺率部奮力抵抗,經兩天激戰,外圍被解放軍掃清。30日,解放軍開始攻城,激戰5晝夜,未克。當時駐守阜陽的是國民黨整編74師(原屬張靈甫的部隊)58旅的3個團。攻城戰打響後,第74師師長邱維達率51、57兩旅增援,對解放軍攻城部隊形成了反包圍,解放軍部隊陷於兩線作戰的艱難境地。4月5日,解放軍撤離阜陽,退回豫皖邊區。同年8月,國民政府國防部下令撤銷第14綏靖區。第14綏靖區存在僅5個月,在記載國民黨軍事建制的史料中都難以找到它的蹤影。究其原因,李覺不願意任第14綏靖區司令,強辭不得,勉強任職,又受到其它派系的干擾和排擠,軍、政關係不順(既管整編74師,又不全管;又管皖北地方政務)等等諸多原因,再加上國民黨此時氣數已盡,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強撐無益於大局,只好撤銷。第14綏靖區撤銷後,解放軍隨即解放了阜陽。 [1] 
1949年,李覺任第1兵團副司令,他積極奔走在湘系和桂系軍閥之間,協同程潛唐生智陳明仁等湘籍高級將領一起,舉行湖南和平起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覺歷任解放軍第21兵團副司令員、中南軍區高參、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委員等職。安享晚年,並著有《李覺回憶錄》。
參考資料
  • 1.    王懷誠.我的故鄉——一位台灣老兵記憶中的阜陽(《志鑑》2011年第4期).安徽省合肥市:阜陽市地方誌辦公室,2011:37—40
  • 2.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湖南省志 第30卷 人物誌 下,湖南出版社,1995.12,第646-648頁
  • 3.    湖南省文物局編.《湖南名人故居與遺蹟圖典》:嶽麓書社,2015:第3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