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鱓

鎖定
李鱓[shàn](1686年—1756年),字宗揚,號復堂,別號懊道人、墨磨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江蘇揚州興化人,明代狀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孫。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中舉, 康熙五十三年召為內廷供奉,其宮廷工筆畫造詣頗深,因不願受“正統派”畫風束縛而遭忌離職。乾隆三年出任山東滕縣知縣,頗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罷官。後居揚州,賣畫為生。
李鱓工詩文書畫。曾隨蔣廷錫高其佩學畫。後受石濤影響,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畫風工細嚴謹,頗有法度。中年畫風始變,轉入粗筆寫意,揮灑潑辣,氣勢充沛,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影響。 [1] 
傳世畫跡有南京博物院藏《土牆蝶花圖》軸、故宮博物院藏《松藤圖》軸等。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國書畫名家全集”,內收《李鱓畫集》(上下卷)。
別    名
宗揚,復堂,懊道人,墨磨人
宗陽
出生地
江蘇省揚州興化
出生日期
1686年
逝世日期
1756年
主要成就
拓展了寫意花鳥畫的表現領域
主要作品
《李鱓花鳥冊》;《李鱓花卉冊》
本    名
李鱓
職    業
書畫

李鱓藝術成就

李鱓畫作
李鱓畫作(39張)
李鱓自幼喜愛繪畫,十六歲時已經頗有名氣。後召為宮廷畫師。
李鱓“以忤大吏罷歸”。在“兩革科名一貶官”之後,至揚州賣畫為生。與同鄉人鄭燮(鄭板橋)關係最為密切,鄭板橋有“賣畫揚州,與李同老”之説,並稱李鱓“才雄頗為世所忌,口雖讚歎心不然”。
他早年曾從同鄉魏凌蒼學畫山水,繼承黃公望一路,供奉內廷時曾隨蔣廷錫學畫,畫風工緻。後宗法指畫大師高其佩,崇尚寫意。又研習石濤筆法,以破筆潑墨作畫,畫風為之大變,形成“水墨融成奇趣”的獨特風格。喜於畫上作長文題跋,字跡參差錯落,佈局新奇。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影響。
李鱓繪畫選
李鱓繪畫選(40張)
李鱓拓展了寫意花鳥畫的表現領域,花草樹木,日常用具,桑蠶之類,一一攝入畫中,取材之廣,超過前人。寫意花鳥畫的表現形式亦有新的突破,破筆潑墨,酣暢淋漓,筆墨奔放,富有動感。同時吸取沒骨花卉的表現方法,工細嚴謹,色墨淡雅,變化豐富,富於立體感,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晚清畫論家秦祖永 《桐蔭論畫 》 論曰 :“李鱓復堂 , 縱橫馳騁 , 不拘繩墨 , 自得天趣 , 頗擅勝場。”
後人有評李鱓筆墨者,謂之有“霸悍之氣”、“失之於獷”。 [1] 
李鱓書法古樸,具顏、柳筋骨。喜在畫幅上長題滿跋,參差錯落,寫滿畫面,於質實中見空靈,畫面氣韻益加酣暢。秦祖永評曰:“書法古樸,款題隨意佈置,另有別致,殆亦擺脱俗格,自立門庭者也”。
傳世畫跡有南京博物院藏《土牆蝶花圖》軸、故宮博物院藏《松藤圖》軸等。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國書畫名家全集”,有《李鱓畫集(上下卷)》。

李鱓藝術年譜

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 丙寅) 1歲
三月三日,生於江蘇興化。 李鱓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在地方頗有名氣的知識分子。祖父李法與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闢疆等人唱和,工書法,善詩;父親李朱衣擔任過文林郎
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 辛卯) 26歲
赴南京應鄉試,中舉人。(《國朝畫徵錄》)此前,幼從里人陸震學書,從魏凌蒼學畫黃公望一路山水,稍長從族兄李丙旦習制藝、從族嫂王媛學畫花卉。
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 癸巳) 28歲
九月,客京城。作《山水冊》(《澄懷堂書畫目錄》)。同月,獻詩行在。(咸豐修《興化縣誌》卷八《文苑傳》)嗣後供奉內廷,在南書房行走,從蔣廷錫南沙學花鳥。
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29歲
九月,在熱河挹翠山房作《花卉冊》(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藏),至冬續完。
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乙未) 30歲
七月,作《石畔秋英圖》(南京博物院藏)。是年,王原祁卒。
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年 丙申) 31歲
秋,作《萱花扇面圖》(中國歷史博物館藏),贈侄李道元。
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 丁酉) 32歲
供奉內廷。是年,蔣廷錫內閣學士
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戊戌) 33歲
九月前乞歸,離開宮廷。九月,於舟中作《沒骨花卉冊》(日本《定靜堂藏明清畫圖錄》),此後活動於大江南北二十年。
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 己亥) 34歲
石城旅舍作《雜花捲》(上海博物館藏)。
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 庚子) 35歲
秋,作《小佐盤餐圖》。
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 辛丑) 36歲
秋日,仿新羅山人筆法,作《花鳥軸》。
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 壬寅) 37歲
於揚州作《花卉卷》。
1725年(清雍正三年 乙巳) 40歲
與鄭板橋、黃慎同寓揚州天寧寺。八月,作《盆菊圖》(西泠印社藏)。十月,作《三秋圖》。
1726年(清雍正四年 丙午) 41歲
五月,作《松芝圖》軸(山東省博物館藏)。七月從趙家舍,過草馬莊,晚過日永庵止宿,為僧人鍾英作長卷。九月,作行書五言聯:“砥行碧山石,結交青松枝。”(鄭板橋紀念館藏)臘月客揚州竹西僧舍,作《朽牆燕子花》軸。
1727年(清雍正五年 丁未) 42歲
正月,過湖州道中。作《土牆蝶花圖》。六月,作書對聯:“琴號珠柱,書名玉杯。”(泰州市博物館藏)
1728年(清雍正六年 戊申) 43歲
八月,與鄭板橋、黃慎同客天寧寺。秋,寓都門定性庵,書題畫截句二十一首。
1729年(清雍正七年 己酉) 44歲
十一月,旅食吳陵,作《山水圖》。
1730年(清雍正八年 庚戌) 45歲
重新入宮,被欽定隨刑部侍郎高其佩學畫。十月,在揚州作《松藤圖》(故宮博物院藏)。
1731年(清雍正九年 辛亥) 46歲
七月,作《月季圖》(揚州博物館藏)。
1732年(清雍正十年 壬子) 47歲
閏五月,作《松萱瓜瓞圖》,華新羅跋畫。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 癸丑) 48歲
十二月,作《歲朝平安圖》(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 甲寅) 49歲
正月,作《蕉蔭鵝夢圖》(南京博物院藏),題:“廿年囊筆走都門,謁取明師沈逸存。草綠繁華無用處,臨行摹寫天池生。”春日,於興化僧舍作《雁來紅》。(《古緣萃綠》)十一月,與板橋居士、蓮若上人過登李世兄宅,補題《竹菊圖》(揚州博物館藏)。
再次離開了宮廷,返回揚州,絕望。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 乙卯) 50歲
在揚州,作《花卉冊》(故宮博物院藏),題畫有“轅門橋上賣花新”一詩。本年數次作《五松圖》。作《富貴宜男圖》。(《十百齋書畫錄》)
1736年(清乾隆元年 丙辰) 51歲
正月,赴京謁選,過古琅琊,晤李方膺,作《年年順遂圖》。過沂州,為元翁作《十里荷風圖》(故宮博物院藏)。作《雜花冊》十二開於西山卧佛寺。
1737年(清乾隆二年 丁巳)52歲
仲春(二月),作《芍藥圖》(西安博物館藏)。三月上巳日,在北京揚州會館作四言聯“為官已老,續畫何人”。秋,赴山東知臨淄縣。
1738年(清乾隆三年 戊午) 53歲
五月,作行書《蘭花詩》(故宮博物院藏)。七月,作《花卉冊》十二幀。十月,調署滕縣知縣。十二月,于都門卧佛寺寫《杏花春燕圖》。
1739年(清乾隆四年 己未) 54歲
在滕縣任上。二月,作《受天百祿圖》(《愛日吟廬書畫續錄》)。春,作《古藤黃鳥圖》(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1740年(清乾隆五年 庚申) 55歲
二月,作《山水冊》(南京博物院藏)。罷官(《喜上眉梢梢》圖題)。為政清簡,士民懷之,忤大吏罷歸,留滕者三年。(《滕縣誌》)
1741年(清乾隆六年 辛酉) 56歲
三月十六日,致信鄭板橋,介紹戴遂堂訂交(《明清畫苑尺牘》)。四月,作《桃花柳燕圖》(天津歷史博物館藏)。七月,作《喜上眉梢圖》(鎮江博物館藏)。
1742年(清乾隆七年 壬戌)57歲
正月,作《竹樹圖》(廣西區博物館藏)。往返於彎德、滕縣、泰安,崮山旅次,作《雜畫冊》十幀。三月三日,作《松鷹圖》(《知魚齋書畫錄》)。九月,在滕縣見月草堂作《蕉蔭睡鵝圖》(江蘇國畫院藏)。
1743年(清乾隆八年 癸亥) 58歲
離滕南歸。四月,作《墨荷圖》(故宮博物院藏)。閏四月,作《風雨芭蕉圖》(蘇州博物館藏)。
1744年(清乾隆九年 甲子) 59歲
五月,賀園落成,受園主賀君召之邀,與御史準泰等為之唱。十月,於崇川寓齋作《紅兒映雪圖》(故宮博物院藏)。十二月,作《紫綬金章圖》(南京藝術學院藏)。
1745年(清乾隆十年 乙丑) 60歲
正月,作《花卉卷》(天津藝術博物館藏)。十月,由興化赴揚州,居小東門內西雷壇。臘月,作寄侄書,內雲:“近復作出山想,來郡城託缽,為入都之計。”
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 丙寅) 61歲
春月,指墨作《蕉鵝圖》於平山堂。六月,與李等雅集賀園,題凝翠軒聯雲:“出郭此間堪歇腳,登樓一望已開懷。”秋,作《松石牡丹圖》(南京博物院藏)。
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丁卯)62歲
正月,為智高年學兄作《石榴蜀葵圖》。四月,作《玉蘭牡丹圖》(南京博物院藏)。六月,作《故園圖》。九月,作《五松圖》四幅。十月,作《加官圖》。
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 戊辰) 63歲
二月,在興化作《年年富貴圖》。作《富貴有餘》(《支那名畫寶鑑》)。三月,作《傲霜圖》(北京市文物局藏)。八月,在浮漚館作《椿萱百齡圖》(《十百齋書畫錄》)。
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 己巳) 64歲
新春,為顧衍學兄作長卷《冷豔幽香圖卷》(南京博物院藏)。作《指墨蘆鵝圖》。五月,作《松柏蕙禽圖》、《荷花鴛鴦圖》。十月,作《雙松》(《筆嘯軒書畫錄》)。
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 庚午) 65歲
正月,作《牡丹幽蘭圖》。四月,作《芭蕉獨鵝圖》。五月,在興化浮漚館作《設色花樹》。夏,在竹西寓齋作《幽蘭牡丹圖》,首題《影落幽蘭》。秋,作《蕉竹圖》。
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 辛未) 66歲
三月,為元敷作《鴛鴦蓮子圖》。四月,在揚州蘭若僧房作《松石牡丹圖》。七月,在興化浮漚館仿天池生筆意作《松樹圖》。八月,作《秋柳鳴禽圖》。十月,在興化作《松樹牡丹圖》。
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 壬申) 67歲
三月,作《梅石小鳥圖》,又為祝蔣齋年六十壽辰作《五松圖》。春,作《花鳥冊》。四月,在興化浮漚館作《花卉冊》。五月長至後一日,為念翁作行書《修葺臨淄官舍詩舊作四首》(揚州博物館藏)。九月,作《菊》(《南畫大成》)。板橋在濰縣署中,有“平山堂北,梅花嶺畔,神魂系之!”等語寄李復堂。1753年 (清乾隆十八年 癸酉) 68歲
正月,寓蒲州(泰州)梅熟庵,作《花卉十二條屏》。三月,在梅熟庵錄舊作《頭白》詩,作《三友圖》《黃鸝》《五松圖》。四月,作《牡丹》(《南畫大成》)。七月,作《玉蘭海棠圖》。八月,作《籬菊雄雞圖》。
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 甲戌) 69歲
正月,為李道園作《蘭竹文石圖》。二月,作《荷塘雙鴨圖》。四月,作《松藤牡丹圖》。閏四月,作《花鳥圖》。七月,作《風竹圖》。八月,作《花鳥圖》。十月,客吳陵(泰州),在繆公祠作《城南春色圖》。十二月,作《荷花圖》(《南畫大成》)。
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 乙亥) 70歲
居揚州竹西僧舍。與鄭板橋、李晴江合作《歲寒三友圖》。四月十五日,鄭板橋作《飲李復堂宅賦贈》。十月,作《風雨芭蕉圖》(山東省博物館藏)。
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 丙子) 71歲
春,作《牡丹松藤圖》《花卉圖》。夏作《雜畫冊》。七月十日,題“寓郡城天寧寺”。
殆於是年九月,卒於南通。 [2] 

李鱓代表作

花鳥冊
乾隆時原裝裱,品相絕佳,原藏日本,尺寸46.2*31.2釐米,此冊似為李鱓冊頁中尺寸最大的一本者。 [3] 
故園圖 故園圖
故園圖
松藤圖 松藤圖
《松藤圖》
紙本設色,縱126釐米,橫62.6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畫家中年時作品,一改規矩工整為縱逸瀟灑。右上空白處題七絕一首:“吟遍春風十萬枝,幽尋何處更題詩。空庭霽後簾高卷,一樹藤花夕照時。”
松石紫藤圖 松石紫藤圖
松石紫藤圖
梅蘭竹圖 梅蘭竹圖
梅蘭竹圖
上海博物館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