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虎

(北魏、西魏名將,唐朝太祖景皇帝)

鎖定
李虎(?-551年),字文彬,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人。 [30]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祖父, [28]  唐太宗李世民曾祖。 [29]  中國西魏八大柱國之一。 [30] 
李虎年少時風流倜儻,志向遠大,好讀書卻不死背章句,喜騎馬射箭,廣交朋友,樂善好施,深受大都督賀拔嶽器重。因功升寧朔將軍、屯騎校尉,後平叛有功升為左廂大都督。 [30]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在賀拔嶽遇害後,曾打算擁立賀拔勝繼任,未果,於是跟隨宇文泰。 [3] 
於西魏大統三年(537年)受封隴西郡公。西魏大統十七年(551年),李虎因病去世。一定意義上説,李唐王朝的基業是李虎打下的,有了李虎的疆場拼殺,有了李虎的柱國將軍的爵位,其子孫才能站在另一個起點上。 [30] 
別    名
大野虎
文彬
所處時代
南北朝
出生地
代郡武川
逝世日期
551年
主要成就
西魏八柱國之一
本    名
李虎
官    職
太尉、柱國、左僕射、少師
地    位
隴西郡公-唐國公-唐太祖景皇帝

李虎人物生平

李虎家世背景

李虎的出身,史學界有不同意見:一説代郡武川鎮 [25]  人,一説為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人,也就是隴西李氏 [24] 劉盼遂王桐齡二先生經過一再考證,認為李氏出自鮮卑拓跋族。 [31]  陳寅恪先生在他的學術專著《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上篇《統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中對李唐氏族及世系作了專題研究。 [31]  得出結論説:“總而言之,據可信之材料,依常識之判斷,李唐先世若非趙郡李氏之“破落户”,即是趙郡李氏之“假冒牌”。 [31] 
李虎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五世孫。李暠之子李歆,是西涼第二任君主,史稱西涼後主。李歆之子李重耳在西涼滅亡後,出仕北魏,官至弘農太守。李重耳之子李熙,官至金門鎮將,曾率領豪傑鎮守黑城(今內蒙古武川縣),護衞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抵禦北方草原柔然的侵犯,因而在武川縣定居安家。李熙之子李天錫(一作李天賜),幢主,負責宿衞統兵。李天錫即李虎的父親。 [1-2] 

李虎隨嶽征戰

李虎少時倜儻有大志,喜好讀書而不存章句,特別善於射箭,輕財重義,雅尚名節,因此深得賀拔嶽的器重。
永安二年(529年),元顥進入洛陽,李虎跟隨賀拔嶽參與平亂。李虎因功受封晉壽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户,官拜寧朔將軍、屯騎校尉。後隨賀拔嶽擊敗万俟醜奴,留鎮隴西,累遷東雍州刺史、衞將軍。賀拔嶽鎮守隴右,任命李虎為左廂大都督 [3]  (一作左軍大都督),並將內外軍事委託給他。 [4] 

李虎為嶽復仇

永熙三年(534年),賀拔嶽在高平縣召請侯莫陳悦會面,準備討伐曹泥,卻遭侯莫陳悦殺害。李虎哭的很悲痛,諸將謀議擁戴宇文泰,李虎不同意而星夜直奔荊州,勸説賀拔嶽之兄賀拔勝來接收賀拔嶽手下的人馬,賀拔勝沒有接受他的意見。此時李虎聽説宇文泰已經代替賀拔嶽統率全體將士,便從荊州往回趕,路過閿鄉的時候,被高歡手下的將領俘虜,然後給送到洛陽。北魏孝武帝元修正準備謀取關中地區,得到李虎欣喜萬分,當即任命他為衞將軍,並賜給他一大筆財物,派他到宇文泰那裏輔佐鎮守關中。 [3]  後與宇文泰消滅侯莫陳悦 [5] 

李虎水攻曹泥

在消滅侯莫陳悦之後,恰逢高歡進入洛陽,李虎率軍迎接北魏孝武帝元修到潼關,因功授任驍騎將軍,加任儀同三司。靈州(今寧夏靈武縣北)刺史曹泥繼續與賀拔嶽舊部為敵。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派遣李虎與李弼趙貴前往靈州攻打曹泥。李虎引河水灌城,大破敵軍。 [6-8] 
大統元年(535年)正月,宇文泰擁立元寶炬登基稱帝,建立西魏政權,是為西魏文帝。同月,李虎等人招撫費也頭(一作破野頭)的兵馬,與他們一道攻打靈州,共持續四十天。曹泥堅守不住,請求投降。李虎等人斬殺曹泥,將靈州地區的豪帥遷移到了咸陽。 [8-10] 

李虎加銜柱國

李虎後來官至左僕射太尉,賜姓大野氏。西魏大統三年(537年),李虎受封隴西郡公,與安定公宇文泰、廣陵王元欣、趙郡公李弼、河內公獨孤信、南陽公趙貴、常山公於謹、彭城公侯莫陳崇因有輔佐之功,故都成為加“柱國”銜的最高武官,號稱“八柱國”。 [11-13] 

李虎交戰東魏

大統四年(538年),當時西魏與東魏交戰,兩國佈置的軍陣非常龐大,頭尾相距很遠,從早晨到晚上,雙方一共交戰幾十次,直打得煙霧塵土四處瀰漫,相互都看不清楚。獨孤信與李遠處在右面,趙貴與怡峯處在左面,交戰過程中都失利,而且他們還不知道西魏文帝與丞相宇文泰身在何處,於是都扔下自己率領的士兵先跑回來。李虎與念賢等人屬於後續部隊,看到獨孤信等人退卻,就和他們一道離開戰場。宇文泰因此只好燒掉營帳返回,留下儀同三司長孫子彥鎮守金墉。 [14] 
西魏此次攻打東魏,在關中地區留守的兵員很少,前前後後俘虜的東魏士兵都被分散在民間,他們一聽説西魏的部隊遭到失敗,紛紛圖謀作亂。李虎等人來到長安,想不出好的對策,便和太尉王盟、僕射周惠達等人侍奉太子元欽出城,到渭北地區駐防。百姓們相互掠奪,關中地區驚擾得非常厲害。在沙苑之戰中被俘虜的東魏都督趙青雀,雍州的百姓於伏德等人趁機造反,佔據長安所屬的小城,接着於伏德佔有咸陽,與咸陽太守慕容思慶各自召集東魏的降兵,以便抵抗從戰場上返回的西魏將士。長安主城中的百姓互相組織起來,共同抵抗趙青雀,每天同他交戰。大都督侯莫陳順襲擊東魏的那些降兵,多次打敗他們,嚇得降兵們不敢出城。 [15] 

李虎去世追封

西魏大統十七年(551年)五月,李虎去世。 [16]  北周建立後,追封李虎為唐國公,諡號為襄。 [17-18] 
北周時期,隨國公楊堅擔任相國,還復李虎本姓李氏。武德元年(618年),李虎的孫子李淵受禪登基,建立唐朝,追諡李虎為景皇帝,廟號太祖,陵墓稱作永康。 [19] 

李虎主要成就

李虎早年深受賀拔嶽器重,隨賀拔嶽征討元顥,消滅万俟醜奴。賀拔嶽死後,李虎跟隨宇文泰消滅了侯莫陳悦,又在圍攻靈州曹泥時,實施了水攻,多次打敗東魏的進攻。

李虎歷史評價

王欽若等《冊府元龜》:“少倜儻,有大志,好讀書而不存章句,尤善射,輕財重義,雅尚名節。” [20] 

李虎親屬成員

李虎世系

李虎家族
涼武昭王
唐興聖皇帝
西涼後主
弘農太守
金門鎮將
唐獻祖
李天錫
贈司空
唐懿祖
李虎
太尉
唐太祖
南陽郡公李延伯
-
譙王李真
-
唐世祖李昞
梁王李澄
蜀王李湛
漢王李洪
唐高祖李淵
畢王李璋
東平王李韶
永安王李孝基
雍王李繪
河南王李贄
郇王李禕
長平王李叔良
新興王李德良
長樂王李幼良
蔡王李蔚
西平王李安
濟南王李哲
鄭王李亮
淮安王李神通
襄邑王李神符
參見《新唐書 宰相世系》 [26] 

李虎女眷

祖母:涼州張氏,追贈宣獻皇后。 [27] 
母親:武威賈氏,追尊光懿皇后。 [27] 
夫人:安定梁氏,追尊景烈皇后。 [27] 
女兒:隴西李氏,嫁給周武帝宇文邕 [22]  ;李氏,信都公主,嫁北周驃騎將軍、鄜城太守張嵩 [21]  [23] 

李虎史籍記載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
《周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二十九》
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第九》 [20] 
舊唐書·卷一·本紀第一》
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
冊府元龜·卷一·帝王部》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六至一百六十四 [3] 
《唐會要》 [27]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一·本紀第一》: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諱淵。其先隴西狄道人,涼武昭王暠七代孫也。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為弘農太守。重耳生熙,為金門鎮將,領豪傑鎮武川,因家焉。儀鳳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錫,仕魏為幢主。大統中,贈司空。儀鳳中,追尊光皇帝。
  • 2.    《宋書·文帝紀》”、“索虜大帥拓拔燾南侵陳潁,遂圍懸瓠城,太守陳憲保城自固
  • 3.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六》:初,嶽以東雍州刺史李虎為左廂大都督,嶽死,虎奔荊州,説賀拔勝使收嶽眾,勝不從。虎聞宇文泰代嶽統眾,乃自荊州還赴之。至閿鄉,為丞相歡別將所獲,送洛陽。魏主方謀取關中,得虎甚喜,拜衞將軍,厚賜之,使就泰。虎,歆之玄孫也。
  • 4.    《冊府元龜·卷一·帝王部》:(李天錫)公生太祖景皇帝虎,少倜儻有大志,好讀書而不存章句,尤善射,輕財重義,雅尚名節,深為太保賀拔嶽所重。元顥之入洛也,從嶽擊平之,以功封晉壽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户,拜寧朔將軍、屯騎校尉。復與嶽破万俟鬼奴,留鎮隴西,累遷東雍州刺史,尋轉衞將軍。賀拔嶽既鎮隴右,以太祖為左軍大都督,委以內外軍事。
  • 5.    《冊府元龜·卷一·帝王部》:嶽尋為侯莫陳悦所害,太祖哭之甚慟,陰懷復讎之志,時嶽兄勝在荊州,太祖星夜赴告,勸勝入關收嶽之眾,勝不能從。俄而周文帝起兵圖悦,太祖聞之自荊州還,至閿鄉,為高歡將所獲,送詣洛陽。魏武帝將收關右,見太祖甚喜,拜為衞將軍,賜以金帛,鎮關中。因與周文帝平侯莫陳悦。
  • 6.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六》:十二月,魏丞相泰遣儀同李虎、李弼、趙貴擊曹泥於靈州。
  • 7.    《冊府元龜·卷一·帝王部》:嶽尋為侯莫陳悦所害,太祖哭之甚慟,陰懷復讎之志,時嶽兄勝在荊州,太祖星夜赴告,勸勝入關收嶽之眾,勝不能從。俄而周文帝起兵圖悦,太祖聞之自荊州還,至閿鄉,為高歡將所獲,送詣洛陽。魏武帝將收關右,見太祖甚喜,拜為衞將軍,賜以金帛,鎮關中。因與周文帝平侯莫陳悦。遇高歡入洛,太祖帥師迎魏武帝於潼關,以功拜驍騎將軍,加儀同三司。遇靈州刺史曹泥擁兵作亂,太祖率兵擊之。
  • 8.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第九》:十一月,遣儀同李虎與李弼、趙貴等討曹泥於靈州,虎引河灌之。明年,泥降,遷其豪帥於咸陽。
  • 9.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七》:魏驍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李虎等招諭費也頭之眾,與之共攻靈州,凡四旬,曹泥請降。
  • 10.    《冊府元龜·卷一·帝王部》:時有破野頭賊屯聚塞下,太祖遣使諭之,皆來降服,遂徵其眾併力攻泥。四旬而克,靈州平。
  • 11.    《舊唐書·卷一·本紀第一》:皇祖諱虎,後魏左僕射,封隴西郡公,與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以功參佐命,當時稱為“八柱國家”,仍賜姓大野氏。
  • 12.    《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天賜生虎,西魏時,賜姓大野氏,官至太尉,與李弼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皆為柱國,號“八柱國家”。
  • 13.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三》:初,魏敬宗以爾朱榮為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榮敗,此官遂廢。大統三年,文帝復以丞相泰為之。其後功參佐命,望實俱重者,亦居此官,凡八人,曰安定公宇文泰,廣陵王欣,趙郡公李弼,隴西公李虎,河內公獨孤信,南陽公趙貴,常山公於謹,彭城公侯莫陳崇,謂之八柱國。
  • 14.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八》:是日,東、西魏置陳既大,首尾懸遠,從旦至未,戰數十合,氛霧四塞,莫能相知。魏獨孤信、李遠居右,趙貴、怡峯居左,戰並不利;又未知魏主及丞相泰所在,皆棄其卒先歸。開府儀同三司李虎、念賢等為後軍,見信等退,即與俱去。泰由是燒營而歸,留儀同三司長孫子彥守金墉。
  • 15.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八》:魏之東伐也,關中留守兵少,前後所虜東魏士卒散在民間,聞魏兵敗,謀作亂。李虎等至長安,計無所出,與太尉王盟、僕射周惠達等奉太子欽出屯渭北。百姓互相剽掠,關中大擾。於是沙苑所虜東魏都督趙青雀、雍州民於伏德等遂反,青雀據長安子城,伏德保咸陽,與咸陽太守慕容思慶各收降卒以拒還兵。長安大城民相帥以拒青雀,日與之戰。大都督侯莫陳順擊賊,屢破之,賊不敢出。
  • 16.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四》:五月,魏隴西襄公李虎卒。
  • 17.    《舊唐書·卷一·本紀第一》:周受禪,追封唐國公,諡曰襄。
  • 18.    《新唐書·卷一·本紀第一》:周閔帝受魏禪,虎已卒,乃追錄其功,封唐國公,諡曰襄。
  • 19.    《舊唐書·卷一·本紀第一》:周受禪,追封唐國公,諡曰襄。至隋文帝作相,還複本姓。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廟號太祖,陵曰永康。
  • 20.    《冊府元龜·卷一·帝王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2-27]
  • 21.    《唐西韓州刺史故鹿使君墓誌之銘並序》:君諱裕,字法藏,兗州定陶縣人……妻李氏,唐景皇帝之孫,太上皇之妹
  • 22.    《李寶豔墓誌》:夫人姓李,諱寶艷,隴西狄道人也……祖柱國隴右十二州諸軍事,行台、左僕射、太尉公、隴西郡開國公諱虎……周武皇帝之妃,即夫人之姑也
  • 23.    《張綜墓誌》:祖嵩,周驃騎將軍、鄜城郡太守,死王事……祖母李,景皇帝之女,贈信都郡大長公主
  • 24.    陳寅恪竟説李世民是鮮卑後裔?DNA技術揭開唐史書背後的歷史真相|李唐|鮮卑|陳寅恪  .新浪網.2018-04-26[引用日期2021-08-20]
  • 25.    武川鎮何以孕育北周、隋、唐三代皇室?  .澎湃[引用日期2021-09-24]
  • 26.    新唐書 卷七十 表第十 蔡王房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29]
  • 27.    唐會要 卷三 皇后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29]
  • 28.    一葦著.盛世的序曲:南北朝的最後五十年[M].北京:現代出版社,2020.06.第037頁
  • 29.    王豔軍主編.國學經典文庫,帝王將相大傳,第1卷,圖文珍藏版[M].北京:線裝書局,2012.11.第298頁
  • 30.    王鋭,楊維俊主編.魅力天水·人力歷史卷[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5.01.第167-168頁
  • 31.    唐代帝陵  .陝西省圖書館網[引用日期2024-04-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