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蔚華

鎖定
李蔚華1969年畢業於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1971年赴美留學,1974年獲得克薩斯州州立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79年在休斯敦創辦《美國新聞》週報,1984年改為日報。經過十餘年的努力經營,現已發展成為包括《美國新聞》、《華盛頓新聞》、《芝加哥時報》、《亞特蘭大新聞》、《達拉斯時報》、《波士頓新聞》及英文《美亞新聞》和美南華語電視公司在內的美南報業傳播機構,任董事長。1984年榮獲全美傑出青年獎。曾被休斯敦市長任命為該市公共電視委員會委員,並被推選為休斯敦中華總商會主席。1992年入選《美國企業家名人錄》。
中文名
李蔚華
外文名
Lee Wea Hwa
國    籍
美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8年
畢業院校
美國克薩斯州州立大學
職    業
報業家
主要成就
創辦《美南新聞》
出生地
雲南龍陵

李蔚華簡介

李蔚華 (Lee Wea Hwa,1948—)美國華人報業家,生於雲南龍陵。

李蔚華人生經歷

李蔚華第一次到美國的時候,在舊金山的機場,上洗手間時見到一個很高大的黑人身影。這個印象在後來的三十年裏對李蔚華產生了很大的震撼。在越戰結束以後,李蔚華那時剛到美國,在越戰期間,只要在美國拿到學位,申請綠卡就沒有問題。所以在美國讀完書以後,李蔚華想留下來。當時李蔚華與李蔚華的律師談話時,律師問李蔚華,李先生以前做過什麼事。李蔚華説李蔚華曾經在台灣是搞新聞工作的。他説,那就辦一份中文報紙吧,就可以申請綠卡。那時是為了生存才辦了一份報紙。
一九八零年代當時美國的經濟非常好,在休斯頓李蔚華很快的由週報到每星期出二次報,當時印刷廠都不願意印李蔚華的報紙,李蔚華是硬着頭皮,買下一了印刷廠,一九八一年以來,李蔚華就開發了一些不同的行業,包括印刷生意。李蔚華經過了非常非常艱辛的日子,當時的華人讀者沒有這麼多。那時的世界日報、星島日報幾乎把所有的市場都佔據了。
怎麼樣在這樣一個劇烈競爭的時代,讓的報業能繼續發展下去。在美國,媒體與財經是最大的二個支柱。華盛頓郵報它幾乎控制了那裏的經濟與媒體,在美國,李蔚華華人的市場也是有限的。怎樣讓媒體支撐下去。九零年代李蔚華到美國哈福大學商學院參加一項研究時,有一位教授談到,他説科技的進步對企業有直接的影響。這對李蔚華也有很大震撼。
要使報紙能發展起來必需有相關的企業來支撐。十年前李蔚華與商界的朋友在休斯頓開了一個銀行,叫美南銀行。李蔚華已有資產二千五百萬美元。銀行已經創造了五千萬,也就是説盈利達到百分之五百。李蔚華要在拉斯維加斯成立一箇中國銀行叫華泰銀行。李蔚華是要告訴大家,光靠辦報,不去找一個企業去支撐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在現在競爭這麼厲害的美國,生存是件不容易的事。
李蔚華不僅成為當地主流媒體的一部分,還承印了休斯頓六十幾家學校報紙、報紙等的印刷。李蔚華的美南商務中心與美國的商務部有個簽約,每個月在李蔚華報社召開這樣商務座談會,讓當地的中小企業來互相交流怎麼做一些小型生意或者開發海外市場等等。要想把李蔚華的事業發展好,李蔚華必需要向李蔚華的主流社會靠攏。光靠李蔚華華人社區的力量是不夠的。李蔚華在海外,作為文化的橋樑,李蔚華揹負的責任非常大。

李蔚華事業發展

李蔚華金融

傳媒跟金融事業在美國是支柱企業,從華爾街到三大電視網,有線電視網,不但掌握了美國的理論跟經濟,更是立法、司法、行政以外的第四權,相信隨着中國經濟改革市場經營的成功,中國的傳媒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有經濟效益的企業。在中國的傳媒大部分是國營企業,跟西方國家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李蔚華在美國從事傳媒事業。在美國使用130多種各國方言的大融爐裏,競爭非常激烈。從1979年開始,在美國休斯敦創辦第一份中國報《美南新聞》,在全美國有12份地區性的報紙,有一個印刷廠,其它方面也有一些計劃,在休斯敦成立美南銀行,這個銀行的成立對當地的社區相當有幫助。在美國所有的企業裏,銀行、金融事業是比較難以經營的一個事業,因為美國政府對金融事業管理得非常嚴格。希望利用多角化的經營,能夠讓的企業有一個永續經營的基石,當然在經營上面臨很多的困境。
李蔚華在經營方面的一些經驗:任何企業必須有一個企業的文化,什麼叫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應該是指導思想的準則,在規劃企業共同的信念,有一個道德的標準,全體員工追尋的方向。比如麥當勞那這個企業,它所標榜的所謂企業文化就是希望能夠清潔、服務跟品質。桑尼標榜的是要不斷地創立新的產品。這些企業的文化是主導每一個企業的方針。報業在美國的經營,社區服務是非常主要的目標。比如這12份報紙在華盛頓叫華盛頓新聞,為什麼不叫美南新聞呢。跟當地的社區比較接近。
這方面的經營,在美國是多元化的社區,比如美南新聞有一個印刷廠,成立50多份各種不同的報紙。當然,在經營方面也是非常激烈,假如大家去過美國,華文媒體市場洛杉磯大概就有十幾份報紙,大概在1979年的時候,當創辦第一份報紙的時候,那時候還用鉛字排版,現在都用數位化。在休斯敦的總部,把全國各地的文稿都在休斯敦處理,晚上12點全美所有的城市都可以同時收到的版面。科技的進步對來説,是一個非常大的幫助,相對地也減少了的成本。
李蔚華在1992年,第一次到中國參觀天津的《津晚報》 ,那時候李蔚華看到這個報紙大概有七八百位員工,那時候出三大張,《津晚報》的負責人到美國去的報社參觀,全美國的員工不到200人,但是出12份報紙,這麼少的員工能夠出版這麼多頁的報紙。在美國的報紙,禮拜六的報紙大概有80頁這麼厚,當然60%是廣告,所以跟國內的情況是不太一樣的。在圖紙上可以看到,在休斯敦建立美南新聞中心,美南新聞中心有四個主體建築,在最左邊是的第一棟建築,裏面有廣播電台、電視攝影棚、印刷廠。
下面是一個銀行,現在正在完成的第二棟建築叫做美國國際展示中心,因為知道全世界的,當然主要是從中國來的希望到美國推銷的廠商,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基本上他們要進入美國市場比較困難。所以提供一個平台,能夠把他們的產品進行陳列,主體建築總共有2400平米,分為樓上、樓下。其中最重要的建築是醫學中心,在美國一些大的城市裏,有一些亞醫的診所,他們往往要找很多的地方,建這麼一個醫學中心,大概1800平米,有100個醫生可以在裏面。
大家可以看到,總共所有的面積是6.2畝,相當於26000平米,有四個建築在上面。美南新聞中心將來的落成對整個美國華人社區,甚至是美國的主流社會會有相當的影響力。 海外的華人,尤其是亞裔在美國,依照美國2000年的人口普查,是收入最高而且是教育程度最高的人羣。換句話説,所有亞裔人羣在美國幾乎一半以上是大學畢業,而且他們的收入每個家庭在6萬以上。就休斯敦來説華資的銀行有六家之多,銀行的經營。美南銀行到成立已經八年,總資產已經有1.6億美金,但是對社區的貸款也有一億多美金,幫助社區亞醫從事他們的創業。

李蔚華報紙

《美南新聞》報由李蔚華、朱勤勤夫婦於1979年6月16日在休斯敦創辦,成為休斯敦首份華文報紙。該報由最初的週報,經過近20年的拼搏,發展為後來的日報,並以休斯敦為總社,向全美各地10多個城市和中美洲及亞洲的雅加達和馬尼拉擴展,目前已發展為包含新聞、出版、實業投資等業務的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報業集團。
1995年該報創立了全世界第一家中文電子日報。《美南新聞》報現闢有“即時新聞”、“工商資訊”、“體育資訊”、“重要圖片”、“健康資訊”、“文藝天地”、“休閒資訊”“科技教育”等內容,其中“即時新聞”分別刊登國際、亞洲、美國、德州、大陸、台灣、僑社等新聞。
李蔚華早年就在美國創辦《美南報系》。把中國科學文化傳播給西方人民,20世紀80年代末受到中國領導人的讚譽,李鵬總理請李蔚華先生回國訪問。後來李氏兄妹又把《美南報系》擴展為《美南新聞集團公司》。他們不僅興開報業,同時還經營其它許多實業。
李蔚華先生所任頭銜為:《美南新聞集團公司》董事長;亞商新聞協會會長;休士頓市長亞裔顧問;休士頓自然博物館董事;休士頓商業信用局董事;休士頓印刷博物館董事;美國銀行執行董事;德州亞洲協會董事等。李氏兄妹通過《美南報系》和《美南新聞集團公司》媒體把科學文化介紹給世界人民,成為龍山華僑的佼佼者。

李蔚華產業運作

2006年6月1日,在首屆華文傳媒國際峯會上,美國美南新聞報業集團董事長李蔚華作了主題發言,題目為:美國華文媒體市場與產業運作。下面是李蔚華的發言記錄(未經本人審閲)。
美國美南新聞報業集團董事長 李蔚華
首先向這次峯會的組辦者加拿大環球華報的張社長表示敬佩和敬意。我代表美南新聞的全體同仁向各位問好。
記得我第一次到美國的時候,在舊金山的機場,上洗手間時見到一個很高大的黑人身影。這個印象在後來的三十年裏對我產生了很大的震撼。在越戰結束以後,我們那時剛到美國,在越戰期間,只要你在美國拿到學位,申請綠卡就沒有問題。所以在美國讀完書以後,我想留下來。當時我與我的律師談話時,律師問我,李先生你以前做過什麼事?我説我曾經在台灣是搞新聞工作的。他説,那你就辦一份中文報紙吧,就可以申請綠卡。那時是為了生存才辦了一份報紙。
一九八零年代當時美國的經濟非常好,在休斯頓我們很快的由週報到每星期出二次報,當時印刷廠都不願意印我們的報紙,我是硬着頭皮,買下一了印刷廠,一九八一年以來,我們就開發了一些不同的行業,包括印刷生意。我們經過了非常非常艱辛的日子,當時的華人讀者沒有現在這麼多。那時的世界日報、星島日報幾乎把所有的市場都佔據了。
今天我想要談的是媒體市場與產業的運作。怎麼樣在這樣一個劇烈競爭的時代,讓你的報業能繼續發展下去。
在美國,媒體與財經是最大的二個支柱。華盛頓郵報它幾乎控制了那裏的經濟與媒體,在美國,我們華人的市場也是有限的。怎樣讓媒體支撐下去?九零年代我到美國哈福大學商學院參加一項研究時,有一位教授談到,他説科技的進步對企業有直接的影響。這對我也有很大震撼。
一九九三年我有機會到天津今晚報去參觀,當時在編輯部看到他們的報紙整頁都能在計算機上出版。我就問他,你的這個軟件不錯,在哪裏買的,他説,北大研究的。我立刻去北京買了這套北大方正軟件系統,就是這套軟件對我們辦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從那時開始一直到現在,我們發展了十一份地方性報紙。我們在休斯頓是日報,在美國每個星期大約出五十萬份。在休斯頓屬於地方性的報紙,我們的覆蓋面是最廣的,而且我們的報紙是一個賺錢的報紙。
要使報紙能發展起來必需有相關的企業來支撐。十年前我與商界的朋友在休斯頓開了一個銀行,叫美南銀行。到今天為止我們已有資產二千五百萬美元。銀行已經創造了五千萬,也就是説盈利達到百分之五百。在這個月底我們要在拉斯維加斯成立一箇中國銀行叫華泰銀行。我的意思就是要告訴大家,光靠辦報,不去找一個企業去支撐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在現在競爭這麼厲害的美國,生存是件不容易的事。
我們不僅成為當地主流媒體的一部分,還承印了休斯頓六十幾家學校報紙、報紙等的印刷。我們的美南商務中心與美國的商務部有個簽約,每個月在我們報社召開這樣商務座談會,讓當地的中小企業來互相交流怎麼做一些小型生意或者開發海外市場等等。要想把我們的事業發展好,我們必需要向我們的主流社會靠攏。光靠我們華人社區的力量是不夠的。
非常謝謝張社長為我們提供這樣一個機會。我們在海外,作為文化的橋樑,我們揹負的責任非常大。

李蔚華傑出成就

美南國建會長張濟羣、朱辛為及陳皇序,頒贈禮物李蔚華,表揚傑出成就。
國建會午宴竹科園區顏宗明局長主講陳江浩浦大衞宋雨芝獲頒獎學金賴怡如戴毓君王伯蒂主講華文教育收穫多
休士頓美南國建會全天舉行研討會,再度引發學術研討會旋風,相當成果豐碩。午餐盛大舉行,也邀請台灣“行政院國科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顏宗明,剖析新竹園區蓬勃發展與未來展望。
當天午宴中,也由國建會長張濟羣接任會長,朱辛為及主辦人陳皇序頒出獎學金給優秀子弟陳江浩、浦大衞及宋雨芝三人。
美南國建會當天研討會中分組進行包括:華文教育講座,主題:面對華人教育的海嘯年代,由李珠蘭主辦,休士頓中文學校聯誼會協辦,主講者有王伯蒂、劉李凝、賴怡如和戴毓君四人,這四位都是「學習中文」跑道上的勝利者,四位年輕人更是父母堅持學習下的受惠者,他們學習中文的心路歷程和他們在專業領域裏的「尋根」邏輯,提示我們─This is the time to ring the change。
另一項由陳康元醫師及陳王琳醫師主持的醫學講座,主題是:醫學與健康新知,主講人為:黃綠玉醫師、張崇哲醫師、徐世劼牙醫及陳康元醫師。
休士頓華人專業協會協辦─個人身份及資料保護講座,主講人:左大為。他於會中講述身份竊盜就是騙徒,騙取受害者的身份,冒充並利用受害者的個人資料(姓名、地址、社安號碼、信用卡號、銀行帳户)等,騙取受害者的錢財,利用受害者的姓名取得不法財物,或在犯罪時掩藏自己的真實身份。
一但身份被冒用,受害者得花許多時間,而且可能會破財來清理信用報告。甚至於可能會因身份被竊用欠上一筆很難甩掉濫帳,更有可能因此而負上法律責任。

李蔚華社會活動

李蔚華訪省僑辦

4月26日,廣東省僑辦副主任林琳在廣州親切會見了美國美南新聞報業電視集團董事長、美國休斯頓國際區委員會主席李蔚華先生。
林琳對李蔚華先生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雙方熱情回顧了2003年在休斯頓結下的友情,並就今後加強廣東的對外宣傳工作深入交換了意見。
這是李蔚華先生首次到訪廣東省僑辦,他詳細介紹了美南新聞近期進入美國數字電視領域的情況,目前,美南新聞在洛杉磯和休斯頓擁有兩個24小時播出的電視頻道,同樣為24小時播出的舊金山的電視頻道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之中。李蔚華希望廣東省僑辦給予支持,提供廣東的資訊節目。
在廣東期間,李蔚華還與廣東電視台海外中心以及廣東南方電視台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與溝通。
美南新聞報業電視集團旗下現有《美南新聞》、《芝加哥時報》、《華盛頓新聞》等10家報紙,以及在休斯頓和洛杉磯的兩個電視台。

李蔚華德非高峯會

「德非高峯會」是在二位ITC社區的傑出領袖的遠見的聯合後而形成的。KEBEDE領事對如何進行非洲的商貿工作,有獨到的見解;美南新聞發行人、美南國際電視(ITV)及國際貿易中心(ITC)的創辦人李蔚華先生,對國際商旅及貿易也有深遠的見解。藉著ITC的工作宗旨,這些遠見的結合、成就了這次「德非高峯會」的成形,使大家不必遠赴非洲。就在休市便能夠完成德非之間商貿工作。以後「德非商貿高峯會」每年都將在此舉行,我們相信此會將持續發展,為德非的商貿工作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