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華生

(原中紀委委員、天津九屆人大副主任)

鎖定
李華生,重慶豐都人,生於1912年10月,曾用名李逸祥、李必根、何參等。1927年加入共青團,長期從事工人運動和黨團宣傳工作。抗戰爆發後,在北方積極參與抗日遊擊工作。
抗戰勝利後,李華生於1946年1月起先後任中共中央北滿分局秘書長兼宣傳部長、齊齊哈爾市委書記,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天津市第九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2000年7月,李華生因病在天津逝世,終年88歲。 [2] 
中文名
李華生
出生地
重慶市豐都縣
出生日期
1912年10月
逝世日期
2000年7月
曾用名
李逸祥、李必根、何參

李華生人物生平

李華生,豐都縣人,1913年10月30日生。
1924年入縣立小學校讀書,1927年入涪陵省立第四中學攻讀,加入共青團。
重慶三·三一慘案後,去上海找中共組織。1929年入同濟大學德文補習班。
1930年2月7日,在紀念二·七罷工七週年時被捕,判刑兩個月後出獄,仍從事工人運動。
1932年秋,調任團中央刊物一《中國青年》主編,年底,上海黨團組織遭破壞,1933年初與許寶鐸一起重建團中央。
1932年1月,日軍佔錦州,1933年1月陷山海關,5月12日,包圍北平天津,1933年3月26日,蔣介石、汪精衞決定全力剿共,5月31日派黃郛與日軍岡村簽訂“塘沾協定”。
1933年7月,上海團中央派李華生以巡視員身份去北方配合總司令馮玉祥、吉鴻昌(警備司令)在張家口組織的抗日同盟軍,開展抗日運動,並尋找黨中央駐北方代表孔原的下落。
在日軍不斷進攻的緊急形勢下,1935年任直南(邢台、邯鄲一帶)特委書記的李華生領導農民組織游擊戰爭,時有七百多人的遊擊總隊,1936年1月按中共八一宣言要求,將遊擊總隊改編為華北人民抗日討蔣救國軍第一軍第一師。
直南遊擊總隊失敗,華生於1936年春迴天津,任天津市委書記。時值黨中央派劉少奇來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鑑於李華生的住地和行動被敵人發現。劉少奇決定將李華生調去陝北。到陝北後任黨中央宣傳部秘書長。建立陝甘省委後又調華生任省委宣傳部長,後又在中央黨校任黨委書記。
1939年春,華生任中央組織部考察團團長,與社會部考察團團長許建國、八路軍總政治部考察團團長方強等領導的聯合考察團,到八路軍抗日前線考察。經過一年零兩個月的考察後,於1942年春返回延安,在中央黨務研究室及中央辦公廳電訊科工作。 [1] 
1942年春起,李華生先後任中央組織部地方幹部科幹部、中央辦公廳黨務研究室研究員、中央辦公廳秘書處電訊科科長。整風學習後,李華生到習仲勳任書記的綏德地委做宣傳部長兼行署文教委員會主任,積極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在動員全體工作人員參加生產大運動、防範日偽進攻、克服國民黨封鎖困難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華生於1946年1月起先後任中共中央北滿分局秘書長兼宣傳部長,中共松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東北局組織部秘書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從1950年1月起,李華生先後任齊齊哈爾市委書記,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政策研究室主任、市委副秘書長、市計委主任、市委常委、副市長等職。在“文化大革命”中,李華生受到迫害。
1973年,李華生恢復工作後,先後任河北省工辦副主任、省經委主任、省政協副主席。1978年12月,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李華生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980年6月起,李華生任天津市第九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0年7月,李華生因病在天津逝世,終年88歲。 [2] 

李華生革命烽火

1932年1月,日軍佔錦州,1933年1月陷山海關,5月12日,包圍北平天津,1933年3月26日,蔣介石、汪精衞決定全力剿共,5月31日派黃郛與日軍岡村簽訂“塘沽協定”。
在此民族存亡關頭,1933年7月,上海團中央派李華生以巡視員身份去北方配合總司令馮玉祥、吉鴻昌(警備司令)在張家口組織的抗日同盟軍,開展抗日運動,並尋找黨中央駐北方代表孔原的下落。華生在天津找到孔原,被派駐北京作孔原的代表。組建北平黨團市委。當找到抗日同盟軍前委書記柯慶施,瞭解到抗日同盟軍由五千人發展到十萬人。1933年6月20日,分兵三路進擊日偽軍,至7月12日收復張北、康保、寶昌、沾源、商都、多倫等縣。而蔣介石於1933年夏召開中央政府政務會斥責張家口抗日同盟軍“妨害中央統一政令,破壞國策”。由何應欽在北平部署。於7月20日以十二萬軍隊進攻張家口,月底增加部隊並配裝甲車進攻。同盟軍失敗。同盟軍中的中共黨員幹部,經華生輸送到全國的三十多人。同盟軍中的黨員幹部劉仁來北平,華生按北方代表意見安排到綏遠作特委書記。
1934年4月17日,日本外務省情報部長天羽英,發表申明,公開否認中國的自主權,向國際社會聲明,中國應由日本獨佔,歐美勢力應被排除於東亞大陸之外。國民黨政府不敢抗議,發表一個充滿外交辭令的聲明。有鑑於此。中共河北省委(書記朱理治、羅根作組織部長,華生任宣傳部長)決定辦《實話報》,由陳尚友(陳伯達)作總編,趙仲篪為編寫員、刻蠟紙,李超源作發行。油印報揭露日本罪行,反映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
由於蔣介石擊潰馮玉祥,吉鴻昌的抗日同盟軍,日本更加放肆的攻佔中國領土。1935年5月29日,日本駐屯軍參謀長酒井隆大佐,日本使館武官高橋藉口東北義勇軍孫永勤部進入冀東“非武裝區”,説是中國破壞“塘沽協定”,提出“嚴重抗議”,聲稱日方將採取“自由行動”。1935年6月9日日本天津駐屯軍司令官梅津關治郎與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軟訂立“何梅協定”。國民黨河北省政府由天津遷保定。日軍得以順利進入冀東。
在日軍不斷進攻的緊急形勢下,1935年任直南(邢台、邯鄲一帶)特委書記的李華生領導農民組織游擊戰爭,時有七百多人的遊擊總隊,1936年1月按中共八一宣言要求,將遊擊總隊改編為華北人民抗日討蔣救國軍第一軍第一師。引起國民黨守軍宋哲元的震驚,組織圍剿,經過兩個多月的戰鬥失敗了。直南遊擊總隊失敗,華生於1936年春迴天津,任天津市委書記。時值黨中央派劉少奇來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鑑於李華生的住地和行動被敵人發現。劉少奇決定將李華生調去陝北。到陝北後任黨中央宣傳部秘書長。建立陝甘省委後又調華生任省委宣傳部長,後又在中央黨校任黨委書記。
1939年春,華生任中央組織部考察團團長,與社會部考察團團長許建國、八路軍總政治部考察團團長方強等領導的聯合考察團,到八路軍抗日前線考察。首先到晉西北賀龍、關嚮應領導的一二C師駐地。這裏工作開展得很好,並同挺進大青山的李井泉支隊聯合起來打擊日寇,很有成效。(後來1940年春夏秋,日寇以數萬兵力“掃蕩”,均被粉碎)。在晉西北考察後去五台山晉察冀邊區“分區八路軍一一五師考察。1937年10月聶榮臻率一-·五師二千多人到五台山建立抗日根據地,發展形勢很好。考察團到晉察冀分局駐地河北省阜平縣,見到分局書記彭真,軍區司令員兼分局副書記的聶榮臻,政治主任舒同。軍民關係親密,常率隊襲擊敵寇。特別是獨立師楊成武在淶源、易縣一帶防守,常襲敵於不備,敵人膽寒。最後在冀中平原考察,區黨委書記黃敬,軍分區司令員呂正操、政治委員程子華。治軍有方、軍紀嚴明、生活雖異常艱苦,但鬥爭意志頑強。
經過一年零兩個月的考察後,於1942年春返回延安,在中央黨務研究室及中央辦公廳電訊科工作。 [1] 

李華生主要作品

[1] 李華生著《民主革命親歷記》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8年,北京,ISBN 7-80023-054-6/K-104.
[2] 李華生著《回憶三十年代的戰鬥生活》,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4年。
《民主革命親歷記》 《民主革命親歷記》
《回憶三十年代的戰鬥生活》, 《回憶三十年代的戰鬥生活》,
參考資料
  • 1.    豐都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豐都縣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週年文史資料專輯,第72頁
  • 2.    文/王小波;整理,《從涪陵走出的抗日先賢李華生》,《巴渝都市報》,2020.09.0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