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華春

(革命烈士)

鎖定
李華春(1912.10.2 - 1940.7.1),男,革命烈士,知名英語翻譯。出生於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大興鄉。畢業於東北大學英文專修科。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翻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又名《紅星照耀中國》)。1940年犧牲。 [2] 
(概述圖來源: [4] 
中文名
李華春
國    籍
中國
籍    貫
遼寧省葫蘆島市
出生日期
1912年10月2日
逝世日期
1940年7月1日
畢業院校
東北大學英文專修科
出生地
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大興鄉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目錄

李華春人物生平

1912年10月2日,李華春出生在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大興鄉二道河子村一個家境殷實的富農家庭。李華春的父親李德,生母為段氏,兄弟姊妹5人。 [4]  他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幼年在本村讀私塾,後被父親送入遼寧省錦州育賢中學讀初中,1928年考入奉天(今瀋陽)同澤中學讀高中,1931年考入東北大學英文專修科。
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滄陷,李華春隨同東北大學從瀋陽遷至北平繼續求學。當此國土淪陷中華民族處於危亡之際,國民黨政府卻採取“先安內後外”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廣大青年特別是東北流亡學生的愛國義憤。這時我黨正為東北義勇軍組織、訓練幹部,李華春參加了編寫訓練教材的工作。他到處奔走呼號,宣傳抗日救國,並動員親屬參加抗日救亡活動。他的叔伯弟弟李曉春和侄兒李宗潤,就是在他的思想影響下,參加了革命的。
1934年,李華春由東大英文專修科轉入法學院政治系學習。他讀書刻苦勤奮,在課餘時間常到學校圖書館看書,寫交章,也很健談,善交往。因此與同學們相處的十分融洽,同學們都親呢地叫他“李華子”。1935年的暑假,24歲的李華春於北平東大畢業後到外交日報社任編輯。他曾參加編賽《外交大辭典》工作。
1935年12月,北平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了聲勢浩大的“一二·九”運動,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對華北的侵略和國民黨政府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號召全國人民起來抗日救國。李華春積極參加了這次著名的抗日救亡運動。“一二·九”運動後,在黨的東北特別委員會領導下,李華春與同學同事們一起組織了東北文化協會。這幾年間,李華春逐漸認清了國民黨對內鎮壓抗日活動,對外屈膝投降倒行逆施的真面目,他清楚認識到,要實現挽救國家危亡的威願,就只能把希望寄託於中國共產黨身上。這時他已經從一個有強烈抗日救國思想的愛國主義者,逐步成長為一個有共產主義理想的革命青年。 [3] 
1936年秋,李華春經於毅夫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在黨的東北特別委員會領導下,成立了東北旅平各界救國聯合會(簡稱“東聯”)。李華春參加了這個組織。同時他又是東北大學校友會的主要負責人。“東聯”的主要刊物《東北知識》,就是由他負責在外交日報社出版的。入黨後,李華春的思想更加活躍起來,經常與一些同窗好友聚集一起放聲高唱抗日救亡歌曲,抒發愛國情懷,鼓舞革命鬥志。
1937年,國民黨中央在南京召開三中全會,“東聯”選派李華春、關子堅(東北婦女救國會負責人)等十幾名代表,帶着東北籍各界人士1700餘人的簽名書,到南京政府去請願,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實行政治民主,要求早日收復東北失地,援助義勇軍,要求蔣介石兑現西安事變時的諾言,實現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主張。這期間,他同外交日報社、東方快報社的幾位同事一起,翻譯了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寫的《西行漫記》。李華春為首次翻譯這本書做出了貢獻。
1937年“七·,七”、事變後,平津相繼失守,中共中央北方局號召共產黨員、青年學生,脱下長衫到農村去發動羣眾,組織抗日武裝。李華春剪掉長髮,身穿破衣裳,頭頂草帽,化裝成農民,離開北平。臨行前的晚上,他對前來探親的妻子説:“我要走了,你要多保重,回家好好侍侯老人,替我多盡孝道,我一輩子都感激你。’他們經天津乘船到上海,輥轉到了太原,與從北平出來的東大同學一起,在黨的指示下,幫助東北軍組建游擊隊。這項任務結束後,李華春於1938年3、4月間到達西安,參加東北救亡總會(簡稱“東總”)西安分會工作。“東總”是“七·七”事變前夕,在“東聯”的基礎上組成的,是黨領導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團結東北各界抗日人士,進行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並通過八路軍辦事處輸送進步青年去延安。
1938年秋,中國工業合作協會西北辦事處在陝西寶雞成立,不久在西安成立了事務所,李華春被委派為西安事務所主任。“工合”是國際友人路易·艾黎、埃德加·斯諾和我國愛國人士胡愈之等人創辦的,為支援抗戰在後方建立的工業合作組織,發展生產,解決難民、傷兵、勞動人民就業,供應戰時的軍需民用。這個組織是國共合作抗日的產物,具有合法性共產黨可以公開派黨員幹部去.工作,這既支持推動了“工合”的發展,又可以“工合”為掩護開展黨的工作。李華春擔任事務所主任後,很快建立起10多個合作社性質的單位,生產隨着發展起來了。
1939年夏,黨又派他去漢中(南鄭)建立事務所,仍擔任事務所主任。他在漢中地區又組織建立起一批生產合作社,如紡織、商業、供銷以及鐵器合作社等。他在中共陝西省委和“東總”黨組織的領導下,以“工合”組織為據點,開展黨的工作。他訂購大量《新華日報》等進步刊物,分發給下屬單位,宣傳我黨的政治主張,組織當地手工業者和勞動人民羣眾生產自救,有時也把生產出來的物資轉送給陝北、山西等抗日根據地。他的工作成績顯著,在羣眾中很有威望,這些都招致了國民黨特務的注意。這一時期,國民黨正瘋狂發動反共高潮,國民黨軍隊配合日軍進攻我各地八路軍,併發出“防止異黨活動辦法”“處理共產黨實施方案”等。國民黨在漢中設立的警備司令部,主要是在這咽喉地區對付共產黨的。於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1940年春,漢中事務所下屬合作社的棉花和布匹等物資,遭到漢中警備司令部的副官等人搶劫。為保護·“工合”利益,經有關部門查處,將被劫物資收回大部。李華春當時堅持要求嚴懲作案人,國民黨當局在人證物證俱全的事實面前,迫不得已作了處理,這又結下了一層怨恨。
1940年7月初的一個早晨,有幾個人到漢中事務所找李華·春,李華春和往常一樣出門迎接,誰知道一出門口就被綁架走了,一去再沒有回來。漢中事務所的同志們分頭到各地去找,登報尋人,均無音信。後來才知道:李華春被國民黨特務綁架後裝在麻袋裏,在漢中城南的漢水邊上活埋了,時年僅29歲。 [1] 
參考資料
  • 1.    遼寧省革命烈士事蹟編纂辦公室,遼寧英烈 第7輯,,1990.07,第166頁。
  • 2.    錦西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錦西市志,錦西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1988,第775頁。
  • 3.    王俊德主編,關心下一代青少年教育叢書 2 葫蘆島英烈,,2000,第151頁。
  • 4.    遼寧省檔案局主編. 風物遼寧[M].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2012.09.第5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