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莊

(人民日報創始人之一、原總編輯)

鎖定
李莊(1918年7月1日—2006年3月3日),河北徐水人。抗戰初期在太行山參加革命,1940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的創始人之一。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前期,先後在《民族革命》 半月刊、《勝利報》、《晉冀豫日報》、《新華日報》(華北版、太行版)、晉察魯豫《人民日報》、華北《人民日報》當記者、編輯、編委。1949年8月後,歷任《人民日報》記者、總編室主任、副總編輯、總編輯。抗美援朝時期,作為朝鮮戰場中、英、法三國記者國際採訪團的領隊,是赴朝鮮戰場講行採訪的第一位中國新聞工作者。
著有《新紀元集》、《我在人民日報四十年》、《晚耕集》、《難得清醒》等著作。 [1]  2006年3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2] 
中文名
李莊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北省徐水縣
出生日期
1918年7月1日
逝世日期
2006年3月3日
畢業院校
抗日軍政大學
職    業
記者
代表作品
新紀元集
晚耕集
難得清醒

李莊人物經歷

李莊,1918年7月1日生於河北徐水。抗戰初期在太行山參加革命,1940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 
李莊參加革命以來一直從事黨的新聞工作,前期主要是採訪、寫稿,後來主要是編輯、改稿。他無條件地服從組織分配,無論是當記者還是做編輯,不管是上白班還是值夜班,從來都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勤勉努力,任勞任怨,幾十年過着緊張、勞累、單調的生活又樂此不疲。他感到,那是豐富而充實的生活。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開幕,為即將成立的新中國奠基。李莊參加大會採訪,還要組織其他記者採訪,幫助他們定題目,還親自幫助聯繫採訪對象。在為期8天的會議進程中,李莊寫了8篇特寫,還改發了幾位記者的專訪稿件,幾乎是夜以繼日地操勞。李莊從抗美援朝戰爭前線採訪回來後開始做夜班,每天上班的時間特別長,常常從下午3點幹到第二天凌晨三四點才能下班。朝鮮板門店停戰談判期間,有時為了等談判的稿子,要等到天亮方能完事。有時,我們在人民日報社旁邊的豆漿攤上碰個頭,他喝碗豆漿回家睡覺,我買個燒餅到報社上班。有時連面也碰不到,有了需要商量的事情,就在家裏留個紙條,我寫的多是家事,他寫的多是工作。 [3] 
“文革”期間,李莊被剝奪了工作的權利,不上夜班下幹校了,經歷了各種折騰人的學習班。他在搬運組參加重體力勞動,還要遭受精神上的折磨。李莊是一個珍惜時間的人,即使在那樣的環境下,他把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來學習,看了大量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作了深深思索。“文革”結束後,李莊重新恢復工作。1986年,李莊從人民日報總編輯崗位退休,時年68歲。 [3] 
李莊退休後,人民日報首任社長張磐石和夫人王定坤來家裏找李莊,説他們正在與山西省委有關部門一起,組織人力,蒐集材料,撰寫太行山根據地抗日戰爭史料。張磐石同志明確要求李莊參與這項工作,至少能通讀書稿,為最後定稿把關。編寫這份史料,卷帙浩繁,工程巨大。出於歷史的責任感,李莊放下自己的資料收集和寫作,認真地投入新工作,數次前往太原和太行山,與山西省委黨史辦等單位的同志共同商定結構框架。在一年多的時間裏,李莊認真審閲了這部一兩百萬字的鉅著。忙完了這些事情,李莊才能靜下心來撰寫回憶錄。他基本上每天早晨5點起牀,長時間地坐在案頭,翻閲報紙,比對資料,潛心回憶,慎重落筆,除了吃飯和午後稍事休息一下,總要幹到晚上九十點鐘。經積年反思,時常心有感悟、認識昇華。就這樣寫了幾年,他先後寫了《人民日報風雨四十年》和《難得清醒》兩部回憶錄,還編輯一部雜文、散文集《晚耕集》,總計近80萬字。雖覺言猶未盡,但他自認為,對自己的工作和思想作了問心無愧的梳理和總結。2004年秋,李莊一生工作和文字的結晶,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和寧夏人民出版社合作編纂成《李莊文集》四卷。為了實現他始終堅持的淡泊名利、不給組織添麻煩的心願,我們的兒女自費出版了這套書。李莊在病榻上看到這套書,感到由衷的欣慰,高興地流下了眼淚。 [3]  2006年3月3日,李莊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2] 

李莊任職情況

李莊1940年參加革命工作, 歷任人民日報社總編輯、 編委會委員,中共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第三和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第七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衞委員會委員。 [2] 

李莊代表著述

李莊在抗戰的洪流中開始自己的新聞生涯。 他採寫的《在保衞大武漢的緊急聲中紀念魯迅先生》《敵後三月》《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等新聞和通訊, 真實記錄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 追求解放的歷程, 熱情謳歌新中國的誕生; 他奔赴抗美援朝前線發回的《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被人們歡 呼“ 萬歲” 的部隊》等, 展示了中朝軍民保家衞國的英雄業績。 中國當代新聞史上, 留下了他諸多名篇名作。 [2] 

李莊人物逝世

李莊於2006年3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3月15日上午,首都新聞界和社會各界人士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這位忠誠的共產黨員和當代著名記者。 李莊病重期間和逝世後,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温家寶、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等,以不同方式表示問候和哀悼,向他的家屬表示慰問。 [4] 

李莊人物評價

新華社報道評價: “亂世能橫戈立馬,以筆代槍;盛世能夙興夜寐,殫精竭慮。為黨的新聞事業奮鬥一生的老新聞工作者。從1948年參與《人民日報》的創建到任人民日報總編輯, 李莊對人民日報的發展和黨的新聞事業兢兢業業; 在新聞理論方面, 他不斷探索, 積極創新。 他從長期實踐中得出的“ 新聞工作的靈魂——深入實際,深入羣眾”“ 獨立思考是新聞記者的寶貴品質” 等深刻論斷, 讓今天的新聞工作者受益匪淺。 2004年結集出版的《 李莊文集》, 被許多新聞界後輩稱為“ 不見面的老師, 不握手的朋友” 。 [2] 

李莊所獲榮譽

2022年9月,入選《新時代黨報成就展》展出的100餘位優秀報人名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