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苦禪

(中國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家、書法家、美術教育家)

鎖定
李苦禪(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 [10]  ,出生于山東省高唐縣三十里鋪李奇莊,原名李英、李英傑,字超三、勵公 [4]  ,中國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家、書法家、美術教育家 [1]  ,其代表繪畫作品有《蘭竹》《英視瞵瞵衞神州》《雙棲圖》《墨荷》《紅梅怒放圖》《晴雪圖》《墨竹圖》《盛夏圖》《勁節圖》《松鷹圖》《盛荷》《羣鷹圖》《水禽圖》等 [6]  [15]  ;出版有《李苦禪畫選》《李苦禪畫集》等。 [9] 
李苦禪於1922年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專修西畫;1923年,拜齊白石門下,成為齊派藝術第一位入室弟子,並與趙望雲孫之俊等友人成立了“吼虹畫社”,開始了探索“中西合璧”改革中國畫之路 [3]  ;1928年4月,作品《慘淡京都》發表於《大公報》,7月,參加中西畫會在北海漪瀾堂舉辦的畫展,11月,發表作品《慘幕》;1930年,任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授;1933年,創作中國畫《墨雞》《魚鷹》等;1941年7月,在北平中山公園舉辦畫展,展出作品50餘件;1945年,任中國藝術專科學校教務主任;1946年,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國畫教授,另當選為首屆“中國美術作家協會”常務理事;195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創作作品《扁豆圖》《雙雞圖》;1972年,任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1977年,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1978年3月—1983年6月,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79年,在人民大會堂作巨幅《松鷹》《盛夏圖》;1983年6月11日,因病逝世,終年84歲。 [5]  [7]  [18] 
中文名
李苦禪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山東高唐
出生日期
1899年1月11日
逝世日期
1983年6月11日
畢業院校
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職    業
畫家、書法家、美術教育家
代表作品
《紅梅怒放圖》
《盛夏圖》
《松鷹圖》
原    名
李英、李英傑

李苦禪人物生平

1899年1月11日,李苦禪出生于山東省高唐縣三十里鋪李奇莊。 [4] 
1916年,入讀于山東聊城省立二中,師從國畫家孫佔羣習畫,並創作中國畫《貓》《雞》《鶴》。
1918年,在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師從徐悲鴻學炭畫。
1919年,參加“五四”及“六三”愛國運動。
1920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旁聽,攻讀中文。
1922年,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專修西畫。
1923年,拜齊白石門下,成為齊派藝術第一位入室弟子,並與趙望雲孫之俊等友人成立了“吼虹畫社”,開始了探索“中西合璧”改革中國畫之路。 [3] 
1925年,在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舉辦的畢業生作品展上展出了油畫《合唱》和八幅大寫意花鳥畫;畢業後任北京師範學校與保定第二師範學校美術教師;創作水彩畫《宛平縣城》《麥收》《參觀陳列館》,創作巨幅國畫《鷹柿圖》。
1927年5月,作品《松鷹》發表於《晨報》副刊《星期畫報》;同年,創作中國畫《羣魚鷹》,油畫《活動》《和平之泉》《羣鬼》《戰場之夜》《愛的哲學》《重心的象徵》《威尼斯的佩環》等。
1928年4月,作品《慘淡京都》發表於《大公報》;7月,參加中西畫會在北海漪瀾堂舉辦的畫展;11月,發表作品《慘幕》。
1929年,編著《苦禪望雲畫集》兩冊;出版《李苦禪畫集》;創作中國畫《野牡丹》《秋菜》《野鴨》《竹鷺圖》等。
1930年,任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授。
1931年,創作中國畫《鷹》等。
1932年,創作中國畫《魚鷹》《遊禽》《喜鵲》等。
1933年,創作中國畫《墨雞》《魚鷹》等。
1934年,在上海舉辦個人畫展;先後任教於京華美專國畫系和華北學院美術系;創作作品《竹荷圖》《幽趣》等。
1935年,創作作品《清供圖》。
1936年1月,出版《李苦禪畫集》。
1937年,參加北平地下抗戰。
1939年,在北平中山公園董事會舉辦書畫聯展。
1941年7月,在北平中山公園舉辦畫展,展出作品50餘件。
1942年4月,在濟南青年會舉辦聯合畫展,展出作品有《羣鳩》《松鷹》《枯木蒼鷹》《芙蓉小鳥》《白梅喜鵠》《鐵樹荔枝》《蝶戀花》等64幅;11月,與魏隱儒關友聲赴青島舉辦書畫聯展。
1945年,任中國藝術專科學校教務主任。
1946年,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國畫教授,另當選為首屆“中國美術作家協會”常務理事。
1948年,在北平中山公園舉辦畫展,另與曹隴丁先後在蘭州、西寧、臨洮等地舉辦聯展。
1949年,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兼任教授。
195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創作作品《扁豆圖》《雙雞圖》。
1951年,創作山水畫《劍門關一瞥》。
1956年,在北京大學美術社講學。
1961年,先後在青島、濟南、煙台、蚌埠、合肥等地舉辦畫展和學術講座。
1965年,在河北農村參加“四清運動”。
1970年,在河北磁縣“五七”幹校“勞動改造”。
1972年,任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
1975年,創作作品《白菜江蟹圖》。
1976年,創作作品《初霽圖》《晴雪圖》《紅梅怒放》等。
1977年,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1978年3月—1983年6月,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79年,在人民大會堂作巨幅《松鷹》《盛夏圖》。
1980年,在人民大會堂作巨幅《墨竹圖》《勁節圖》;參加《中國花鳥畫》《苦禪畫鷹》《苦禪寫意》三部科教影片的拍攝。12月,赴香港舉辦“李苦禪、李燕父子畫展”並講學;出版《李苦禪畫集》。
1981年,獲選為“中國畫研究院”委員;創作巨幅國畫《盛夏圖》;參加教學片《苦禪寫意》的拍攝;另與李燕合作丈二匹大畫《三鷹圖》;出版《李苦禪畫集》。
1982年,在廣州美術學院講學。
1983年1月,創作作品《蒼鷹圖》;6月,與李燕合作創作《哺幼圖》,另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6月11日,因病逝世,終年84歲。 [5]  [7]  [18] 

李苦禪個人生活

  • 婚姻家庭
李苦禪上中學時,由父母包辦,與一位不相識的大他6歲的“肖美人”結了婚,二人志趣相異,毫無感情。1927年冬,肖氏中風身亡,留下一個女兒李嫦由肖氏孃家撫養;1928年,李苦禪與凌嵋琳舉行了婚禮,兩人育有兩個兒子李杭與李京,1934年,兩人離婚;1942年11月,李苦禪與李慧文在濟南舉行了婚禮 [13]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燕是李苦禪之子。 [8] 

李苦禪主要作品

  • 繪畫作品
創作時間
作品名稱
作品類型
作品規格
1958年
《秋色圖》 [3] 

68.5cm×44.3cm
1973年
《瞵瞵秋鷹》 [3] 

89cm×46cm
1977年
《松鷹圖》 [19] 

146cm×311cm
1980年
《勁節圖》 [3] 

283cm×429cm
1981年
《盛夏圖》 [19] 

580cm×368cm

秋味圖 [15] 
設色紙本
68cm×45cm

《鷺鷥》 [15] 
設色紙本
68cm×44cm

《松禽圖》 [15] 
設色紙本
82cm×36cm

《高瞻》 [17] 
設色紙本
137.5cm×68.5cm

《雙鷹圖》 [17] 
設色紙本
135.5cm×68cm

《花鳥卷》 [17] 
水墨紙本
41cm×896cm

《春荷圖》 [17] 
設色紙本
102cm×64cm

《新雨後》 [17] 
設色紙本
109.5cm×48.5cm

《擬八大筆意》 [17] 
鏡心紙本
136.5cm×48cm(4幅)

《天峯立足》 [17] 
設色紙本
137cm×67cm

《石頭八哥》 [17] 
水墨紙本
137.5cm×67cm

《水墨花鳥》 [17] 
水墨紙本
41cm×416cm

《鷺鷥》 [17] 
設色紙本
137cm×65cm
  • 畫集作品
出版時間
畫集名稱
出版社
1936年
《李苦禪畫集》 [18] 
北平炳林印書館
1980年
《李苦禪畫集》 [18] 
1981年
《李苦禪畫集》 [18] 

李苦禪創作特點

  • 藝術綜述
李苦禪作品繼承了中國畫的傳統,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前輩的技法,融中西技法於一爐,滲透古法又能獨闢蹊徑,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面發展出了自己特色。具有筆墨厚重豪放、氣勢磅礴逼人、形象洗練鮮明的風格,樹立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風範。 [11] 
李苦禪筆下的花鳥世界,渾厚、平實而妙得天趣。他經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花、八哥、鸕鷀以及雄鷹等為題材作畫,用自己審美觀點與表現手法,創造出許多藝術形象。他筆下的花鳥,既有一定寫實的成分,但又不是對自然物象純客觀的描摹,而是高度凝練之後的再創作。 [11] 
看似隨意中藴含着樸拙之氣,在自然含蓄中藴含着陽剛之氣,李苦禪的運筆線條如行雲流水,蒼勁樸拙,筆法凝練簡約,意趣盎然;筆墨縱逸豪放、雄健磅礴。他駕馭筆墨的能力,駕馭寫意技巧的能力是驚人的。 [11] 
  • 藝術造型
在藝術造型上,李苦禪尊重師法自然的原則,注重意象的創造,他畫的鷹,綜合了鷲、雕之形象特徵,是他着意塑造的一種勇猛矯健的象徵性形象。 [16] 
  • 筆墨運用
在筆墨技巧上,重用筆,以筆主筋骨,主張書法入畫,筆筆寫出,曾有“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之語。他的畫作以水墨為主,間作重彩寫意,凝厚的筆墨與金碧的色彩相映襯而別具一格。章法上善於造勢和處理結構線的矛盾,以增加畫面的張力。 [16] 

李苦禪軼事典故

生活困苦
1919年李苦禪隻身到北京求學,因舉目無親,身無分文,只好落腳於慈音寺,靠從舍粥棚裏取粥度日。考入北京大學勤工儉學會後,參加了由徐悲鴻主持的業餘畫法研究會,免費學習素描。1922年轉入北京國立藝專,白天上課,晚上拉人力車掙錢,臘月裏還穿着夾袍,十分清苦。有一次他去八達嶺寫生,帶的乾糧吃光了,身上又無分文,只好討飯。在回京的路上,餓倒在路邊,幸虧一位好心的車把勢,把他架到馬車上拉回京城。李苦禪為了生存和求學,學習宋代的范仲淹,每天熬上半鍋雜麪粥,涼了用筷子劃成三塊,每頓飯吃一塊。在藝專上炭畫課,每個學生都發一個饅頭,用來粘畫壞了的炭畫,李苦禪則小心翼翼地畫,決不讓一根線條出錯,省下饅頭當飯吃。後來當了教授,往往資助窮人,生活也很清苦。 [22] 
婚姻慘苦
李苦禪還在聊城二中上學時,由父母包辦,與一位不相識的大他6歲的“肖美人”結了婚,二人志趣相異,毫無感情。李苦禪去北京後,7年未與妻子見面。1926年冬,李苦禪回家處理父親李名題的喪事時,夫妻又見面了,兩人曾提到離婚之事,但為了保住李家門風,彼此忍受了,不料翌年冬,肖氏中風身亡,留下一個女兒李嫦由肖氏孃家撫養。
1928年初夏,北京國立藝專的畢業生凌嵋琳小姐,也拜在齊白石門下,她常跟弟弟凌子風到齊先生家學畫。在齊家,李苦禪與25歲的凌嵋琳相識了,淩小姐還參加了苦禪發起的“吼虹畫社”,並愛上了李苦禪,二人於這年仲秋舉行了婚禮,過上了甜蜜的生活。一年後,二人有了矛盾,苦禪整天與畫友、票友在一起,凌女士感到冷落了她。更令凌嵋琳惱火的是,他們住的那兩間小南屋一天到晚賓客不斷,李苦禪不顧自家的生活,一味資助別人。1930年春,李苦禪出任杭州藝專國畫系教授,嵋琳搬回北京老家居住。
1934年秋,李苦禪忽然接到一封匿名信,打開信封一看,是兩張剪報,一張是離婚啓事:“凌嵋琳與李苦禪因志趣不合,夫妻感情實難維繫,特此登報離婚。”一張是結婚啓事:“張若谷與凌嵋琳已於上週正式結婚,組建家庭。至親好友不及一一通知,特此敬告。”苦禪的心被這兩則啓事撕碎了,他立即去請假準備回北京,不料雪上加霜,他被校方解聘了,只好領了薪水,揮淚告別杭州藝專。到北京凌家一問,兩個孩子被張若谷和凌嵋琳帶到濟南去了。苦禪要去濟南找張若谷算賬,凌姥姥説:“張若谷是個特務,有槍有人,咱鬥不過他。琳琳捎話來,他們住在你們原來的家。”李苦禪決心救出自己的孩子李杭與李京。
第二天李苦禪便乘火車到了濟南。張若谷一見到他,嚇得心驚肉跳,從腰間拔出了手槍,李苦禪抱起正在哭泣的三歲半的兒子李杭,又聽到裏屋一歲的小兒子拼命啼哭,便放下李杭跑進裏屋拽了條夾被裹起了赤身的小李京。凌嵋琳呆呆地坐在沙發上毫無表情。李苦禪一手抱着一個孩子離開了濟南。萬沒想到小李京的睾丸上被野獸不如的張若谷紮了一個洞,沒到北京就死去了。李苦禪被兩次婚姻傷透了心,直到1942年春,在濟南買畫時,經人介紹,結識了李慧文小姐,這年11月,二人在濟南芙蓉飯店舉行了婚禮。 [22] 
學藝刻苦
李苦禪無論學武術還是學繪畫,都十分刻苦。他學七節鞭時,打破頭也不在乎,學“意拳”更是虛心。他一生痴心於繪畫,他把禪與畫、中與西結合起來,兼容幷蓄、博採眾長,探索自己獨特的畫風,得到了齊白石的讚揚。齊白石1924年在李苦禪的一本畫冊上寫道:“論説新奇足起餘,吾門中有李生殊。須知風雅稱三絕,廿七年華好讀書。”還送給他一方“死不休”印章,要李苦禪“丹青不知老將至,畫不驚人死不休”。 [22] 
政治痛苦
1937年日本侵略軍佔領北京後,他誓不為敵服務,辭去一切職務,住在柳樹井二號凌家,靠賣畫為生。他不少學生和朋友是黨的地下工作者。他的家成了黨的地下轉送站。他不僅為黨收集和傳遞情報,家中還掩藏過辦《好孩子》雜誌社的黨員亓衷夫及二十九軍軍官袁祥峯等被日偽通緝人員。1940年5月21日晨,日本憲兵隊以私通八路的罪名將他逮捕,關在地下刑訊室中。李苦禪受盡了酷刑,皮鞭抽,棍棒打,烙鐵燙,槓子壓……他仍然堅貞不屈,破口大罵日本侵略者,後被押入了死牢。但最終因證據不足,當場釋放。
新中國建立後,北平藝專定名為中央美術學院,不料學院個別領導給李苦禪以不公正的待遇,讓他“半工半教”,後來竟調離教師隊伍,當起了工人,每月只發12元工薪,朋友嘆氣:“苦禪,苦禪,你什麼時候才能離開‘苦’呢!”在凌子風的提醒下,李苦禪給毛澤東主席寫了反映自己情況的信,1950年8月26日,中央美院徐悲鴻院長收到了毛澤東的來信:“悲鴻先生:有李苦禪先生來信,自稱是美術學院教授,生活困難,有求助之意。此人情況如何,應如何處理,請考慮示知為盼。”幾天後,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又去會見了李苦禪,不久,苦禪的教授職務恢復了,工資由12元提到62元。“文化大革命”時期,李苦禪自然也挨鬥受批,吃盡了苦頭。 [22] 

李苦禪人物評價

“李苦禪是繼宋代法常,明代徐渭,清代朱耷、吳昌碩,近代齊白石之後推動中國寫意花鳥畫發展的大師,是卓越的美術教育家,是當代傑出的國畫大師、書法家;作為國畫大師,李苦禪的大寫意花鳥畫斐聲海內外。他性情直率、不擅逢迎,喜怒皆形於色,一身鐵骨錚錚, 浩然正氣,尤具民族氣節。儘管征途動難環生,備歷艱辛,但始終以鍥而不捨的精神,執藝不輟,終成一代宗師,萬世楷模。”2021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評) [4] 
“李苦禪是為開闢中國畫現代之路作出畢生貢獻、取得重大成就、享譽海內外的一代宗師。”(《光明日報》評) [6] 
“苦禪老人的一生,我聽到過許多傳説,在我的頭腦裏,他彷彿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歌德曾引過一句拉丁詩:' 人生短促,藝術長存。' 我知道這並不是説任何藝術,而是人民所肯定的藝術。苦禪老人的畫就是這樣的藝術。” (劇作家曹禺評) [24] 
“李苦禪是中國傳統大寫意花鳥畫領域的傑出人物,落墨揮毫,不失赤子之心。為人至篤至厚,其愛國愛黨、不畏強暴、巍然自立之民族精神,為世人景仰。”(國學家範曾評) [8] 
“李苦禪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一座大山。他的愛國之心和高尚氣節貫穿一生。他在晚年創作的巨幅國畫《勁節圖》中題詞寫道:‘未出土時便有節,待到凌雲尚虛心’,‘胸有氣節,方可寫竹’。畫如其人,這是他的品格的真實寫照。”(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李松評) [8] 
“李苦禪是一位正直、善良、極具修養的藝術家,勤奮創作、誨人不倦,在美術界產生深遠影響,備受大家尊敬和懷念。”(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評) [8] 
“李苦禪對待學生高度負責,邊畫邊講、親身示範、教學嚴謹、知識淵博,不僅自己藝術成就卓越,而且桃李滿天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同仁評) [8] 
“他(李苦禪)為培養人才竭盡心力,給學生們教課總是不斷地講、不斷地畫,循循善誘。他的藝術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對中國畫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原總編輯龔繼先評) [8] 
“李苦禪筆墨酣暢淋漓,雄渾豪邁。他是現代中國畫藝術語言的探索者、創新者。他曾學習西畫,後又迴歸傳統大寫意花鳥畫,這對今天如何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中國繪畫藝術語言具有重要作用。”(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評) [8] 
“李苦禪的人生底色如其‘英傑’原名,處處彰顯英雄俠義本色;他人品畫品如一、苦學苦練、以書入畫,以創造自我本心的智慧,成就卓然自立、豪放天縱的鮮明風格。”(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王平評)
“李苦禪是中西繪畫融合得很好的一位中國畫大師。”(油畫家侯一民評) [3] 
“李苦禪是人藝和諧統一的典範。”(評論家王進玉評) [23] 
“李苦禪是中國20世紀美術史上為繼承發揚傳統中國畫藝術做出了巨大貢獻的著名藝術家。”(《中國藝術報》評) [20] 
“李苦禪是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發展進程的藝術大師和美術教育名師,是為開闢中國畫現代之路做出畢生貢獻、取得重大成就、享譽海內外的一代宗師。”(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評) [21] 
“李苦禪是著名的愛國人士、文化大家、美術家、教育家、書法家、國畫家。”(時任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總編室主任梁建增評) [21] 
“李苦禪一生治學嚴謹、勇於創新、無私奉獻,始終以國家民族大義為己任。”(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裏評) [21] 

李苦禪後世紀念

  • 紀念展館
李苦禪紀念館位於濟南趵突泉園區萬竹園內,1986年6月11日建成開放,共有18個展室、160餘間房屋。 [12] 
李苦禪藝術館位於中國書畫之鄉—山東高唐縣魚丘湖畔,於2004年7月開工建設,2006年9月16日落成並開館,2015年經山東省文化廳批准,正式更名為李苦禪美術館。 [2]  [14] 
  • 紀念影片
紀錄片《李苦禪》開播儀式於2023年6月11日在北京舉行。作品採用寫實拍攝與史料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探訪李苦禪家鄉、故居、紀念館,以及走訪李苦禪後人和眾多專家學者等,全面講述了李苦禪先生的藝術創新與繪畫造詣。 [6] 

李苦禪作品保護

2023年5月5日,為加強文物保護工作,防止近現代珍貴文物流失,李苦禪被國家文物局列入“1911年後已故書畫類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單”,其代表作不準出境。 [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