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苗

(北魏大臣)

鎖定
李苗(485-530年),字子宣,梓潼涪縣(今四川今綿陽市涪城區)人。北魏大臣,南梁太僕卿李膺的兒子。 [1] 
延昌年間,歸順北魏,跟隨大將軍高肇伐蜀,授員外散騎侍郎正光末年,擔任統軍,參與鎮壓關隴起義孝昌年間,兼尚書左丞、西北道行台,聯合大宗正元珍孫平定叛亂。 [2] 
孝莊帝永安三年(530年),帶兵抵抗爾朱世隆,兵敗而死,追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梁州刺史、河陽縣侯,諡號忠烈。 [1] 
全    名
李苗
子宣
諡    號
忠烈
所處時代
北魏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梓潼涪(今四川綿陽)
本    名
李苗

李苗人物生平

李苗, [1]  字子宣,梓潼涪縣人,出後叔父李畎。李畎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王足之伐蜀,梁武命畎拒足於涪,許其益州。及足退,梁武帝遂改授。李畎怒,將有異圖,事發被害。 [1] 
李苗年十五,有報雪志。延昌中,歸魏,仍陳圖蜀之計。大將軍高肇西伐,假龍驤將軍,充鄉導。師次晉壽縣,宣武帝宴駕,乃班師。後以客例,除員外散騎侍郎,加號襄威將軍。李苗有文武才幹,以大功不就,家恥未雪,常懷慷慨。乃上陳平定江南之計,其文理甚切於時。孝明帝幼衝,無遠略之意,竟不能納。
正光末年,三秦反叛,侵及三輔。時承平既久,人不習戰。李苗以隴兵強悍,且羣聚無資,乃上書以為:“食少兵精,利於速戰;糧多卒眾,事宜持久。今隴賊猖狂,非有素蓄,雖據兩城,本無德義,其勢在於疾攻,日有降納,遲則人情離阻,坐受崩潰。夫飆至風起,逆者求萬一之功;高壁深壘,王師有全制之策。今且宜勒大將,深溝高壘,堅守勿戰。別命偏師,精卒數千,出麥積山以襲其後,則汧岐之下,羣妖自散”。於是,李苗為統軍,與別將淳于誕出梁、益,隸行台魏子建。子建以為郎中,仍領統軍,深見知待。
孝昌中,兼尚書左丞,為西北道行台,與大都督宗正元珍孫討汾、絳蜀賊,平之。還除司徒司馬,轉太府少卿,加龍驤將軍。於時,蕭衍巴西氐何難尉等豪姓,相率請討巴蜀之間,詔苗為通直散騎常侍、冠軍將軍、西南道慰勞大使。未發,帝殺爾朱榮爾朱世隆擁眾還逼都邑。孝莊帝幸大夏門,集羣臣博議,百僚計無所出。李苗獨奮衣起曰:“今朝廷有不測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節之時,請以一旅之眾,為陛下徑斷河梁”。莊帝壯而許焉。李苗乃募人於馬渚上流,以師夜下。去橋數里,放火燒船,俄然橋絕,賊沒水死者甚眾。官軍不至,賊乃涉水,與李苗死鬥,眾寡不敵,李苗浮河而沒。帝聞,哀傷久之曰:"李苗若不死,當應更立奇功"。追贈使持節、車騎大將軍、都督梁益巴東梁四州諸軍事、儀同三司、梁州刺史、河陽縣開國侯,諡號忠烈。 [2] 

李苗軼事典故

李苗少有節操,志尚功名。每讀《蜀書》,見魏延請出長安,諸葛亮不許,嘆息謂無奇計。及覽《周瑜傳》,未曾不嗟諮絕倒。太保城陽王元徽、司徒臨淮王元彧並重之。二王頗或不穆,李苗每諫責。元徽寵勢隆極,猜忌彌甚,李苗謂人曰:“城陽蜂目豺聲,今轉彰矣”。解鼓琴,善屬文詠,工尺牘之敏,當世罕及。死之日,朝野悲壯之。莊帝幽崩,爾朱世隆入洛,主者追求贈封,以白爾朱世隆。爾朱世隆曰:“吾爾時羣議,更三日便欲大縱兵士,燒燔都邑,任其採掠。有賴李苗,京師獲全。天下之善一也,不宜追之”。 [1] 

李苗親屬成員

父親:李膺,南梁尚書郎、太僕卿。
嗣父:李略,南梁寧州刺史。
兒子:李曇,東魏冀州刑獄參軍、河陽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