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芳述

鎖定
李芳述(?―1708年),字贊之,四川合州(今重慶市合川區)人 [1-2] 清朝著名將領。
李芳述參與平定三藩之亂、鎮壓苗民起義,為清朝平定內亂、維護國家統一立下赫赫戰功。曾任貴州提督太子少保鎮遠將軍,去世後追贈太子少傅,諡號壯敏。
本    名
李芳述
贊之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四川合州(今重慶市合川區)
逝世日期
1708年
主要成就
平定三藩之亂
諡    號
壯敏

李芳述人物生平

李芳述早年經歷

李芳述家貧幼孤,年輕時因戰亂流亡到貴州仁懷縣(今貴州省赤水縣)入伍參軍,隸屬貴州大定(今貴州省大方縣總兵劉之復麾下。康熙三年(1664年),貴州水西土司安坤發動叛亂,李芳述隨軍前往征剿,因功升任千總 [2-3] 

李芳述三藩之亂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西王吳三桂起兵反清,劉之復起兵響應,脅迫李芳述前往湖北,佔據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巴東一帶與清軍對峙。李芳述不願反清,不久便找機會率領所部逃走,回到四川敍州(今四川宜賓)。 [2]  當時李芳述的妻子兒女仍在大定,五年之後,李芳述才將妻兒接到敍州。吳三桂死後,其孫吳世璠繼位,派人任命李芳述為總兵,並讓他從巫山(今重慶市巫山縣)出兵進攻鄖陽(今湖北十堰市)、襄陽。李芳述接到命令後,仍留在重慶按兵不動。 [4] 
康熙十九年(1680年),趙良棟白水江入川攻取成都,李芳述率領重慶、瀘州、敍州所屬州縣文武官吏歸順清朝。趙良棟派遣李芳述移駐永寧(今四川敍永縣),修築城池,加強軍備。不久,吳世璠派大將毛友貴等人率領數萬兵馬進攻永寧,李芳述率部迎戰,擊退吳軍。不久,吳軍派數千精兵趁夜間用雲梯攻城,李芳述親自指揮部隊堅持抗戰,殲滅吳軍一千餘人,並在陣前將吳軍主帥毛友貴斬殺。 [2]  吳世璠的部將胡國柱、王邦圖等人以顯武將軍之職來招降李芳述,李芳述將吳軍的委任狀原封不動交給趙良棟。趙良棟奏報朝廷,朝廷下詔授任李芳述為隨徵總兵。 [5] 
不久,吳軍攻陷仁懷合江。李芳述奉命撤離永寧,退守敍州。李芳述到敍州後,擒獲吳軍的探子,公開斬首示眾,穩定軍心。吳軍大舉來攻,李芳述率軍在城外真武山翠屏山之間設營防守,使得吳軍無法前進。吳軍於是撤軍退到馬湖,打算從木川、犍為突襲成都。李芳述知道吳軍的這一計劃後,事先派兵在犍為路上設下埋伏,大敗吳軍,斬殺大半吳軍士兵,降服吳軍將領夏升、羅應甲等人,並奪回百姓兩千餘人。李芳述因功升任西寧總兵,從徵雲南。 [2]  [6] 
康熙二十年(1681年),趙良棟命令李芳述作為前鋒,從洪雅、滎經二縣由經大象嶺東面出兵,在關山擊敗吳軍。當時胡國柱據守建昌(今四川西昌),得知關山、大象嶺丟失後,便放棄建昌逃回雲南。李芳述率軍渡過金沙江,會合趙良棟大軍直取雲南,攻陷昆明,吳世璠城破自殺。 [2]  [7] 

李芳述免予處罰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八月,李芳述升任貴州提督 [2]  [8-9] 
康熙四十年(1701年),雲南總督巴錫上疏彈劾遊擊高鑑,其中牽涉到李芳述,李芳述亦上疏攻訐巴錫,康熙帝特派侍郎温達前往調查,温達上奏李芳述包蔽下屬應該叩掉他的俸祿,康熙帝特地下旨免予處罰。 [10] 

李芳述鎮壓叛亂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湖南鎮筸地區(今湖南鳳凰縣南)暴發苗民起義,李芳述奉命率軍前往征剿,深入苗民腹地,平定叛亂。叛亂平定後,李芳述上疏建議朝廷説:“貴州地區苗人和漢人雜居,應當派遣熟悉少數民族情況的武將前往長期駐守。”此建議得到朝廷的同意。 [2]  [11] 

李芳述晚年經歷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康熙帝下詔褒獎李芳述説:“李芳述鎮守邊境多年,統率軍隊得法。現在的老將之中,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於是加任李芳述為太子少保鎮遠將軍 [2]  [12-13]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李芳述病逝,追贈太子少傅,諡號壯敏,朝廷賜給隨葬祭品。 [2]  [14-15] 

李芳述歷史評價

趙爾巽:“蔡毓榮趙良棟將綠營直下雲南諸行省,以戰伐顯者,如國祚輩,皆彰彰有名氏,而治都(徐治都)、芳述功尤著。” [16] 

李芳述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七·列傳四十四》 [16] 

李芳述家庭成員

妻子:馬氏 [15] 
兒媳:愛新覺羅·率處 [15] 

李芳述歷史紀念

李芳述墓葬

李芳述墓,亦稱將軍墳。李芳述死時,先葬於貴州。待其夫人馬老太君逝世,後人將李芳述與馬老太君一起遷葬今重慶市合川區鹽井街道觀音村。 [2] 
李方述墓 李方述墓 [2]
該墓坐東面西,系圓形封土冢,直徑約10餘米,無石質構件包砌,面積近100平方米,冢前墓碑由青石徹成,呈長方形,寬1.17米,高2.90米,厚0.20米,碑下為高0.37米的石砌須彌座,整座墓碑高大而莊嚴。墓碑邊沿,以淺浮雕龍紋和水波紋裝飾,墓碑中部陰刻正書“皇清誥授光祿大夫壯敏顯考李公贊之府君,誥封一品夫人顯妣李母馬老太君之墓”等字樣;墓碑左右下端兩邊落有題款,右邊題款為“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夾鍾月吉旦”,左邊題款為“乾隆十五年庚午歲嘉平月上浣長媳正皇旗宗室李門覺羅氏率處等重建”。 [15] 

李芳述李台坪祠堂

李方述回鄉祭祖的李台平祠堂 李方述回鄉祭祖的李台平祠堂 [15]
李台坪祠堂,位於李芳述墓附近1公里範圍內,是李芳述回鄉祭祖的祠堂。整個祠堂坐北朝南,總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祠堂裏面還有戲台、中堂、走廊等建築。 [15] 

李芳述老衙門

“老衙門”,位於李芳述墓附近1公里範圍內,是李芳述回鄉期間處理軍務的之所,現今已被拆毀。 [15]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七·列傳四十四》:李芳述,四川合州人。
  • 2.    合川:鎮遠將軍李方述 深山荒冢揚威名  .千龍網[引用日期2015-06-06]
  • 3.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七·列傳四十四》:(李芳述)初入伍,隸貴州大定總兵劉之復標下。剿水西土司安坤有功,授千總。
  • 4.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七·列傳四十四》:康熙十三年,吳三桂反,之復從逆,脅芳述往湖北,據夷陵、巴東關隘。芳述脱走,留四川,其妻子在大定。越五年,乃得取妻子至敍州。吳世璠加芳述偽總兵,令自巫山襲鄖、襄。芳述留重慶。
  • 5.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七·列傳四十四》:十九年,勇略將軍趙良棟進取成都,芳述遣人赴軍前呈繳偽劄,率重慶、瀘州、敍州所屬州縣文武吏降。良棟令芳述撫永寧,即移軍駐守,修繕城垣。甫竣事,世璠將毛友貴等以數萬人來犯,芳述迎擊,賊卻走。尋以悍卒數千逼城,夜樹雲梯攀堞,芳述督兵鏖戰,斃賊千餘,斬友貴於陣。世璠將胡國柱、王邦圖等以顯武將軍印招芳述,芳述封送良棟。良棟以聞,詔授隨徵總兵。
  • 6.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七·列傳四十四》:未幾,賊陷仁懷、合江。芳述移兵守敍州,擒賊諜,斬以徇。賊來犯,芳述壁城外真武、翠屏諸山,賊不得逞,潛退馬湖,謀出木川、犍為襲成都。芳述訁冋知之,先率兵至犍為扼其衝,大破賊,躡擊至新增黃茅岡,斬殺過半。降其將夏升、羅應甲等,拔被掠民二千有奇。擢西寧總兵官,仍從徵雲南。
  • 7.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七·列傳四十四》:二十年,良棟令為前鋒,自洪雅、榮經二縣出大象嶺之左,敗賊關山。時國柱踞建昌,聞關山、大象嶺俱失,棄建昌走雲南。芳述渡金沙江,會良棟軍取雲南,奪得勝橋,拔其東西二營,遂克雲南。
  • 8.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七·列傳四十四》:三十一年,遷貴州提督。
  • 9.    《清史稿·卷七·本紀七》:八月己丑,以翁叔元為刑部尚書,以博濟為西安將軍,李林隆為固原提督,李芳述為貴州提督。
  • 10.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七·列傳四十四》:四十年,雲南總督巴錫疏劾遊擊高鑑,語連芳述徇隱,芳述亦疏訐巴錫,上遣侍郎温達往讞。芳述應奪俸,免之。
  • 11.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七·列傳四十四》:四十二年,湖南鎮筸紅苗作亂,芳述移兵會剿,深入苗地,平扌棄塘山及葫蘆、天星諸寨。疏言:“貴州苗、民雜處,控制尤在得人。保題武職,請以久任苗地、熟悉風土者揀選題補。”詔允行。
  • 12.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七·列傳四十四》:四十五年,詔獎“芳述久鎮邊境,馭軍有法。現今舊將,罕與比倫”。特加太子少保,授鎮遠將軍。
  • 13.    《清史稿·卷八·本紀八》:夏四月戊子朔,日有食之。加貴州提督李芳述鎮遠將軍。
  • 14.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七·列傳四十四》:四十七年,卒,贈太子少傅,諡壯敏,賜祭葬。
  • 15.    合川:鎮遠將軍李方述 深山荒冢揚威名  .千龍網[引用日期2015-06-06]
  • 16.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七·列傳四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6-0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