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良

(秦朝末年趙國將領)

鎖定
李良,秦朝末年曆史人物,是趙王武臣的部將。曾奉武臣的命令前往平定常山郡,之後又攻略太原郡,遭遇秦兵堵截,無法前進。由於收到秦軍的勸降書,途中又自覺受到趙王姐姐的羞辱,因而反叛趙王,進兵邯鄲,殺死趙王武臣。又進攻陳餘,被陳餘擊敗,最終李良投奔秦將章邯 [14-15] 
全    名
李良
所處時代
秦朝
民族族羣
華夏族
身    份
秦末趙王武臣部將

李良人物生平

李良為趙略地

秦朝末年,大澤鄉起義後,陳勝派遣武臣攻略趙地,武臣攻略趙地後,自立為趙王, [1]  建立趙國。趙國政權建立不久,武臣便命部將李良進攻常山郡 [2] 
李良平定常山郡以後,回來報告,趙王武臣又派李良去攻取太原郡。李良的部隊到達石邑時,秦軍已經封鎖了井陘關,不能向前挺進。秦軍將領謊稱二世皇帝胡亥有書信給李良,信件沒有密封,信中説:“李良曾因侍奉我得到顯貴寵幸。如果李良能反趙歸秦,就赦免李良的罪過,使李良顯貴。”李良接到這封信,保持懷疑沒有輕信。 [3] 

李良道旁受辱

秦二世二年十一月(前209年12月5日至前208年1月3日期間) [16-17]  ,李良撤兵回趙國都城邯鄲,想請求增援。還沒到達邯鄲,路上遇到趙王武臣的姐姐外出赴宴而歸,隨同有一百多名騎從。李良遠遠望見,以為是趙王武臣的車駕,便跪伏在路旁通報,武臣的姐姐喝醉了,不知他是將軍,只是讓騎從答謝李良。李良一向高貴,站起身,當着他隨從官員的面,感到很羞愧。 [4] 
隨行官中有一個人説:“天下人都反抗秦朝,有能力的人就先立為王,況且武臣的地位一向在將軍之下,而今,一個女兒家竟敢不為將軍下車行禮,請讓我追上去殺了她。” [5] 

李良反殺趙王

李良已經收到秦朝的書信,本來就想反趙,還沒決斷,又遇上這件事,因而發怒,派人追上武臣的姐姐,將她殺死在路中央,然後就率領着他的軍隊襲擊邯鄲。邯鄲方面不瞭解情況,趙王武臣、左丞相邵騷最終被殺死。趙國有很多人是張耳陳餘的耳目,兩人因此得以逃脱。 [6] 

李良敗逃歸秦

張耳、陳餘收攏五萬士兵,聽從門客的建議找到趙國王室後裔趙歇,擁立趙歇為趙王,居住在信都。李良進兵攻擊陳餘,反被陳餘打敗,李良只好逃去歸降了秦將章邯 [7] 

李良史書記載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楚之際月表 [10] 張耳陳餘列傳 [11]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 [12]  《張耳陳餘傳》 [13] 

李良相關考辨

李良或為秦將

根據秦軍將領送給李良的勸降書信,李良有可能原本就是秦國將領,侍奉過秦二世皇帝而“顯幸 [3]  ;後文也宣稱他一向高貴 [4]  ,連武臣也曾一度位居他之下 [5]  ,那麼他很可能是秦朝駐留在趙地的將領,在反秦起義勢力崛起時,李良由秦軍投降了起義軍,成為起義軍將領。後來同為起義軍將領的武臣自立為王,李良才位居他之下,替他征戰。

李良兵形勢家

《漢書·藝文志》中記錄李良有兵法三篇,歸類在“兵形勢”之中,是兵形勢十一家之一。 [8] 
兵形勢家,其用兵主張像迅雷疾風一樣,攻勢凌厲,行動迅速,後發而先至,進退聚散,變化無常,用輕快來制服敵人。 [9]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武臣乃聽之,遂立為趙王。
  • 2.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而使韓廣略燕,李良略常山。
  • 3.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李良已定常山,還報,趙王復使良略太原。至石邑。秦兵塞井陘,未能前。秦將詐稱二世使人遺李良書,不封,曰:“良嘗事我得顯幸。良誠能反趙為秦,赦良罪,貴良。”良得書,疑不信。
  • 4.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乃還之邯鄲,益請兵。未至,道逢趙王姊出飲,從百餘騎。李良望見,以為王,伏謁道旁。王姊醉,不知其將,使騎謝李良。李良素貴,起,慚其從官。
  • 5.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從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能者先立。且趙王素出將軍下,今女兒乃不為將軍下車,請追殺之。”
  • 6.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李良已得秦書,固欲反趙,未決,因此怒,遣人追殺王姊道中,乃遂將其兵襲邯鄲。邯鄲不知,竟殺武臣、邵騷。趙人多為張耳、陳餘耳目者,以故得脱出。
  • 7.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收其兵,得數萬人。客有説張耳曰:“兩君羈旅,而欲附趙,難;獨立趙後,扶以義,可就功。”乃求得趙歇,立為趙王,居信都。李良進兵擊陳餘,陳餘敗李良,李良走歸章邯。
  • 8.    班固·《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楚兵法七篇。蚩尤二篇。孫軫五篇。繇敍二篇。王孫十六篇。尉繚三十一篇。魏公子二十一篇。景子十三篇。李良三篇。丁子一篇。項王一篇。右兵形勢十一家,九十二篇。圖十八卷。
  • 9.    班固·《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形勢者,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
  • 10.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表格內容)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24]
  • 11.    三家注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24]
  • 12.    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24]
  • 13.    漢書●卷三十二●張耳陳餘傳第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3-24]
  • 14.    段國超、丁德科 主編.《史記人物大辭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11月第1版:第441-442頁
  • 15.    倉修良 主編.《史記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第208頁
  • 16.    司馬遷·《史記·卷十二·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十一月。【趙】四,李良殺武臣,張耳、陳餘走。
  • 17.    萬年曆  .漢典[引用日期2024-03-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