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自良

(李自良)

鎖定
李自良(733-795年),字號不詳,兗州泗水(今山東濟寧)人。唐朝時期藩鎮將領。天寶年間,安史之亂,投靠兗鄆節度使能元皓,授檢校太子右衞率。跟隨袁傪征討叛賊袁晁,屢立戰功,遷檢校殿中監,進入浙東節度使薛兼訓幕府,跟隨馬燧征討田悦和李懷光,功勳卓著。貞元三年(787),授右龍武衞將軍,出任檢校工部尚書、河東節度使。貞元十一年,逝世,追贈尚書左僕射。
本    名
李自良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兗州泗水(今山東濟寧
出生日期
733年
逝世日期
795年
主要成就
右龍武大將軍、河東節度使等

李自良早年經歷

李自良,兗州泗水(今山東濟寧)人。天寶年間戰亂,他前去投靠兗鄆節度使能元皓。因戰功多,多次授官官至右衞率。跟隨袁傪征討叛賊袁晁,屢立戰功升到試殿中監,在浙東薛兼訓節度使幕府中做事。薛兼訓調任太原,李自良又做了牙將。鮑防代理節度事務,正值回紇入侵,鮑防派遣大將焦伯瑜等人迎擊,李自良説:“敵兵遠道而來,很難與他們爭奪高下。請修築兩座堡壘守住他們的歸路,堅守不出,求戰不應,敵軍疲憊就會懈怠,那時容易乘機取勝。”鮑防不聽。焦伯瑜在百井與敵軍交戰,大敗。李自良因此出名。 [1] 

李自良擔任節度

馬燧取代鮑防,上表奏請讓李自良為軍候。李自良做事勤懇並且有計謀,馬燧依靠且信任他。跟隨馬燧征討田悦後返回,在河中攻打李懷光,多次衝鋒陷陣,功勞在諸將之上。貞元三年(787年),馬燧前來朝見,唐德宗李適解除了他的兵權,用李自良代替他。李自良因長期侍奉馬燧,不敢擔任,人們稱讚他能禮讓,於是授任右龍武大將軍。李自良入朝謝恩,皇帝考慮河東地區接近胡人,對他説:“你在進退的事情上做得不是很講禮數嗎?只是把守北方大門沒有取代你的人選,你勉力為朕前去吧。”於是以檢校工部尚書,充任河東節度使。在任所九年,做事不觸犯法度,施政不繁瑣不苛刻易於遵行,百姓不知有軍隊,上下和諧一致。
貞元十一年(795年),在任上逝世,享年六十三歲,追贈尚書左僕射。 [2-3] 

李自良史籍記載

《舊唐書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九十六》
《新唐書 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八十四》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九》:李自良,兗州泗水人。天寶亂,往從兗鄆節度使能元皓。以戰多,累授右衞率。從袁傪討賊袁晁,積閥至試殿中監,事浙東薛兼訓節度府。兼訓徙太原,又為牙將。鮑防代總節度事,會回紇入寇,防遣大將焦伯瑜等擊之。自良曰:"寇遠來,難與爭鋒。請築二壘搤歸路,堅壁勿出,求戰不許,師老而墮,其勢易乘。"防不聽。伯瑜戰百井,大敗。由是知名。
  • 2.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九》:馬燧代防,表為軍候。自良為人勤且有謀,燧倚信之。從討田悦還,攻李懷光河中,數履鋒陷陣,功在諸將右。貞元三年,燧來朝,德宗罷燧兵,以自良代之。自良以事燧久,不敢當,議者多其讓,乃授右龍武大將軍。入謝,帝終以河東近胡,謂曰:"卿於進退寧不有禮?然守北門無易卿者,勉為朕行。"乃以檢校工部尚書充河東節度使。居治九年,舉不愆法,簡儉易循,民不知有軍,上下諧附。卒於官,贈尚書左僕射。
  • 3.    《舊唐書 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九十六》李自良,兗州泗水人。初,祿山之亂,自良從兗鄆節度使能元皓,以戰功累授右衞率。後從袁傪討袁晁陳莊賊,積功至試殿中監,隸浙江東道節度使薛兼訓。兼訓移鎮太原,自良從行,授河東軍節度押衙。兼訓卒,鮑防代,又事防為牙將。會回鶻入寇,防令大將焦伯瑜、杜榮國將兵擊之。自良謂防曰:"回鶻遠來求戰,未可與爭鋒。但于歸路築二壘,以兵守之,堅壁不動,虜求戰不得,師老自旋。俟其返昪,即乘之,縱不甚捷,虜必狼狽矣。二壘阨其歸路,策之上也。"防不從,促伯瑜等逆戰,遇虜於百井。伯瑜等大敗而還,由是稍知名。馬燧代防為帥,署奏自良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仍為軍候。自良勤恪有謀,燧深委信之。建中年,田悦叛,燧與抱真東討;自良常為河東大將,摧鋒陷陣,破田悦。及討李懷光於河中,自良專河東軍都將,前後戰績居多。燧之立功名,由自良協輔之力也。   貞元三年,從燧入朝,罷燧兵權,德宗欲以自良代燧。自良懇辭事燧久,不欲代為軍帥,物議多之,乃授右龍武大將軍。德宗以河東密邇胡戎,難於擇帥,翌日,自良謝,上謂之曰:"卿於馬燧存軍中事分,誠為得禮,然北門之寄,無易於卿。"即日拜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支度營田觀察使。在鎮九年,以簡儉守職,軍民胥悦。雖出身戎伍,動必循法,略不以暴戾加人。十一年五月,卒于軍,年六十三,上甚嗟惜之,廢朝一日,贈左僕射,賻布帛米粟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