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育

(東漢經學家)

鎖定
李育,字元春,扶風郡漆縣(今陝西省彬縣)人。東漢大臣、經學家 [1] 
早年進入太學,研習《公羊傳》,得到了班固的重視,名聲大振,隱居於杜陵,授徒治學。 [1] 
漢章帝建初元年,在衞尉卿馬廖推薦下,擔任議郎國子博士,參加白虎觀會議,拜尚書令,因事免職,起為侍中,卒於任上。 [1] 
別    名
李元春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扶風郡漆縣
主要成就
研究古文經學
主要成就
著《難左氏義》
主要作品
《難左氏義》
《白虎議奏》
最高官職
尚書令 侍中
本    名
李育

李育人物生平

李育,東漢初年著名今文經學大師。李育青年時期進入太學,博通羣書,善於鑽研和思考,專攻《公羊春秋》,有很深的造詣,在太學中頗為知名。當時京兆郡扶風郡郡爭相請求做官,時值亂世,不願意步入仕途。每次到任不久,便稱病而去。

李育隱居杜陵

李育隱居於杜陵縣,一面收徒教書,一面開始研究古文經學。深讀《左傳》,愛其文采,但認為作者沒有真正理解孔子編纂《春秋》的含義,而陳元範升等人就《左傳》的爭論,又多是引用圖讖之説,不得要旨,毫無説服力。根據自己的研究,寫出了《難左氏義》,共討論了41個問題。後來,著名經學家何休與其師羊弼的《公羊墨守》、《左傳膏肓》、《穀梁廢疾》三書,就是在《難左氏義》的基礎上寫成的。永平初年,驃騎將軍、東平王劉蒼輔政,廣招天下賢才俊士。班固向劉蒼推薦李育,稱才能學識“雖前世名儒,國家所器,韋賢平當孔光翟方進,無以加焉,宜令考績,以參萬事。【《後漢書·班固傳》】雖然劉蒼沒有接受班固的舉薦,李育因此名聲大振,京師貴戚都爭相結交。

李育白虎觀會議

建初元年(76年),經衞尉馬廖推舉,被任命為議郎,後拜為博士。建初四年(79年)冬十一月,有詔命諸儒集會白虎觀,討論《五經》同異。皇帝親自決斷,並加以記錄,著成《白虎議奏》。這是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古今文經學之爭,史稱“白虎觀會議”。這次辯論中,李育運用《公羊春秋》的義理與賈逵辯論,很有説服力。

李育去世之後

建初八年(83),馬廖受累於兒子馬豫犯罪,遣歸封地,李育因是馬廖所舉薦,一同免職。一年後,重新起用,輾轉升任侍中,卒於任上。

李育史書記載

《後漢書卷七十九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