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翰林集序

鎖定
《李翰林集序》是唐代魏顥(原名魏萬)為《李翰林集》所寫的一篇序文。
作品名稱
李翰林集序
作    者
魏顥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李翰林集
文學體裁
故    鄉
博州攝城(今山東聊城縣東北)

李翰林集序作品提要

魏顥 魏顥
王琦雲:“是篇鈎章棘句,期期不易讀,度其闕文偽字必多。若筆體如是,太白‘必著大名於天下’之語,毋乃為不虞之褒乎?”此篇確有文理欠通和不易讀明白之處,想來在輾轉流傳的過程中或許是多有錯訛。但反覆展讀,其大意還是能夠理解。作者記下了李白的身世以及其生平事蹟中重要的軌跡和片段,對李白的才華和詩歌創作成就予以了高度的評價,也對李白的不幸遭遇寄予了真切的同情,同時也記下了自己和李白的交往和真摯的友誼,交代了為李白編集作序的緣由。行文差互、跌宕而着筆簡練,其中也不乏精到之筆,如對李白外貌的描寫:“眸子炯然,哆如餓虎,或時束帶,風流醖藉。”僅十六個字便活脱脱地勾畫出了李白不同凡響的形貌和神態。這也是一篇與李白生活在同一時代且有深厚交誼的人留下來的有關李白的資料,是研究李白的一篇極其重要而寶貴的文獻。

李翰林集序作品原文

自盤古劃天地1,天地之氣,艮於西南2。劍門上斷3,橫江下絕4,岷峨之曲5,別為錦川6。蜀之人無聞則已,聞則傑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揚雄,降有陳子昂、李白7,皆五百年矣8
白本隴西9,乃放形10,因家於綿11。身既生蜀,則江山英秀12。伏羲造書契後13,文章濫觴者《六經》14,《六經》糟粕《離騷》15,《離騷》糠秕建安七子16。七子至白,中有蘭芳17,情理宛約18,詞句妍麗,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瞠若夫後耳19
白久居峨眉,與丹丘因持盈法師達20,白亦因之入翰林,名動京師,《大鵬賦》時家藏一本。故賓客賀公奇白風骨21,呼為謫仙子,由是朝廷作歌數百篇。上皇豫遊22,召白,白時為貴門邀飲。比至,半醉,令製出師詔,不草而成。許中書舍人23,以張垍讒逐24,遊海岱間25。年五十餘,尚無祿位。祿位拘常人,橫海鯤,負天鵬26,豈池籠榮之!
顥始名萬,次名炎。萬之日27,不遠命駕江東訪白。遊天台28,還廣陵29,見之。眸子炯然,哆如餓虎30,或時束帶,風流醖藉31。曾受道籙於齊32,有青綺冠帔一副。少任俠33,手刃數人。與友自京徂揚34,路亡權窆35,回棹方暑36,亡友糜潰,白收其骨,江路而舟37。又長揖韓荊州38,荊州延引39。白誤拜,韓讓之40。白曰:“酒以成禮41。”荊州大悦。
白始娶於許42,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43,女既嫁而卒。又合於劉,劉訣。次合於魯一婦,生子曰頗黎44。終娶於宋45。
間攜昭陽、金陵之妓46,跡類謝康樂47,世號為李東山48。駿馬美妾,所適二千石郊迎49。飲數鬥,醉則奴丹砂撫青海波50。滿堂不樂,白宰酒則樂51
顥平生自負,人或為狂,白相見泯合52。有贈之作,謂餘“爾後必著大名於天下,無忘老夫與明月奴。”因盡出其文,命顥為集。顥今登第,豈符言也?解攜明年53,四海大盜,宗室有潭者54,白陷焉,謫居夜郎55。罪不至此,屢經昭洗,朝廷忍白久為長沙、汨羅之儔56。路遠不存57,否極則泰58,白宜自寬。
吾觀白之文義,有濟代命59。然千鈞之弩60,魏王大瓠61,用之有時。議者奈何以白有叔夜之短62,儻黃祖過禰63,晉帝罪阮64,古無其賢,所謂仲尼不假蓋於子夏65
經亂離,白章句蕩盡。上元末66,顥於絳偶然得之67,沉吟累年,一字不下。今日懷舊,援筆成序。首以贈顥作、顥酬白詩,不忘故人也;次以《大鵬賦》、古樂府諸篇,積薪而錄68。文有差互者69,兩舉之。白未絕筆,吾其再刊。付男平津子掌70,其他事蹟存於後序。

李翰林集序作品註釋

1盤古,即盤古氏,古代神話中開天闢地的創世者。《太平御覽》卷二引三國吳徐整《三五歷記》:“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 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唐楊炯 《渾天賦》:“盤古何神兮立天地,巨靈何聖兮造山川。”
2艮,王琦注:“艮,限也。”此言天地之氣,止於西南。
3劍門,四川北部大劍山中斷處為劍門關。兩旁斷崖峭壁,直入雲霄,峯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劍門。俗稱“天下第一關”,古有“劍門天下險”之譽。 上斷,自上而斷。
4橫江,橫陳、橫越江上。宋蘇軾《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宋朱敦儒 《水龍吟》詞:“鐵鎖橫江 ,錦帆衝浪,孫郎良苦。” 下絕,至下而絕。
5岷,岷山,北起甘肅東南岷縣南部,南止四川盆地西部峨眉山﹐南北逶迤七百多公里。 峨,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屹立於大渡河與青衣江之間,古有“峨眉天下秀”之稱。 曲,蜿蜒曲折。
6別,分離、分開、分出。《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為沱。” 錦川,錦江,四川成都市區內府南河的別稱,系岷江流經成都市區的兩條主要河流府河和南河的合稱。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濯錦清江萬里流,雲帆龍舸下揚州”。杜甫《登樓》:“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7相如,即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蜀郡成都人(今四川成都市),約生於漢文帝初年至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79-117年)之間,著名辭賦家。 君平,即嚴君平,名遵(原名莊君平,東漢班固著《漢書》因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寫為嚴君平),君平為其字,西漢蜀郡成都人(今四川成都市),道家學者、思想家。漢成帝年間隱居成都市井中以卜筮為業,“因勢導之以善”,著有《老子注》(《隋書·經籍志》作《老子指歸》)和《道德真經指歸》13卷,前書已佚,後者今僅存7卷。 王褒,字子淵,生卒年不詳,西漢蜀資中(今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人,著名辭賦家,其文學創作活動大致在在漢宣帝(公元前73-前49年)時期。 揚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今四川成都市),生於漢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2年),卒於新莽天鳳五年(公元18年),著名學者、辭賦家。 降,下。 陳子昂,字伯玉,唐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縣)人,著名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生於唐高宗龍朔元年(661年),卒於武后長安二年(702年)。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有《陳伯玉集》傳世。
8五百年,言其概數而已。
9隴西,見唐李陽冰《草堂集序》注1。
10放形,放浪形骸的簡寫,指言行放縱,不拘形跡。《晉書·王羲之傳》:“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舊唐書·姚崇傳》:“優遊園沼,放浪形骸,人生一代,斯亦足矣。”此當指李白父“放形”。
11綿,綿州,古廣漢郡地。唐時隸劍南道,改為巴西郡,後復為綿州,宋元明仍之,清乾隆時移治於羅江縣,尋復舊,直隸四川省,民國改為綿陽縣,即今四川綿陽市。
12英秀,俊美。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花奴但英秀過人,悉無此狀,故無猜也。”“身既生蜀,則江山英秀”句謂人與境諧、人俊境美也。
13古代傳説中的三皇之一,風姓 。相傳其始畫八卦,又教民漁獵,取犧牲以供庖廚,因稱庖犧,亦作伏戲、伏犧。《莊子·繕性》:“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莊子·大宗師》:“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漢揚雄《法言·問道》:“鴻荒之世,聖人惡之,是以法始乎伏犧而成乎堯。”晉王嘉《拾遺記·春皇庖犧》:“庖者包也,言包含萬象;以犧牲登薦於百神,民服其聖,故曰庖犧 ,亦曰伏羲。” 書契,指文字。《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書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陸德明釋文:“書者,文字。契者,刻木而書其側。”
14濫觴,比喻事物的起源、發端。《初學記》卷十六引唐虞世南《琵琶賦》:“強秦創其濫觴,盛漢盡其深致。”唐劉知幾《史通·序例》:“濫觴肇跡,容或可觀,累屋重架,無乃太甚!” 《六經》,儒家的六部經典。《莊子·天運》:“孔子 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漢書·武帝紀贊》:“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顏師古注:“六經,謂《易》、《詩》、《書》、《春秋》、《禮》、《樂》也。” 漢以來無《樂經》,今文家以為“樂”本無經,皆包含於《詩》、《禮》之中,古文家以為《樂》毀於秦始皇焚書。
15糟粕,酒滓,喻指粗惡食物或事物的粗劣無用者。漢劉向《新序·雜事二》:“凶年饑歲,士糟粕不厭,而君之犬馬有餘谷粟。”《韓詩外傳》卷五:“此真先聖王之糟粕耳,非美者也。” 《離騷》,屈原代表作品,也是楚辭的代表作。《莊子·天道》:“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聖人之言也。’曰:‘聖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説則可,無説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這裏的“糟粕”即取此義。
16糠秕,在打穀或加工過程中從穀子上分離出來的皮或殼,比喻瑣碎的事或沒有價值的東西。此處“糠秕”的命意與“糟粕”同。 建安七子,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即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人。因曾同居魏都鄴(今邯鄲臨漳)中,又號“鄴中七子”。
17蘭芳,蘭花的芳香,常用以比喻賢人。《楚辭·招魂》:“結撰至思,蘭芳假些。”王逸注:“蘭芳,以喻賢人。”唐李羣玉《自澧浦東遊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巴歌》揜《白雪》,鮑肆埋蘭芳。”
18宛約,委宛曲致。
19瞠,直視、瞪着眼看。《集韻》:“瞠,直視也。”“瞠若夫後耳”語出《莊子·田子方》:“顏淵問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矣!’”,即幹瞪着眼落在後面的意思。
20丹丘,又稱丹丘子、丹丘生、元丹,唐代道隱者,李白最親密的道友。 持盈法師,即玉真公主,唐睿宗第十女,玄宗之妹。 達,通達、顯達。諸葛亮《出師表》:“不求聞達於諸侯。” 此言李白因元丹丘的關係得玉真公主推薦,於天寶元年(742年)入京。
21賓客賀公,指賀知章,見唐李陽冰《草堂集序》注39。
22豫遊,樂。北周庾信《象戲賦》:“況乃豫遊仁壽,行樂徽音;水影搖日,花光照林。”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
23中書舍人,官名。唐初稱內史舍人,不久改中書舍人,掌起草詔令、侍從、宣旨、勞問、接納、上奏文表等,兼管中書省事務。
24張垍,唐睿宗朝宰相張説次子,拜駙馬都尉,出為盧溪司馬,入為太常卿。祿山亂,受偽相命,死賊中。曾屢向玄宗進讒,致使玄宗疏遠李白。
25海岱間,指古青、徐二州地。《書·禹貢》:“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青州大體指泰山以東至渤海的一片區域,徐州大約囊括今江蘇、山東、安徽的部分地區。
26鯤,傳説中的一種大魚。《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鵬,傳説中最大的一種鳥,由鯤變化而成。《莊子·逍遙遊》:“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鯤、鵬,皆喻李白。
27萬之日,名萬的那些日子裏。
28天台,即天台山,在浙江省東部天台、寧海、奉化等縣市間。山上有隋代古剎國清寺,為佛教天台宗發源地。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山)當鬥牛之分,上應台宿,故名天台。”晉支遁《天台山銘》序:“剡縣東南有天台山。”
29廣陵,古地名,即今江蘇省揚州市。
30哆,音chǐ,《韻會》:“哆,大貌。”
31風流,才華出眾, 風采特異。 醖藉,寬和而有涵容。
32道籙,道教的符籙,凡入道者必受籙。 齊,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
33任俠,以俠義自任,重承諾、講義氣、輕生死。《墨子·經上》:“任,士損己而益所為也。”《墨子·經説上》:“任,為身之所惡以成人之所急。”
34友,指李白友人吳指南。 徂,《爾雅》:“徂,往也。” 揚,維揚,今江蘇省揚州市。
35路亡,指李白友人吳指南途中病故。 權,權且、暫且。 窆,音biǎn,下葬。《説文》:“窆,葬下棺也。”
36回棹,亦作回棹,駕船返回。唐裴鉶《傳奇·孫恪》:“艤舟六七日,攜二子而回棹。”唐袁郊《甘澤謠·圓觀》:“明日李公回棹,言歸惠林 。” 方,當、正當。
37江路而舟,以舟行而取道江路。 此處所記史實略有誤,可參見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
38韓荊州,即韓朝宗,曾為右拾遺、監察御史、兵部員外郎、度支郎中、給事中、許州刺史、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山南採訪史,貶洪州都督,遷蒲州刺史,徵拜京兆尹,貶高平郡太守,又貶吳州郡別駕。李白於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拜見韓朝宗,上《與韓荊州書》,時朝宗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後來李白《憶襄陽舊遊贈濟陰馬少府巨》雲:“昔為大堤客,曾上山公樓。高冠佩雄劍,長揖韓荊州。”
39延引,邀請。唐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詩:“延引故鄉人,風義未淪替。”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防慎不至》:“(樊)謂峴曰:‘弟卷軸不鄙,惡札可以佐弟。’峴欣然以十餘軸授之,皆要切卷子,延引逼試,每軸頭為札三兩紙而授之。”
40讓,責備。《説文》:“讓,相責讓也。”《小爾雅》:“詰責以辭謂之讓。”《廣雅》:“讓,責也。”
41酒以成禮,典出《世説新語·言語》:“鍾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飲藥酒。其父時覺,且託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蓋李白借鍾毓語以解嘲也。
42許,指許夫人,高宗時宰相許圉師之孫女。
43“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諸本皆標點作“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因“一女、一男”後實只出現“明月奴”一個人名,應該是未言女名,“明月奴”當為“一男”之名,故“一女”後當作逗號為是。李白詩文中從未提及“明月奴”, “一女”應是平陽。
44劉、魯,皆無可確考。 明月奴、頗黎,李白詩文中均未提及,王琦雲:“太白後只一子伯禽,則未知其明月奴與,其頗黎與?”
45宋,宋當為宗之誤。李白《竄夜郎於烏江留別宗十六璟》:“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陸離。斬鰲翼媧皇,煉石補天維。一回日月顧,三入鳳凰池。失勢青門傍,種瓜復幾時。……我非東牀人,令姊忝齊眉。……”可知李白最後所娶之宗夫人乃武后時宰相宗楚客之孫女,系宗璟之姊。
46間,間或。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間以詩記所遭。” 王琦注:“太白有‘小妓金陵歌楚聲,家童丹砂學諷鳴’之句,又有《示金陵子》詩。昭陽妓,無考。”
47謝康樂,即謝靈運,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和南朝宋時代的著名詩人,與陸機齊名。因系謝玄之孫,晉時襲封康樂公,故又稱謝康樂。晉末曾出任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馬行參軍、豫州刺史劉毅的記室參軍、北府兵將領劉裕的太尉參軍等。入宋後,因劉裕採取壓抑士族政策,降爵為康樂侯,出任永嘉太守、臨川內史等職。元嘉十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
48東山,見唐李陽冰《草堂集序》注38。
49二千石,指郡守一級的官員。漢制,郡守俸祿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稱郡守為“二千石”。《漢書·循吏傳序》:“庶民所以安其田裏而亡嘆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與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顏師古注:“謂郡守、諸侯相。”
50丹砂,李白家童。 撫,王琦注:“其《東山吟》雲:‘酣來自作青海舞’,據此,撫字乃舞字之訛。”
51宰酒,主持飲酒,猶今人所謂“酒司令”。
52泯合,暗合。前蜀杜光庭《謝恩賜興聖觀弘一大師張潛修造表》:“睠言大教,理契生津,棲神泯合於無為,屬念潛期於有德。”
53解攜,分手、離別。唐杜甫《水宿遣興奉呈羣公》:“異縣驚虛往,同人惜解攜。”前蜀韋莊《贈雲陽縣裴明府》:“南北三年一解攜,海為深谷岸為蹊。”
54潭,喻為陷阱。
55夜郎,漢代我國西南地區古國名,大致相當於以今桐梓縣為中心的貴州西北部及雲南、四川部分地區。漢司馬相如《難蜀父老》:“今罷三郡之士,通夜郎之塗,三年於茲,而功不竟,士卒勞倦,萬民不贍。”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參閲《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漢書·西南夷傳》、《後漢書·西南夷傳》。
56長沙,代指西漢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賈誼。賈誼又稱賈太傅、賈長沙,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十八歲即有才名,二十餘歲被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即被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二十三歲時因遭羣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後,深自歉疚而於三十三歲時抑鬱而死。其代表作為《過秦論》、《論積貯疏》、《吊屈原賦》、《鵩鳥賦》等。 汨羅,代指戰國時期楚國偉大的政治家、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屈原名平,字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曾任左徒、三閭大夫,主張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因受權貴和佞臣的讒言與排擠,漸被懷王疏遠,後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郢都後,他懷着絕望和悲憤的心情投汨羅江而死。屈原創立了楚辭(即辭賦)這種文體,其主要的代表作為《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
57不存,謂危險。《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卒然遇軼才之獸,駭不存之地。” 顏師古注:“不存,不可得安存也。”
58否極則泰,否音pǐ。否、泰,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卦名,否是壞的卦,泰是好的卦。否極則泰,謂事情壞到了極點就會向好的方向轉化。
59濟代,濟世。唐王昌齡《岳陽別李十七越賓》:“平明孤帆心,歲晚濟代策。”
60千鈞之弩,語出《史記·穰侯列傳第十二》:“以天下攻齊,如以千鈞之弩決潰癰也。”這裏比喻非凡之人材。
61魏王大瓠,語出《莊子·逍遙遊》:“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這裏比喻大才難得其用。
62叔夜,魏晉名士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賢”之一。 此謂有人認為李白飲酒恃才如嵇叔夜,是李白之短。
63儻,倘若、如果。 黃祖,東漢荊州牧劉表屬下大將,為江夏太守。 過,過錯,這裏用作動詞,即以之為過。 禰,指東漢名士禰衡,因恃才傲物,言語冒犯了黃祖,為黃所殺。
64晉帝,指晉武帝。 罪,罪過,這裏用作動詞,即以之為罪。 阮,指晉人阮咸。 吏部尚書山濤曾向晉武帝推薦阮咸,晉武帝以阮咸“耽酒虛浮”而不用。
65語出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仲尼不假蓋於子夏,護其短也。”。《孔子家語·致思》:“孔子將行,雨而無蓋。門人曰:‘商也有之。’孔子曰:‘商之為人也,甚吝於財。吾聞與人交,推其長者,違其短者,故能久也。’”
66上元末,上元為唐肅宗李亨年號,起於760年,止於761年,上元末當為761年。
67絳,春秋時晉國國都,在今山西省絳縣。
68積薪而錄,王琦注:“謂隨所得而編次,不論先後,如積薪然。”
69差互,差異、差錯。金王若虛《史記辯惑一》:“在‘本紀’則並《無逸》為告殷民,在‘世家’則並《多士》為戒成王,混淆差互,一至於此。”
70平津子,無考。 掌,掌管、主持。《孟子·滕文公上》:“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李翰林集序作者簡介

魏顥,初名萬,後改名顥,號王屋山人,博州攝城人(今山東聊城縣東北)。唐肅宗上元初(760年)登進士第,李白的崇拜者。魏顥於天寶十二年(753年)離開王屋山(位於今河南省濟源市)尋訪李白,經梁園、東魯,再沿李白漫遊之蹤跡輾轉江東、吳越,行程數千裏,於次年五月始得於廣陵(今江蘇揚州)與李白相見,遂成忘年交。後兩人同遊金陵(今江蘇南京),分手時,李白贈以《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並序》,並將自己平生所寫詩文託付魏顥編集,魏亦回贈《金陵酬翰林謫仙子》。經安史之亂,李白託付的詩文不幸遺失,後來魏顥蒐集到一些殘稿,“沉吟累年”後編定《李翰林集》,並作了這篇序,終不負李白之重託。詩集早佚,僅此序言存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