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罡

(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創始人、院長,天津傳媒學院校長)

鎖定
李罡,男,吉林白城人。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創始人、院長、天津傳媒學院校長、北京市現代音樂學校校長、天津市現代傳媒職業學校校長。 [3] 
中文名
李罡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吉林省白城市
畢業院校
吉林藝術學院
職    務
校長 [3] 
主要成就
創辦北京市現代音樂學校
暱    稱
罡爸 [2] 
代表作品
《日出》
《最後一幕》
《唐太宗與魏徵》等

李罡社會兼職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新聞專業主任編輯、中國音像數字出版協會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音樂劇協會教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理事、北京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文藝專業委員會理事、北京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首屆播音主持人“金聲獎”終評評委、中央電視台首屆電視器樂大賽決賽評委、中華詩詞學會朗誦藝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等。 [3-4] 

李罡人物簡歷

1982年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戲劇系,在校期間主修戲劇表演、導演專業,畢業後分配到吉林市話劇團,翌年任演員隊長,吉林市話劇團青年藝術團團長。
1985年,調入吉林藝術學院任教,主講表演課、導演基礎課、編劇理論課。
1990年,曾參加中央電視台“第四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得通俗唱法第三名,先後在長春電視台、中央電視台錄製電視講座《通俗歌曲演唱技法》《卡拉ok跟我唱》50集,獲第二屆“光州杯”全國電視教育節目評比一等獎,擔任撰稿、主持、主講,出版兩部約60萬字的同名著作;
1992年調入中國中央電視台,先後任社教中心、文藝中心導演、主編、製片人。
1993年2月至1999年9月,中央電視台社教中心,參與創辦《夕陽紅》欄目,任製片人、導演;
1996年,創辦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任董事長、院長;
1998年,創辦北京市現代音樂學校,任董事長、校長;
1999年9月至2001年3月,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頻道,任《當代教育》欄目主編;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任《魅力12》欄目製片人、總導演;
2000年至2002年,主持策劃的第一、第二屆全國老年合唱大賽以及開幕式、閉幕式、頒獎晚會,任總導演;
2001年,參與策劃中央電視台第10頻道《科學·教育》頻道,並擔任《當代教育》欄目主編;
2002年,調入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創辦《魅力12》欄目,擔任製片人、總導演。《魅力12》欄目曾獲第17屆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優秀欄目獎";
2003年,策劃2003西部頻道春節文藝晚會《魅力西部》,擔任總導演。獲第17屆"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二等獎" ;
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任製片人、導演;
2004年,主持策劃中央電視台首屆"CCTV西部民歌電視大賽",任製片人、總導演。節目播出後,中國文化報、中國文藝報、中國民族報、南方週末、當代電視等國內主流報刊和雜誌大篇幅報道此次大賽,認為大賽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拯救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里程碑的意義。"CCTV西部民歌電視大賽"榮獲第18屆電視文藝星光獎上榮獲二等獎;
2007年創辦北京現代音樂藝術團、北京CMA爵士大樂團,任藝術總監。
2008年,榮獲“奧運會先進個人獎”;
2009年,任天津傳媒學院(原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院長;
2010年,第四屆“北京民辦教育園丁獎”評選獲得北京民辦優秀校長;並連續六年獲得“北京市民辦教育園丁獎優秀校長獎”;
2016年,任天津市現代傳媒職業學校校長; [3] 
2018年,親自擔任導演、編劇和作曲的大型原創歷史傳奇音樂劇《天地運河情》獲得國家藝術基金和北京文化藝術基金雙項支持,入選中宣部學習強國;
2019年,獲得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先進個人”獎;
2021年,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擔任總導演推出大型話劇《大江歌罷》,該劇榮獲第七屆中國校園戲劇節優秀劇目獎;
2021年,作詞、作曲的《十四億掌聲》《冬奧, 我們擁抱你》榮獲“北京2022年冬奧會優秀音樂作品”; [3] 
2021年,出版古詩詞專輯作品《國風·2020》;
2022年,擔綱出品人、總導演、作詞、作曲的原創奇幻音樂劇《鶴之愛》公演。該劇榮獲2023北京·天橋音樂劇年度盛典“年度學院音樂劇獎”;
2023年第八屆中國網絡視頻“學院榜”盛典中榮獲網絡視頻創新人物獎;
2023年,擔任總策劃、出品人的大型傳奇話劇《俗世奇人》校園版公演;
2023年,原創教材《流行演唱藝術》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2023年,策劃、承辦2023高等藝術院校流行音樂專業教育論壇,在天津傳媒學院、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舉辦,並在開幕式上致辭。 [3] 
此外,還曾發表專著、主編及參編著作數十部,包括《通俗歌曲演唱技法》(時代文藝出版社)、《中國流行音樂史》、《流行演唱分級訓練教材》、《國際音樂商務》(中國文聯出版社)等;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其中學術論文《中國原生民歌的電視傳播》(當代電視)、《民間文化的發展與重塑》(電視研究)、《與熟悉中創造陌生》(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論文集)、《大眾化教育時代的藝術教育》(中國教育出版報社)等在核心期刊發表。 [1]  [3] 

李罡藝術成就

李罡話劇/音樂劇

話劇主演:曾經主演過話劇《日出》中的李石清、《最後一幕》中的蘇力、《唐太宗與魏徵》中的魏徵、電視劇《五個半月的廠長》等角色。
話劇導演:曾執導過《雷雨》、《秋海棠》、《一僕二主》等中外名劇。
製作人/導演:執導大型原創歷史傳奇音樂劇《天地運河情》
原創奇幻音樂劇《鶴之愛》
大型話劇《大江歌罷》
大型傳奇話劇《俗世奇人》校園版 [3] 

李罡流行音樂

演唱/主播:1990年,參加中央電視台“第四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得通俗唱法第三名,先後在長春電視台、中央電視台錄製電視講座《通俗歌曲演唱技法》50集,擔任撰稿、主持、主講。同年,兩部約60餘萬字的同名著作相繼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 [3] 
詞曲、創作:
《媽媽的白髮》張也,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夕陽紅》1994年播出
《從頭再來》羣星,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2000年播出
《紅軍爺爺》陳倩倩,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情暖夕陽》晚會2001年播出
《祖國不會忘記》童聲合唱,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世紀的金婚》晚會2000年播出
《雨霖鈴》李殊,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詞韻詩情》欄目1998年播出
《何處望神州》付笛聲,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詞韻詩情》欄目1998年播出
《人到老年》萬山紅,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情暖夕陽》晚會2002年播出
《母親》童聲合成,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相聚在重陽》晚會1994年播出
《水調歌頭》李殊,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詞韻詩情》1998年播出
《夕陽下,我們同行》王霞,中央電視台第1頻道《夕陽下,我們同行》晚會1999年播出
《國風2020》古詩詞歌曲集(CD)16首,2020年由廣東星外星文化傳播公司出版發行
《天地運河情》原創音樂劇作詞、作曲2018年由廣東星外星文化傳播公司出版發行
《十四億掌聲》作詞、作曲,榮獲“北京2022年冬奧會優秀音樂作品”併入選優秀作品專輯
《冬奧, 我們擁抱你》作詞、作曲,榮獲“北京2022年冬奧會優秀音樂作品”併入選優秀作品 [3] 
《鶴之愛》原創音樂劇作詞、作曲,2022年由北京電視藝術中心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發行 [3] 

李罡電視導演

1990年,與長春電視台魏虹合作,拍攝30集電視系列節目《通俗歌曲演唱技法》,獲第二屆“光州杯”全國電視教育節目評比一等獎。 [3] 
1992年借調到中央電視台社教中心教育節目部,與尹力同志合作20集電視教育節目《卡拉OK跟我唱》,獲第三屆全國電視教育節目評比二等獎。 [3] 
1993年借調到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節目製作部擔任編輯,為很多歌唱家擔任音樂製作人,為黃宏、宋丹丹、趙本山、潘長江的小品專輯擔任製作人。組織創作、製作了15首老年題材的音樂電視,其中毛阿敏演唱的《晚情》獲得1993年“全國音樂電視大賽”金獎;韓磊演唱的《九歌》獲得1993年“全國音樂電視大賽”銀獎。 [3] 
1993年調入教育節目部《夕陽紅》欄目,製作《夕陽紅》欄目開播特別節目,獲年度”“CCTV杯”。在以後的8年時間裏,曾經為李谷一、毛阿敏、閆維文、劉斌、張也、董文華、韓磊等歌手拍攝數部音樂電視,先後擔任文藝節目、大型綜藝節目的導演、總導演、製片人,創作多部大型“重陽”、“春節”特別節目。執導過近100部音樂電視、專題片。 [3] 
2000年,拍攝40部集的室內情景喜劇《開心衚衕》和《心理保健站》,擔任製片人、導演、作曲。
2000年至2002年,主持策劃的第一、第二屆全國老年合唱大賽以及開幕式、閉幕式、頒獎晚會,參加人數2萬餘人。 [3] 
2001年,參與策劃中央電視台第10頻道《科學·教育》頻道,並擔任《當代教育》欄目主編。 [3] 
2002年,調入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創辦《魅力12》欄目,擔任製片人、總導演。《魅力12》欄目曾獲第17屆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電視欄目最高獎“優秀欄目獎”。 [3] 
2003年,策劃2003西部頻道春節文藝晚會《魅力西部》,擔任總導演。獲第17屆“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二等獎”。 [3] 
2004年,主持策劃實施了中央電視台首屆“CCTV西部民歌電視大賽”,任總製片人、總導演。 [3] 

李罡教書育人

北京現代音樂學院全景圖 北京現代音樂學院全景圖

李罡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

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簡稱“北音”)於1993年由李罡創立,1996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學生,已經走過了第30個年頭。從1993年,在北京市海淀區志強幼兒園的一間簡陋的辦公室裏,在北京廣播學院圖書館一層,在通縣北苑儀表研究所的大院裏,在北京橋樑廠職工大學,李罡帶着他的團隊不斷遷徙,走過了一段悽風苦雨般的日子。
北音創辦最初只有一座教學樓與幾架鋼琴,在院長李罡的多年努力下,院佔地150畝,建築總面積6.5萬平方米,擁有國際化的實習實訓基地。其中包括4千平方米的演播大廳、660間國際標準琴房、42個舞蹈練功廳、8個音頻工作站、6個視頻工作站、16個MIDI工作室及雙排鍵工作室;投資300萬元的同期錄音混音棚、投資140萬元的杜比全景聲實驗室、100套Apple數字音頻工作站、DJ&EDM實驗室、雙排鍵教學工作室、影視節目後期編輯室、影視配樂工作室、虛擬演播室、大型舞台綜合劇場(紅館)、黑匣子實驗劇場等設施設備,充分滿足了音樂與藝術類多專業的實踐教學需求。學院還建立了影視節目製作中心、動畫製作中心、圖書館及學習中心、網絡管理中心,其中佔地面積1350平方米,擁有200餘台電腦的電子圖書館所提供的國際網絡信息互動平台已經實現了由單一學科向綜合學科發展的戰略轉移,成為國內音樂傳媒、影視娛樂、國際演藝等教育領域的開拓者,已經形成和擁有20個專業學科、45個專業培養方向、700餘名教職員工、6000餘名在校學生的綜合性藝術院校。
北音現開設流行演唱、音樂劇演唱、爵士樂演奏、音樂製作、音樂多媒體、錄音藝術、影視製作、音樂教育、舞蹈表演與教育、現代舞、國際標準舞、影視表演、播音主持、動畫與動漫、電視攝像、藝術設計、藝術管理等專業。學院下設流行音樂研究所、音樂傳媒研究所等6個科研機構以及北京現代音樂藝術團、北京爵士樂團等專業表演團體。
30年來,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勵志圖強,精益求精,為社會培養了80000餘名合格專業人才,他們競放異彩,爭相輝映。不少學子已順利進入音樂傳媒界、影視娛樂界、新聞媒體界、影視動畫界、流媒體界,成為頗有成就的歌手、演員、樂手、編導、編輯、設計師、攝影師、音樂製作人、經紀人、經理人、主持人以及無限增值、音樂版權等新型文化組織的從業人員,為北京乃至全國的文化產業提供了寶貴的人才支援。
北音注重全方位開放辦學,形成了層次立體、知識複合、應用便宜、優勢突出的現代辦學格局,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讚譽。
北音已同中央音樂學院、美國洛杉磯音樂學院、英國利茲音樂學院、法國國際音樂學院、巴黎國際電影學院、英國博恩茅斯大學、英國南伯明翰學院等中外名校建立了穩固友好的合作關係。
創辦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2021年成功轉設為天津傳媒學院。

李罡天津傳媒學院

天津傳媒學院成立於2004年,是以培養傳媒與藝術專業人才為主要辦學定位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
學校位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盤山腳下,地處京津冀一小時生活圈。目前校園佔地面積700畝,現已建成校舍建築面積近15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為24萬平方米。
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持“修德、養慧、精藝、至善”的校訓,主動適應文化產業發展需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較強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傳媒與藝術專業人才。
學校下設八院二部:影視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戲劇學院、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動畫與數字媒體學院、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基礎課教學部。目前已構建了以影視傳媒類專業為主體、藝術學為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形成傳媒與藝術“一體兩翼”互為支撐的格局;開設20個本科專業,覆蓋藝術學、文學、管理學、教育學、工學等多個學科門類,年招生人數2800人以上,在校生8100多人。學生學習期滿成績合格、符合畢業條件者,頒發天津傳媒學院的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頒發天津傳媒學院的學士學位證書。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專業突出、責任心強、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80多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約35%;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者超過60%。學校實施“盤山學者”學科帶頭人引進項目,特聘國內高層次、高水平專家學者來校執教。目前已有25位專家學者簽約受聘,他們分佈在全校七院二部,覆蓋了學校的大部分學科專業。
學校建成了“廣播影視藝術綜合實驗區”“舞台藝術綜合實驗區”“視覺藝術綜合實驗區”“數字藝術綜合實驗區”四大實踐教學平台,包括廣播直播室、影視配音室,電視虛擬演播廳,10訊道高清電視轉播車、電影電視審看廳等多個數字化廣播影視傳媒實驗室,以及藝術語言實驗室、綜藝排練廳、新聞演播室、紀錄片工作室、Apple工作站、室內劇攝影棚、音樂錄音棚、影視節目後期編輯室;大型舞台合成劇場、中小型音樂劇場、黑匣子實驗劇場、280間標準琴房、MIDI工作室、電鋼琴工作室;三維動畫工作室、二維手繪實驗室、定格動畫實驗室、數字媒體工作室、漫畫製作實驗室、插畫工作室等實踐教學設施,為學生提供了一流的專業實踐空間與設備,充分滿足了傳媒與藝術類各專業的實踐教學需求。
學校與眾多媒體和影視機構、文化產業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合作拍攝了56部影視劇和微電影,參加了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大型原創音樂劇《天地運河情》排演,承接了《天下盤山》大型山水實景演出、《文成公主》《紅男綠女》等大型歌舞劇演出。
學校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應用型、複合型、原創型人才培養為特色,學生在全國和天津市各類大賽和展演中獲獎400餘項,還在加拿大、美國等國際比賽和作品評獎中榮獲多項金獎。
學校堅持藝術教育與社會接軌、與市場接軌、與國際接軌、與時代接軌的辦學思想,堅持開放式辦學,多樣化培養,凝練學科方向,培育辦學特色,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國內具有較高水平、較大影響力、特色突出的傳媒與藝術類高等學校。 [3] 

李罡開創性探索

1.第一個代表長春市參加“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獲獎的人
2.第一個為流行演唱藝術命題著書的人
3.第一個通過在中央電視台教授流行歌曲演唱技法的人
4.第一個創辦現代流行音樂學院的人
5.第一個媒體人轉型創辦傳媒大學的人
6.第一個在主流媒體上提出“原生態民歌”的人
7.第一個主持策劃導演中央電視台“CCTV西部民歌電視大賽”的人
8.第一個在非黃金時段創下央視3套收視第一的人
9.第一個發現並將董卿引進中央電視台做主持的人
10.第一個以大運河為題材創作音樂劇《天地運河情》並獲得雙基金的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