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續宜

鎖定
李續宜(1823年-1863年),字克讓,號希庵,湖南湘鄉(今湖南漣源)人,晚清湘軍名將,浙江布政使李續賓之弟。
李續宜早年以文童從軍,隨羅澤南、李續賓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轉戰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省,多次大敗陳玉成、石達開等部太平軍,累立戰功。他初授從九品,六年之內便由同知、知府、道員,積功至安徽按察使(正三品),加布政使銜(從二品)。後又被擢升為湖北巡撫,成為封疆大吏。
同治元年(1862年),李續宜在安徽巡撫任上被委任為欽差大臣,督辦安徽軍務,負責剿捻事宜。他不久因母憂回籍,次年(1863年)十月便在原籍病逝,年僅四十一歲,諡號勇毅。
概述圖片來源:《紫光閣功臣小像》 [1] 
本    名
李續宜
別    名
李勇毅公
克讓
希庵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南湘鄉
出生日期
1823年 [2] 
逝世日期
1863年12月 [3] 
官    職
安徽巡撫
諡    號
勇毅

李續宜人物生平

李續宜早年經歷

李續宜是李續賓的弟弟,早年與李續賓一同就學於大儒羅澤南門下。 [4] 
咸豐三年(1853年),羅澤南在鄉間組織團練,並與曾國藩一同創建湘軍,後率部赴江西征剿太平軍。 [5]  李續宜當時只是一個童生,亦隨李續賓加入軍中 [6]  ,轉戰江西、湖北,數年間積功至同知,獲賜花翎 [7] 
咸豐六年(1856年),羅澤南在湘軍攻打武昌的戰役中戰死,由李續賓接掌其軍。 [8]  李續宜繼續隨李續賓征戰,並參與克復武昌,在湖北巡撫胡林翼的保奏下升任候選知府,後又隨李續賓進兵江西,攻打九江。 [9] 

李續宜轉戰四省

李續宜像,取自清·吳友如繪《紫光閣功臣小像》 李續宜像,取自清·吳友如繪《紫光閣功臣小像》
咸豐七年(1857年),陳玉成為阻遏湘軍東進,率太平軍自皖北攻入鄂東。胡林翼親至黃州督師,並調李續宜率部回援。 [10]  李續宜兵至黃州,在壩崎山、馬家河、火石港、郴柳灣等處大破太平軍,進屯蘄水,又在月山擊潰太平軍援軍,迫使陳玉成退回安徽。此戰,李續宜前後共破太平軍營壘一百餘座 [11]  ,因功升授候選道員,獲賜伊勒達巴圖魯勇號。 [12] 
李續宜此前因戰功一直被李續賓所掩蓋,故而名聲不顯,經鄂東一戰方始威名大震。 [13]  他隨後又返回江西,配合湘軍水師奪取梅家洲、湖口等九江外圍的太平軍據點。九江由此被湘軍全面合圍。太平軍為解九江之圍,攻襲湖口。李續宜屯駐蝘蚘山,分兵自馬影橋、流澌橋、勞家渡出擊,擊退太平軍。 [14] 
太平軍再攻蝘蚘山,結果又被李續宜擊敗。李續宜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磨盤山,又設下伏兵,大敗太平軍泰坪關援軍。太平軍只得撤走。 [15]  九江至此孤立無援。李續賓於是加緊攻城,終於在咸豐八年(1858年)四月克復九江。 [16]  當時,陳玉成由安徽再次進犯湖北,攻佔黃安(治今湖北紅安)。李續宜率部馳援,在李續賓的支援下大破太平軍,收復黃安,隨即進兵麻城。陳玉成不戰而退,再次撤回安徽。 [17] 
李續賓隨後又揮師北上,意圖規復安徽,但卻在三河之戰中軍潰身死。李續宜當時正留守湖北,遂在黃州收容李續賓殘部。他將“思鄉者遣歸,原留者歸伍,差汰罪將,簡用其良”,經過數月整頓終於重整成軍。 [18]  但就在這時,石達開率所部太平軍攻進了湘軍的後方基地湖南,並圍攻寶慶府(治今湖南邵陽)。 [19] 
湖南巡撫駱秉章急召劉長佑蕭啓江田興恕等湘軍將領率部回援。 [20]  湖廣總督官文、湖北巡撫胡林翼亦命李續宜馳援湖南,並讓他節制諸路援軍。 [21-22]  李續宜率部渡過資江,攻至寶慶城外,與守軍內外夾擊 [23]  ,前後四次大敗太平軍。石達開遂撤離寶慶,率部遁入廣西。 [24]  時為咸豐九年(1859年)七月。 [25]  清廷為嘉獎李續宜“赴援迅速”,加授其布政使銜。 [26] 

李續宜擢任疆臣

清《克復安慶省城圖》,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清《克復安慶省城圖》,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咸豐十年(1860年),李續宜被實授為安徽按察使。當時,湘軍大舉圍攻安慶。李續宜率部屯駐於安慶、桐城之間的青草塥,並與多隆阿在桐城西南的掛車河一帶大敗陳玉成,盡破棠梨山、尊上庵、香鋪街、望鶴墩等處的太平軍營壘。他追奔二十餘里,迫使陳玉成敗走廬江,因功獲賜二品頂戴。 [27] 
咸豐十一年(1861年),李續宜升任安徽巡撫。當時,陳玉成為解安慶之圍,正率軍直攻武昌,連陷黃州、德安兩府五縣。李續宜遂請辭安徽巡撫一職,統兵回援湖北,接連收復孝感、德安、通城、武昌、咸寧蒲圻諸縣,因功獲賜黃馬褂 [28]  是年八月,胡林翼病逝。李續宜接任湖北巡撫,並屯駐黃州督辦軍務。他先後擊破光化谷城均州棗陽襄陽等地的捻軍,又調任安徽巡撫 [29] 
同治元年(1862年),李續宜又幫辦安徽軍務,負責在淮北一帶的剿捻事宜。 [30]  他進駐臨淮,命提督成大吉、總兵蕭慶衍率部救援潁州,擊破捻軍首領張洛行,解潁州之圍,隨後又命蔣凝學收復霍丘。 [31]  當時,壽州團練首領苗沛霖正起兵反清,因懾於湘軍兵威,再次投降清廷。欽差大臣勝保有意利用苗沛霖牽制湘軍,建議招撫苗沛霖。而李續宜與袁甲三等則力主進剿,雙方爭執不下。 [32]  後來,李續宜升任欽差大臣,督辦安徽全省軍務。 [33] 

李續宜壯年早逝

李續宜升任欽差大臣不久,因母親病逝,上表請求回籍守孝。清廷卻因安徽軍情吃緊,只命李續宜在軍營穿孝百日。李續宜連番上疏,請求回籍奔喪。清廷最終只得賞假百日,讓李續宜回籍治喪。 [34]  但李續宜卻在服喪期間患病,最終於同治二年(1863年)十一月病逝。清廷按照“總督軍營病故”的規格加以撫卹,賜諡號勇毅。 [35] 

李續宜主要成就

李續宜早年隨湘軍征剿太平軍,轉戰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省,在黃州、蘄水、湖口、寶慶、桐城等地多次大敗陳玉成、石達開等部太平軍,收復被太平軍佔據的武昌、九江、安慶等軍事重鎮。 [7]  [9]  [12]  [14]  [17]  [24]  [27]  他在擔任安徽巡撫期間,又負責剿除捻軍,在光化、谷城等地多次擊退捻軍,大破捻軍首領張洛行,解除潁州之圍,收復霍丘。 [29]  [31] 

李續宜軼事典故

同治、光緒年間,有八位讀書人未曾參加科舉考試,而以軍功進身,最終官至尚書、督撫級大員,被時人稱為八大生員。這八人是:兩江總督曾國荃(優貢)、兵部尚書彭玉麟(附生)、兩江總督劉坤一(附生),雲貴總督劉長佑(拔貢)、兩廣總督張樹聲(廩生)、兩廣總督李瀚章(拔貢)、陝西巡撫劉蓉(廩生)以及安徽巡撫李續宜(附生)。 [36] 

李續宜人物評價

曾國藩:公與忠武公皆負重名,淡於榮利,昆弟同之。忠武好蓋覆人過,公則嫉惡稍嚴。忠武戰必身先,驍果縝密,公則規畫大計,而不甚校一戰之利。至其臨陣百審一發,發無一捷,成功一也。(《李勇毅公神道碑銘》) [37] 
惲世臨:續宜治軍嚴整,日以忠義禮讓訓勉士卒,身經數百戰,未曾挫失。自其兄續賓敗沒於三河,續宜並統其眾,毅然以滅賊為己任。其為皖撫,革除苞苴,有惠政,百姓賴之,實數不可多得之才。人望鄉評,同稱惋惜! [38] 
徐宗亮:湘軍之興,創於羅忠節公,至李忠武公始大,而勇毅公繼之,楚、皖賴以光復。胡文忠公視為奇寶,餉項百事,較諸軍為優。以予所見,庚申而後,諸帥謀勇,究推多忠武公(多隆阿)第一,鮑軍門(鮑超)次之。陳逆玉成至為兇狡,卒扼於多鮑,走死壽州,勇毅尚未能制其死命也。勇毅諸部,多講邊幅,胡文忠公嘗憂其後起難繼,可謂卓識。勇毅卒後,所部分駐皖北,漫無統紀,曾文正公奏派金觀察國琛監其軍事,亦未能複稱勁旅也。蓋自勇毅之卒,而湘軍精鋭竭矣。 [39] 
薛福成:粵寇鴟張,曾文正公以在籍侍郎幫辦團練,旋創籌餉募勇之議,益陽胡文忠公(胡林翼),新寧江忠烈公(江忠源)實左右之。風氣既開,人才蔚起。於是,塔忠武公(塔齊布)、羅忠節公(羅澤南)、李忠武公(李續賓)、李勇毅公、王壯武公錱(王錱)及前總督楊公(楊嶽斌)、前侍郎彭公(彭玉麟)等先後卓著戰功,名聞海內。 [40] 
趙爾巽:① 塔齊布、羅澤南、李續賓、李續宜、彭玉麟、楊嶽斌等,俱以末弁或諸生,拔自戎行,聲績爛然。 [41]  ② 李續賓果毅仁廉,治軍一守羅澤南遺法,戡定武昌、九江,戰績為一時之冠。李續宜獨以持重稱,殆鑑於其兄之鋭進不終而然耶?王錱、劉騰鴻皆出奇制勝,駿利無敵,惜早殞,未竟其功。蔣益澧經挫折而奮起,平浙、治浙,並著顯績,信乎能自樹立。諸人並湘軍之傑,不以名位論高下也。 [42] 
同治帝:前任安徽巡撫李續宜,由諸生帶勇剿賊,忠勇奮發,沉毅有為,與其兄原任浙江布政使李續賓,戮力行間,受文宗顯皇帝特達之知,洊擢封圻,轉戰湘鄂江皖數省,屢克名城,戰功卓著。咸豐十年間,逆匪石達開竄擾湖南,該員統師援剿,力解寶慶之圍,厥功尤偉。朕御極後,調任湖北、安徽巡撫,辦理一切,深合機宜。 [43] 
朱孔彰:《軍志》有言:“允當則歸。”勇毅行軍異於忠武矣,當其臨大敵,從容決策,何其好整以暇也。 [44] 

李續宜親屬成員

兄長:李續賓,官至浙江布政使,加巡撫銜。
兒子:李光英,直隸州知州。 [45] 

李續宜爭議

關於李續宜的去世時間,史料記載有兩種説法:
1、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八日(1863年12月8日):此説出自曾國藩的《李勇毅公神道碑銘》。 [3]  《曾文正公年譜》亦稱其卒於十月。 [46] 
2、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863年12月27日):此説出自《清史稿·穆宗本紀》。 [47]  《清史稿·李續宜傳》、《清史列傳·李續宜傳》皆稱李續宜卒於十一月。 [48] 

李續宜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四百八·列傳一百九十五》 [42] 
清史列傳·卷四十九·大臣劃一傳檔後編五》
《中興將帥別傳·卷十四下》
參考資料
  • 1.    李續宜像取自清吳友如繪,光緒二十七年石印本《紫光閣功臣小像》
  • 2.    《李忠武公年譜》:道光三年癸未,公六歲。三月,弟續宜生。
  • 3.    《李勇毅公神道碑銘》:遂以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卒於家,春秋四十有一。
  • 4.    《清史稿·李續宜傳》:李續宜,字希庵,續賓弟。同事羅澤南。
  • 5.    《清史稿·羅澤南傳》:咸豐二年,粵匪犯長沙,澤南在籍倡辦團練。三年,以勞敍訓導。曾國藩奉命督鄉兵,……江忠源援江西,乞師於國藩,乃令澤南率以往。
  • 6.    《清史列傳·李續宜傳》:兄續賓起義勇討賊,續宜以文童隸部下。
  • 7.    《清史稿·李續宜傳》:以文童從軍,援江西、湖北,積功累擢同知,賜花翎。
  • 8.    《清史稿·李續賓傳》:六年二月,羅澤南以炮傷卒於軍,軍中新失帥,人情洶洶,賊復增壘抗拒。巡撫胡林翼奏以續賓代領其眾,軍勢復振。
  • 9.    《清史稿·李續宜傳》:武昌、漢陽復,胡林翼疏陳續宜功多為續賓所掩,詔以知府選用。從續賓攻九江。
  • 10.    《清史稿·胡林翼傳》:令李續賓乘勝規九江,自駐武昌籌全局。……七年,陳玉成由皖北上犯,諸軍不能御。林翼赴黃州督師,……調李續宜率湖勇馳至。
  • 11.    《清史列傳·李續宜傳》:七年六月,剿賊黃州,戰於壩崎山,三路包抄,毀賊壘六。七月,攻蘄水、黃岡連界之馬家河、火石港、柳林灣賊壘,……眾軍乘之,毀賊壘四十,移營蘄水。皖賊萬餘來援,……賊潰,直搗賊巢,焚賊壘六十三,破偽城五。
  • 12.    《清史稿·李續宜傳》:咸豐七年,續宜率兵千七百人回援湖北,戰於黃州壩崎山,分三路進,毀賊壘,次蘄水、黃岡界。上馬家河、火石港、郴柳灣賊壘林立,傾巢出撲,續宜伏兵山下,驟起突擊,賊大亂,噪,乘之,破壘四十,移屯蘄水。遇援賊於月山,誘至山角,發炮擊之,潰,直搗其巢,焚屯聚數十處,破偽城五。會克小池口,以道員用,賜號伊勒達巴圖魯。
  • 13.    《李勇毅公神道碑銘》:咸豐三年,羅公募勇援救江西,公遂參軍事。以功累晉知縣,……而名顧不顯。巡撫胡文忠公奏公有勞,特為兄續賓所掩耳。……師至黃州,與胡文忠各並轡謀野,周覽形勢,自巴河、蘄水、廣濟、黃梅六戰破賊壘無算,遂會克小池口,由是公之威名與忠武公差頡頏矣。
  • 14.    《清史稿·李續宜傳》:回軍江西,會攻梅家洲,克湖口。十月,賊酋韋俊率眾二萬復犯湖口。續宜駐蝘蚘山,分兵三路,一出馬影橋,一出流澌橋,一扼勞家渡,賊來,擊卻之。
  • 15.    《清史稿·李續宜傳》:賊由西洋橋、排龍口、二賢寺直趨蝘蚘山,續宜麾諸路奮擊,斬獲千餘。馳抵磨盤山,設伏破泰坪關援賊,賊乃遁。
  • 16.    《清史稿·李續賓傳》:立克湖口縣城,梅家洲賊亦遁,乘勝克彭澤及小姑洑。於是賊援遂絕。八年四月,以地雷轟城百餘丈,梯而登,殄賊萬餘,擒林啓榮及李興隆等磔之。
  • 17.    《清史稿·李續宜傳》:八年,九江既克,陳玉成由安徽竄蘄、黃,陷黃安。續宜馳援不利,續賓繼至,合擊。續宜攻北門,破其壘,賊夜遁,復黃安。進至麻城,賊不戰引去。
  • 18.    《清史稿·李續宜傳》:續賓出師規安徽,胡林翼疏請留續宜固楚疆。洎三河師熸,續賓戰歿,續宜在黃州,收輯殘部,思鄉者遣歸,原留者歸伍,差汰罪將,簡用其良,申儆訓練,經歲軍氣始復振。
  • 19.    《清史稿·胡林翼傳》:九年,進屯上巴河,與李續宜整飭部伍,日夜訓練,謀大舉。會石達開由江西犯湖南,圍寶慶。
  • 20.    《清史稿·駱秉章傳》:石達開由浙入閩、粵,徘徊五嶺之上。九年春,復由江西入湖南。秉章……起劉長佑於家,令與劉坤一募勇四萬備迎擊。調蕭啓江、張運蘭於江西,調田興恕於貴州。
  • 21.    《清史稿·官文傳》:九年,賊竄湖南,圍寶慶,檄荊宜施道李續宜赴援。
  • 22.    《清史稿·李續宜傳》:九年,授荊宜施道。石達開由江西竄入湖南,眾號三十萬,圍寶慶府城。胡林翼檄續宜率兵五千馳援,諸援軍悉歸統屬。
  • 23.    《清史稿·駱秉章傳》:胡林翼遣李續宜率軍赴援,秉章令劉長佑、劉嶽昭、何紹彩分三路進。六月,戰寶慶城下,內外夾擊。賊人眾乏食,再戰再敗。
  • 24.    《清史稿·李續宜傳》:續宜渡資江而軍,與劉長佑軍當賊衝,四戰而圍解,賊竄廣西境。
  • 25.    《清史稿·文宗本紀》:九年秋七月己丑,駱秉章奏石達開圍寶慶,李續宜援之,立解城圍。
  • 26.    《清史稿·李續宜傳》:詔嘉續宜赴援迅速,加布政使銜。
  • 27.    《清史稿·李續宜傳》:十年,遷安徽按察使。曾國荃方圍安慶,多隆阿攻桐城,續宜率萬人屯青草塥,在安慶、桐城之間。陳玉成以十萬眾來援,續宜與多隆阿夾擊於掛車河,盡破棠梨山、尊上庵、香鋪街、望鶴墩賊壘,斬馘無算,追奔二十餘裏,玉成走廬江。捷聞,賜二品頂戴。
  • 28.    《清史稿·李續宜傳》:十一年,擢安徽巡撫,疏言:“陳玉成圖解安慶之圍,悉鋭西竄,以攻我之所必救。湖北為眾軍根本,臣宜提師回援,不能遽任皖撫之事。”比抵武昌,賊已陷黃州、德安兩府五縣,乃會彭玉麟水師夾攻孝感,乘夜縱火,復其城,進攻德安,穴地道克之。武昌、通城、咸寧、蒲圻諸縣相繼皆下,賜黃馬褂。
  • 29.    《清史稿·李續宜傳》:胡林翼病歿,詔授續宜湖北巡撫,駐黃州督師。捻匪犯光化、谷城、均州及棗陽、襄陽,皆擊走之,調安徽巡撫。
  • 30.    《清史稿·穆宗本紀》:同治元年三月戊戌,命李續宜、鄭元善幫辦勝保軍務。六月乙卯,諭李續宜調度淮北剿捻事,並約束苗沛霖。
  • 31.    《清史稿·李續宜傳》:同治元年,命幫辦欽差大臣勝保軍務。續宜駐臨淮,令提督成大吉、總兵蕭慶衍,渡淮援潁州,破捻匪張洛行於大橋集,潁州圍解。又令蔣凝學克霍丘,撫綏各圩,解散逆黨。
  • 32.    《清史稿·李續宜傳》:時苗沛霖叛服無常,勝保袒之。詔密詢續宜剿撫機宜,覆疏略謂:“……若正彼叛逆之名,人人得而誅之。寬其黨羽,使為我用,彼勢孤,終成擒耳。”上韙之。沛霖懾湘軍兵威,請討捻自贖,而勝保終欲養沛霖以自重,轉嫉湘軍,勢不相下。
  • 33.    《清史稿·李續宜》:會袁甲三以病請去,命續宜代為欽差大臣,督辦安徽全省軍務。
  • 34.    《清史列傳·李續宜傳》:旋丁母憂,上以安徽軍情吃緊,續宜簡任巡撫以來,辦理深合機宜,命在軍營穿孝百日,改為署理巡撫,賞銀治喪。八月,疏請奔喪甚力,諭曰:“……著賞假百日,回籍治喪。”
  • 35.    《清史稿·李續宜傳》:回籍病咯血,六次詔促起視師,不能赴,二年十一月,卒於家。詔加恩依總督軍營病故例賜卹,立功地方及原籍建專祠,諡勇毅。
  • 36.    《萇楚齋隨筆·卷三》:同光之間,不由科第而致身通顯者,當時之人,目為八大生員:曾忠襄公國荃,以優貢官兩江總督。彭剛直公玉麟,以附生官兵部尚書。劉忠誠公坤一,以附生官兩江總督,當時官江西巡撫,且有妾巡撫之稱,其故可思矣。劉武慎公長佑,以拔貢官雲桂總督。張靖達公樹聲,以廩生官兩廣總督。李勤恪公瀚章,以拔貢官兩廣總督。劉霞軒中丞蓉,以廩生官陝西巡撫。李勇毅公續宜,以附生官安徽巡撫。
  • 37.    [清]李翰章編纂,寧波等校注.曾文正公全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1646
  • 38.    王鍾翰點校.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87:3862
  • 39.    徐宗亮《歸廬譚往錄》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8-07]
  • 40.    庸庵筆記:卷二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07-20]
  • 41.    清史稿:選舉志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7-14]
  • 42.    清史稿:列傳一百九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7-06]
  • 43.    清穆宗實錄:卷八十五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07-14]
  • 44.    朱孔彰.中興將帥別傳.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 45.    《清史稿·李續宜傳》:光英,予官直隸州知州。
  • 46.    《曾文正公年譜·卷九》:是月(據前文即十月),李公鴻章克復蘇州省城。李勇毅公續宜卒於家。
  • 47.    《清史稿·穆宗本紀》:同治二年十一月庚申,李續宜卒。
  • 48.    《清史列傳》:(同治二年)十一月,卒。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