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維菁

鎖定
李維菁(1969年8月20日-2018年11月13日),已故台灣女作家、藝術評論家、繪本作家。記者出身,曾任中國時報副刊中心編輯部主任。 [1] 
中文名
李維菁
出生日期
1969年8月20日
逝世日期
2018年11月13日
職    業
作家

李維菁人物生平

李維菁十幾歲就開始寫作、投稿、參加各種文學比賽,已萌生文學的種子,但年近中年,才出版人生第一本小説。非中文科班出身,遲至二十多歲,負責副刊編輯的同事向她邀稿,產出數篇小説,到日後寫小説是種習慣,這又顯得冥冥中自有安排。 [2] 
2010年,李維菁出版首本小説集《我是許涼涼》,即獲得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傅月庵曾表示,“李維菁的黠慧,人人都知,把自己心中的一種純真寫出來,成就了‘許涼涼’;把心中那股憤憤寫出來,造就了‘徐錦文’,讓人好奇的是,七情六慾,接下來還有什麼呢?”擅長描寫都會女性心境的李維菁,在《我是許涼涼》一書出版後,掀起“少女學”討論。
2012年李維菁推出散文集《老派約會之必要》,因細膩的感情描繪,引發讀者關注。楊照評論《老派約會之必要》一書,點出李維菁所想表達的,正就是“老派愛情的終極輓歌”,在表面充滿期待希望文字背後,始終隱現閃爍著對應現實的不堪,及明知期待希望之空洞無根的悲哀。徐譽庭在近作《妹妹》的第七集,便融入李維菁小説《老派約會之必要》的文字,以之貫穿全集。
2015年發表首部長篇小説作品《生活是甜蜜》,被香港作家鍾曉陽喻為可以創造一個世界的人。並在2017年被台視偶像劇《閲讀時光2》改編為其中一集。 [3] 
李維菁因熱愛藝術,進入中國時報後主跑視覺藝術。擔任記者工作的初衷是接近當代藝術,卻也因此看到許多人炒股後投資藝術品的現象,包括在藝術行政領域領低薪,卻忙打點藝術家、藝評家與收藏家工作的人們。點滴的觀察,促使她意識到藝術圈中追求排名、權力與金錢的遊戲。
李維菁在平面媒體有很好發展的時刻離開,她給了原因:“任何事情都有停損點,如果一個工作只是為了薪水,回家後只有力氣睡覺,人生不能這樣過!”這段經驗,使得她有了良好的觀察。

李維菁個人生活

李維菁短篇小説

  • 《我是許涼涼》

李維菁長篇小説

  • 《生活是甜蜜》
  • 《人魚紀》

李維菁散文

  • 《老派約會之必要》
  • 《有型的豬小姐》

李維菁繪本

  • 與插畫家湯舒皮合作繪本《罐頭pickle!》
藝術觀察與評論
  • 《程式不當藝世代18》
  •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商品與消費》
  • 《名家文物鑑藏》
  • 《我是這樣想的──蔡國強》
  • 《在路上-張宏圖的藝術旅程》
  • 《席勒》
  • 《家族盒子:陳順築》
參考資料
  • 1.    蘇碩斌 (編). 2018台灣文學年鑑 (PDF). 台灣文學館. 2019年12月: P. 96 [2021-05-09].
  • 2.    李維菁. 老派約會之必要 Chu ban.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ISBN 978-986-5933-36-4. 李維菁自己明白:多年擔任藝文記者,為的主要是藝文,不是記者工作。她會一出手寫“少女學”,寫《我是許涼涼》,立即獲致令人驚豔的成績,那是因為她骨子裏,早就藏着寫小説的天性。
  • 3.    李維菁. 生活是甜蜜-鍾曉陽談李維菁(推薦序). 台北市: 新經典圖文傳播. 2015: 5,6. ISBN 978986582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