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經羲

鎖定
李經羲(1857年 [2]  —1925年9月18日),安徽合肥人。字仲仙(一作仲軒、密生),號悔庵,晚號蜕叟。晚清末年至民國時期官僚、雲貴總督、政治人物、李鴻章的侄兒、李鶴章的第三子。
李經羲於光緒五年(1879)以優貢捐獎道員,1887年6月,任四川永寧道,後任湖南鹽糧道按察使、福建布政使、雲南布政使等職。光緒二十七年(1901)升為廣西巡撫,旋調雲南巡撫。1902年12月署貴州巡撫。1904年5月,調任廣西巡撫。1905年冬任安徽鐵路礦務總理。1907年病免。1909年2月,升任雲貴總督。辛亥革命時,被蔡鍔禮送出境,與王芝祥于右任等在北京組織國事維持會;於1913年12月被袁世凱任為政治會議議長、翌年5月改任參政院參政。十月任審計院院長。1915年10月袁世凱稱帝時,封其與徐世昌趙爾巽張謇為“嵩山四友”。次年6月袁死後,避居天津。1917年夏,黎元洪段祺瑞在中國是否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問題上發生“府院之爭”。5月黎元洪下令罷免段的國務總理後,被任命為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後因張勳復辟,李經羲就任不足一週即去職,後人把他稱為“短命總理”。1925年9月18日在上海病逝,享年65歲。
本    名
李經羲
仲仙(一作仲軒、密生)
悔庵、蜕叟
所處時代
清末民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安徽合肥
出生日期
1857年(一説1859年)
逝世日期
1925年

李經羲人物生平

李經羲早期仕途

李經羲的父親李鶴章李鴻章三弟。光緒五年(1879年),由廩膳生考取己卯科優貢,參加朝考又獲一等,奉旨以知縣用。
光緒十一年(1885年)三月,報效海防經費,以道員儘先選用。
光緒十三年(1887年)四月,選授四川永寧道,任內因鎮壓四川馬邊屏山等處彝人起義有功,保奏加二品銜。
光緒十七年(1891年)二月,順天、直隸一帶水災,報捐賑災銀一萬兩,加之前署兩江總督沈秉成保奏,奉旨:“着俟服闕後,以道員記名簡放。”
光緒十八年(1892年)十月,因為理直隸賑捐出力,獎戴花翎。
光緒十九年(1893年),補授湖南鹽法長寶道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五月,補授湖南按察使。翌年七月遷福建布政使,十二月改雲南布政使。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三月,遷廣西巡撫,旋改調雲南巡撫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四月,因“嘵嘵瀆請陛見,詞涉要挾”,開缺交部議處。同年十二月初四日,接到賞三晶頂戴並署貴州巡撫上諭。晉見後,蒙賞假調養。在此期間,陸續接到護撫曹鴻勳電,謂邊事日急,餉械將領均極缺乏,黔力不支,需求外助。李經羲遂向南北洋大臣及兩湖督撫往返籌商,未得要領。十二月十七日,接貴撫篆併兼署貴州提督。三十年四月,調廣西巡撫,在桂撫任被賞頭品頂戴。次年因病免職,但直到三十二年(1906年)才交卸。 [4] 

李經羲治理桂滇

李經羲在廣西巡撫任內地方很不平靜,起義的地域幾乎遍及全境。李經羲認為起義的發生,是因敝政所致,主張將治“匪”與治民合為一事,要求地方整頓團練保甲,稽核户口,“先將境內匪窩匪頭目確實清查,悉數開出,並頒發填繕匪表章程格式”,飭其分別事由,詳細列表造報,此外還隨時派員分赴所屬州縣抽查。他分析廣西民變原因之一是軍民中“槍碼過多”。為解決這個問題,在核記戰功時,應以多奪快槍快碼為上,實行分營分哨實報實核,還在起義最多的地方,設“匪犯”習藝所,以遏亂源。為整頓兵制,他遵照練新兵章程,在廣西常備軍中後兩營中,裁汰舊勇,招練新兵步隊一營,並設隨營速成學堂。
李經羲 李經羲
宣統元年(1909年),李經羲任雲貴總督。任內主張辦礦業築鐵路,開辦實業,充實邊地,為發展礦業籌集資金,提出試辦滇礦公債。先是,法商興隆公司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已從清政府手中攫取了昆明等七府廳採礦權,引起雲南留日學生及各界民眾的堅決反對。李經羲組織“礦物調查團”與法商交涉,至宣統三年(1911年)八月,清政府用155萬兩白銀贖回了採礦權。他認為在雲南修築鐵路可以便利交通,聯絡西南諸省,厚集人力財力,以防法人入侵,便利礦產開發;除擬將滇蜀路收歸國有,還籌辦滇桂路。為開辦新式學堂,李經羲奏請將全省劃為五個區,分設模範中學及初級師範各一堂。他還遵旨在雲南認真籌辦憲政。在英國強佔片馬時,上折要求外務部堅持聲明英為非法,並報海牙保和會,請求公斷。與緬交界的騰龍地方,發現外國人過界羈耕時,即飭邊界處官員按畝履勘,將英人所立僅有英文的界樁,要求及時補立正式中英文界碑。宣統年間,民變蜂起。宣統元年(1909年)川省定鄉兵變,“叛兵”入雲南中甸,羣起響應,幾有星火燎原之勢。李經羲聞報,一面電調麗江大理等防營星夜赴援,一面飭令麗江知府飛派兵丁扼截江流,該“叛兵”未得渡過樁塹,“遂困窮邊”。宣統二年(1910年)正月,昭通府羣眾為求免“路服”、“新政”各捐,傳單聚眾,聲勢洶洶,李經羲節飭嚴拿首犯,抓獲十餘人加以懲辦。不料二月又有威寧州關塞一帶“邪匪”李老麼等糾集民眾,豎旗起義,分三路攻昭通府城,李飛調援兵加以鎮壓。 [4] 

李經羲辛亥風雲

宣統三年(1911年)夏秋之際間,四川爆發保路運動,雲南軍界亦躍然欲試。武昌起義爆發,雲南陸軍高級軍官蔡鍔等人常在羅佩金唐繼堯家羣聚密議。10月下旬,消息外傳,李經羲擬將他們分遣各地,以分散革命力量,要羅佩金去安南運軍械,李根源迤西鎮壓張文光起義,令陸軍小學堂總辦李烈鈞充當北洋觀操員,即日離滇,又在10月28日下令收繳新軍槍械嚴加防範。10月29日晚,新軍第七十三標李鴻祥部在北校場提前發動起義,李經羲命令第三十七協統蔡鍔進城救援,並以巡防營兩個營及輜重營、憲兵營、機槍隊等佔領五華山以東的武侯祠、勞公祠等高地,向起義軍反擊,同時加強總督衙門的守衞兵力。蔡鍔接李經羲命令後,得知起義軍提前行動,乃整隊出發攻城。次日(重陽節),各路起義軍攻佔五華山。10月31日拂曉,起義新軍炮擊督署,彈中李經羲卧室,梁折屋傾。李經羲從督署後門出,逃匿蕭姓巡捕家。然後致書蔡鍔、李根源,以三事相約:一、可殺不可辱;二、保護其眷口回籍;三、亦願為之盡力辦事。一天後,蔡鍔、李根源與諮議局長張惟聰往見之,乃入居諮議局。居數日,蔡鍔等因是其舊屬,始終以禮相待。李經羲請離滇去滬養病,蔡鍔等同意成行。臨行時,批准將存同慶豐銀四萬餘兩帶走,另送五千餘元,並提供所有眷屬路費。
離昆明時,李經羲欲將雲貴總督關防帶走,説“我至香港,尚有奏摺至攝政王,以了我之責任”。十月二十六日,他從香港發給內閣請代奏電報中,則隱匿實情,電文中説:“叛兵全力攻署。未正督署失守,王振畿遇害,管帶範鍾嶽戰死,羲率潰兵巷戰槍傷僕而復起,扳槍自裁,被巡捕奪去,擁至其家。十二日自出就死,全局議紳皆叛黨,勸充都督,始則跪求,繼則恫嚇,羲誓死責斥,擁入議局,以兵嚴守,不聽自裁,持拒八日,知不可強,九月二十夜嚴護出境。十一抵港,傷發病亟,暫住醫調”。 [4] 

李經羲民國政客

後李經羲從香港赴上海。1913年2月,王芝祥于右任等在北京組織國事維持會,李經羲參加該會。同年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後,於11月另設政治會議代替國會,李經羲任政治會議議員,隨後被指定為議長。政治會議開會時,李經羲秉承袁世凱的旨意,提出解散國會建議案。翌年1月,袁世凱頒佈約法會議條例。3月,李經羲又兼任約法會議議員資格審定委員會委員長。5月,袁世凱設參政院為大總統最高諮詢機構,李經羲被聘為參政。10月,袁世凱將國務院審計處擴大為審計院,李經羲被任命為院長,但未赴任。之後,袁世凱公佈《文官官秩令》,1915年1月授給他中卿加上卿銜。12月,袁世凱封他與徐世昌趙爾巽張謇為“嵩山四友”,享有在袁世凱面前免稱臣免跪拜、賞乘朝輿、臨朝時賜矮凳兒,以及賞特種朝服和歲費銀二萬元等特殊榮寵。1916年初,雲南護國軍興起,袁世凱稱帝遭到全國各地更加強烈的反對,袁世凱示意李經羲前往雲南對蔡鍔實行宣撫,李經羲不願貿然前往,沒有追隨袁世凱。因此,當袁世凱病死後,北京政府下令懲辦帝制禍首,李經羲不但未受牽連,且還為名列籌安六君子中的嚴復劉師培等出面説情。
李經羲
李經羲(3張)
1917年春,李經羲先後任段祺瑞伍廷芳內閣的財政總長兼鹽務署總辦。同年夏,北京政府發生府院之爭,總統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職,邀請徐世昌王士珍出來組閣,未果。李經羲遂出任國務總理。原因是,黎元洪與李經羲和淮軍將領張勳等有些關係,由他組閣可望拉攏張勳和安定北洋派。黎元洪取得馮國璋、王士珍的同意後,由王士珍向國會推薦李任國務總理。李經羲鑑於兩派鬥爭激烈,局勢十分複雜,待在北戴河一面打電報給張勳詢問行止,一面給黎元洪打電報表示不能馬上進京。5月28日,倪嗣沖在安徽宣佈獨立,繼後河南、山西、山東、陝西、直隸、奉天、黑龍江、浙江、福建等省紛紛宣佈獨立,而段祺瑞則在天津成立“各省軍務總參謀處”,宣佈另立臨時政府臨時議會,與北京的黎元洪分庭抗禮。在此嚴峻局勢下,李經羲雖已到了天津,但也只能待在英租界裏。黎元洪再三催他赴京上任,並派秘書夏壽康和軍事顧問金永炎前往勸駕,李經羲則請黎元洪讓張勳進京調停並保駕,然後始可前往。6月上旬,張勳率辮子軍進了北京。中旬,李經羲才在張勳伴隨下赴任。李經羲到了北京,仍然遭到日本及各地督軍的反對,曹錕張作霖、倪嗣沖等都勸他退職。張勳趕緊聯合王士珍替李經羲疏通,馮國璋亦出面調解。當時督軍團對內閣發生意見分歧,段祺瑞想利用張勳趕走黎元洪,於6月下旬宣佈撤銷“各省軍務總參謀處”,各省反對之聲漸趨緩和。22日李經羲勉強上任,聲明願三個月即行讓賢,隨即宣佈王士珍為陸軍總長總參謀長,伍廷芳為外交總長,薩鎮冰為海軍總長,張耀曾為司法總長,谷鍾秀為農商總長,龍建章為交通總長,而自兼財政總長。李經羲內閣雖勉強湊成,但因有的人不願入閣,以致閣員殘缺不全。
1917年7月1日,張勳在北京擁戴溥儀復辟,李經羲內閣隨之瓦解,成為北京政府歷屆最短命的內閣。李趁張勳復辟混亂之際,化裝成搬運煤炭的工人逃到天津。4日李經羲發出通電,歷述張勳復辟經過,自認“躬與其事”,應受“重誅”,張勳“造惡構亂”,“罪不容誅”,但要求網開一面,“容其窮蹙知歸”。6日,代總統馮國璋宣佈免去李經羲的職務,他從此離開政壇,嗣後由天津移居上海,長期做寓公 [5] 

李經羲晚年生活

李經羲的住處位於在上海威海路重慶北路路口的儲能中學。據説晚年的李經羲已心灰意懶,整天半卧在躺椅上,膝上坐着小孫子李家煥。他老人家把腿一下一下地往上翹,讓孫子乘他的“翹翹板”,嘴裏還唸唸有詞:“爺爺給你做牛做馬噢,爺爺給你做牛做馬噢……”令人唏噓不已。 [1] 
除了跟小孫子玩之外,李經羲還寫詩自娛。他早年就多有詩歌傳世,到了晚年,歷經磨難,寫出來的詩歌多有哀傷之意。曾有《病中自挽》二律:“墜地聲中百事乖,畢生哀樂為誰來?驚心夢裏鈞天樂,轉眼人間劫火灰。塵海翻身真不易,蓬山脱屣復何猜。維摩示疾無留戀,花雨繽紛入悟才。”自注:“自乙丑仲夏痼疾增劇,迄於孟夏不消減退。百體皆困,一心瞭然,仿昔人事例,成生輓詩二首,屢勞逸公存問,錄稿奉質,用答眷懷。”可見李經羲的晚年身體並不好,心境也很苦悶,生活並不稱心如意。 [1] 
1925年9月18日,李經羲病逝於上海。 [5] 

李經羲主要影響

1909年2月,李經羲升任雲貴總督,此時距離清朝滅亡只有三年。在任上,李經羲做的一件大事就是開辦了雲南講武堂,併兼任講武堂總辦。他曾對學員們宣佈,他雲貴總督可以不做,但講武堂不可以不辦。這個講武堂由李根源協辦,由清廷出錢舉辦,與天津講武堂和奉天講武堂並稱三大講武堂,後與黃埔軍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齊名。 [1] 

李經羲軼事典故

李經羲家書 李經羲家書
李經羲對朱德有知遇之恩。宋路霞的《李鴻章家族的上海軼事》中有這樣一件事:朱德早年家貧 ,來報考講武堂時,因無川資,就邁開雙腳,從四川一直走到了昆明。到講武堂時報考時間已過,門衞不讓進,朱德便與門衞大聲分辯。適逢李經羲那天正在講武堂巡視,聞其聲派人前來查看。當知道此人是從四川步行到昆明來求學時,料其將來必有大作為,於是當場決定,破例錄取。朱德後來多次跟人提起過此事。 [1] 
對蔡鍔,李經羲不光是知遇之恩,可以説是特別對待了。當年蔡鍔不得志時,是李經羲把他弄到廣西,給了他良好的發展機會;他受廣西革命黨人排斥之際,又是李經羲把他召到了雲南,並且頂住種種壓力,請朝廷任命他做了協統。蔡鍔在他眼皮子底下進行革命活動,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全當沒看見,有人提醒他:“講武堂多革命黨,虎大傷人。”他也置若罔聞。蔡鍔身處困境時,李經羲還資助他500塊銀元,並收過他的門生貼子,甚至將人家揭發蔡鍔反朝廷的密信拿給他看,勸其謹慎從事。 [1]  [3] 

李經羲人際關係

參考資料
  • 1.    李鴻章侄子曾到青島避難  .青島文明網[引用日期2016-01-28]
  • 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光緒二十三年李經羲履歷單載,李當年41歲,按中國舊俗,李的生年當為咸豐七年(1857年)。
  • 3.    周婷.《蔡鍔傳》:時代華文書局,2016年:第52頁
  • 4.    方裕謹.《李經羲》,《清代人物傳稿》下編第8卷: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1—135頁
  •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人物傳》第3卷:中華書局,2011年:第1788-17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