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晏球

鎖定
王晏球(869年/871年-932年9月4日 [1]  ),字瑩之,又名杜晏球、李紹虔。河南洛陽人。五代時期後梁後唐名將。
王晏球初隸宣武節度使朱温帳下,歷任廳子都指揮使、行營馬軍都指揮使、龍驤四軍指揮使、輝州刺史等職。同光元年(923年),歸降後唐,授齊州防禦使、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奉命北御契丹。天成三年(928年),任北面招討使,率兵進討義武節度使王都之亂,進圍定州,於曲陽、唐河兩次大破契丹援軍。次年,克定州,以功授天平節度使。後移鎮青州,加兼中書令
長興三年(932年),王晏球去世,年六十二(一作六十)。獲贈太尉
概述內圖片來源:《中國古代刀馬人物圖譜》 [2] 
本    名
王晏球
別    名
杜晏球
李紹虔
瑩之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南洛陽
出生日期
869年或871年
逝世日期
932年9月4日
主要成就
大破契丹,平王都之叛
官    職
平盧軍節度使、中書令
追    贈
太尉

王晏球人物生平

王晏球從軍宣武

王晏球曾改名杜晏球、李紹虔)是河南洛陽人。他年少時遭遇唐末戰亂,被蔡州亂軍所掠。後來,汴州(今河南開封)富户杜氏收其為養子,王晏球遂改姓杜氏,名杜晏球 [3-4]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宣武軍節度使朱温後梁太祖)挑選富家子弟中有才勇者置於帳下,號稱“廳子都”;杜晏球沉勇有謀略,倜儻有大節,因而入選。繼而跟從朱温四處征伐,屢立戰功,升任廳子都指揮使 [5]  [6] 

王晏球屢立戰功

主詞條:楊劉之戰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杜晏球自開封府押衙充直左耀武指揮使,授右千牛衞將軍。
乾化二年(912年),郢王朱友珪篡位。同年六月,懷州(今河南沁陽)龍驤軍三千人作亂,欲攻京師。朱友珪命杜晏球率軍迎戰,於河陽(今河南孟縣西)敗敵,俘獲軍使劉重遇,因功授左龍驤第一指揮使。次年(913年)二月,後梁末帝朱友貞即位,杜晏球遷為龍驤四軍指揮使。 [7]  [8] 
貞明二年(916年)四月十九日,本是奉命戍守楊劉(今山東東阿東北楊柳鎮)的汴州捉生都將李霸等乘夜作亂,率所部千人入城,火燒建國門,朱友貞登樓拒戰。杜晏球聽説後,不等命令,先自帶五百龍驤騎軍屯於鞠場,然後從門縫處窺探,見亂兵全無甲冑,於是出騎反擊,奮力血戰,叛軍潰逃。朱友貞見龍驤騎軍平亂,大呼:“這不是朕的龍驤之士嗎?”杜晏球奏答:“作亂的只有李霸一部,陛下只要堅守宮城,黎明之時,臣定將擊破賊人。”隨後盡戮亂軍,將其全營族誅。 [9]  事後,杜晏球因功被授為單州刺史。梁、晉夾河對峙時,朱友貞任命杜晏球為行營馬軍都指揮使兼諸軍排陣使 [10-11] 
龍德三年(923年)閏四月,後唐晉王李存勖於此年初稱帝,即後唐莊宗)軍攻陷鄆州,後梁舉朝震恐。五月,老將王彥章被起用為北面行營招討使,奉命出擊後唐軍,杜晏球隨其出師。王彥章自楊村出發,以水師沿黃河而下,攻取德勝南城,直抵鄆州渡口楊劉,與副使段凝合軍,對其展開圍攻。六月,親抵楊劉前線的李存勖命大將郭崇韜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東的馬家口晝夜急築新城,以分後梁軍兵勢,並接應鄆州後唐軍。王彥章得訊後,與杜晏球等領兵數萬轉攻唐軍馬家口新城,郭崇韜率兵奮戰,李存勖亦率軍自楊劉增援。王彥章見勢,退保鄒家口(今山東東阿楊劉鎮東北)。 [12-13]  七月,王彥章、杜晏球等復攻楊劉失敗,只得撤師西歸,退保楊村。 [14] 

王晏球歸降後唐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十月,李存勖進攻汴州,北面行營招討使段凝率軍南下救援,時任檢校司空、守輝州刺史的杜晏球領騎兵為其先鋒。到封丘(今河南境內)時,他得知朱友貞已自殺身亡,隨即解甲歸降李存勖。 [15-16]  李存勖仍任杜晏球為輝州刺史,並加授檢校司徒,賜其姓名李紹虔 [17-18] 
同光二年(924年),杜晏球被授為齊州防禦使、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戍守瓦橋關今河北境內),與大將霍彥威攻契丹以捍衞北疆。 [16]  [19]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效節指揮使趙在禮叛亂,攻入鄴城(今河北臨漳),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李嗣源率兵征討,被叛軍擁立為帝。四月,洛陽兵變,李存勖被殺。當時,正在瓦橋關的李紹虔被李嗣源派人召來,率騎兵跟從李嗣源到洛陽。李嗣源即位後,李紹虔上奏請求恢復本姓,得到允准,他於是恢復本名王晏球。不久後,王晏球升任歸德軍節度使。 [20-22] 
天成二年(927年)二月,王晏球被加授為檢校太傅 [23]  七月,充任北面行營副招討使,兵駐滿城(今河北中部)。 [24]  [25] 

王晏球討平王都

主詞條:定州之戰
天成三年(928年)四月,義武軍節度使王都反於定州(今河北定縣),派人勸説王晏球一同反叛,王晏球不從。王都又派人厚賄王晏球部下,誘其殺王晏球奪權,但未獲成功。王晏球將王都反叛之事上奏朝廷,李嗣源命其為北面行營招討使,知定州行軍州事,發兵征討。 [26-28] 
王晏球在未受命前,已領兵至定州城下。待到朝廷頒詔後,他即刻發動進攻,攻克定州北關城。王都遣使重賂契丹大將禿餒(舊五代史》作託諾),向其求援。五月,禿餒率五千騎兵(一作“騎千餘”、“萬騎”、“二千騎”)南下。 [29-30]  王晏球聞訊後,留宣徽南院使張延朗屯兵新樂,自己率軍往望都,以堵截契丹援軍。但禿餒從其它路線突入定州,與王都突襲新樂,大敗張延朗留派的趙州刺史朱建豐所部(張延朗此前已去鎮州)。此後,張延朗與王晏球會合,退保曲陽。王都、禿餒乘勝追擊,在嘉山今河北曲陽西)與王晏球遭遇。王晏球督勵眾軍短兵出擊,誡令道:“敢回首者死!”其部將符彥卿以龍武左軍攻王都等軍左翼、高行周以龍武右軍攻其右翼,中軍騎士則抱着戰馬的頸項衝入敵陣。後唐軍三路進擊,大敗王都、禿餒聯軍,斬獲數千人,自曲陽追擊至定州城下,克西關城。王都等一路敗逃,橫屍棄甲六十餘里,不敢出城再戰。 [31]  [32]  [33]  王晏球考慮到定州城堅,一時難以攻取,於是將西關城增修為招討使行府及定州行州,收取定、祁、易三州的賦税供應軍用,以作長久打算。 [34] 
不久後,契丹又派其惕隱官名,一作特哩袞)率七千(《舊五代史》作五千)騎兵救援王都。適逢天降大雨,王晏球在七月十九日親自領兵迎擊,在唐河(今河南唐河)北大破契丹軍。趁勝追至滿城,又將其擊敗,斬首兩千級,繳獲戰馬一千匹。二十一日,後唐軍再追至易州,惕隱所部阻於暴漲的河水,遭後唐軍掩殺,死傷慘重。 [35]  惕隱率殘部北歸,又遭盧龍節度使趙德鈞派兵邀擊,惕隱及其部眾數百人被生擒,押至京師。剩餘契丹軍隊散入村落,被村民擊殺。最終逃回契丹境內的,僅剩數十人。史稱“自是契丹沮氣,不敢輕犯塞”。 [32]  [36-37] 
王晏球知道定州防守堅固,不能急攻。但偏將朱弘昭張虔釗卻到處宣揚王晏球不敢攻城。李嗣源聽説後,促令王晏球加緊攻城。王晏球只得急攻定州,但無功而返,還損失了三千將士。王晏球上奏説:“敵營堅固,一時難以攻克。只要有附近三州的租税供應,撫卹黎民,愛護軍士,敵軍定當不攻自破。”李嗣源答應了他的要求,不再促戰。 [38]  [39] 
定州城中糧盡草乏,王都幾次突圍都未成功。天成四年(929年)二月三日,王都部下馬讓能開門出降,王都及其親族自焚而死。 [39]  禿餒及契丹部眾二千人亦被擒獲,押往京師。 [40]  [41]  戰後,王晏球升遷為天平軍節度使兼侍中,成為使相 [42-43] 
長興元年(930年)三月,王晏球移鎮青州,改授平盧軍節度使。 [44]  [45]  [46] 

王晏球薨逝青州

長興三年(932年)七月,王晏球兼領中書令 [45]  [44]  八月二日(9月4日),他在青州鎮所逝世,享年六十二(一作六十)歲。朝廷為其輟朝兩日,追贈太尉 [47]  [48]  [1] 

王晏球主要影響

王晏球軍事

王晏球自少入選宣武軍節度使朱温後梁太祖)的親軍“廳子都”,隨其四處征伐,屢立戰功。 [5]  後梁末帝乾化二年(912年),懷州(今河南沁陽)龍驤軍作亂,王晏球率軍迎戰,於河陽(今河南孟縣西)敗敵。 [7]  貞明二年(916年),又平汴州捉生都將李霸之亂。 [9]  楊劉之戰時,王晏隨北面行營招討使王彥章出擊後唐軍,攻鄆州及馬家口新城。 [13]  [14] 
  • 後唐時期
後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王晏球任北面行營副招討使,派兵在位於“幽涿之中塗”的閻溝店築城,以防備契丹抄掠。 [24]  [49] 
天成三年(928年)四月,義武軍節度使王都於定州(今河北定縣)舉兵叛亂,王晏球即刻發兵征討。 [28]  五月,於嘉山今河北曲陽西)大破契丹禿餒援軍,斬獲數千,直逼定州。 [31]  七月,北上迎戰契丹援軍七千,取得唐河(今河南唐河)大捷,並追擊至易州 [35]  王晏球包圍定州城後,置府取税,以持久之計困斃叛軍。 [34]  [38]  天成四年(929年)二月,定州城中糧盡草乏,內部分化,開城投降,王都之亂平定。 [39]  [40] 

王晏球政治

王晏球任平盧軍節度使時,檢出平盧軍轄下州縣的地方吏役共有四千五百餘人,他請求將除了必要充役的兩千八百人外的近兩千人都放歸鄉里。一方面可以從事農作,另一方面亦可以節省官府支出。此舉得到了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優詔褒獎。 [50] 

王晏球歷史評價

李嗣源:①長劍倚天,洪河帶地,居萬夫之長,擅三傑之名。黃石兵書,運子房之籌略;清淮公族,興仲爽之源流。自統雄師,往收逆壘,摧曲陽之堅陣,厭<氵寇>水之驚波。爰築室以反耕,攻圍雉堞,果析骸而易子,傾覆鳥巢。招降之士庶數千,撲滅之兇狂非一。王都授首,禿餒生擒,火焚而惡蔓皆除,電掃而妖氛並息。 [51] 《進封王晏球等制》)②中山悖逆,勞卿攻討,今已掃蕩兼敗。鮮卑中興已來,未有立功如卿者。 [52] 冊府元龜》引
薛居正:夫才之良者,在秦亦良也,在虞亦良也。故彥威而下,昔為梁臣,不虧亮節;洎歸唐祚,亦無醜聲,蓋松貞不變於四時,玉粹寧虞其烈焰故也。況彥威之輔明宗也,有翊戴之績;晏球之伐中山也,著戡定之功。方之數公,尤為優矣。 [53] 舊五代史
黃震:中國威振契丹,由晏球始。 [54] 《古今紀要》
茅坤:晏球多兵略。 [55] 唐宋八大家文鈔
倪元璐:得其意而行之,可以不困虞衡。王晏球在定州城下,日以私財饗士,此又一法也。 [56] 《倪文貞集》
全祖望:故唐明宗因王晏球中山之捷,遂連斬契丹之使者,而德光讋不敢動。述律後且以東丹之故,頻請和而不克。 [57] 鮚埼亭集

王晏球軼事典故

王晏球將帥氣度

王晏球有將帥之略,能與將士同甘共苦,所獲的俸祿、賞賜及私財,都分享給士卒。每天以私財備齊酒食,與軍中將校宴飲。他待軍士有禮,軍中對其無不敬伏。 [44]  [58]  [41] 
定州平王都之役,自初戰至於陷城,王晏球不斬一兵一卒,使眾人為之歡悦。入朝受賞時,後唐明宗李嗣源對其大加稱讚,但王晏球並不自炫其功,僅是遜謝自己久耗朝廷饋運而已。 [44]  [58]  [41] 

王晏球處事果決

後唐莊宗李存勖攻克河北之地時,曾收養了一個小孩在宮中,等到他長大後,賜姓名為李繼陶。後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後,把李繼陶放回。義武軍節度使王都叛亂時,暗中找來了李繼陶,讓他穿上黃袍,坐在定州城上的矮牆中,對前來征討的王晏球説:“這是莊宗皇帝的兒子,已即皇帝位。你蒙受先朝厚恩,難道不懷念先朝嗎?”王晏球説:“你搞這些小招數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我現在教給你兩個辦法,如果不率領全軍出來決戰,那麼就束手投降,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活路。” [59] 

王晏球人際關係

兒子:王徹,五代時官至懷州刺史。 [60] 

王晏球人物爭議

關於王晏球的年齡,新舊《五代史·王晏球傳》有兩種説法:
  1. 據《舊五代史》記載:王晏球逝世時,享年六十二歲; [48] 
  2. 據《新五代史》記載:王晏球逝世時,享年六十歲。 [47] 

王晏球史料索引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唐書)列傳十六》 [53] 
新五代史 · 卷四十六 · 雜傳第三十四》 [61] 
參考資料
  • 1.    《舊五代史·卷四十三·(唐書)明宗紀九》:長興三年……秋七月……己丑,兩浙節度使錢元璙起復,加守尚書令。青州節度使王晏球加兼中書令。……八月辛亥,青州節度使王晏球卒,廢朝二日。
  • 2.    王雲石.中國古代刀馬人物圖譜: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01:114
  • 3.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唐書)列傳十六》:王晏球,字瑩之,自言洛都人。少遇亂,為蔡賊所掠,汴人杜氏畜之為子,因冒姓杜氏。
  • 4.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雜傳第三十四》:王晏球,字瑩之,洛陽人也。少遇亂,為盜所掠,汴州富人杜氏得之,養以為子,冒姓杜氏。
  • 5.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唐書)列傳十六》:晏球少沉勇有斷,倜儻不羣。梁祖之鎮汴也,選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帳下,號曰“廳子都”。【《清異錄》:宣武廳子都,尤勇悍,其弩張一大機,則十二小機皆發,用連珠大箭,無遠不及,晉人極畏此。】晏球預選,從梁祖征伐,所至立功,累遷廳子都指揮使。
  • 6.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雜傳第三十四》:梁太祖鎮宣武,選富家子之材武者置之帳下,號“廳子都”。晏球為人倜儻有大節,為廳子都指揮使。
  • 7.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唐書)列傳十六》:梁開平三年,自開封府押衙充直左耀武指揮使,授右千牛衞將軍,軍職如故。朱友珪之篡位也,懷州龍驤守禦軍作亂,欲入京城。已至河陽,友珪命晏球出騎迎戰擊亂軍,獲軍使劉重遇,以功轉左龍驤第一指揮使。梁末帝嗣位,以晏球為龍驤四軍都指揮使。
  • 8.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雜傳第三十四》:太祖即位,為右千牛衞將軍。友珪立,龍驤戍卒反,自懷州趣京師,遣晏球擊敗之於河陽,以功遷龍驤第一指揮使。末帝即位,遷龍驤四軍指揮使。
  • 9.    《舊五代史·卷八·(梁書)末帝紀上》:(貞明二年)夏四月……癸卯夜,捉生都將李霸作亂,龍驤都將杜晏球討平之。時遣捉生軍千人戌楊劉,軍出宋門外。是夜,由水門復入,二鼓大噪,火發燭城,李霸與其徒燔建國門,不克。龍驤都將杜晏球屯鞠場,聞亂兵至,率騎擊之,亂軍退,走馬登建國門。晏球奏曰:“亂者惟李霸一軍,但守宮城,遲明,臣必破之。”未明,晏球誅霸及其同惡,京師方定。
  • 10.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唐書)列傳十六》: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捉生都將李霸等作亂,縱火焚剽,攻建國門,梁末帝登樓拒戰。晏球聞亂,先得龍驤馬五百屯於鞠場,俄而亂兵以竿豎麻布沃油焚建國縷,勢將危急。晏球隔門窺亂兵,見無甲冑,即出騎擊之,奮力血戰,俄而羣賊散走。梁末帝見騎軍討賊,呼曰;“非吾龍驤之士乎?”晏球奏曰:“亂者惟李霸一都,陛下但守宮城,遲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盡戮亂軍,全營族誅,以功授單州刺史。尋領軍於河上,為行營馬軍都指揮兼諸軍排陣使。
  • 11.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雜傳第三十四》:梁遣捉生軍將李霸將千人戍楊劉,霸夜作亂,自水門入,縱火大噪,以長竿縛布沃油,仰燒建國門。晏球聞亂,不俟命,率龍驤五百騎擊之,賊勢稍卻。末帝登樓見之,呼曰:“此非吾龍驤軍邪!”晏球奏曰:“亂者,李霸一部爾,陛下嚴守宮城,而責臣破賊。”遲明盡殺之,以功拜澶州刺史。梁、晉軍河上,以晏球為行營馬步軍都指揮使。
  • 12.    《舊五代史·卷十·(梁書)末帝紀下》:(龍德三年)五月,以滑州節度使王彥章為北面行營招討使。……六月乙亥,唐帝引軍援楊劉,潛軍至博州,築壘於河東岸。戊子,王彥章、杜晏球率兵急攻博州之新壘,不克,遂退保於鄒口。
  • 13.    《舊五代史·卷二十九·(唐書)莊宗紀三》:(同光元年)五月辛酉,彥章夜率舟師自楊村浮河而下,斷德勝之浮橋,攻南城,陷之。……王彥章以舟師沿流而下,各行一岸,每遇轉灘水匯,即中流交鬥,流矢雨集,或全舟覆沒,一彼一此,終日百戰,比及楊劉,殆亡其半。己巳,王彥章、段凝率大軍攻楊劉南城,焦彥賓與守城將李周極力固守。梁軍晝夜攻擊,百道齊進,竟不能下,遂結營於楊劉之南,東西延袤十數柵。六月己亥,帝親御軍至楊劉,……即令崇韜與毛璋率數千人中夜往博州濟河東,晝夜督役,居六日,營壘將成。戊子,梁將王彥章、杜晏球領徒數萬,晨壓帝之新壘。時板築雖畢,牆仞低庳,戰具未備,沙城散惡,王彥章列騎環城,虐用其人,使步軍堙壕登堞。又於上流下鉅艦十餘艘,扼斷濟路。自旦至午,攻擊百端,城中危急。帝自楊劉引軍陣於西岸,城中望之,大呼,帝艤舟將渡,梁軍遂解圍,退保鄒家口。
  • 14.    《舊五代史·卷二十九·(唐書)莊宗紀三》:(同光元年)秋七月丁未,帝御軍沿河而南,梁軍棄鄒家口夜遁,委棄鍋甲芻糧千計。戊午,遣騎將李紹貽直抵梁軍壘,梁益恐。又聞李嗣源自鄆州引大軍將至,己未夜,梁軍拔營而遁,復保於楊村。
  • 15.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唐書)列傳十六》:莊宗入汴,晏球率騎軍入援。至封丘,聞梁末帝殂,即解甲降於莊宗。
  • 16.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雜傳第三十四》:莊宗入汴,晏球以兵追之,行至封丘,聞末帝已崩,即解甲降唐,莊宗賜姓名曰李紹虔,拜齊州防禦使,戍瓦橋關。
  • 17.    按:《舊五代史·王晏球傳》將賜姓名之事置於同光二年,今從《舊五代史·後唐莊宗本紀》,將此事暫繫於同光元年。
  • 18.    《舊五代史·卷三十·(唐書)莊宗紀四》:(同光元年十月)丙申……以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守輝州刺史杜晏球為檢校司徒,依前輝州刺史,仍賜姓,名紹虔。
  • 19.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唐書)列傳十六》:明年,與霍彥威北捍契丹,授齊州防禦使、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仍賜姓氏,名紹虔。
  • 20.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唐書)列傳十六》:鄴之亂,明宗入赴內難,晏球時在瓦橋,遣人招之。明宗至汴,晏球率騎從至京師,以平定功授宋州節度使,上章求還本姓名。
  • 21.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雜傳第三十四》:明宗兵變,自鄴而南,遣人招晏球,晏球從至洛陽,拜歸德軍節度使。
  • 22.    《舊五代史·卷三十六·(唐書)明宗紀二》:(天成元年)五月……徐州節度使李紹真、貝州刺史李紹英、齊州防禦使李紹虔、河陽節度使李紹奇、洺州刺史李紹能等上言,前朝寵賜姓名,今乞還舊。內李紹虔上言:“臣本姓王,後移杜氏,蒙前朝賜今姓名,乞複本姓。”詔並可之。李紹真復曰霍彥威,李紹英復曰房知温,李紹虔復曰王晏球,李紹奇復曰夏魯奇,李紹能復曰米君立。……戊午,河陽節度使夏魯奇加檢校太傅,以貝州刺史房知温為兗州節度使,以齊州防禦使王晏球為宋州節度使,以洺州刺史米君立為邢州節度使。
  • 23.    《舊五代史·卷三十八·(唐書)明宗紀四》:(天成二年)二月……甲辰,兗州節度使房知温加同平章事,宋州節度使王晏球加檢校太傅。
  • 24.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唐書)列傳十六》:天成二年,授北面行營副招討,以兵戍滿城。
  • 25.    《舊五代史·卷三十八·(唐書)明宗紀四》:(天成二年)秋七月庚戌朔,以宋州節度使王晏球充北面行營副招討使。
  • 26.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唐書)列傳十六》:是歲,王都據定州,【《通鑑》:遣人説北面副招討使王晏球,晏球不從,乃以金遺晏球帳下,使圖之,不克。癸巳,晏球以都反狀聞。壬寅,以王晏球為北面招討使,權知定州行州事。】
  • 27.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雜傳第三十四》:定州王都反,以晏球為招討使,與宣徽南院使張延朗等討之。
  • 28.    《舊五代史·卷三十九·(唐書)明宗紀五》:(天成三年)夏四月……北面副招討、宋州節度使王晏球以定州節度使王都反狀聞。庚子,制義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太原王王都削奪官爵。壬寅,以王晏球為北面行營招討使,知定州行軍州事;以滄州節度使兼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安審通為副招討使兼諸道馬軍都指揮使;以左散騎常侍蕭希甫兼判大理卿事。
  • 29.    《冊府元龜·卷九百八十七·外臣部·征討第六》:(天成三年)四月,定州王都作亂,求援於契丹,耶律德光遂陷平州,遣禿餒以騎五千援都於中山。
  • 30.    《舊五代史·卷三十九·(唐書)明宗紀五》:天成三年……五月……己未,幽州奏,契丹託諾領二千騎西南趨定州。
  • 31.    《舊五代史·卷三十九·(唐書)明宗紀五》:天成三年……五月……壬申,王晏球奏,今月二十一日,大破定州賊軍及契丹於曲陽,斬獲數千人,王都與託諾以數十騎復入於定州。
  • 32.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唐書)列傳十六》:契丹遣託諾率騎千餘來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軍保曲陽。王都、託諾出軍拒戰,晏球督厲軍士,令短兵擊賊,戒之曰:“回首者死。”符彥卿以龍武左軍攻軍其左,高行周以龍武右軍攻其右,奮劍揮楇,應手首落,賊軍大敗於嘉山之下,追襲至於城門。俄而契丹首領特哩袞率勇騎五千至唐河。是時大雨,晏球出師逆戰,特哩袞覆敗,追至易州,河水暴漲,所在陷沒,俘獲二千騎而還。特哩袞以餘眾北走幽州,趙德鈞令牙將武從諫以騎邀擊。德鈞分扼諸要路,旬日之內,盡獲特哩袞已下酋長七百餘人,契丹遂弱。
  • 33.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雜傳第三十四》:都遣人北招契丹,契丹遣禿餒將萬騎救都。晏球聞禿餒等兵且來,留張延朗屯新樂,自逆於望都。而契丹從他道入定州,與都出不意擊延朗軍,延朗大敗,收餘兵會晏球趨曲陽,都乘勝追之。晏球先至水次,方坐胡牀指麾,而都眾掩至,晏球與左右十餘人連矢射之,都眾稍卻,而後軍亦至。晏球立高岡,號令諸將皆橐弓矢、用短兵,回顧者斬。符彥卿以左軍攻其左,高行珪以右軍攻其右,中軍騎士抱馬項馳入都軍,都遂大敗,自曲陽至定州,橫屍棄甲六十餘裏。都與禿餒入城,不敢復出。
  • 34.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六·後唐紀五》:(天成三年四月)庚子,詔削奪王都官爵。壬寅,以王晏球為北面招討使,權知定州行州事,以橫海節度使安審通為副招討使,以鄭州防禦使張虔釗為都監,〔監,古銜翻。〕發諸道兵會討定州。是日,晏球攻定州,拔其北關城。〔權知定州行州事者,以未得定州城,使王晏球權知行州事於城外,以招撫定州之民。蓋此命未頒,晏球之兵已至定州城下矣。〕都以重賂求救於奚酋禿餒,〔禿餒即圍莊宗者,虜酋之桀也。酋,慈秋翻。〕五月,禿餒以萬騎突入定州;晏球退保曲陽,〔曲陽,漢之上曲陽縣,隋改為恆陽;唐元和十五年更名曲陽,避穆宗名也,屬定州。九域志:縣在州西六十里。〕都與禿餒就攻之。晏球與戰於嘉山下,大破之,禿餒以二千騎奔還定州。晏球追至城門,因進攻之,得其西關城。定州城堅,不可攻,晏球增脩西關城以為行府,〔置招討使行府及定州行州於西關城。〕使三州民輸税供軍食而守之。〔三州,定、祁、易也。王晏球之攻定州,以持久弊之,此其先定之計也。〕
  • 35.    《舊五代史·卷三十九·(唐書)明宗紀五》:天成三年……秋七月……甲子,王晏球奏,今月十九日契丹七千騎來援定州,王師逆戰於唐河北,大破之。追至滿城,又破之,斬二千級,獲馬千匹。……己巳,王晏球奏,此月二十一日,追契丹至易州,掩殺四十里,擒獲甚眾。
  • 36.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雜傳第三十四》:契丹又遣惕隱以七千騎益都,晏球遇之唐河,追擊至滿城,斬首二千級,獲馬千匹。契丹自中國多故,強於北方,北方諸夷無大小皆畏伏,而中國之兵遭契丹者,未嘗少得志。自晏球擊敗禿餒,又走惕隱,其餘眾奔潰投村落,村落之人以鋤櫌白梃所在擊殺之,無復遺類。惕隱與數十騎走至幽州西,為趙德鈞擒送京師。明宗下詔責誚契丹。契丹後數遣使至中國,求歸惕隱等,辭甚卑遜,輒斬其使以絕之。於是時,中國之威幾於大震,而契丹少衰伏矣,自晏球始也。
  • 37.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六·後唐紀五》:(天成三年七月)壬戌,契丹復遣其酋長惕隱將七千騎救定州,王晏球逆戰於唐河北,大破之;甲子,追至易州,時久雨水漲,契丹為唐所俘斬及陷溺死者,不可勝數。……契丹北走,道路泥濘,人馬飢疲,入幽州境。八月,甲戌,趙德鈞遣牙將武從諫將精騎邀擊之,分兵扼險要,生擒惕隱等數百人;餘眾散投村落,村民以白梃擊之,其得脱歸國者不過數十人。自是契丹沮氣,不敢輕犯塞。
  • 38.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唐書)列傳十六》:晏球圍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晏球曰:“賊壘堅峻,但食三州租税,撫卹黎民,愛養軍士彼自當魚潰。”帝然其言。
  • 39.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雜傳第三十四》:晏球攻定州,久不克,明宗數遣人促其破賊,晏球以謂未可急攻。其偏將朱弘昭、張虔釗等宣言曰:“晏球怯耳!”乃驅兵以進,兵果敗,殺傷三千餘人,由是諸將不敢復言攻。晏球乃休養士卒,食其三州之賦,悉以俸祿所入具牛酒,日與諸將高會。久之,都城中食盡,先出其民萬餘人,數與禿餒謀決圍以走,不果,都將馬讓能以城降,都自焚死。
  • 40.    《冊府元龜·卷九百八十七·外臣部·征討第六》:四年二月,定州王都平,擒禿餒及餘眾斬之。
  • 41.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六·後唐紀五》:(天成四年)王晏球在定州城下,日以私財饗士,自始攻至克城未嘗戮一卒。三月,辛巳,晏球入朝,帝美其功;晏球謝久煩饋運而已。
  • 42.    《舊五代史·卷四十·(唐書)明宗紀六》:天成四年……二月乙巳,王晏球奏,此月三日收復定州,獲王都首級,生擒契丹託諾等二千餘人。……辛亥,以北面行營招討使、宋州節度使王晏球為鄆州節度使,加兼侍中;以北面行營副招討使、滄州節度使李從敏為定州節度使;以北面行營兵馬都監、鄭州防禦使張虔釗為滄州節度使;幽州節度使趙德鈞加兼侍中。
  • 43.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六·後唐紀五》:(天成四年)王都、禿餒欲突圍走,不得出。二月,癸丑,定州都指揮使馬讓能開門納官軍,都舉族自焚,擒禿餒及契丹二千人。辛亥,以王晏球為天平節度使,與趙德鈞並加兼侍中。禿餒至大梁,斬於市。
  • 44.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唐書)列傳十六》:晏球能與將士同其甘苦,所得祿賜私財,盡以饗士,日具飲饌,與將校筵宴,待軍士有禮,軍中無不敬伏。其年冬,平賊。自初戰至於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歡心,物議以為有將帥之略,以功授天平軍節度使。未幾,移鎮青州,就加兼中書令。
  • 45.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雜傳第三十四》:以破都功,拜天平軍節度使。又徙平盧,累官至兼中書令。
  • 46.    《舊五代史·卷四十一·(唐書)明宗紀七》:長興元年……三月……丙子,以宣徽使朱宏昭為鳳翔節度使;潞州節度使朱漢賓加檢校太傅,移鎮晉州;徐州節度使房知温移鎮鄆州;鄆州節度使王晏球移鎮青州。
  • 47.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雜傳第三十四》:長興三年,卒於鎮,時年六十。贈太尉。
  • 48.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唐書)列傳十六》:是歲卒,年六十二,贈太尉。
  • 49.    《冊府元龜·卷四百十·將帥部·壁壘》:王晏球為北面招討副使。天成二年九月,奏準宣差兵士築城於閻溝店。初詔城良鄉,復設壁於此,蓋取幽涿之中塗,以備鮮卑之抄掠也。
  • 50.    《冊府元龜·卷六百八十九·牧守部·威嚴革弊威嚴》:王晏球長興中為青州節度使,奏:臣所部州縣點檢到見役節級所繇等四千五百餘人,今留合充役者二千八百,餘人並放歸農訖。明宗優詔褒之。
  • 51.    《全唐文·卷一百六》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8-07-16]
  • 52.    《冊府元龜·卷一百三十三·帝王部·褒功第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7-25]
  • 53.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列傳第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2-13]
  • 54.    《古今紀要》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8-07-25]
  • 55.    《唐宋八大家文鈔》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8-07-25]
  • 56.    《倪文貞集》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8-07-25]
  • 57.    《鮚埼亭集》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8-07-25]
  • 58.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雜傳第三十四》:晏球為將有機略,善撫士卒。其擊禿餒,既因敗以為功,而諸將皆欲乘勝取都,晏球返,獨不動,卒以持久弊之。自天成三年四月都反,明年二月始克之,軍中未嘗戮一人。
  • 59.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六·後唐紀五》:初,莊宗徇地河北,獲小兒,畜之宮中,及長,賜姓名李繼陶;帝即位,縱遣之。王都得之,使衣黃袍坐堞間,謂王晏球曰:“此莊宗皇帝子也,已即帝位。公受先朝厚恩,曾不念乎!”晏球曰:“公作此小數竟何益!吾今教公二策,不悉眾決戰,則束手出降耳,自餘無以求生也。”
  • 60.    《舊五代史·卷六十四·(唐書)列傳十六》:子徹,位至懷州刺史。
  • 61.    《新五代史·卷四十六·雜傳第三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2-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