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素

(清代官員)

鎖定
李素,字少白,雲南保山(今雲南省保山縣)人。同治六年(1867)成舉人,光緒初年授商州(今商州市)直隸州知州。當時州內歉收,百姓陷於飢餓之中。他一面組織百姓運賑糧,設粥廠十多所,救活了許多人,同時集資購回糧種,散發給百姓恢復耕種。光緒六年(1880)州境發生水災,他全力組織搶救,使災情大大減輕,百姓免遭流離失所之苦。州城緊靠丹江河岸,每遇洪水,附近民房、農田多被淹沒,水從南城門湧進使城內南半部成為積水池,他便組織百姓在城外河岸築石堤二百多丈,在城門前築月堤十多丈,使洪水不能淹沒城郭。 [2] 
此州多大山,交通不便。他動員百姓在州城以東的棣花河修築山路三十多里,在州西的麻街嶺開山路二十多里,方便了百姓和商人行旅。此州偏僻,文化落後。他擴充商山書院,聘請知名學者講授。又增設義學九十多處,農家村户傳聞讀書之聲。他注重移風易俗,着意勸導百姓革除陋規劣習,民風一新。到寒冬季節,他還拿出自己的俸銀救濟孤寡老弱的窮人。凡是遇到賑濟、興學、修城、築堤等等公益之事,他皆帶頭捐錢倡導。 [2] 
在任十多年,兩次被舉薦卓異,後因病而辭官歸鄉。 [2] 
少白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雲南保山
主要成就
清朝循吏
本    名
李素

李素人物簡介

李素,[清]字少白,雲南保山人。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北闈鄉薦,官商州知州,卒於官。工篆、隸。《滇南書畫錄》

李素《清史稿》記載

[1]  李素,字少白,雲南保山人。同治六年舉人。光緒初,授陝西商州直隸州知州。值州境歉收,饑民聚掠。時山西大祲,商州為轉運要衝。素招民運賑糧,使飢者得食。集貲數萬緡,購籽糧散給。設粥廠十餘所,災後倉儲一空,捐谷萬石。六年,大水,加意撫卹,災不為害。州城濱丹河,遇盛漲則負郭田廬漂沒,城中亦半為澤國。素創築石堤二百餘丈,城門月堤十餘丈,遂無水患。開州東隸花河山路三十餘裏、州西麻墹嶺山路二十餘裏,行旅便之。擴充商山書院,延碩儒課士,設義塾三十餘區,弦誦聞於比户。陋規病民者悉除之。每歲寒冬,出私錢給孤寡。緝捕籌經常之費。綠營餉薄,歲資助之。凡賑饑、積穀、築堤、修城、興學,莫不以鉅貲倡。一署同州知府。先後在官十八年,兩舉卓異。以病免歸,卒。士民感之,多私祠祀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