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素希

鎖定
李素希 (1329年-1421年)字幽巖,號明始韜光大師。河南洛陽人。生於元代,元末棄家入武當,住五龍頂,好讀《周易》、《道德經》。據《大嶽太和山志》、《武當山志》載,洪武初年,住持五龍宮,後退隱於自然庵。永樂三年(1405年)榔梅結實,遣道士易本中進京上貢。四年(1406年)又遺道士呂正中持梅實上進,永樂十年(1412年)敕遺大臣創建宮觀三十餘處,欽授武當山興聖五龍宮提點。永樂十九年(1421年)六月逝世,享年九十三 [1] 
本    名
李素希
幽巖
明始韜光大師
所處時代
元朝
逝世日期
1421年

李素希人物簡介

李素希,字幽巖,號明始,明代武當山著名道人。
明洪武初年度為道士,住持五龍宮。後退隱於自然庵。永樂三年(1405),忽見古榔梅樹開花結果,知為豐年之兆,遣道士易本中等獻貢朝廷,賜銀40錠;次年榔梅樹又結實,再進貢,又得賞銀40錠。同年詔素希進京問理國治身之道。禮待甚厚。
李素希碑 李素希碑
羽化後碑存今五龍宮。

李素希歷史記載

據《大嶽太和山志》和《均州志》載,元末棄家入道武當,從師單道安,系張守清之徒孫。洪武初年任五龍宮住持,後退隱於自然庵,深研《周易》,精修道事。頗受朱棣皇帝尊崇,為此,朱棣大力敕建武當宮觀。
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六月初五日,李素希囑其門徒:“如今教門已經大興,你們當各自精修道業,我當去了。”言罷端坐瞑目,時年93歲。焚後骨齒皆青,人皆稱奇。其骨灰冠劍藏於黑虎澗上。 [2] 

李素希武當功臣

在元朝末年,由於種種原因,武當山衰敗到了極點,快要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在這個節骨眼上,五龍宮迎來了一位李素希道士。他兩次將榔梅果上貢朝庭,永樂皇帝朱棣大喜,賜予重賞。榔梅瑞兆也讓朱棣找到了一個“君權神授”的絕佳理由,從此拉開了明朝大規模建設武當山序幕。
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大修武當山時,在一塊聖旨碑上留下了這樣一句話:父皇之所以能夠得天下,是玄武帝顯靈護佑的結果。也許,歷經了那場戰鬥後,本來就篤信道教的朱元璋認為,這是北方水神、戰神玄武護佑的結果。之後,每當藩王們去南京覲見完朱元璋,返回前,朱元璋總會讓他們在端門祭祀真(玄)武神,這當中,被分封在北京的燕王朱棣總是比其他人更為虔誠。
當朝皇帝對玄武神的崇奉很快傳到了遠在武當山的李素希耳中。就在此時,他的師兄邱玄清被朝廷看重,被選拔到京城擔任監察御史。送走了師兄以後,李素希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果然,不到5年的時間,邱玄清就從正七品的職位升為正三品的太常寺卿,這是武當道人所得到的最高官職。
永樂三年(1405年),武當山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多年未開花結果的榔梅樹竟然繁花似錦,果滿枝頭。李素希認為機會難得,親自動手寫了一篇奏章,對朱棣極盡讚美之能事,把朱棣鼓吹成“真龍天子”,把他謀權篡位的行徑説成“精誠感格,祝釐國家,故能動高真降此嘉祥,以兆豐禳也”。李素希擇吉日派遣自己的親信弟子易本中帶上精心包裝的榔梅果和親手寫就的奏章,赴京城向朱棣進獻“祥瑞”。朱棣聞訊,大為高興,賜銀40錠,並賞賜李素希正五品官印。
1424年,武當山歷經12年,九宮八觀33處建築羣全部完工。從此武當山被尊為皇定家廟達到最輝煌鼎盛的時期。所以説道長李素希為武當山的建造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是武當山的一大功臣。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