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納

(唐代淄青節度使)

鎖定
李納(759年-792年),字號不詳,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人。唐朝割據軍閥,第一任淄青節度使李正己的兒子。
李納門蔭入仕,起家奉禮郎。參加長安防秋任務,得到唐代宗召見和嘉獎,拜殿中丞兼侍御史、檢校倉部郎中,擔任過淄、青、曹等州刺史、行軍司馬、御史大夫。 [1]  建中二年(781年),攻打宋州和徐州,受到朝廷討伐,史稱“唐擊李納徐州之戰”。勾結朱滔,擊敗劉洽,自稱齊王。興元元年(784年),歸順朝廷,出任淄青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同平章事,大敗李希烈於陳州,加位檢校司空,實封五百户。
貞元八年(792年),李納去世,享年三十四歲,其子李師古襲位。
本    名
李納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高句麗
出生日期
759年
逝世日期
792年

李納人物生平

李納少年時被派到長安履行防秋任務,得到唐代宗召見,並獲嘉獎,自奉禮郎超拜殿中丞、兼侍御史,賜紫金魚袋。歷檢校倉部郎中,總領其父麾下士兵,為淄、青、曹等州的刺史,又為行軍司馬,加御史大夫。 [1]  建中二年(781年)李正己病死,李納封鎖消息,自領軍政。八月始發喪,請襲父位,德宗不許。李納派高彥昭守濮陽。十月,李納攻打宋州(今河南商丘縣),遣其將王温會同魏博將信都承慶共攻徐州(治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徐州刺史李淆率兵抵抗,朝廷命宣武節度劉洽劉玄佐)與神策將曲環增援李洧,大敗之,打通東南漕運,史稱唐擊李納徐州之戰
高彥昭投降劉洽後,李納一怒之下,將高彥昭的妻子全部殺害。李納為劉洽所圍困,乃登城見劉洽,請求自新。太宦宋鳳朝説李納窮蹙,不必再給機會。於是李納突圍,退回鄆州(今東平東北),城中乏糧,烹食百姓以作軍糧。朱滔再遣兵馬使承慶等前去救援李納,擊敗劉洽。劉洽退守濮陽。
建中三年(782年)底,朱滔自稱冀王,魏博田悦稱魏王,成德王武俊稱趙王,李納稱齊王,四鎮歃血為盟,以朱滔為盟主。朝廷命令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兼平盧淄青節度使,專討李納。李希烈乘機率所部三萬人移居許州(治長社,今河南許昌市)。李希烈未討伐李納,反而暗中和李納勾結,與河北三鎮來往頻繁。興元元年(784年)正月,李納主動去除王號。皇帝下詔,招撫李納,恢復平盧節度使,授檢校工部尚書,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當時李希烈圍陳州,李納遣兵與諸軍奮擊,大破之,因解圍。加檢校司空,封五百户。
貞元八年(792年)李納卒,享年三十四歲,其子李師古襲位。

李納史書記載

舊唐書《李納傳》
納少時,正己遣將兵備秋,代宗召見,嘉之,自奉禮郎超拜殿中丞、兼侍御史,賜紫金魚袋。歷檢校倉部郎中,兼總父兵,奏署淄州刺史。正己將兵擊田承嗣,奏署節度觀察留後。尋遷青州刺史,又奏署行軍司馬,兼曹州刺史、曹濮徐兗沂海留後,又加御史大夫
建中初,正己、田悦、梁崇義、張惟嶽皆反。二年,正己卒,納秘喪,統父眾,仍復為亂。比會悦於濮陽,遣大將衞俊將兵一千救悦,為河東節度使馬燧敗於洹水,殺傷殆盡。詔諸軍誅之,納從叔父洧以徐州,李士真以德州,及棣州李長卿,皆以州歸順。納以彭城險厄,又怒洧背宗,乃悉兵圍之。詔宣武軍節度劉洽與諸軍救之,大敗納兵於城下。後將兵於濮陽,洽攻破其城外。納自城上見洽,涕泣悔罪,遣判官房説以其弟經、男成務朝京師,請因洽從順。會中使宋鳳朝見之,謂納計蹙,欲誅破之以為己功,奏請無舍,上乃械説等系禁中。納遂歸鄆州,復與李希烈、朱滔、王武俊、田悦合謀皆反,偽稱齊王,建置百官。及興元之降罪己詔,納乃效順,詔加檢校工部尚書、平盧軍節度、淄青等州觀察使。無幾,檢校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希烈圍陳州,納遣兵與諸軍奮擊,大破之,因解圍。加檢校司空,封五百户。貞元初,升鄆州為大都督府,改授長史。年三十四,薨於位,廢朝三日,贈賻有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