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穆

(北宋官吏)

鎖定
李穆(928-984年),字孟雍,開封陽武(今河南原陽縣)人。北宋大臣,陝州司馬李鹹秩的兒子。
善於篆隸,工於丹青,善於作文。後周顯德初年,考中進士,出任潁汝二州從事史,升任右拾遺。北宋建立,拜太子中允,出任左拾遺、知制誥。太平興國年間,歷任左補闕、史館修撰、賜穿金紫朝服。跟從宋太宗征伐太原,授任中書舍人,參修《宋太祖實錄》。捲入盧多遜和秦王廷美事件,貶授司封員外郎,累拜開封知府、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太平興國九年,去世,時年五十七,獲贈工部尚書。
本    名
李穆
孟雍
所處時代
北周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開封陽武
出生日期
928年
逝世日期
984年
主要作品
《太祖實錄》
主要成就
參知政事 工部尚書

李穆人物生平

李穆,字孟雍,開封府陽武人。其父李鹹秩,任陝州大都督府司馬。李穆年幼時就能寫文章,有很高尚的行操。走在路上撿得丟失的東西,一定訪到失主歸還他。師從酸棗王昭素學習《易》及《莊子》、《老子》諸書,窮盡義理。昭素對他説“:你學到的都是精理,往往有些出乎我的意想。”並且對別人説“:李生今後一定會成為朝廷大材。”昭素把自己所著的三十三篇《易論》傳授給他。
後周顯德初年(954),考中進士,任郢、汝二州從事,升任右拾遺。
宋朝初期,以殿中侍御史身份選任為洋州通判。他到州後,處理積留案件,沒有一件滯留。改任陝州通判,有關部門調郡裏租税送到河南,李穆因為本州缺糧,不立即應命,因此被免職。又因推舉官員失誤,被削去以前的資歷。當時他的弟弟李肅任博州從事,李穆奉養母親住在李肅的居處,雖然家裏很貧窮,兄弟互相講學,態度豁然淡泊。
開寶五年(972),以太子中允一職召他一入朝。第二年,任左拾遺、知制誥。五代以來,詞令崇尚華麗,到李穆時單獨崇尚雅正,盡力矯正這個弊端。李穆與盧多遜為同門學生。太祖曾經對多遜説:“李穆為人仁善,文學之外無所擅長。”多遜回答説:“李穆操行端重,遇事不因生死易節,是個有仁有勇的人啊。”皇帝説:“果真如此,我將重用他。”當時準備進攻南唐,已經對諸將作了部署,卻沒有發兵進攻的藉口。於是先召李煜入朝,任命李穆為使者。李穆到南唐説明旨意,李煜以疾病為藉口推辭了,並且説:“事奉大國以求生存,現在如果這樣做,只有死路一條了。”李穆説:“入朝與否,國主自己作主吧。但是宋朝軍隊精鋭,物力雄厚,恐怕不易抵擋它的兵鋒,應當再三考慮成熟,不要自貽後患。”出使回朝後,詳細述説出使情況,皇帝認為他的宣諭要切。南唐也認為他的話誠實。
太平興國初年(976),轉任左補闕。太平興國三年冬天,加任史館修撰、判館事,當面賜給他金紫朝服。太平興國四年,跟從太宗征伐太原回來,授任中書舍人。參預修撰《太祖實錄》,賞賜他衣帶、銀器、繒彩。太平興國七年,因為與盧多遜親近而不莊重,又替秦王廷美草擬朝辭笏記,被言官彈劾,被貶授司封員外郎。
太平興國八年春天,與宋白等人同知貢舉,他在崇政殿陪侍皇上親自考試進士,皇帝憐憫他形容憔悴,當天就授任他為中書舍人、史館修撰、判館事。五月,任命為翰林學士。六月,任知開封府,判案精敏,奸滑之人無所逃脱,從此豪族收斂惡跡,權貴不敢以私干預政事,皇上越發知道他的才幹。十一月,提升為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一月後,遭母喪,不久,守喪未滿三年,朝廷重新起用他任本官。李穆三次上表請求守喪滿制,詔令強行起復,李穆越是哀傷盡禮節。太平興國九年正月,早晨起牀準備上朝,因風眩突然去世,終年五十七歲。
李穆從貶任員外郎,復任中書舍人,進入翰林院,任參知政事,以至到死,不滿一年。太宗聽説他的死訊,哭着對親近的大臣説:“李穆是國家的良臣,我正要倚用他,卻突然去世,這不是他個人的不幸,乃是我的不幸啊。”追贈工部尚書。

李穆軼事典故

李穆為人至孝,他的母親曾經有病卧牀,每次動止轉側,都親自扶掖,於是稱合母親的心意。當初,李穆因秦王事被交給官吏審問,他的兒子惟簡騙祖母説是李穆奉詔在台省審訊案件。被貶任省郎後,回家,也不告訴母親。每隔一天,假裝入宮承直,去訪親拜友,或者遊歷僧寺。免職歸家,直到復官,他的母親始終不知道。居母喪期間,因思念母親竟至滅性。
李穆擅長篆隸書,又工於繪畫,常隱瞞這些。為人厚道樸質忠於職守,行動言語都很謹慎,所作所為出於真心,沒有矯飾。深信佛教經典,善於談論名理,喜歡接引後進,常常向朝廷推薦。尤其寬厚,家人從未看見過他的喜怒。所寫文章,隨即毀掉,大多不留稿。 [1] 

李穆史籍記載

《宋史·卷二百六十三·列傳第二十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