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秉彝

(通州人)

鎖定
李秉彝(1223-1287),字仲常,通州人。祖以上皆為農民,努力耕作,父李瑀在金朝官至懷遠大將軍。 [1] 
歷西蜀按察副使兼勸農事。理冤獄,築水堰,溉田萬頃。官至工部尚書、兩浙都轉運使。 [2] 
本    名
李秉彝
出生地
通州
出生時間
1223年
去世時間
1287年
生平經歷
李秉彝自幼性格沉着果斷,聰穎好學。7歲就能日讀千言,10歲即可習學書寫古代大篆隸書。二十餘歲,去河南行省拜見丞相粘合,做一名小吏。不久,因績升任本省都事,掌管文書事務。他勸諫粘合道:“金朝已經滅亡,有德有才者沒有歸附之處,現在南北初步統一,我們應該選拔其中優異者在朝廷任用。”粘合採用其言,首先聘請王磐先生,教授子弟儒學經書。於是在他倡導下,原南宋時不少士大夫相繼來到粘合官府效力。中書省平章王文統,給粘合寫信,建議建立河南行省道:“佔據黃河,用以掌握控制元廷南北局勢,征斂聚積財富,用以結交國家上下官員,就能夠成就所想大事。”李秉彝知道後,指明王文統所言為野心邪念,希望不要聽信。中統三年(1262),王文統通謀江淮大都督李璮起兵反元,因而被殺,使他陰謀敗露。粘合更加信任李秉彝,升位他為員外郎。
早在元憲宗九年(1259),忽必烈還未稱帝之前,李秉彝曾隨從忽必烈渡江伐宋,從徵將士一入鄂州,都爭先到南宋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兼江陵知府孟珙家中掠搶金銀玉帛,而他獨收集盂家萬卷圖書歸府。中原戰火過後,人家都缺少藏書,所以遠近學者都到他這裏借閲書籍,沒有空日,致使區域內學習風氣漸漸興起。
在他任員外郎不久,即升任中興等處行省郎中。當時甘肅一帶剛才平定,老百姓吃飯困難,他奉旨前往救濟撫卹,由於措施得力,玉門以東廣大地區無數民眾安度災荒。 [1] 
至元元年(1264),他調任四川行省郎中,陝中地方怨憤官員強迫民女演奏樂曲取樂,他奏請朝廷予以禁止,遂升銜太中大夫,任彰德府税使,成績名列前茅,再升任户部侍郎。七年(1270)秋,黃河下游地區蝗災嚴重,他受命前往滅蝗,元廷詔令是:“有不盡心,聽以軍法從事。”但他所到之處,指揮捕蝗滅災有方,穩妥見效,使此次抗災鬥爭取得勝利,始終並未處一人。次年京師發生饑荒,他建議朝廷開放國倉糧食賑災,被採納,大都穩定。九年(1272),魚兒泊地區也發生饑荒,他又受命前去接濟災民,再獲佳績。因才幹而出任都提舉漕運使,治理運河數千裏,不到半年就運漕糧百餘萬石,使京師地區官民得以足食。
御史台核察李秉彝清廉賢能,上奏朝廷,要他任陝西按察副使,巡視灌州(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得準。他得知都江堰工程簡陋,一遇洪水就被沖壞,每年都要徵調民夫進行修復,勞民傷財,百姓叫苦。他主張堅築堤堰,便可除患,但當地父老以為築固後會阻礙泄洪,給成都造成災害。他為解除百姓顧慮,即命人投石入水,問道:“水從石上過還是從下過?”都説從石上流過。他遂督促有關官員以石築堰,3月告成。此後江水每漲,都從堰上溢流,既未沖毀石堰也未阻礙泄洪,同時早期可以節水灌溉農田,獲利長遠。他對都江堰結構進行改進,實屬創舉。
十四年(1277),李秉彝調任江州路總管,轄域內有剽竊劫掠者,有關部門告以叛亂,官軍出動逮捕甚多。他深入調查審問,其中有一千餘人屬無辜百姓,全部放走還鄉。不多時日,黃州叛亂。九江守兵僅有500人,連北方所來商人旅客也都臨時編入軍隊,發給武器,登上城牆防守,勢單力弱,甚危急。李秉彝命新降南宋將領呂師龍為招討使,率精騎千百前往捍衞防禦,呂師龍沒有聽從。李秉彝夜間登上城樓遙望,見巡邏小船順流而下,捕獲7人,他們從黃州來,並拿有反叛朝廷書信,約呂師龍在五月十六日為叛元內應。李秉彝訪問清楚其中計議,便由陳文彬陪從親自到呂師龍處所,講明利害關係。呂師龍和其部下,發誓不知此情。他見此情景,即向呂師龍説:“若是這樣,你還不分兵去援助九江守城?”呂師龍遵命,使九江沒有警報。呂師龍兄師夔聞息,自江西帶來黃金二百兩,白銀二千兩和奴婢10人,表示感謝,他卻堅推不受,清廉即如此。轄內義門縣陳氏,痛恨縣裏吏役貪酷,便將其殺死,屬下報説叛亂。李秉彝認為這不是反叛,即密遣人前往招降安撫,陳氏合族一千餘口都得免死,以此,李秉彝又遷任湖州路總管。 [1] 
十六年(1279),他調任常德路總管。轄內沚江氾濫,他督率官軍民夫修築堤防和水庫,用來防制湍流滾浪,百姓免受衝陷和淹溺,並且官僱民夫種植柑桔500株,用來代替百姓進獻。當年糧食欠收,他摒棄同事意見,不坐等朝廷下命,即開倉放糧搭救飢餓百姓,武陵地方平民為此給他立碑,歌頌他所給予之愛。
二十年(1283),他升任通議大夫、兩浙轉運使,取消域內擾民之事,並使税賦完辦。因績優再升正議大夫、工部尚書。才過半年,因需要又出任兩浙轉運使兼管理杭州各種税務和船舶。前杭州同知納速刺丁依靠朝中權勢威重大臣,擺出陣勢要奪取他所任要職,説朝廷有旨得清查他所辦事務,妄圖以此打破缺口,誣陷他貪贓枉法,結果未察得一絲一毫私弊,使這羣陰謀小人不得不敬畏之至。
二十四年(1287)四月,李秉彝因病而離開人世,時年64歲。他一生任職安陽、九江、湖州等多處,諸方官紳都請他傳師道,主持學校,他辯論解答從不疲倦,受到人們的敬重崇尚。他自己也有所得意,自題齋室為“閒邪塗”、“求為”。他在九江任職時,有屬下吏員持蘇東坡、蘇子由二先生手書奏議30冊做為贈禮,他對獻者説:“賄賂可以受得嗎?”他婉言謝絕。他平生沒有玩好,常告誡子孫説:“凡是難得罕見物品,我獨有它,必有奇禍在其中。”時論贊譽説:“中統、至元初期,人材很多,能夠使戰可勝、攻可取,使疆域安定,使立國建業如李秉彝這等大臣,只有一兩個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