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神符

鎖定
李神符(579年-651年),字神符,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之孫,隋朝海州刺史李亮之子。
李神符幼年喪父,居於長安。義寧元年(617年),授光祿大夫,冊封安吉郡公。
唐朝建立,李神符受封為襄邑郡王,出任幷州總管,擊敗東突厥進犯,授太府卿、檢校揚州總管。貞觀元年(627年),入京任職,歷任將作大匠散騎常侍、宗正卿,因病辭職。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授開府儀同三司
永徽二年(651年),李神符病逝,時年七十三歲,追贈司空荊州都督,陪葬於獻陵,諡號為恭。
本    名
李神符
神符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隴西成紀
出生日期
579年
逝世日期
651年
身    份
唐朝宗室
職    業
官員、將領
官    職
開府儀同三司
爵    位
安吉郡公—襄邑郡王
追    贈
司空荊州都督
諡    號

李神符人物生平

李神符囚禁長安

李神符幼年喪父,對待兄長李神通以恭敬、友愛聞名。 [1] 
隋朝義寧元年(617年),當時李神符與其兄李神通居住在長安(今陝西西安),恰逢李神符的堂兄太原留守李淵太原(今山西太原)起兵反隋。隋煬帝楊廣下令搜捕李淵的同族之人,李神符的兄長李神通逃亡到鄠縣山區南部 [2]  [2]  ,而李神符則遭隋朝刑部尚書、右候衞大將軍衞玄所囚禁。 [3] 

李神符獲釋封王

義寧元年(617年)十一月,李淵率軍攻陷長安,李神符得以釋放,李淵任命他為光祿大夫,賜封安吉郡公。 [4-5]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登基稱帝,建立唐朝政權,是為唐高祖。同年六月初七日,冊封襄邑郡王。 [6] 
武德四年(621年),升任幷州總管 [7-8] 

李神符擊敗突厥

武德五年(622年)八月初六日,東突厥可汗頡利可汗率眾侵犯唐朝邊境。 [9]  八月二十日,李神符率軍在汾水東面與東突厥軍隊交戰,擊敗東突厥 [10]  ,斬殺五百人,俘獲戰馬兩千匹。
李神符在沙河北面擊敗東突厥,擒獲東突厥大臣乙利達官,繳獲頡利可汗所乘戰馬與鎧甲,進獻長安報捷。李神符因功授任太府卿 [11-12] 

李神符出任都督

武德八年(625年)或武德九年(626年),李神符升任檢校揚州大都督,開始將州府治所及居民從丹楊(一作丹陽)遷移到長江北岸 [13]  ,治所設在隋朝江都故郡。李神符少於威嚴,不為下屬所懼 [14]  ,深得州中百姓依賴。 [15] 

李神符皇帝敬重

貞觀元年(627年),李神符從揚州回到京城擔任將作大匠,兼任散騎常侍。不久,改任宗正卿光祿大夫
後來,李神符因病辭職,唐太宗李世民以他是宗室重臣,親自到他府邸看望,賞賜財物與羊酒。李神符有腳疾,每次入宮議事,唐太宗都讓人用小輿抬他入內。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下詔授任李神符為開府儀同三司 [16-17] 

李神符因病去世

永徽二年(651年),李神符病逝,時年七十三歲,追贈司空、荊州都督,陪葬唐高祖獻陵 [18]  ,諡號為恭。 [19] 

李神符主要成就

武德五年(622年),東突厥侵犯唐朝,李神符率軍接連在汾水東面、沙河北面擊敗東突厥,斬殺五百人,繳獲戰馬兩千匹,並擒獲東突厥大臣乙利達官。 [20-21] 

李神符人物評價

劉昫等《舊唐書》:“幼孤,事兄以友悌聞。” [20] 
歐陽修等《新唐書》:“少孤,事兄謹。” [21] 

李神符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六十·列傳第十》 [20] 
《新唐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 [21]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至一百九十一

李神符家族成員

李神符父祖

祖父:李虎,北周大司馬,追封唐太祖景皇帝。
父親:李亮,隋朝海州刺史,追封鄭王。 [20] 

李神符哥哥

李神通,左武衞大將軍、淮安郡王。 [20] 

李神符兒子

李神符生有七子,皆封郡王,循例降為公爵:
次子:李德懋,少府監、臨川郡公。 [20] 
少子:李文暕,幽州都督、魏郡公。 [20] 

李神符孫子

李佺,李文暕之子,宗正卿。 [20] 
李挺 [21] 
李捷,魏郡公。 [21]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六十·列傳第十》:襄邑王神符,神通弟也。幼孤,事兄以友悌聞。
  • 2.    《舊唐書·卷六十·列傳第十》:神通,隋末在京師。義師起,隋人捕之,神通潛入鄠縣山南,與京師大俠史萬寶、河東裴勣、柳崇禮等舉兵以應義師。
  • 3.    《新唐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襄邑恭王神符字神符,少孤,事兄謹。高祖兵興,神符留長安,為衞文昇所囚。
  • 4.    《舊唐書·卷六十·列傳第十》:義寧初,授光祿大夫,封安吉郡公。
  • 5.    《新唐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京師平,封安吉郡公。
  • 6.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庚辰,立世子建成為皇太子,趙公世民為秦王,齊公元吉為齊王,宗室黃瓜公白駒為平原王,蜀公孝基為永安王,柱國道玄為淮陽王,長平公叔良為長平王,鄭公神通為永康王,安吉公神符為襄邑王,柱國德良為新興王,上柱國博叉為隴西王,上柱國奉慈為勃海王。
  • 7.    《舊唐書·卷六十·列傳第十》:武德元年,進封襄邑郡王。四年,累遷幷州總管。
  • 8.    《新唐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帝受禪,例王。遷幷州總管。
  • 9.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乙卯,突厥頡利可汗寇邊,遣左武衞將軍段德操、雲州總管李子和將兵拒之。
  • 10.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己巳,幷州大總管襄邑王神符破突厥於汾東;汾州刺史蕭顗破突厥,斬首五千餘級。
  • 11.    《舊唐書·卷六十·列傳第十》:突厥頡利可汗率眾來寇,神符出兵與戰於汾水東,敗之,斬首五百級,虜其馬二千匹。又戰於沙河之北,獲其乙利達官並可汗所乘馬及甲獻之,由是召拜太府卿。
  • 12.    《新唐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頡利可汗盜邊,神符與戰汾東,斬級五百,獲馬二千。又戰沙河,獲乙利達官,得可汗所乘馬及鎧。召為太府卿。
  • 13.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以襄邑王神符檢校揚州大都督。始自丹楊徙州府及居民於江北。
  • 14.    《新唐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遷揚州大都督,自丹楊度江,治隋江都故郡,揚人利之。然少威嚴,不為下所畏。
  • 15.    《舊唐書·卷六十·列傳第十》:九年,遷揚州大都督,移州府及居人自丹陽渡江,州人賴焉。
  • 16.    《舊唐書·卷六十·列傳第十》:貞觀初,再遷宗正卿。後以疾辭職,太宗幸其第問疾,賜以縑帛,每給羊酒。又令乘小輿,引入紫微殿,以神符腳疾,乃遣三衞輿之而升。尋授開府儀同三司。
  • 17.    《新唐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累擢宗正卿,以足不良改光祿大夫,歸第,月給羊酒。太宗就第尉問,又令乘小輿入紫微殿,三衞挾輿以升。遷開府儀同三司。
  • 18.    《新唐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永徽二年薨,年七十三,贈司空、荊州都督,陪葬獻陵。
  • 19.    《舊唐書·卷六十·列傳第十》:永徽二年薨,年七十三,贈司空、荊州都督,陪葬獻陵,諡曰恭。
  • 20.    《舊唐書·卷六十·列傳第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4-02]
  • 21.    《新唐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4-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