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知孝

鎖定
李知孝(公元1170年 - 公元1238年),字孝章,唐睿宗李旦之後,參知政事李光之孫。南宋大臣,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進士。初時擔任丞相府主管文字。後依附史彌遠,與梁成大和莫澤三人合稱“三兇”。屢次詆譭他人,投機鑽營於仕途,對於皇帝、大小臣僚心懷欺詐,迷惑禍害國家,排斥各種賢能的人才,侵奪聚斂,不知守紀。最後因為貶逐而死,時人稱快。
本    名
李知孝
孝章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1170年
逝世日期
1238年
職    業
官員、唐朝宗室之後
職    位
提舉嵩山崇福宮

李知孝人物生平

李知孝早年經歷

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李知孝考中進士。曾經為右丞相府主管文字,但他並不以為恥。又差充幹辦諸司審計司,拜任為監察御史。 [1] 

李知孝詆譭他人

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八月,李知孝上疏説:“士大夫努力追求好的名聲,為國效勞有作為的少,而附和偏激的意思多,扶持國家的意念微弱,而詆譭挑撥的意念卻很強。既擔心皇上不能選用他,又憂慮朝廷不能容納他,故居朝廷多為激怒之辭,退下則等待斥逐的命令。開始的時候慷慨而激烈,最終的結果則懇切地請求離職而去,打算以此建樹奇節而求令名,這就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暗地裏詆譭真德秀等人。又奏請降洪諮夔三級,罷免放逐,將胡夢昱追毀、除名、勒令停職,羈押管制於象州。李知孝還告訴魏了翁説:“這些話是論奏洪諮夔等人的,是相府交的全文。”其欺詐的狀況如此。 [2] 
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九月,李知孝又説:“近年以來,許多老臣已經衰老,後學諸生晚出,不見教前輩,沒有聽説義理,不講習綱常,識見卑下淺陋,議論偏頗,一個個相互唱和,蠱惑人心,這種風氣氾濫,為害的確很深。請求詔下我的奏章,整肅朝廷內外,各方一定平息,以杜絕混亂萌生。”又拜為右正言。又説:“真德秀對皇上的話斷章取義,錯誤地謄抄,屢次給人看,導信邪説,如簧鼓舌,同流合污,如或再有類似狂妄的言論,應當追查、處罰,予以放逐,以正典刑。”疏文上奏後,朝廷發榜文佈告天下。又説:“急速地召錄的人,大多遲到晚回,很久不來,以要挾君王表現自己高風亮節,以忽視君帝為通常做法,可行動的而堅持不行動,沒有病的稱有病,比比皆是,相互煽動,蔚成風氣,想求難進易退之名,特別失掉了尊君親上的道義。希望將急速召用的人才按他們的路途遠近計算時間,規定到來的時間,使他們到朝;其中衰老有病的人,儘早改變任命。”當時,朝廷召用傅伯成楊簡劉宰等都沒有到,故李知孝上疏詆譭他們。又奏張忠恕之過,革除職務,削減俸祿,免除郡事。李知孝拜殿中侍御史,升遷為侍御史。 [3] 

李知孝削奪官職

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李知孝遷右司諫,進升右諫議大夫。紹定五年(公元1232年),遷升工部尚書兼侍讀。過了一個多月,進升兵部任職。第二年,宋理宗皇帝親自治政,李知孝以寶謨閣直學士出知寧國,後省駁斥議免這個任命,詔令提舉嵩山崇福宮。 [4] 
端平初年(公元1234年),監察御史洪諮夔、權直舍人院吳泳相互交替上奏章論駁,削奪俸祿,罷去祠官。吳泳又上封事駁議,既而詔命移送婺州居住。殿中侍御史王遂又上奏議論他,再次削奪官職品級,遷徙瑞州。 [5] 
至紹定末年(公元1233年),還自己請求為中丞。當時人們指斥李知孝與梁成大、莫澤為“三兇”。最後因為貶逐而死,天下人都為此感到高興。 [6] 

李知孝歷史評價

元·脱脱等《宋史》:知孝起自名家,苟於仕進,領袖庶頑,懷諼迷國,排斥諸賢殆盡。時乘小輿,謁醉從官之家,侵欲斂積,不知紀極。...世指知孝及梁成大、莫澤為三兇。卒以貶死,天下快之。論曰:李知孝甘為史彌遠鷹犬,遺臭萬年者也。 [7] 

李知孝家族成員

祖父:李光,字泰發,宋代名臣,宋徽宗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進士,宋孝宗即位,為資政殿學士,賜諡莊簡。 [8]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四百二十二 ·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李知孝,字孝章,參知政事光之孫。嘉定四年進士。嘗為右丞相府主管文字,不以為恥。差充幹辦諸司審計司,拜監察御史。
  • 2.    《宋史》卷四百二十二 ·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寶慶元年八月,上疏:"士大夫汲汲好名,正救之力少而附和沽激之意多,扶持之意微而詆訾扇搖之意勝。既慮君上之或不能用,又恐朝廷之或不能容,姑為激怒之辭,退俟斥逐之命。始則慷慨而激烈,終則懇切而求去,將以樹奇節而求令名,此臣之所未解。"蓋陰詆真德秀等。又奏洪諮夔鐫三秩、放罷,胡夢昱追毀、除名、勒停,羈管象州。知孝猶語魏了翁曰:"此所論諮夔等,乃府第付出全文。"其情狀變詐如此。
  • 3.    《宋史》卷四百二十二 ·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越月,復言:"近年以來,諸老凋零,後學晚出,不見前輩,不聞義理,不講綱常,識見卑陋,議論偏詖,更唱迭和,蠱惑人心,此風披扇,為害實深。乞下臣章,風厲內外,各務靖共,以杜亂萌。"拜右正言。又言:"德秀節改聖語,繆謄牒示,導信邪説,簧鼓同流,其或再有妄言,當追削流竄,以正典刑。"疏既上,遂鏤榜播告天下。又言:"趣召之人,率皆遲迴,久而不至,以要君為高致,以共命為常流,可行而固不行,不疾而稱有疾,比比皆是,相扇成風,欲求難進易退之名,殊失尊君親上之義。願將趣召之人計其程途,限以時日,使之造朝;其有衰病者,早與改命。"時召傅伯成、楊簡、劉宰等皆不至,故知孝詆之。又奏張忠恕落職、鐫秩、罷郡。 知孝拜殿中侍御史,升侍御史。
  • 4.    《宋史》卷四百二十二 ·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紹定元年,遷右司諫,進右諫議大夫。五年,遷工部尚書兼侍讀。越月,進兵部。明年,理宗親政,以寶謨閣直學士出知寧國,後省駁之,令提舉嵩山崇福宮。
  • 5.    《宋史》卷四百二十二 ·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端平初,監察御史洪諮夔、權直舍人院吳泳交章論駁,鐫秩罷祠。泳復封駁,繼送婺州居住。殿中侍御史王遂且論之,再鐫秩,徙瑞州。
  • 6.    《宋史》卷四百二十二 ·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紹定末,猶自乞為中丞,世指知孝及梁成大、莫澤為三兇。卒以貶死,天下快之。
  • 7.    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30]
  • 8.    《宋史》卷四百二十二 ·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李知孝,字孝章,參知政事光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