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白紀念館

(安徽馬鞍山名人博物館)

鎖定
李白紀念館,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採石唐賢街1號,佔地面積19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陳列展覽面積883.64平方米,屬社會科學類名人專題博物館。 [2] 
1959年12月,李白紀念館開始籌建。主要陳列有《李白文化藝術專題展》《當代李白研究成果展》《孫中山宋慶齡大型圖片展》《館藏李白塑像展》《周恩來一生圖片展》《明清古字畫展》等。 [2]  截至2019年末,李白紀念館藏品共計2849件(套)。 [1] 
2010年,李白紀念館《李白文化藝術展》榮獲首屆安徽省博物館陳列展優秀獎。 [2] 
中文名
李白紀念館
外文名
Li Bai Museum
地理位置
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採石唐賢街1號
佔地面積
19000 m²
類    別
社會科學類名人專題博物館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11月~2月8:30-16:50; 3月~4月8:30-17:20; 5月~10月,8:30- 17:50)
門票價格
採石風景區統一售票, 票價80元
隸    屬
馬鞍山市住建委採石風景名勝區
建築面積
5000 m²
藏館精品
東晉陶洗、東漢制釜
藏品數量
2849件/套(截至2019年末)

李白紀念館歷史沿革

1959年12月,李白紀念館開始籌建。
1972年,李白紀念館主管部門採石公園末任命館長,開放非日常化,管理由當時的採石公園部分負責人兼管。
2009年,李白紀念館修繕竣工。 [2] 

李白紀念館建築佈局

李白紀念館綜述

李白紀念館佔地面積19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陳列展覽面積883.64平方米,李白紀念館包括西部的太白樓三路院落、東部的紀念館(原三公祠的所在)三路院落以及東側的謫仙園,坐北朝南,分為展示區、休閒園區和辦公區,共11個展廳。主體建築太白樓3層磚木結構,高18米,雙重歇山式屋項,建築面積684.99平方米,太白樓前樓後祠,因山就勢,在它的建造過程中因長江水師的介入,受兩湖工匠的技藝影響,其斜撐做法、翼角發戧、凹槽式欄杆扶手等細部都遺留下長江中游一帶楚地建築文化的風韻。 [2] 
展廳 展廳

李白紀念館展廳

基本陳列
李白紀念館基本陳列有《李白文化藝術專題展》由南京柏森文化藝術設計有限公司設計製作,陳列展示內容較前作了較大的更新和升級,陳展思想充分考慮其建築形式與人文基礎,尊重傳統主體形象,吸納現代設計元素,運用藝術語言,傳遞詩仙盛名。展示主要分為太白樓展區和李白紀念館展區,共十一個單元,太白樓展區以大型鍛錒高浮雕《李白騎鯨昇天圖》和大型光導《李白遊蹤示意圖》介紹了李白採石“跳江捉月,騎鯨昇天”的浪漫傳説和生平遊蹤,以兩尊李白楠木雕像演繹了詩人中年與晚年時期的精神風貌,通過館藏文物的展示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唐文化的內涵深厚,而高分子硅膠材料製作的“李白醉草答番書”場最復原,以及仿唐琴電子感應技術的運用豐富了陳列的表現形式。李白紀念館展區系統介紹了李白在馬鞍山所作的53首詩歌和歷代文人墨客來採石所寫詩文,電子翻書、竹簡等多種陳展形式為參觀者提供了參與互動的平台;古代各種版本的李白詩歌全集和當代中外學者研究李白的專著和論文陳列,展示了版本收集與李白研究方面的成就。另外,李白《廬山謠》詩意畫和李白《宿五松山下有媪家》詩意場景也直觀的表達了詩人的人生態度和平民意識,此外,還有一個展廳用於舉辦臨時性展覽,使得陳展具有拓展空間。
整個陳列力求突出四個特點:一是通過研究成果的展示突出學術性;二是通過各種版本詩集和歷史記載的展示突出資料性;三是通過書畫作品和雕塑、檻聯的展示突出藝術性;通過場錄製作和電子產品的運用突出了參與性。 [2] 
臨時展覽
李白紀念館臨時展覽有《當代李白研究成果展》、《孫中山宋慶齡大型圖片展》、《館藏李白塑像展》、《周恩來一生圖片展》、《明清古字畫展》、《李白紀念館館藏文物展》、《李白詩意書畫展》、《李自紀念館館藏古硯和中國四大名硯展》、《欲硯展銷展》、《中國當代名人名畫名硯展》、《中國當代科學家研究成果大型圖片展》、《李白紀念館館藏瓷器展》、《採石磯出土文物展》、《李白與月亮詩意畫展》、《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展》、《當代書5畫名家李白詩意書畫精品百人邀請展》、《李白紀念館館藏古書畫及古名硯展》、《館藏林散之先生書5法精品展》、《著名徽派雅刻師胡笛先生硯台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袁)洪濱絲畫藝術展》等展覽。 [2] 

李白紀念館藏館文物

李白紀念館綜述

李白紀念館藏品主要來源於執法撥交、社會捐贈、徵集(購)等。藏品類別有石器、玉器、銅器、陶瓷器、字畫等。 [2]  截至2019年末,李白紀念館藏品共計2849件(套),其中國家二級文物5套5件,三級文物52套58件。 [1] 

李白紀念館重要藏品

李白紀念館重要藏品有館藏六朝瓷器九子盤、東晉陶洗、東漢制釜、明三足風字硯、明許玄祐評註善本《李太白全集》1套10冊25卷等,均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此外,館藏中還擁有較多數量的古字畫,多為明、清和近代的一些書畫名家的精品,其中包括明代宋旭的“赤壁夜遊”立軸、陳道復的“蒼藤白鷺圖”、清代諸升的“山麓深春”立軸、幹旌的“竹蘭圖軸”、鄭板橋的“墨竹”、吳大激的“呼龍耕煙種瑤草,招鶴下雲瞑古松”對聯、弘仁的“黃山山水”立軸、胡錫理的“貴妃醉酒圖”、蕭雲從的“黃山山水圖”、劉墉的書法立軸“自題詩”、康有為的“福地陽睛合,仙都日月開”對聯等。 [2] 
藏品

李白紀念館藏品保護

李白紀念館自成立以來,一貫將藏品的安全、保護置於重中之重的位置,20世紀90年代初,就建有獨立的文物庫房,夜間有專業的安保人員值班,配備空調、除濕器等硬件設施,對庫房的温濕度進行調控,建立了規範的庫房管理制度一《庫房安全保障制度》、《庫房保管工作人員崗位職責》、《藏品出入庫管理制度》、《入庫人員登記表》等,這些措施有效的保護了藏品,確保了文物庫房安全。2010年6月,根據馬鞍山市政府的統一安排,全市各文博單位在擁有庫房藏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基礎上,藏晶移交新建成的、保管條件更優越的市博物館庫房寄存代管,館藏2800餘件藏品悉數入庫市博物館,市博物館的庫房管理與紀念館的賬目檔案管理兩相協調,互為配合,藏品管理進入一個新時期。 [2] 

李白紀念館文化活動

李白紀念館宣傳教育

李白紀念館作為省級文保單位(目前正在申報國寶單位)、重要的文化“窗口”部門,紀念館在不斷優化參觀環境,提升接待水平的同時,積極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宣教功能,向市教育部門發出“致馬鞍山市中小學生一封信”倡議“李白詩文誦讀活動”;積極參與馬鞍山市文物部門組織的國際博物館日和中國文化遺產日的文物法規宣傳和文物知識普及活動,通過省、市媒體開闢專題、專版,對該館的文化建設、修繕工程等重要事項進行多方位的介紹宣傳,同時,該館還藉助採石風景區(行政主管部門)網站的景區簡介、景區新聞、李白與林散之、人文景觀等頁面,積極進行網上宣傳。 [2] 

李白紀念館學術研究

李白紀念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開展業務研究工作,以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動,帶動本館職工的學習熱情,文史研究工作不斷深入,擇要如下:
1、館組織出版發行的圖書,1992年出版發行《李白》畫冊(國際展望出版社),2007年出版《李白紀念館館藏書畫藏品集》(廣陵書社)、2011年出版《太白樓楹聯集》(黃山書社)。
2、個人發表的著作、文章張成德、李子龍《採石磯攬勝》(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6);李子龍《採石話源》(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6);李子龍《關於汪倫其人》(《李白學刊》1989年第2輯)李子龍《李白新安之遊質;疑》(《李白學刊》1989年第1輯);楊玉山《歷史人物紀念館陳列探討》(《東南文化》2005年第3期);楊玉山《李白與謝眺》(《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楊玉山《釋讀杜甫《飲中八仙歌)》(《華夏星火》2005年第2期);楊玉山《李白(夜泊牛豬懷古〉賞析》(《華夏星火》2005年第3期);劉明華《漫談彭玉麟與梅花碑》(《安徽經濟報》,2008.9.9);劉明華《關於博物館講解工作的認識和思考》,《安徽經濟報》2008.9.19;劉明華《探尋細節的精彩》(《馬鞍山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彙編》,2011.7);周葉鳳《螺山有幸伴散翁》(《美術教育研究》2010年第9期);《盛世文化熔鑄一從唐鏡的發展看唐代社會文化現象》(《文教資料》,2010年第九期)。 [2] 

李白紀念館交流合作

李白紀念館建館以來,一直秉持傳承李白文化的建館宗旨,積極參與行業內的交流與合作,1985年8月,馬鞍山市李白研究會在館舉行了“中日李白詩詞研討會”;1987年11月,該館與馬鞍山市李白研究會聯合舉辦了“李白逝世1225週年祭典暨中國李白學會成立大會1991年7月,中國李白研究會與館再度合作舉辦了“中國首屆李白國際學術討論會”。
此外,自1989年開始,每年重陽節,馬鞍山市國際吟詩節(2005年起,馬鞍山國際吟詩節過渡到馬鞍山中國李白詩歌節),均在該館吟詩台成功舉辦。與此同時,該館還十分重視館際間的業務交流活動,先後與四川江油李白紀念館、湖北安陸李白紀念館互訪,進行業務上的溝通與學術上的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以上諸項活動,以文會友,加強了外向型聯繫,提高了業務水平,促進了該館文博事業的順利發展。 [2] 

李白紀念館所獲榮譽

1956年11月22日,李白紀念館太白樓被列為安徽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10年,李白紀念館《李白文化藝術展》榮獲首屆安徽省博物館陳列展優秀獎。 [2] 

李白紀念館機構設置

  • 歷任館長
王文生(1972年9月~1984年12月);李子龍(1985年1月~1993年5月);楊玉山(1993年6月~1998年10月副館長主持工作);楊玉山(1998年10月~2008年2月);劉明華(2008年3月副館長主持工作)。
  • 單位性質
李白紀念館是全民所有事業單位。
  • 經費來源
李白紀念館經費來源於市財政差額撥付。
  • 機構設置
李白紀念館設有館長、副館長、羣工部、宣教部、保衞部、辦公室。
  • 人員編制
李白紀念館有職工12人,本科2人,大專7人,專業技術人員8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2人,高級工5人,中級工1人,臨時聘用人員3人。
  • 觀眾接待
李白紀念館年均接待觀眾33萬人次。 [2] 

李白紀念館相關歷史

太白樓位於採石磯翠螺山南麓,依山臨江,高18米。樓分3層,磚術結構,建築面積684.99平方米。據康熙十二年《太平府志》和康熙二十二年的《江南通志》記載,始建於唐,復建於明。清乾隆十五年的《當塗縣志》記載,太白樓始建於唐元和年間(806年~820年),原名謫仙樓。宋、元時期均有修繕。明代正統五年(1440年)工部右侍郎周忱巡視江南時,命廣濟寺僧修惠在寺前建清風亭的同時,在亭前建謫仙樓,樓上供奉李白像讓人瞻仰。明萬曆九年,御史張一鯤巡按江南,至姑孰,見採石山謫仙樓“不治則荒”,乃命太平知府主計,當塗縣令楊維誠主持鳩工庀材,重修謫仙樓。是年七月,重修工程告竣。康熙元年(1662年),太平知府胡季贏倡募於採石山謫仙樓故址重建此樓,並請御史江南糧道周亮工易名“太白樓”,又將採石神霄宮內的李白祠移到樓後重建,稱唐李公青蓮祠,遂開樓、祠合壁的規制。
清康熙二年到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的150餘年間,採石太白樓義先後兩次重修,後毀於兵燹。據《當塗縣志》記載,光緒元年,兵部侍郎彭玉麟、直隸總督李鴻章、安徽巡撫裕祿捐資重建太白樓、李白祠,仍按舊制,樓祠合璧,並塑李白像於其中。光緒三年(1877年)四月,重建工程告竣,馬鞍山市政府經省文物局批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修舊如舊的原則,分別於1958年、1979年、2008年對太白樓進行了三次大修,規制仍然依光緒三年未變。太白樓飛檐重閣,歇山屋面,雕樑畫棟,簡瓦滴水,造型古樸典雅,挺拔壯觀。
1964年5月5日,郭沫若興致勃勃地遊覽採石磯,參觀太白樓,並即興揮毫寫下“我來採石磯,徐登太白樓。吾蜀李青蓮,舉杯猶在手。遇對江心洲,似思大麴酒。贈君三百鬥,成詩三萬首。紅旗遍地紅,光輝彌宇宙。” [2] 
李白塑像 李白塑像

李白紀念館參觀信息

  • 場館地址
李白紀念館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採石唐賢街1號一採石風景區內。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11月~2月8:30-16:50; 3月~4月8:30-17:20; 5月~10月,8:30- 17:50)。
票價
採石風景區統一售票, 票價80元。 [2] 
  • 交通路線
自駕路線:南京站——龍蟠路——內環東線——滬蓉高速——寧蕪高速——慈湖河路——寧蕪公路——唐賢街——唐賢路——李白紀念館。
參考資料
  • 1.    李白紀念館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1-12-16]
  • 2.    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博物館志.重慶卷·西藏卷·安徽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12:26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