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壁

鎖定
李壁(1159年-1222年),字季章,號雁湖居士,又號石林,眉州丹稜(今屬四川)人,著名史學家李燾之子。南宋官員,詞人。 [2] 
李璧少年時就很穎悟傑出,每天背誦一萬多字,文辭精當廣博,周必大看見他的文章,驚奇地説:“這是被貶下的仙人啊。” [3]  南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李壁中進士,歷任官秘書省正字,著作佐郎兼刑部郎,權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開禧元年(1205年),充賀金生辰使,還言兵未可輕動。 [2]  開禧二年(1206年),為韓侂冑起草出師詔書,進權禮部尚書,拜參知政事。 [3]  韓侂冑北伐失敗,史彌遠謀誅侂胄。韓侂冑被殺死後,李壁兼同知樞密院事,後為御史劾罷。嘉定三年(1210年),復除端明殿學士,知遂寧府,平定當地潰兵。嘉定十五年(1222年),李壁卒,年六十四。 [2] 
李壁嗜學如渴,熟於典章制度,能文工詩。《四朝聞見錄》載其《使北作》一首:“天連海岱壓中州,暖翠浮嵐夜不收。如此河山落人手,西風殘照懶回頭。”頗能反映南宋士人愛國情緒。有《雁湖集》一百卷,已佚。 [2]  今傳其《中興戰功錄》《王荊公詩注》。《全宋詞》自《永樂大典》輯存其詞10首。 [3] 
季章
石林,雁湖居士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出生地
眉州丹稜
出生日期
1158年
逝世日期
1222年
主要成就
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
主要作品
雁湖集
中興奏議
清塵錄
中興戰功錄
臨汝閒書
本    名
李璧

李壁人物簡介

李壁仕至禮部尚書、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端明殿學士、賜資政殿學士。 李壁少聰穎,日誦萬餘言,詞精練,文采飛揚,宰相周必大見其文,大為驚異,“謫仙李白之才也”,即召為秘書省正字,寧宗初升遷著作郎,權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開禧初年奉旨出使金國,大義凜然,慷慨陳辭,不辱民族氣節,令金人歎服。次年,彈劾奸臣秦檜,討伐金國奏章被皇上獲准,進階權禮部尚書,後任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
《李壁箋註·王荊公詩箋註五十卷補遺一卷》 《李壁箋註·王荊公詩箋註五十卷補遺一卷》
李壁一生雖然長期肩負中樞和地方軍政重任,卻嗜學如飢渴,羣經百家之書無所不讀,熟知歷朝典章制度,為文雋逸。不僅在當時是政壇顯要,他的大量文學、史學、政論著作也享譽千秋。一生著述近千卷,如《雁湖集》、《中興奏議》、《清塵錄》、《中興戰功錄》、《臨汝閒書》、《內外製》、《援毫錄》等。他還為大詩人王安石詩集作箋疏,有《王荊公詩注》50卷,其引證廣博,箋註詳備,是宋人注宋詩的範本。《宋史·李璧傳》稱:“璧父﹝李燾﹞與弟埴﹝李埴﹞蜀人比之三蘇”。今人方氏國佐﹝方國佐﹞有聯曰:著書千卷,言精意博,宰相(周必大)驚呼“謫仙才”;誓血國仇,瀝膽披肝,金人嘆佩“蘇武節”。

李壁史籍記載

《宋史》卷398·列傳第一百五十七·李璧傳
李璧字季章,眉之丹稜人。父燾,典國史。壁少英悟(穎悟,聰明,思路敏捷),日誦萬餘言,屬辭(指詩文或撰寫詩文)精博,周必大見其文,異之曰:“此謫仙(指李白)才也。”孝宗嘗問燾:“卿諸子孰可用?”燾以璧對。以父任入官,後登進士第。召試,為正字。
寧宗即位,徙著作佐郎兼刑部郎、權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時韓侂冑專國,建議恢復,宰相陳自強請以侂胄平章國事(地位高於宰相,以示尊寵),遂召璧草制,同禮部尚書蕭達討論典禮,命侂胄三日一朝,序班丞相上。
(開禧元年六月己亥)璧受命使金,行次(指旅途暫居的處所;或指行旅到達)揚州,忠義人朱裕挾宋師襲漣水,金人憤甚,璧乞梟裕首境上,詔從其請。璧至燕,與金人言,披露肝膽,金人之疑頓釋。璧歸,侂胄用師意方鋭,璧言:“進取之機,當重發而必至,毋輕出而苟沮。”既而陳景俊使北還,贊舉兵甚力,錢象祖以沮兵議忤侂胄得罪貶。璧論襄陽形勢,深以腹心為憂,欲待敵先發,然後應之,侂胄意不懌(不悦,不歡愉),於是四川、荊、淮各建宣撫而師出矣。
璧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檜首倡和議,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復開於臣子之口。今廟謀(猶廟算,兵略)未定,士氣積衰,苟非激昂,曷克(曷:文言疑問詞,為什麼;克:能夠)丕應(很好地應和)。臣愚以為宜亟貶秦檜,示天下以仇恥必復之志,則宏綱舉而國論明,流俗變而人心一,君臣上下奮勵振作,拯潰民於殘虐,湔(jiān,洗滌)祖宗之宿憤。在今日舉而措之,無難矣。”疏奏,秦檜坐追王爵。議者謂璧不論檜之無君而但指其主和,其言雖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
初,侂胄召葉適直學士院,草出師詔,適不從,乃以屬璧,由是進權禮部尚書。侂胄既喪師,始覺為蘇師旦所誤,一夕招璧飲,酒酣,及師旦事,璧微擿(tī,挑出,挑剔)其過,覘(chān,窺探,偵察)侂胄意向,乃極言:“師旦怙勢招權,使明公負謗,非竄謫(貶官放逐)此人,不足以謝天下。”師旦坐貶官。璧又言:“郭倬、李汝翼僨軍(使軍隊覆敗)誤國之罪,宜誅之以謝淮民。”拜參知政事。(開禧二年七月癸卯,以張巖知樞密院事,禮部尚書李壁參知政事。)
郭倬、李汝翼兵敗宿州:開禧二年(1206)五月,宋下詔伐金後,金派兵固守宿州(今安徽宿縣)。宋馬軍司統制田俊邁率眾往襲失敗,池州(今安徽貴池)副都統郭倬、主管軍馬行司公事李汝翼率兵五萬前來助戰,包圍宿州城,但力攻不下。此時正值大雨,宋軍勞倦。金將納蘭邦烈遣騎二百突擊宋軍背部,宋軍亂而潰退。金軍圍追,郭倬以把田俊邁交給金人作為條件,得以逃脱。後來事露,郭倬被宋廷處死。
金遣使來,微示欲和意,丘崈(同“崇”)以聞,璧貽崈書,俾遣小使致書金帥求成,金帥報書以用兵首謀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復以和為意。璧言:“張浚以討賊復仇為己任,隆興之初,事勢未集,亦權宜就和。苟利社稷,固難執一。”侂胄不聽,以張巖代崈,璧力爭,言丘崈素有人望,侂胄變色曰:“方今天下獨有一丘崈邪!”
吳曦叛(1207年),據蜀稱王,楊巨源、安丙誅之。事聞,璧議須用重臣宣撫,薦制置使楊輔為宣撫使,而使安丙輔之。丙殺楊巨源,輔恐召變,以書舉劉甲自代,侂胄疑輔避事,璧曰:“孝宗聞吳璘病,亟詔汪應辰權宣撫使職事,蜀賴以安,此故事也。”於是命甲權宣撫使。
圖1 李壁墓 圖1 李壁墓
方信孺使北歸,言金人慾縛送侂胄,故侂胄忿甚,用兵之意益急。璧方與共政,或勸其速去,毋與侂胄分禍,璧曰:“嘻,國病矣,我去誰適謀此?”會禮部侍郎史彌遠謀誅侂胄,以密旨告璧及錢象祖,象祖欲奏審,璧言事留恐泄,侂胄迄誅,璧兼同知樞密院事。御史葉時論璧反覆詭譎,削三秩,謫居撫州(江西撫州市)。後輔臣言誅侂胄事,璧實預聞,乃令自便。復官提舉洞霄宮,久之,復以御史奏削三秩,罷祠。(十一月以錢象祖兼知樞密院事,李壁兼同知樞密院事。奪李壁三官、撫州居住。)
越四年,復除端明殿學士、知遂寧府,未至,而潰兵張福入益昌(今四川廣元市元壩區昭化鎮),戕王人,略閬(閬中)剽果(南充),至遂寧,璧傳檄諭之,福等讀檄泣下,約解甲降。會官軍至挑賊,賊忿,盡燔(fán,焚燒)其城,顧府治曰:“李公旦夕來居,此其勿毀。”璧馳書大將張威,使調嘉定黎雅砦丁、牌手來會戰,威夜遣人叩門,來言曰:“賊壘堅不可破,將選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璧曰:“審爾(果真如此),必多殺士卒,盍先斷賊汲路與糧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以長圍法授之,威用其謀,賊遂平。
璧尋引疾奉祠。嘉定十五年(1222)六月卒,進資政殿學士致仕,諡文懿。圖1是位於丹稜縣楊場鎮境內九龍山丞相灣的李壁墓。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