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瑝

鎖定
李瑝(725年-774年11月12日),本名李沔,字嗣衝,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其父為唐玄宗李隆基、母為盧賢妃。 [1] 
開元十三年,冊封信王,授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信州刺史。 [1]  大曆九年(774年),去世,享年五十歲,追贈太傅 [2] 
本    名
李瑝
別    名
李沔
嗣衝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長安
出生日期
725年
逝世日期
774年
主要成就
唐玄宗李隆基之子
官    職
開府儀同三司 上柱國 信州刺史
爵    位
信王
封    贈
太傅

李瑝人物生平

李瑝,初名李沔。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冊封信王。同年七月,授開府儀同三司,改名李瑝。 [1] 
唐代宗大曆九年十月,去世,春秋五十。十一月庚申,葬於細柳原。
《新唐書 列傳第七 十一宗諸子》 [1] 

李瑝親屬成員

父親:唐玄宗李隆基
母親:盧賢妃,范陽盧氏。
兒子:李佟,太常卿同正員、新安郡王;李倜,光祿卿同正員、晉陵郡王。

李瑝墓誌銘

《唐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贈太傅信王墓誌銘》 [2] 
昔周以仁厚達化,睦於宗戚,而周武王之弟,有國者三,無官者五。漢家雖皇子畢王,而猶各守疆土,不在京師。我唐以孝理萬國,周親並建。至高宗儀制益重,寵以留邸,罪其歸藩。大第連乎北宮,高台接乎雙闕。今舊典不易,特恩有加,所以廣親親之道,洽骨肉之愛也。王諱皇,字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第某子也,母曰盧賢妃。性與其貞,氣合於純。君親之際止於孝,伯仲之間止於弟。重以師傅之教,資其賢淑之能,實大雅之明哲,高陽之恭懿也。在開元時,則帝子之寵,紫殿温清,彤庭趨拜,鳳姿秀髮,麟趾光華,祚於海邦,藩我王室。
至德時,則皇弟之貴駟馬之迎,深於友愛。三雍之獻,益用親禮。故《詩》有行葦勿踐,所以昭忠厚也。我皇既受命,則叔父之尊,安平(劉德)望高,淮南(劉長)屬長。其朝會也,不在贊拜之列;其宴私了,特加壽觴之敬。故《書》有分玉展親,所以美敦敍也。至於緣池朱閣,素月清風,兄弟俱來,子孫列侍。偃蹇叢桂,淹留芳草,內饔分膳,賜藥在庭。杳然蓬瀛之外,自適天人之樂,斯非聖君尊寵之所尚,賢王福履之所宜也。以大曆九年十月庚午,寢疾,薨於上京,春秋五十。皇帝設位哀慟,輟朝三日。乃命中貴人襄,事於內邸;宗室屬籍,哭於外次。既殯,又詔司儀備物,典策追諡,命太傅光祿勳持節弔祭,京兆尹監護喪事,以其年十一月庚申,葬於細柳原。妃范陽盧氏焉。禮也。嗣子某郡王、某官、某乙等,孝極其至,喪如不勝。故事藩王墓銘,別詔論誤,微臣惶恐,謹而志之。詞曰:
玉瓚黃流,文祖(李世民)受命。金璽緣綬,賢王分慶。惟此賢王,令德孝恭。尊事天子,翼翼邕邕。天子敬異,優其惕與。大輅之服,玄袞及黼。如何不永,誰察誰補?葬我叔父,於渭之傍。曉下蘭坂,夕臨芷陽。百官會送,五校啓行。鼓吹悽咽,郊原淒涼。御津門外,遠睇連岡。懷德增慟,回輿更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