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潛夫

鎖定
李潛夫,字行道,一作行甫,絳州(今山西新絳)人。生卒年不詳。 [1] 
中文名
李潛夫
職    業
文學家
出生地
山西新絳
代表作品
《包待制智勘灰闌記》

李潛夫簡介

李潛夫,當時絳州治所在今新絳縣東北,屬晉寧路(即平陽),李潛夫為元曲平陽七大家之一。賈仲明著的《錄鬼薄》中,稱他為“絳州高隱”。他一生未仕,隱居鄉間。整天掩門讀書寫作,寄情於青山綠水,過着恬淡清苦的生活。他精心編寫的雜劇《包待制智勘灰闌記》被選入《世界戲劇》一書。由英國倫敦阿普爾頓出版公司出版。德國現代戲劇家布萊希特的《高加索灰闌記》即根據李潛夫原作改編而成。

李潛夫生平

李潛夫 李潛夫
《錄鬼簿》賈仲明輓詞中,稱他過着“括(恬)淡虀鹽”的隱居生活。所作《包待制智勘灰闌記》,存《元曲選》本。《灰闌記》描寫包拯斷獄的故事,戲劇性很強。富翁馬均卿娶妾張海棠,生有一子。馬妻與姦夫合謀,毒殺親夫,反誣海棠,並欲奪取其子為己子。海棠被判死罪。後來,包拯推詳案情,知有冤弊,便親自鞫問。用石灰在小兒周圍畫一圓圈,令馬妻和海棠對拽,誰能拽出孩兒,就是親生母親。海棠恐怕傷害了兒子,不忍使力;馬妻卻悍然不顧,將兒強行拉出。包拯由此斷定小兒為海棠親生,並昭雪了她的冤枉。這戲表現決疑斷獄,頗合情理,突出了包公明斷是非的智慧。作品對倚強凌弱、欺詐澆薄的社會風氣以及吏治的黑暗,也作了揭露。這類審判二母奪一子的公案故事,在古代印度希臘羅馬等國家也有流傳,《舊約全書》裏所羅門判案的故事,與“灰闌拉子”也很相近。

李潛夫外文譯本書目

E.範德費爾選譯的《灰闌記》(The Chalk Circle),收在B.H. 克拉克編輯的《世界戲劇》(World Drama)一書,1933年由倫敦阿普爾頓公司出版。  J.拉弗根據A. 亨施克的德文本轉譯的《灰闌記》 (The Circle of Chalk),1929年由倫敦海涅曼出版社出版。  F. 休姆根據朱利安的法文本轉譯的《灰闌記》 (The Story of the Circle of Chalk) ,1954年由倫敦羅代爾出版社出版。 法文  S.朱利安(漢名儒蓮)翻譯的《灰闌記》(Hoei Lan Ki,oul’histoire du cercle decraie,drame en prose et en vers),1832年 由倫敦東方翻譯基金會出版。 德文  J.L.克萊因譯著的《戲劇史》(Geschichtedes Drama’s)一書,有《灰闌記》的摘譯和評論介紹文字,1866年由萊比錫魏格爾出版社出版。  R. 戈特沙爾編著的《中國戲劇》 (Das Theater und Drama der Chinesen)一書,引有朱利安《灰闌記》的摘譯文,1887年由佈雷斯勞(今波蘭弗羅茨瓦夫)特雷文特出版社出版。  A.E.W.達豐塞薩翻譯的《灰闌記》(Der Kreide Kreis)全譯本,1876年由萊比錫雷克 拉姆出版社出版。  克拉本德翻譯的《灰闌記》(Der Kreidekreis)全譯本,1925年由柏林施佩特出版社出版。  A.福克翻譯的《灰闌記》(Der Kreidekreis),1927年由萊比錫雷克拉姆出版社出版。  J.京特翻譯的《灰闌記,中國六幕戲劇》(Der Krei-dekreis, ein Spiel in sechs Bildern nach dem Chinesischen) ,1942年由波茨坦呂滕和勒寧出版社出版,1953年由斯圖加特雷克拉姆出版社再版。  H. 施勒特曼翻譯的 《灰闌記: 李行道戲劇》 (Der Kreidekreis: ein Laienspiel nach LiHsing-Tao) ,1955年由慕尼黑赫夫靈出版社出版。  另,德國著名劇作家B.布萊希特的《高加索灰闌記》(Der Kaukasische Kreidekreis), 是根據《灰闌記》改編的。1948年在美國諾斯菲爾德用英語首次上演,劇本於1949年在柏林出版,1955年經修改後在德國上演。
參考資料
  • 1.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 山西卷,中國ISBN中心出版社,2000.07,第6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