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漢生

(廣東省西江航道局封開航道分局航標員)

鎖定
李漢生,廣東省西江航道局廣東省封開航道分局航標員。
中文名
李漢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廣東省
職    業
西江航道局廣東省封開航道分局航標員
主要成就
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光榮稱號

李漢生人物經歷

李漢生是西江航道一名普通航標工人,自1970年開始,便40年如一日守望西江––守淺灘、護航標、測河牀、戰洪水、引航船,迎來送往,平凡得就像西江一盞默默發光的標燈。李漢生所在的西江航道是國家水上交通規劃項目“兩橫一縱兩網”中的重要“一橫”,是滇、黔、桂西南地區東向出海的咽喉要地,每天過往船舶達600至800艘次。該航區屬山區航道,淺灘多、石壩多、礁石多,水位落差大,聞名的“西江四灘”(界首、蟠龍、新灘、都樂)就在這裏。枯水期沙淤石裸,船舶經此往往會擱淺塞航;洪水期暴漲暴落,錨斷標移時有發生。李漢生和工友們就是在40個枯水與洪水的輪換週期中,繪就一幅“西江活地圖”。 在李漢生守望的西江航道,每年都有着“河東河西”的變化。豐水期洪水沖刷砂底河牀,或者裹攜障礙物沉落河牀,許多河段河漕發生變化,要弄清這些變化,首先得通過人工探測。李漢生和工友們探測的方法,就是用兩船在江的兩岸同向而駛,之間搭一根繩,遇到障礙便停下進一步探測,然後將可疑的信息彙總後再憑藉現代儀器進一步掃測核定。這個活兒除了需要經驗外,還很累人。
提供一手準確的信息得憑經驗,要結合枯水、豐水、水位規律等多個因素才能作出判斷。例如,要經常根據天氣、水位的變化情況,隨時出航對航標進行現場管理,確保標位準確,並根據水情、河牀演變情況及時調整標誌配布,力求使航標配布達到安全、經濟、合理的要求。僅有這些又不夠,還得結合每條船的裝載量,目測每條船的裝載線。有時候安全水位通知下去了,可有些船老大為能多裝幾十噸貨,往往要超過通航標準,所以得時時守着。李漢生算是一條熱情的西江漢子,待人如此,待工作也如此。他雖為廣東航標工,但服務的絕大部分是廣西籍船舶。守灘是一項枯燥辛苦而需要耐心的活兒,枯燥辛苦是因為它需要24小時地守在淺灘處,時時提醒過往船舶。守灘地方往往山高林密,荒蕪人煙,吃的是自帶的醃肉、鹹菜,喝的是西江水,聽到則是鳥鳴濤聲。許多個除夕夜,他只能通過手機向親人問候。守灘需要耐心主要是針對船老大們的勸導和“監督”。李漢生所在的江口航道站轄區航道是廣西船舶從西江到廣東的“大門”,也是廣西船舶沿西江進入廣東的第一站。可有些船老大並不是那麼聽從遵守,於是強行通過,結果造成擱淺。

李漢生獲得榮譽

在他的影響下,封開航道分局屢獲榮譽,該局下轄江口航道站先後被授予“全國航道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水運系統安全優秀班組”、“全國工人先鋒號”、“全省交通系統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廣東省航道系統文明集體”、“全省航道系統文明示範窗口”、“肇慶市交通系統文明示範窗口”等稱號。他本人也於2009年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授予“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工作者”,201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光榮稱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