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漁美學心解

鎖定
《李漁美學心解》是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書瀛。
中文名
李漁美學心解
作    者
杜書瀛
出版時間
2010年12月1日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頁    數
318 頁 [2] 
字    數
319.0千字 [2] 
ISBN
9787500493587
開    本
16 開
裝    幀
膠版紙
紙    張
膠版紙
版    次
1
字    數
319000

李漁美學心解內容簡介

作者對李漁美學作出一些新判斷,提出一些新觀點:強調《閒情偶’寄》是一部“美學小百科”。.指出李漁是“中國古代日常生活美學大師”,其論美食、論花木、論器玩、論修容(化妝)、論頤養等等,觀點新穎而精闢,在中國古代無人過其右,堪稱“第一把手”。
對學界以往很少論述的李漁詩詞類學(主要是其《窺詞管見》)進行詳細論述,指出“《窺詞管見》較之前輩論著,有所發展、有所創造、有所深入、。具有更強的理論性和系統性;在他同時代的許多詞話中,《窺詞管見》也是理論色彩比較濃厚、系統性比較強的作品”。
強調李漁曲論的突破性貢獻在於張揚和推進兩個“轉變”:從抒情中心向敍事中心轉變;從案頭性向舞台性轉變。
強調《閒情偶寄》是中國古典園林美學的一部標誌性著作,倡導“不拘成見”、“出自己裁”,重視藝術意境和韻味,提倡虛實結合、時空渾然一體,揭示“借景”的意義等,在今天仍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1] 

李漁美學心解作者簡介

杜書瀛,山東省寧津縣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199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過為博士生導師,曾長期任《文學評論》編委,文藝理論研究室主任,文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數次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成果二等獎、文學研究所一等獎、首屆中國文學獎、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成果一等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學術著作《文學原理——創作論》(人民文學出版社),《從詩文評到文藝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價值美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李漁美學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李漁美學心解》(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閒情偶寄》注評(中華書局)等;傳記文學《李漁傳》(作家出版社);散文《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我的學術生涯》(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坐在汽車上看美國》(作家出版社)等。主編《中國20世紀文藝學學術史》(上海文藝出版社),《文藝美學原理》(社科文獻出版社)。《翻譯滑稽和笑的問題》(遼寧教育出版社)。 [2] 

李漁美學心解圖書目錄

李漁美學的個性解讀
序篇 鳥瞰李漁
《閒情偶寄》:一部美學小百科
閒情閒事與雜家魅力
須特別重視李漁戲曲美學的突破性貢獻
略窺李漁的世界觀
李漁美學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餘論:“性靈”小品的傳統
第一章 戲曲篇
笠翁曲論:一個時代的高峯
“登場之道”
若論“優人搬弄”,李漁在金聖嘆之上
傳奇之本性:既“虛”又“實”
表現“人情物理”
“情真則文至矣”
説文德
説神思
説“結構”
立主腦與減頭緒
密針線
中西戲劇結構之比較
脱窠臼,倡尖新
“把我掰碎了成你”
“能於淺處見才,方是文章高手”
“機趣”:智慧的笑
“繁”與“簡”
説“務頭”
“説何人,肖何人”
“戲曲”中之“賓白”
戴着鐐銬的跳舞
殘忍的美
“有口”與“無口”,“死音”與“活曲”
科諢非小道
中西音樂:一個外行人的外行話
導演藝術:二度創作
“取材”與“正音”
文化
第二章 園林篇
題記
李漁稱“置造園亭”乃其“絕技”之一
貴在獨創
因地制宜
組織空間 創造空間
窗欄:李漁與宗白華之比較
牆壁
借景
“磊石成山”別是一種學問
從石壁之妙説到園林山石的多樣化審美形態
園林與楹聯
器玩和日常用品之美
第三章 詩詞篇
?四章 服飾篇
第五章 儀容篇
第六章 飲饌篇
第七章 花木篇
第八章 頤養篇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