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清臨

鎖定
李清臨,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1] 
中文名
李清臨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 
職    業
教師 [1] 
性    別
職    稱
副教授

李清臨教育經歷

1994年-1998年,山東農業大學,本科;
1998年-2001年,安徽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
2001年-200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博士研究生;
2004年7月-2007年11月,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講師;
2007年12月-2012年4月,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2年4月-2013年4月,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校區人類學系,訪問學者;
2013年4月至今,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 

李清臨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考古(文物的工藝技術與產地研究)。擅長文物科技分析尤其是古陶瓷、玻璃等的工藝技術與產地研究,並在自然科學與考古學的交叉研究方面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果。 [1] 

李清臨承擔課程

《田野考古基礎—考古測量》、《科技考古概論》、《古陶瓷工藝學》。 [1] 

李清臨主要科研項目

“湖北巴東舊縣坪遺址出土遺物的工藝與產地研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08QNXM15),2008.06-2010.06,主持;
“古代鈞窯瓷器的工藝技術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70後計劃項目)(112275967),2010.08-2012.08,主持;
“五代、北宋時期的耀州窯對汝窯制瓷工藝的影響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1jyte122),2011.04-2013.04,主持;
“古代長江中游社會變遷研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70後”學者學術團隊建設計劃項目,2010.06-2012.12,30萬,參加;
“兩湖地區的古代陶瓷窯爐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2jyte573),2012.02-2014.01,主持。 [1] 

李清臨論文和專著

1、《微量元素示蹤古代青銅器銅礦料來源的可行性》,《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4,16(3);
2、《微量元素示蹤法在古代青銅器銅礦料來源研究中的應用》,《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5,25(1);
3、《微量元素示蹤法在青銅器銅料來源研究中的應用與進展》,《江漢考古》,2007(2);
4、《科技考古學概述》,《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60(5);
5、《二里頭文化研究的新視角——從青銅器的鉛同位素比值看二里頭四期的文化性質》,《江漢考古》,2007(4);
6、《中國古代玻璃與琉璃名實問題芻議》,《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63(5);
7、《古陶產地研究的現狀與展望》,《華夏考古》,2011(1);
8、《安陽殷墟出土陶水管的工藝與技術研究》,《江漢考古》,2011(2);
9、《河南禹縣陽翟遺址出土古玻璃的科學分析》,《考古與文物》,2011(4);
10、《化學成份在鈞瓷胎釉反應層中分佈模式的線掃描分析》,《化學學報》,2011,69(8);
11、《一批金元時期古玻璃的EDXRF探針無損分析》,《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1,31(7);
12、《一件戰國琉璃環的EDXRF無損分析》,《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1,31(12);
13、《基於EDXRF線掃描分析的古鈞瓷工藝研究》,《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2,58(1);
14、《鄭州商城遺址出土商代陶板瓦的工藝研究》,《建築材料學報》,2012,15(4);
15、《高校考古專業中自然科學課程的建設問題探討》,《中國大學教學》,2012(8);
16、《中國古代釉砂和玻砂淺議》,《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5);
17、《秦漢時期磚瓦窯研究》,《考古與文物》,2014(2);
18、《隋唐時期磚瓦窯研究》,《江漢考古》,2015(1):
19、《周代磚瓦窯爐技術及相關問題研究》,《中原文物》,2015(1);
20、《商周時期原始瓷的產地研究再思考》,《華夏考古》,2015(4);
21、《中國古代磚瓦生產中“澆水轉釉”技術的起源與發展》,《考古與文物》,2016(1);
22、《中國古代陶瓷窯爐分類淺議》,《江漢考古》,2017(6)。 [1] 

李清臨獲獎情況

2017-2018學年本科優秀教學業績獎、2018-2019年度査全性教授1977獎教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