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海超

(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鎖定
李海超,男,1987年生,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新時代中華傳統美德研究基地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儒家情感哲學、儒家心靈(心性)哲學、中國傳統道德哲學。
中文名
李海超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87年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儒家哲學,中國傳統道德哲學
學術代表作
《心靈的修養——一種情感本源的心靈儒學》
性    別
任職院校
南京大學

李海超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儒家情感哲學,儒家心靈(心性)哲學,中國傳統道德哲學 [1] 

李海超發表論文

心性儒學道德修養論反思,《吉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
論陽明學的“良知自然觀”,《倫理學研究》,2019年第4期。(第一作者)
儒家外推私德問題再檢討,《哲學與文化》,2019年第7期。
藝術化人生的魅惑——中國近百年來之美育觀反思,《天府新論》,2019年第1期。
超越“超絕的心靈學”——探索儒家心靈哲學開展的新路徑,《雲南社會科學》,2018年第6期。
個體主體性的虛顯:儒家現代化受限的根源,《南京社會科學》,2018年第11期。(第一作者)
情感如何既生成又見證德性,《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
儒家文化依誰而在:我還是我們?《中國文化論衡》2018年第1期。
“心靈儒學”導論,收入《人是情感的存在:蒙培元先生80壽辰學術研討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3月。
現代語境下的中國文化與道德——“文化自信”與“道德重塑”學術研討會綜述,《思想理論教育》,2017年第12期。
中國哲學與現代情感哲學——邁克爾·斯洛特教授訪談錄,《當代儒學》(12輯),2017年12月。
陽明心學的真精神:個體自由可能性的敞開,《江淮論壇》2017年第6期。(第一作者)
去生活:生活儒學中的實踐觀念,《當代儒學》第11輯,2017年6月。
接着講”還是“重建”——現當代中國哲學開展方式反思,《貴州社會科學》2015年第11期。
本真而不神秘:儒家本源體驗的特質,《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
關於正義問題的中國理論——評黃玉順《中國正義論的重建》,《當代儒學》第7輯,2015年5月。
維新儒學:儒學的一個現代性版本,收入許嘉璐主編《重寫儒學史》,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
情感觀念比較:生活儒學與情感主義德性倫理學,《江西社會科學》2014年第5期。
先秦儒家對人倫次序的安排——以對夫婦一倫的考察為中心,《孔子研究》2014年第4期。
生活儒學多元開展的可能與必要,《當代儒學》第3輯,2013年1月。
《三昧水懺》的修行觀及其現代意義,《宏德學刊》第3輯,2012年6月。
學術著作:
《陽明心學與儒家現代性觀念的開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12月。
《心靈的修養:一種情感本源的心靈儒學》,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