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求實

鎖定
李求實(1903年-1931年),男,原名李國瑋,湖北武昌人,“左聯五烈士”之一。 [1]  1919年“五四運動”時,參加武漢學生大示威遊行,積極投入惲代英創辦的利羣書社的活動。參與組織領導京漢鐵路“二七”大罷工。1925年與蕭楚女等一起組織河南書店,發行《中國青年》,擴大宣傳,併成立了“河南青年協社”。1927年在共青團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團中央委員,任團中央宣傳部長。1930年3月,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工作,並擔任了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上海辦事處負責人。1931年在上海被捕犧牲。 [2] 
中文名
李求實
別    名
名李國瑋,字北平,筆名李偉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31年
畢業院校
武昌高等商業專科學校肄業
職    業
無產階級革命家
出生地
江夏區金口
代表作品
《湖南善後問題》《爭自由》《小兒的怨語》等
性    別

李求實人物簡介

李求實(1903年-1931年),男,原名李國瑋,字北平,筆名李偉森,文人、報人、共產黨員。1903年8月生於江夏縣金口(今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一個破落的書香門第家庭。
李求實自幼喜愛文藝,早在1922年就在《晨報》、《民國日報》發表譯作。他能文好詩,在河南工作時以詩文抒發革命情懷。
到年底又恢復為《上海報》。交通員先後被敵人捕去十多人,賣報人被捕有幾十人。報紙在夾縫中生存。同志們在他的領導下堅持出版到1930年8月。後來黨中央決定《上海報》同黨的機關報《紅旗》合併為《紅旗日報》,李求實主編《紅旗日報》的副刊《實話報》,還協助全國總工會創辦了《工人日報》。
李求實在辦《上海報》時,又翻譯了《動盪中的新俄農村》,還編輯了《俄國革命畫史》。在當時沒有新聞出版自由的白色恐怖中,秘密刻印、藏匿銅版均有極大的困難,在他努力下,畫冊終於印成了,並巧妙地通過敵人的檢查,發行到工人之中。
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正式成立,李求實在成立大會上見到了魯迅先生,並聆聽了他那有名的講演。在對大會的新聞報道中,文委書記潘漢年為了保守黨的秘密,保護這些幹部的安全,把李求實等我黨重要幹部的名字一律刪去了。
1931年1月18日,李求實在上海“東方旅社”不幸被捕,被押送到龍華警備司令部。 [3] 
1931年2月7日,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秘密活埋於龍華警備司令部空場內。 [3] 

李求實人物經歷

李求實 李求實
李求實,1903年出生。湖北武昌人。原名李國瑋,乳名偉生,筆名李偉森,字北平。
早年經歷
1911年進入武昌高等小學。後考取高等商業專科學校。
1918年參加惲代英領導的“互助社”。 [1] 
1919年五四反帝愛國運動爆發後,參加學生運動,後參加利羣書社。
1920年初到黃破欄山正誼小學教書。9月隨惲代英到皖南宣城第四師範學校附讀。不久到湖北黃岡八斗灣竣新小學任教,以教師身份在農村進行社會改革的試驗。
1921年7月出席早期共產黨組織性質的共存社成立大會。同年秋隨惲代英到四川瀘州聯合師範學校附讀,改名李求實。同年取得武漢大學學籍,並創辦和主編《日日新聞》,以記者身份進行工運宣傳鼓動工作。同年起,在《晨報》、《民國日報》等報刊上發表譯作,翻譯契訶夫等人的小説,並創作進步小説及劇本。
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武漢主辦《日日新聞》。
1922年12月至1923年1月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湖北臨時區執行委員會委員。
1923年參加領導二七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失敗後到江西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工作,任俱樂部文書股股長,並任安源共青團地委委員、宣傳科科長,負責宣傳、教育工作。
1923年8月到南京出席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
1923年冬調上海團中央工作,任《中國青年》編輯,並撰寫大量文章。
1924年7月至8月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農工部代理主任。
1924年夏被派往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1924年10月至1925年1月任中共第四期旅莫支部委員會編輯委員會委員。
1925年1月至4月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莫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訓練部主任。
1925年4月至1925年夏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莫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中國班黨支部委員。
1925年夏回國,在上海團中央工作。同年秋調河南開封工作。
1925年10月至1926年3月任中共豫陝區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豫陝區執行委員會書記、宣傳委員。同時在中州大學任教,參與組織河南書店,團結統一四個青年進步組織,成立河南青年協社。
1926年春回到上海,4月至7月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宣傳部主任,並再次主持《中國青年》的編務。1926年8月調廣州任兩廣團委宣傳部部長。9月創辦並主編《少年先鋒》。
1927年1月經上海赴長沙,任湖南省團委書記。1927年4月赴武漢作為正式代表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時出席共青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27年5月至7月當選為中國共青團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局常務委員、宣傳部部長。1927年5月之前任中國青年週刊主編。7月赴滬安排團中央機關由武漢轉移上海事宜。在上海期間,創辦並主編《飛沙》刊物。1927年8月至1928年7月和1928年7月起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委員。
1927年8月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宣傳部部長。同年8月至9月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蘇省委員會負責人。9月調至廣州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南方局書記。因反對“左”傾盲動主義,1927年11月被共青團中央擴大會議取消共青團中央委員資格,受到留團察看半年的處分。同月回到上海,在革命文藝戰線上從事工作。
1928年夏處分撤銷,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共中央黨報委員會工作,再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部長,並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國共青團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缺席當選為團中央委員。
1929年4月17日《上海報》創刊,李求實是主編,謝覺哉是編輯,秦怡君是交通員。報紙秘密印刷,公開出售。夏天,印刷廠被破壞,報紙改名為《天聲》、《晨光》、《瀘江》,繼續出版。
1930年2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黨報委員會委員。
加入左聯
1930年3月出席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5月至6月參加籌辦並出席在上海舉行的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擔任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駐上海辦事處負責人。8月《上海報》同黨的機關報《紅旗報》合併,負責《紅旗日報》副刊《實話》。
左聯五烈士之一
1931年1月對中共六屆四中全會所通過的決議提出反對意見,遭到黨內“左”傾路線打擊,被扣上右派的帽子。同月中旬因叛徒出賣被捕,月底被轉押至龍華警備區司令部看守所。
1931年2月7日,殷夫柔石胡也頻李偉森馮鏗等五位左翼革命作家被國民黨反動派同時殺害於上海龍華。 [4-5] 
“事實上,他們(即‘左聯五烈士’)並不是在‘左聯’的活動中被捕,也不是以左翼作家的身份被殺的……”朱正在《一個人的吶喊:魯迅1881~1936》(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7年)一書中這樣寫道。這無疑向人們透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6] 
1945年4月中共中央在《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為其平反。 [7]  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著有《革命歌集》、《小品文雜感集》等。

李求實文藝之路

1903年8月,李求實生於武昌一個破落的書香門第家庭。5歲隨父親認字,8歲入武昌高等小學, [5]  14歲高小畢業後即考入武昌高等商業專科學校。
“五四”運動期間,參加武漢學生運動。後棄學,任教於黃陂縣木蘭山正誼小學,繼到湖南從事社會調查,在《湖南》雜誌發表《水口山鉛礦調查記》,介紹該礦的組織、歷史、收支和工人生活情況,並提出改良意見,又發表《湖南學潮之前因後果》一文,支持湖南“驅張”運動。
1920年7月,先後在《東方雜誌》發表《湖南善後問題》、《爭自由》、《自治乎?人治乎?》等文。後來返武昌,參加利羣書社。
1920年11月,隨惲代英安徽宣城第四師範附讀,並協助惲從事革命活動。
1921年7月,到黃岡回龍山浚新小學任教,參與發起成立共存社,任總務股編印幹事。
1921年10月,隨惲代英赴四川瀘縣川南聯合師範學校附讀,再協助其工作。
1922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返武漢參加中共武漢區委工作,主辦《日日新聞》報,宣傳反帝反軍閥。
1922年,李求實就在《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上發表了《小兒的怨語》的詩作。
1923年,《婦女雜誌》先後發表了李求實的兩篇小説《姐姐的屈服》和《除夕》
1923年8月,參加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團中央委員,調上海團中央工作,常在《新建設》雜誌上發表論文。
1924年秋,赴蘇聯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並任團中央駐莫斯科總代表。
1925年回國,在上海團中央參加編輯《中國青年》雜誌,先後發表《評胡適的新花樣》、《驚風駭浪中的英帝國主義》、《我們的功罪—斥醒獅派諸領袖》及《國家主義派的實際行動》等文章。
1926年春赴廣東,任共青團廣東區委宣傳部長,並主編其機關刊物《少年先鋒》雜誌。後調長沙,年共青團湖南省委書記,曾指導開辦各縣團幹訓練班。
1926年,李求實還編了《革命歌集》,共輯有詩歌(配曲譜)15首,其中一部分是他自己創作的。《歌集》對推廣《少年先鋒隊隊歌》等革命歌曲起了很大作用。
1927年5月,在武漢出席共青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團中央委員兼宣傳部長。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抵滬。旋於10月至廣州,任共青團中央南方局書記兼廣東團省委書記,參加廣州起義,後再轉上海。
1929年,調中共中央宣傳部,主編上海地區中共黨組織機關報《上海報》,同時協助創辦上海總工會《工人日報》。
1930年3月,以中共文委領導人身份出席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並參加其領導工作。6月,任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海辦事處書記。8月,參加編輯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
李求實文學活動中的另一重要部分是翻譯外國文學作品。他一生共留下了幾十萬字的譯作。20年代初期,他主要翻譯歐美作家的作品,後期則側重介紹蘇俄文學作品。他曾翻譯過契訶夫的名著《萬卡》(當時譯為《範伽》)。李求實翻譯的《朵思退夫斯基》(今譯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中國文學界較早介紹陀氏的一部文集。他翻譯的美國工人代表蘇俄調查團的調查報告,不僅有助於中國讀者瞭解蘇俄社會,而且成為“報告文學”這一形式的較早引進者之一。

李求實參與革命

1919年,當五四運動的號角在北京首先吹響後,惲代英和包括李求實在內的互助社成員熱烈響應,他們一起書寫傳單到大街上散發,並組織學生上街遊行和集會。李求實帶頭越牆而出,衝破軍警的包圍,參加了武漢學生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
惲代英於1920年與林育南一道創辦利羣書社後,李求實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利羣書社的活動中。9月,李求實跟隨惲代英來到皖南宣城第四師範學校。課餘,李求實等人幫助惲代英將300多名學生組成20多個小組進行活動,他們與學生一起談俄國革命,討論《新青年》的文章。
1921年,在學校召開的“五一”勞動節紀念會上,李求實也隨惲代英登台講演,介紹勞動節的來歷,宣傳“勞工神聖”、工農政權等思想。這引起當地鄉紳的恐懼,他們給學校施壓,不得已,惲代英和李求實等人只能離開學校。他們風餐露宿,鍛鍊身體,磨練意志,進行了半個月的農村社會調查。接着,李求實來到湖北黃崗的林家大灣浚新小學教書,擔任國文課程的教學工作。
1921年7月,惲代英、李求實、林育南等人幾乎同時在浚新小學成立了共存社。共存社的思想基礎同樣源出馬克思主義,其宗旨是:以積極切實的預備,企求階級鬥爭,勞農政治的實際,以達到完滿的人類共存之目的。李求實在社裏當選為編印幹事。共存社成立後不久,李求實再次隨惲代英離開武昌,這次他們去的地方是四川瀘州,與在安徽宣城四師一樣,惲代英依然是作為特聘教員任教於瀘州師範,而李求實則仍然一邊繼續就讀,一邊依舊作為惲代英的得力助手,協助老師開展青年運動。
1922年,李求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後的李求實回到武漢,開始了以筆為武器,以編輯、記者為身份的新的革命生涯。他主辦《日日新聞》,在該刊上連篇累牘發表文章,揭露軍閥混戰的罪行,反映工人的疾苦,介紹工人運動的情況。李求實面對冷酷的現實,心情無比悲憤,先後寫了《除夕》、《姊妹的屈服》兩篇小説,這兩篇處女作都是以他自己的親人為原型,表達了他對廣大婦女的同情和對婦女解放運動的熱切關注。
1923年1月下旬,為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李求實等趕到鄭州,參加總工會黨團會議,研究形勢,制定對策。此時,吳佩孚極力阻止召開工會成立大會,李求實積極在武漢各工團代表中做工作。2月1日,他和同志們一起衝破軍警的封鎖,按時召開大會,莊嚴宣佈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4日,京漢鐵路舉行總同盟罷工。6日,為了聲援鐵路工人,武漢工人召開大會以壯聲勢,會後又舉行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李求實以記者的身份活躍於羣眾之中。7日,軍閥吳佩孚對罷工工人進行血腥鎮壓。慘案發生後,李求實為罷工失敗、同志們的犧牲悲憤難已。2月20日他滿懷悲憤寫了《施洋的死》,文中大聲疾呼:同胞們!我們決不能坐以待斃!我們惟有全體聯合起來,努力打倒軍閥,建設我們新的國家,謀我們大家的幸福!並莊嚴宣告:施洋的死,乃是全國民眾合力打倒軍閥、建設新國家的導火索。
1923年8月,李求實當選為團中央候補委員。受中共湖北區委派遣,他來到湖南安源煤礦,擔任安源青年團地委委員,並在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擔任文書股股長。李求實在工人夜校教書,並調查瞭解各方面的情況,主編了《安源月刊》、《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罷工勝利紀念冊》,還協助劉少奇寫《俱樂部組織概況》等。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他不斷思考二七大罷工失敗的教訓,並向上級提出自己中肯的建議。
1924年,李求實和幾個青年遠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深造。東方大學是為蘇聯遠東地區少數民族及東方各國共產黨培養幹部的,其中以中國班人數最多,有一百二三十人。李求實在中國班擔任黨支部委員兼團支部書記,和羅亦農王若飛王一飛等共同領導中國班的工作。在此期間,他同時還擔任了團中央駐莫斯科的總代表。
1925年,李求實從蘇聯回國。此間,李求實主要以團中央的工作為主,成為早期青年團組織在宣傳、發動、組織和領導青年工作方面的卓越開創者。受組織派遣,他分別擔任過上海廣東河南等地共青團的領導工作。
1925年10月,為加強對河南和陝西地區共青團員和青年運動的領導,團中央決定在河南成立團豫陝區委,派李求實擔任團豫陝區委執行委員會書記,負責籌建團豫陝區委。
1926年8月,李求實擔任廣東區團委宣傳部長,主編了廣受好評的《少年先鋒》雜誌。 [5] 
1927年4月,在武漢出席共青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團中央委員,並任團中央宣傳部部長。不久受中央派遣前往廣州擔任團中央南方局書記,負責廣東、廣西閩南雲南的團務工作。他從實際情況出發,認為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團組織的工作方法應強調保存組織,積蓄力量,革命形勢一旦成熟,馬上就有力量暴動。但這一觀點卻不為團中央“左”傾盲動主義者接受。在11月團中央擴大會議上,被取消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資格,留團察看半年,並從廣州回到上海。受到錯誤處分後,革命意志並沒有消沉,而是拿起筆積極從事革命文化工作,翻譯了《朵思特夫斯基與屠格涅夫》等書。
1928年夏,處分被撤銷後,再次出任團中央宣傳部長,並在黨中央宣傳部和中共黨報委員會工作,先後任《上海報》主編,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副刊《實話報》主編。其間,還翻譯、編寫了《動盪中的新俄農村》、《俄國革命畫史》,以及創作小説等文學作品16部。
1930年,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擔任大會準備委員會(蘇準會)上海辦事處負責人,為大會的召開做了大量工作。1930年初,與“左”傾錯誤開展了持續的鬥爭。
1931年1月7日,和“蘇準會”工作人員一起開會,指出八七會議後中央犯的錯誤是“左”傾不是右傾,立三路線出發點是“左”傾的正確判斷,並嚴厲批評王明等“左”傾機會主義。 [1] 
1931年1月18日清晨,李求實遭逮捕,與36名同志一起被押到龍華警備區司令部的看守所。
1931年2月7日晚上,李求實等23位同志氣宇軒昂地走向刑場,李求實高呼口號,倒在血泊中。那一年他只有28歲。 [5] 

李求實逮捕犧牲

二七慘案後,遭軍閥政府通緝,奉命轉到安源工作,擔任社會主義青年團安源地委委員、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文書股股長,主編《安源月刊》、《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罷工勝利紀念冊》等。1923年8月出席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年底調上海團中央宣傳部工作,任《中國青年》編輯。這一時期,完成了《愛爾蘭獨立戰爭史》、《俄國農民與革命》等譯作。
1924年,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任中共支部委員和團支部書記。1925年“五卅”運動前夕歸國,在上海共青團中央工作,參與上海“五卅”運動中的青年領導工作,擔任《中國青年》編輯,曾發表《評胡適之的“新花樣”》一文。同年秋調開封任中共豫陝區執行委員會委員、共青團豫陝區執行委員會書記。1926年春到廣州任共青團兩廣區執行委員會宣傳部長,創辦並主編《少年先鋒》,並在《中國青年》連續發表《我們的功罪——斥醒獅派諸領袖》、《國家主義派的“實際行動”》等文章,反對國家主義派的言論。1927年1月,調長沙任共青團湖南區執行委員會書記。
1927年5月出席在武漢召開的共青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團中央委員兼宣傳部長。6月下旬,在政局急劇惡化的緊要關頭,出席共青團中央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團中央給中共中央的《政治意見書》,催促黨中央在國共合作中轉變一味退讓的路線。
七一五事變前夕,被派往上海安排共青團中央轉移,在上海創辦並主編《風沙》刊物。同年秋調廣州任共青團中央南方局書記兼廣東省委書記,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回上海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長,並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央黨報委員會工作,曾翻譯《朵恩退夫斯基夫人之日記及回想錄》、《十年來之俄羅斯》等蘇聯文學、政論著作,發表若干篇文學作品。1929年創辦並主編中共主辦的報紙《上海報》,次年主編中共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的副刊《實話》。1930年3月,出席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在幫助左翼作家深入工廠農村、建立工農通訊網、出版文藝作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了《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數省首先勝利》的決議,標誌着李立三路線佔據統治地位。 林育南再也不能容忍,除了繼續進言外,還和何孟雄、李求實等要求中共中央改選領導機構。 9月底,李立三的統治地位結束,後來被王明取代。 林育南和何孟雄、李求實等目睹王明比李立三有過之而無不及,決定分兩處召開會議商討解決。
11月17日,他和何孟雄等分別在漢口路東方旅社和天津路中山旅社集會時,幾乎同時被敵人逮捕。 事實證明,王明早就知道國民黨特務已在東方旅社佈下網,早就知道他們隨時有被捕的危險。 當他們被捕的消息傳來時,王明甚至幸災樂禍地説:“這是他們反黨反中央、搞分裂活動的必然結果,是咎由自取。”
1931年1月18日,李求實 在上海“東方旅社”不幸被捕,被押送到龍華警備司令部。同年2月7日,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秘密活埋於龍華警備司令部空場內。1931年1月對中共六屆四中全會所通過的決議提出反對意見,遭到王明等人的打擊,被扣上右派的帽子。1月18日被國民黨當局逮捕。2月7日與林育南等24人被秘密殺害於龍華。1945年4月中共中央在《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其平反。 [7] 
參考資料